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梦中的秦淮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00:17

我梦中的秦淮河 集江南民俗文化之大成,秦淮文化早已成为是金陵文化的源头,亦是古城南京的文脉所在。 “古城”与“文化”的交融,构成了南京最为显着的特色。“关乎人文观,以化成天下”。 走近秦淮,仿佛走进一首轮廓分明的古诗,一个清冷凄艳的传奇。在中国读书人的心目中,南京城中秦淮河,是一个充满遐想、足以使人心神激荡的地方。 全长110公里的秦淮河,古称藏龙浦,又名淮水。因古人传说秦始皇曾凿方山断长垄以泄“王气”,引此水入长江,故称“秦淮”。秦淮河本就是长江的重要自然支流,流入南京分为两支,未入城的一支叫外秦淮,是南京的护城河;流入城内的叫内秦淮,自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从西水关出城,与城外淮水会合,长约10里, 这就是目前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的秦淮风光带。秦淮风光带的核心区域,集中在夫子庙一带。 始建于1034年的夫子庙是孔庙的俗称,原来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位于秦淮河北岸贡院街。与之相毗邻的“江南贡院”,在明清两代曾是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在清同治年间,仅考生号舍就达20644间,全国半数以上的状元,都出自这个考场,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与江南贡院有着渊源。 数以万计的学子每年来此求取功名,为他们进行配套服务的衣食住行等各行业也随之兴盛,秦淮遂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的繁华之地。各处考生带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手工技艺、 戏曲等,使秦淮两岸的文化习俗南北兼具、各色杂陈,并一直延续下来。与此同时,青楼妓院也应运而生,秦淮河上“桨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一派畸形繁华景像。在儒家文化、科举文化之外,秦淮河畔的建筑、饮食和红粉文化也由此衍生出来。 十里秦淮是南京历史的缩影和见证,它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汇聚着数不完的轶闻掌故。 明代“金陵八景”中与内秦淮河相关的,就有“凤台秋月”“乌衣夕照”“秦淮渔笛”三景;清初“金陵四十八景”中秦淮河有“桃渡临流”“清溪九曲”“来燕名堂”“秦淮渔歌”等景;民国年间徐行敏、李诚斋所绘“金陵四十八景”图册中,秦淮河则有“赤石片矶”“桃渡临流”“乌衣旧巷” “周处书台”“秦淮箫管”“清溪柳岸”等景。 秦淮文化是南京历史文化的代名词,它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朱雀桥边,野草无觅;乌衣巷口,夕阳犹斜。“寒舍听雨”“爵士佳人”,雅俗杂陈的店招承继着几多故事,续写着一段新篇。十里秦淮一“夫子”。夫子庙,已是今日南京发展的一个符号,六朝故都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一路前行。 ——姚科·我梦中的秦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