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应整合贵族、大众和权威三个因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9:13:30
宪政应整合贵族、大众和权威三个因素

2008年总结1908年至今一百年的事情,有很多东西可以总结,我主要侧重如下三个角度。


晚清立宪是中华文明共同体处于重大转型时期一次重要的尝试,在这之后过了三年帝制就倾覆了。接着就是二十世纪的五四运动,政治和文化的运动,这到今天还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在这之后,不管是国民党宪法还是1949年以来的四部宪法,基本上在整个20世纪没有脱离过1908、1909年晚清立宪所确定的历史轨迹。有把握中国历史当中深刻的历史轨迹,没有深入思考大变局是什么样的含义。今天下午会议不仅仅是宪法学本身的会议,不仅仅是宪政的会议,更让我们想起更大更重要的问题。


中国从1840年以来到现在,所面临主要的问题就是共同体生存模式,如何适应西学东渐所做出一系列回答?这种回答到现在为止,无论是政治生活还是文化生活都还未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范式,海峡两岸唯一形成共识就是市场经济。第一个任务立教,中国近百年以来,将近两百年以来,最大的挑战实际上是文化的挑战,到现在为止这个东西仍然深入到每天的细节当中。比如说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手机大规模假冒伪劣的问题,市场重新的缺失,国家和社会关系,这样一个新的伦理性的文化,约束人性的信仰和宗教学理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三大剧变第一层含义。


第二层含义就是立国的问题。中国原来是天下主义,在晚清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为特征为中心组合的,构建原则民族国家,就是所谓的中国,以中华民族为主体,在这个来讲立国和建国。我们发现,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海峡两岸对峙是一个事实,一个统一的中国,分裂状态是不争的事实。


第三,立宪的任务。宪法有两层含义,讨论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将宪法和政体传统看成生活的模式,用广义的宪法概念探讨晚清立宪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晚清立宪成功和影响远远超过了立宪本身,在晚清当时争论两种话语,一种是所谓改良派宪政和当时的革命派的共和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张力,最后我们知道共和压倒了宪政,革命压倒了改革。我们回顾一百年以前,我们可以对一百年之后有一个对比,在2008年中国有什么长进呢?我们有一部《宪法》,但是在整个社会主流话语当中,宪政的概念反而比一百年前更加倒退,在一百年前,满清面对重大的统治危机积极推进宪政改革,但是现在来看,我们知道民主一个好东西,我们的国号有共和两个字,但是现在为止宪政是非常忌讳的东西,2004年,曾经有人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宪政的概念,不久宪政成了最敏感的话题,整个社会要求推进宪政的话题不了了之,成为忌讳。08年重新纪念晚清立宪,很重要的一条,把宪政话语要在08年奥运前后乃至未来的日子,宪政话语是中国当代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我的一个看法是,晚清立宪,立宪实际上是一次重大的立宪选择,我们发现,在这之后不久,革命派压倒改良派有第二次立宪选择的机会,就是辛亥革命,1945年抗战之后,中华民族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因为各种原因来说,理得不明晰,应该说从维新变法开始到现在的近百年里,中国无论保守主义还是自由主义,对于中西学理深入的探讨,在整个中国崩溃之后新的道是什么样的道,应该说这一百年当中,我们给它的答案是非常让人遗憾的一件事情。另外就是势,社会力量的积累,我们面对三次改革的时候,最大的困难我们没有做好准备,我的看法是,在过去五年当中,从03年为止,我认为中国即将面临第四次路线选择重大的契机,第四次重大立宪选择的契机和中国新的立国,走向统一的中国和立教一个新的成熟主体的信仰和新的文化形态是紧密关联的。419是新五四或者519是新五四,冲动无关是否成熟,体现了一个特点,思想家为当下思潮的敏感,我们看到五四范式正在告别之中,不能够解释复杂的问题。但是在告别五四之后,一个新的范式是什么呢?未来围绕第四次立宪统一的重要和立教中国主体新的文化和信仰形成的标准,从这上面来讲,在1908面的问题地在2008年一百年之后都非常具体切实的意义。


