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蚕丛鱼凫王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21:09
12平方公里古蜀文化遗址
近千件色彩神秘的文物
扑朔迷离的远古传说
展示川西平原一个与殷周文明 同期的——
蚕丛鱼凫王国
金重文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这些诗句,与有关“杜宇”的传说,如“杜宇声声不忍闻”,“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去那绿杨影里听杜宇”等等,古往今来,令多少人对渺远古蜀王国及其文化产生无限遐想!可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的发现,世人才能面对证实这神话传说一样的古国真正存在的实物。人们发现,古蜀王国的文化,比从前想象的还要深奥、神秘……
扑朔迷离三星堆
“三星堆”在成都平原北部广汉市城西,出了成都,沿湔江(俗称鸭子河)上溯7公里,有条支流叫马牧河,河南面的三个高高土堆形成一条直线,古来称为三星堆,几千年来与河北面的月亮湾——一个新月形土台隔河相望。史载古汉州八景之一的“三星伴月”,就指此地。据考证,这三个土堆原是古蜀都的南城墙,经多年风雨剥蚀,出现了两个缺口,成为三个土堆。
旷野中的三星堆博物馆,是一座螺旋形的土黄色建筑群,高高的木三角架耸立在螺旋顶端,好像在凝望着20世纪的文明,追忆着此地的数度沧桑。四周灰色冬云,使它更显得苍古、神秘、庄严。
多少年来,三星堆只是扑朔迷离地存在于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里、语焉不详的文献中。1929年,月亮湾的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坑时,发现一坑精致的玉石器,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建国后的几次大规模发掘,使数以万计的陶器、石器、金器、玉器、青铜器得见天日;特别是1986年在三星堆发现了两座祭祀坑,出土近千件轰动世界的文物,发现了范围达12平方公里的古蜀文化遗址,被称为本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从而也揭开了川西平原古蜀都的神秘面纱。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三星堆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4月,“巴蜀文化与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广汉召开。与会专家认为:三星堆是一处古文化、古城、古国的中心遗址,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代巴蜀文化区域,在考古学和历史学上确定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体系。1997年10月26日,三星堆博物馆开始向世界展示古蜀地灿烂的文明。
奇谲诡秘古文物
博物馆内各种各样的文物使人目不暇接。据专家测定,这些文物是3000年前(相当于商周时期)蜀人智慧的结晶,其造型之奇特、制作之精美,足令时人惊骇。且不说那代表蜀文化的小平底罐、高柄豆、鸟头把勺,具有商代前期风格的铜盘铜龙虎尊、铜戈、太阳轮,蒙着面罩的青铜雕像,经过彩绘的青铜人头像,也不说那体现高超冶炼技术的金面罩、金叶、金璋、金带、金料块和11.7厘米长,头部昂起,尾巴上卷,通身压出虎斑纹的我国最大金虎饰,仅其中6件国宝级文物,就给人们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思考空间:
被称为世界铜像之王的青铜大立人像,连基座通高262厘米,重逾180公斤。历史上他的原型是谁?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早,造型奇特的青铜纵目人像,高64.5厘米,两耳间相距138.5厘米,凸出的柱形眼珠,长达16.5厘米,中空。至今,对柱形眼珠的象征义有三种解释:一说是“千里眼”,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超等望远能力;二说纵目是古蜀国蚕丛氏的特征,据考证,古“蜀”字的上部象征纵目,《华阳国志·蜀志》:“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三说是人神合一的艺术再现,蚕丛纵目,上古也有纵目之神烛龙,而烛龙是远古蜀人信奉的祖宗神、图腾。那么,纵目究竟是什么含义?
142厘米长、直径2.3厘米、重700多克,刻着人头、鱼鸟文饰的纯金杖是谁的权杖?
长54.5厘米,遍体图案的玉边璋,是谁在上面刻画的原始宗教祭礼?反映的是哪个时代?
