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46:35

心理咨询作为一个标准化的行业在中国仅仅诞生6年(2002年始)。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它有着太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当前中国的心理咨询市场用“鱼龙混杂”来形容并不为过。心理咨询行业就像个围城,一些人拼命地往里钻,而很多心理专业的人却又不愿从事这个行业。有人说心理咨询是个赚钱的行业,300—500元/小时的收入令很多人垂涎;也有人说心理咨询师连肚子都填不饱,是个高危的行业。心理咨询就是在这种矛盾的争论中慢慢发展的。 

 

    咨询师生产作坊——尴尬的出身 

 

    看心理咨询现状,我们先从心理咨询师的生产基地——咨询师培训机构谈起。作为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对这个行业已经关注了数年、其间接触过大量的咨询师以及咨询师的培训机构,应该说对国内批量生产出来的咨询师有着切身的体会。如果问谁是心理咨询师资质的第一受益者,那肯定是咨询师培训机构。劳动部所颁发的“国家X级心理咨询师”资质规定:参加培训者必须具有国家承认的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的本科(三级)以上的教育背景。把教育学、医学纳入招生对象已经是中国“伟大”的壮举。你很难发现在欧美发达国家从事心理治疗或咨询的心理医生是医学或教育学背景,就连心理学专业也必须是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博士。医学、心理学与教育学虽有紧密联系,但却是根本无法相互替代的专业。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在中国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严格按照劳动部的要求进行招生,那么恐怕不少咨询师培训机构很难存活到今天。我当初选择的培训机构是在参考了十余家培训基地后选择出来的,无论从师资、正规程度、课时等方面均是数一数二的。然而,一个60、70人培训班中心理学背景的恐怕连10%都到不了。如果把它当作一个随机样本,你该知道当前咨询业内有多少人是专业背景的了。事实上,如果你真的仔细研究过当前众多从业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资质,你会发现仅参加过两、三个月心理咨询师培训的人恐怕会在半数以上,而符合劳动部规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医学教育背景的咨询师比例相当的低。一些地方的心理培训机构更夸张,公然在中学里进行咨询师考试的“劝诱”。事实上,只要你高中以上学历、不论何专业背景总能找到培训机构为你报名。 

 

    或许你有此疑问:咨询师一定需要心理学专业的吗?这要看你对咨询师的期望有多高?对问题的理解有多深?教育,可以采取很多种形式。对于一位基本合格的咨询师的底线要求起码应该系统学过心理学,尤其是精神病理学、心理治疗、咨询等方面的课程并加以实践。咨询师培训班走马观花式的教学至多只能建立起一个概念性的框架,后面还有太长的路要走。一些缺乏系统学习的咨询师强调自己是实践派;实践固然重要,却殊不知实践是建立在坚实的专业基础之上的。就比如,一个没有学过武的人,即便到处找人打架也难成武林高手。从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培养心理医生的教育模式就可看出专业的重要性。在今天的英美等国家,要想获得心理医生执业资质就必须得是临床心理学博士。由于西方国家普遍不允许跨专业报读心理学,也就是说西方一名注册的临床心理专家(即心理医生)一般都是本、硕、博连读的心理学专业,成长为一名执业的心理医生至少要7,8年的专业学习。博士阶段包含了至少一年的工作实践,由注册临床心理专家作为督导。

 

 

 

 

八仙过海——媒体当踏板

 

    或许你会发现,这几年心理咨询师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时常会在媒体看到咨询师的身影。但凡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人,大多应该是热爱心理学并且十分乐于助人的。然而,我国当前官方的心理咨询机构极端有限,仅一些医院开设了心理门诊或心理科。绝大部分的心理咨询师流向民间或自己成立咨询公司。这就不得不面临到自我推广的问题。一些咨询师非常懂得借助媒体达到自我宣传的效果。也许您时常会看到很多咨询师这样的自我介绍:“XX网专邀心理咨询师、XX电台专邀心理专家、在XX杂志上发表多少多少文章等等。热心公益事业本是好事。然而,很多情况下却是自我推广下的无奈之举。曾看到一些咨询师在个人介绍中挂着一堆的头衔,主要是网站特邀咨询师、版主之类的;还有那些下了班饿着肚子往媒体跑的人;他们中又有多少是真正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呢?当然,这并不是咨询师的错。每一个人都要生存,不能依托于资信程度良好的医疗单位作为平台,很多咨询师只能致力于自我推销。然而,经常泡于媒体又有多少闲暇来进行心理学的学习与咨询的研究呢?当前,很多心理咨询师做的不是咨询,而是市场! 

 

    一些被媒体冠以“心理专家”头衔的咨询师,其资质又如何呢?我们不否认这其中确有优秀之才。但是,我们也不能期望媒体对“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含金量了解能有多少?心理咨询在中国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个人推销、提高收听或点击率,个人与媒体可谓各取所需。然而,媒体经常考核的仅是是否有证而矣,其它方面难以考证。我身边就曾有一位咨询师,几年前考下了“三级心理咨询师”,以前从未接触过心理学并未从事过相关方面的工作,后在XX广播电台做在线咨询节目,后生意惨淡强迫再转行。这样的事例绝不仅他一人。

 

    在中国,人人可以自诩为“心理专家”,因为中国社会并没有一个“心理专家”的统一标准。相比较,西方国家在很早前就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当今众多西方国家实行“认证心理专家”制度。“认证心理专家”在西方国家具有极高的含金量与可信度。这种认证体制极大程度地保护了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或许这就是我国在心理学发展上落后于西方国家很典型的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