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 鲁军:《新闻联播》从形式到内容都要“换血”(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7-12-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22:11
《新闻联播》从形式到内容都要“换血”
□张 平 鲁 军
发布日期:2007-12-17   查看次数:33 【字号大中小】【打印】【关闭】
海霞、李梓萌、康辉、郭志坚,央视《新闻联播》在4天的时间内已经连续换上4名新主播,《新闻联播》“换血”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多年来,《新闻联播》一直保持邢质斌、李瑞英、李修平、张宏民、罗京等“老面孔”的固定组合。(12月11日新华网)
公众早就期待《新闻联播》“换血”
□张 平
今年以来,关于《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邢质斌要退休的消息已经报道过多次了,每一次照例都要引起争论。邢质斌在这个位置上工作了10多年了,支持者赞其播音风格为“端正大方、正襟危坐、字正腔圆、掷地有声”,反对者则以全国政协委员叶宏明为首——在今年“两会”上,叶宏明提交了《让〈新闻联播〉换换人》的提案,认为该节目“播音员结构老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体现在屏幕上就是播音风格日益陈旧、沉闷,让观众感到面容疲惫、表情单一、眼神呆滞、缺乏朝气和活力”。
以全国政协委员之名,在全国“两会”上为一个电视节目的播音员提交提案,这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事。这是因为,无论反对方还是支持方,都认可叶委员在提案中对这个节目的定位:“央视《新闻联播》作为国内最权威、收视率最高的名牌栏目,是人民群众了解国家大事的重要渠道,也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具有国家新闻发言人的性质,代表着国家的整体形象。”这些播音员也因此被称为“国脸”。
因此,《新闻联播》早就应该“换血”了,天天盯着那几副面孔看,很难“看你千遍也不厌倦”。
《新闻联播》内容也要“换血”
□鲁 军
《新闻联播》亮相新播音员引起了坊间的极大兴趣。许多网友称赞新主播更亲切、随和,富有朝气。然而,人们的兴趣却仅仅在于连续4天亮相了4个新面孔,关注外在“形式”的变化超过了关注《新闻联播》传递的信息本身。
笔者认为,《新闻联播》不能也不应该满足于主持人换换“新面孔”,节目内容也要“换血”,就是在新闻质量上下番功夫。现在,权威性没得说,但它毕竟不是每天都在发布权威信息,这个时候,离“可视性”、信息量恐怕还有一定距离。《新闻联播》自1978年推出,成为我国政府发布信息以及百姓了解国家动态的最具权威性的新闻节目,近30年来收视率一直高居中国各大电视新闻节目之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闻联播也发生着变化,比如减少了常规会议报道,增加了民生类资讯,甚至两会期间,不再延长时间,都受到大众的欢迎。但在所有的电视节目中,新闻联播的改革创新方面还是可以迈出更大步伐的。最近在广州召开的亚运传媒论坛上,羊城晚报总编辑张宇航先生在发言中向主管部门建议“少发通稿”,激起了传媒人的热烈掌声。我想,这种状况在《新闻联播》也不会例外。
《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12-17 A03版 舆情)
http://www.mzyfz-news.com.cn/news/0606404000.html
张平 鲁军:《新闻联播》从形式到内容都要“换血”(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7-12-17) 《新闻联播》从形式到内容都要“换血” 民主与法制时报 徐州农行5.7亿元金融诈骗案调查(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7-12-17) 检察长护子与公安“斗法”(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7-4-9) 法学专家眼中的高莺莺之死(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17) 妇联副主席委身风水先生酿惨剧(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17) 山西稷山三干部因文获罪(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7-4-9) 取消退休费竟成拆迁杀手锏(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7-5-7) 河南周口“警察杀人事件”全纪录(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7-4-2) 王昭耀:想做坦白从宽的典型(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12-11) 解秘杨湘洪事件(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8-11-3) 民主与法制时报 云南地产开发商行贿 高一飞:虐囚主犯被判死刑体现了法律尊严(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17) 内容与形式 武汉铁路分局副局长刘志祥贪污受贿数千万(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4-9) “沈阳嫖娼疑案”的台前幕后(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4-24) 卫生局长的女人“武艺十八般”(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3) 罗士圈:城市危改的民本模式(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3) 王琳:如果被抢的不是钟南山(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3) 沸腾:盗贼为何专门盗抢一把手(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6-26) 洪巧俊:农民的生命为何如此脆弱(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6-26) 最高检挂牌督办力摧“护黑伞”(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10) 防范贪官洗黑钱必须财产公开(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