92厘米长,体现出高超抛光、钻孔技术的玉牙璋,三千年前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最不可思议的是那株384厘米高的青铜神树,3簇树枝,每簇3枝,共9枝,树上有9鸟、27果;一条巨龙缘树而下。树、枝、果、鸟、龙,各有什么寓意?《山海经·海内经》载“……有九丘,以水络之……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淮南子·地形训》:“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这两处说的是建木的形状、生长地,建木是联系天、地的天梯,众神通过建木上下于天地之间。明代杨升庵的《山海经外注》说,“都广”和“广都”皆指成都。神话传说中的建木就生长在成都附近。有论者说,以东方的扶桑树,中央的建木,西方的若木为三点,古人构造了一个神话形式的宇宙观念。古蜀人认为自己居住的都广之野(成都平原)是天地中心,由此处可以上天通神。
大量青铜人像、器、物,造型奇谲,大都蒙上一层诡秘的色彩,反映出丰富的神文化内涵;其中一些写实风格的人像、器、物,也都注入了先民的感知和想象,显示出强烈的地方特色。特别引人驻足的三足陶,高40厘米,敞口翻沿,沿宽8厘米,连口带沿34厘米,三支袋形大足撑开,稳且受热面广,上翻沿部位既可烫火锅,又可加盖蒸煮,反映出古人的匠心独运,堪称一绝。学者认为这就是火锅的老祖宗,有题词为证:“火锅之源在广汉,不信请看三星堆。”三千年前的酒具也使人流连。奇特的高领大罐,腹部圆鼓,平底,高约50厘米,可能是酿酒罐;瓶形杯高约15厘米,平底,细身束颈,侈口似盅形,容量约100毫升。此外,式样复杂的觚形杯、尖底盏、双耳杯也向人们夸耀着蜀地悠远的酒文化和发达的农业。
展出的漆饰金面铜头像、雕花漆器残片证明,古蜀国具有悠久的漆器制造、使用的历史,在商代不仅能用土漆修饰器物表面,而且还用于器物的粘接,真是匪夷所思。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曾说,三星堆面积是这么大,范围是这么广,以及这么一批铜器的数量、质量、豪华程度……显示这地方应该是相当于殷代阶段的一个古代蜀国的中心区,或者王都区。中国科学院一位研究员说,广汉三星堆是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是古文化最早的中心点,对西南文化起促进作用。英国学者称,广汉的发现可能是一次出土金属文物最多的发现。它们的发现可能会使人们对东方艺术重新评价。中国的青铜制造长期就被认为是古代最杰出的,而这次发现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使人们对中国金属制造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列颠博物馆首席中国考古专家说,这些发现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这些青铜像似乎是独一无二的。
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据专家推测,三星堆是古代蜀国的中心区。在它的东、西、南三面发现巨大的城墙。东城墙长1800米,西城墙残长800米,南城墙长约210米。墙体由主城墙、内侧墙、外侧墙组成,均呈梯形结构。墙基宽40米,顶部宽20余米,主体由人工夯筑而成,局部也使用了土坯砖,这是我国城墙建筑史上使用土坯砖最早的。除北面以鸭子河为天然屏障外,南墙外还有深2.8米的壕沟。城墙内总面积2.6平方公里,与郑州商城大体相当。高大坚实的城墙,反映出统治者可按自己的意志征发、支配充足的劳动力;古城中轴线上的宫殿区,对比鲜明的贵族、平民居住区说明阶级分化相当深刻;生活区内纵横交错的排水道,大量的手工工艺作坊遗迹,揭示出城市已具备功能性分工;12平方公里范围内密集的文物遗址,说明城乡联系很紧密;出土文物种类之丰富、水平之高,说明各种生产资源、大量社会财富单向朝城市汇集,表明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王权、神权、政权控制作用是多么强大。
专家考证,城墙建筑约在商朝早期,其发达形态与规模,可以和商代的河南郑州商城、古成都相比。发掘中很少见实战兵器,城墙坡度很大、易攻难守,而标志宗教神权及其礼仪活动的制品却相当丰富,特别是以“鱼凫”为形象的鸟头柄勺——蜀王国在特殊宗教礼仪场合舀酒的神器多次出现,并且精益求精,这就有人推测,城墙不是防御性建筑,而是势力强大的鱼凫王及其继承者举办大型祭奠或宗教活动的场地。大批青铜器群、金器、玉石器、象牙等文物,正是从城南的祭祀坑发掘出来的,而且有经过焚烧的明显痕迹。
关于古代蜀国,汉代学者,成都人扬雄在《蜀王本纪》里,给后人留下了蛛丝马迹:“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王猎至湔山,便仙去,今庙祀于湔。时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杜宇……宇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郫,化民往往复出,望帝积百余岁。……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后徙治成都。”
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巴亦化其教而力务农,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开明主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
这两则史料,提出了蚕丛、柏、鱼凫、杜宇等几代君主,他们各延续多少年?他们又是什么关系?古文中的“猎”,常有“打仗”的含义。如果按这个解释,“猎至湔山,便仙去,今庙祀于湔”,说的就是鱼凫打了败仗,带着部族逃遁或他的队伍大部牺牲了。鱼凫国和谁打仗?为什么打仗?开明主为什么从广都迁往成都?也是千古之谜。“武王伐纣,蜀与焉”,说明蜀国在商朝末期已经很有实力,并且对商朝的统治不满,蜀国是谁当政的时代?……这一切,都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Copyright(C) 2001-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科利华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2001-2002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learningchina@clev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