公职人员缘何成为网上弱势?只因网下太强势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0:01:15
【原创】 公职人员缘何成为网上弱势?只因网下太强势

如今,公职人员的“网络形象”不佳是眼见的事实。“谈及网络,公职人员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对于网络舆论,公职人员一直处于被动应对、被‘拍’挨骂的‘弱势’地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网络舆情》副总编汪冬莲,在其《公职人员缘何成为网络弱势群体?》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各级各类公职人员因掌握了公权力,绝对属于强势群体,其强势甚至可以延伸到第二代,是为‘官二代’。为什么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这些强势人群却有弱势之感?”(8月02日《人民网》)

公职人员怎么就成了“网络弱势群体”?其实,作者自己在提问时,就已经给出了“部分”答案:在现实生活中,各级各类公职人员因掌握了公权力,绝对属于强势群体,其强势甚至可以延伸到第二代。我之所以说作者只给出了“部分”答案,是因为掌握了公权力并不代表就一定是强势,关键是被一部分人掌握的公权力被用来做什么了?是怎么做的?

所谓公权力,顾名思义就是“公共权力”,说白了,就是“大家”的权力,是全体社会民众的权力。公职人员手中掌握的公权力,实质上是全体社会公众“让渡”出去的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公职人员并非是“掌握”公权力,而是代为行使权力,也就是代替公众行使管理国家、社会的权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为公众提供服务。这个道理,是现代国家政治理论的常识。而“为人民服务”这个口号,其实正是深得此理精髓的体现。公职人员,就是公众的“服务员”,就是人民的“仆人”。

因此,在理论上,公职人员在现实生活中,非但不应该是“强势群体”,而更应该是“弱势群体”。听民声、顺民意、保民生,是公职人员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分内之事。但是,在现实中,我们一些公职人员扮演的不是服务员而是大老板,不是仆人而是主人。还有一些公职人员,说好听点,是百姓的“父母官”,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官老爷”,甚至“土皇帝”。他们将本属于全体社会公众的公权力变成了自己手中掌握的私权力,真真切切成了掌握“实权”的“强势群体”。还要举例说明吗?我看算了吧,免得“网络弱势群体”更委屈。

即便所谓的网络强势群体,就真的强势吗?强不强、弱不弱,不能以谁的人数多,谁的声音大来判断,而是看谁的话更管用,更有效。网民的数量再庞大,声音再鼎沸,如果一点用也没有,你能说这是“强势群体”吗?更有甚者,发帖伸冤被跨省、被拘留、被逮捕,甚至记者采访报道都被通缉,这样的“强势群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真正强势的群体甚至不需要说话,只要做就行了。如果到了你做得却说不得的地步,那真的是“强势”到家了。
  
作者说:“如果纯粹是声音微弱,估计公职人员还没有太多的弱势痛感。公职人员的真正弱势痛感在于,公职人员在网上的形象差,网络地位低下。”但是,公职人员网络形象差,网络地位低下,和“网络弱势”并非是一回事。公职人员的声音被压制了吗?没有。公职人员被其他网民欺负了吗?没有。难道被批评就“弱势”了?总是被公众抓小尾巴就“弱势”了?显然不是。归根到底,所谓公职人员成为“网络弱势群体”,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身正影直,网络民意就是公职人员现实表现的影子。如果公职人员行的端,做得正,即使网络上一个公职人员都没有,也不会成为“弱势群体”。正如作者所言:“像复转军人这一群体,网络人数是非常少的,但由于民众对复转军人的高度认可,其在网络上的形象十分正面,网络地位很高,应和者众多。”所以,公职人员要想成为网络上的强势群体,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现实中放下架子,老老实实做回自己的“弱势群体”。这个也叫辩证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