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戒浮躁(吴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34:27
我无法想象,你怎么有精力参加那么多的“课题”?你用什么时间去备课呢?你又哪里有时间读书呢?“课题研究”有些滥了,有个教育学会管理的“课题”竟然达到一万五千多个。有些课题简直就是垃圾,消耗大量的教育资金,没有任何价值,至多为个别人申报“成果”提供了方便。
    伊索寓言里怎么说的?猪对狮子炫耀:“你一次只生一个小狮子,我一次能生12个。”狮子说:“你别忘了:我这是一头狮子。”你不妨审视一下,看看你参加的那些“课题”……
    何必总想着要在课上“出新招”?
创新不是为了出风头、抢风头。现在教育界总有些人巴结媒体,热衷于追求“轰动效应”,一切为着出名。有些人成天想弄出点动静来,让全省知道,让教育部知道,或是让所有的同行知道。那样做必然背离教师的职责,背离教育的原则。
    一节课究竟上得如何,主要看学生的反应,也在于教师能有理智的判断。我劝你不要过于在意评委的意见,事前无论如何不要和评委有直接的联系。你不是为评委上课的,你面对的是自己的学生。如果你的教学是合格的,你就会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学生。
    不要刚刚有个想法就急于向别人介绍(有人把这叫作“抢注”)。和同行比,你只需考查自己做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而不要和谁去抢“发明权”。那么多汉字,有哪一个是你造的?以你的学养,除了有些病句是你的独创,你几乎不可能有什么发明权。
    
不要动不动就是“国际水平”、“国内领先”,“卓越”、“开创”,没意思。那是官场吹牛、商家抢生意用的一套。高素质的教师总是远离这类语言。
    
不要动不动就总结,说自己做的事全是“史无前例的”,“开创性工作”,“成功地改造了什么”,“填补了什么空白”……你把本领域的文献全看过了吗?你把中国的、外国的“史”全读了?还有:那些贻笑大方的、违背常识的言论,有可能随着你的吹牛传遍教育界。
    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当作“成果”的。不要动不动就归纳自己的“××教学法”,不要过早地归纳自己的什么“三个特点”“八个一”或“两大贡献”。在中国近百年的教育史上,很多东西连昙花一现的资格也没有,不管你如何吹嘘,早晚灰飞烟灭。
    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人面前都不要自吹自擂,我们是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像你这样的年龄,要敢订十年计划,沉潜十年,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不要老去想“出人头地”。
    多看看别人在做什么,不能以为自己看过的书世上所有的人都没看过,——除非这本书是你自己写的,只印了一本。我们中国有十几亿人呢。
    多了解同行的思考,多看他们思维的长处。找到自己不如他人之处,也就有了学习的目标;如果时时“老子天下第一”,目中无人,你的工作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更糟糕的,是学生会跟着我们学!
    上次我们去听报告,报告人说得天花乱坠,听报告的人却认为破绽百出,你们几个觉得好玩,在小本子上记了好多条。这虽是人家的洋相,我们自己要警惕。
    无论是在公开场合或是在私下,都不要贬低同行(特别是那些薄弱学校的同行)的工作。大家的工作条件不同,教学对象也不一样。他们的工作比我们困难,付出很多,收获有限,由于评价机制不合理,他们的工作没得到应有的评价。
    有些表扬是很随意的,不要信以为真。学校在大会上表扬学生,说军训时民兵训练基地教练很惊讶:队列训练,正规军、民兵需要多少天多少天,我们的同学7天就能完成……
    ——这种轻浮肆意的表扬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如果学生也同样不思考,他会觉得,当兵是一件舒服事,正规军人素质并不高,民兵也很笨,就这种“一、二、一”的训练竟然也比不过高一学生;他会对军人失去应有的尊敬;他会认为今后的困难不过如此;他会认为自己简直相当于“特种兵”了。可是你再看,才过了几天,学生做课间操,都要一大帮干部监督,即使这样,也都有气无力,动作不到位。
    浮躁之风一旦传给学生,祸害无穷。作为教师,岂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