立宪的问题。有两个方面,公民和国家。晚清立宪有臣民,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实际上在中国过去59年时间里边,政府的概念是人民,确立的是人民宗教,毛泽东所确立新的中国是以人民宗教和党国体制构成两层统治的体制,在这个意义上说,很大特点是用集合人民概念取代以个体为特点公民概念,过去十几年许多律师在座很多人,包括永苗、秋风先生积极推动公民社会和公民运动,实际上是给中国立宪确立非常重要的主体是公民立宪,不是臣民立宪暴民立法。二十世纪是两个极端,要么就是臣民要么就是暴民,缺少真正的公民。


另外一点就是国家,所谓的国家和党国有根本的区别,二十世纪实际上在专制皇权崩溃之后有两个党国,国民党党国和共产党党国。台湾从国民党当过转变为现代各方面趋于成熟的形态,我们现在看到党国保存完好,我们看到它的衰落没有看到党国体制根本的转型。


立国一是主权,再一个就是领土和人民。主权、领土和人民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立国最重要的是走向统一的中国,通过什么走向统一呢?通过宪政、民主共和。


最后是立教,实际上新的方案在儒家化和基督化互动当中生成中国新的文化。


方式,是什么样的方式晚清实际上是革命,到现在为止,我们所缺乏的是改革,单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了三十年后,2008年需要重新回顾改革与革命的关系,中国走向第四次成功的立宪选择合理机制是政权改革加上政体革命。我们需要在2008年,基督教的教会以及基督教思想融入中国,给中国立宪契约的观念所贡献极其重要的资源。我认为某种意义上而言,现在对于文化方案和宪政方案的思考,实际上是处在低级对峙状态,要么就是儒家要么就是基督教,富有创造答案是两种极其创造力的互动生成中国自己宪法和宪政模式。

在宪政当中,整体三个因素的混合,贵族的因素,大众的因素,权威的因素。秋风极力倡导是新的士绅,也就是新的贵族,精英的转型,中国现在很大的问题缺少贵族的精神,这种东西通过司法实现。另外更重要的问题,缺少真正的君主,我们有权力、暴力去按住或者摆平,但缺少权威,王从圣先生提出来的问题是权威的问题,怎样化解暴力,吸收主权带来的强大的治理的力量,是不能走极端形成一个新的权威的过程,这里边权威不能流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用一句话为维护中国人的权利而斗争,这也涉及到中国哲学的转变,毛泽东讲斗争是片面的,只讲和谐也是不可能的,这涉及到中国自由主义成熟。中国真正的命运决定于中国的中产阶级,中国的中产阶级是否具有政治决断力,中国的律师,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包括中国媒体工作者,就是中国的资产阶级。中国自由主义运动当中有无数人被这种非常轻薄、浅薄的概念吓破胆,所以提出来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化。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只搞所谓的法律,所谓的法律人真正的法律价值蕴含最强的政治性,从公共的角度来讲,就是公共之士,律师本身就是公共性,律师参与维权本身就是充满政治性的,软弱的自由主义者期望给一碗残羹冷食,就是搞一万年,也到达不了宪政的目标。


中国传统的礼法转化,还有重要一条,在家和国参合一个党,成为一个中介,下面管着家,上面管着国,甚至连自然、天命都管,不然不会讲出三个代表,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样一个党制的衰落当中,我们发现在08年一切脱了轨,自然不听你的,雪灾和地震以及现在的水灾,在当下中国08年从五个福娃来讲,中国大地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分解和重组,这是中国文明的危机和重新的整合重大的契机。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宪政所谓的立宪,严格来讲就是运用一种新的元素重新的整合,在这个当中,现在所谓的党制,把党放在整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种要素基础之上。在08年遭遇五种元素分解全面的危机,这样的时期看到新的出埃及新的机遇和契机,在这种意义上,老夏提出真正深刻的问题,家、国之间以法代党,这样的法制,从党制到法制,法使五种元素重新整合起来新的力量,这样一种新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一个疑问是,在中间以法把家和国连接起来的法最高形态就是宪法,这种宪法如果可能的话,这里面就有从礼法到真正的从礼法到德法的转换。


 


(范亚峰在中国立宪百年纪念研讨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