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礼10][伊万的童年][安德烈.塔柯夫斯基][RMVB/中文字幕/408M]【文件名称】----伊万的童年.torrent【文件大小】----407.10 MB【文件描述】<伊万的童年>可能是安德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18:45:00
巡礼10][伊万的童年][安德烈.塔柯夫斯基][RMVB/中文字幕/408M]
【文件名称】----伊万的童年.torrent
【文件大小】----407.10 MB
【文件描述】
<伊万的童年>可能是安德烈.塔柯夫斯基最容易被人接受的电影,也是他的第一部长片,不算晦涩却震撼人心耐人回味。虽然在<伊万的童年>里塔柯夫斯基的诗性风格只是刚刚形成,但是塔氏的电影天才已经让<伊万的童年>成为了欧洲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电影之一,也让塔氏无愧于和费里尼、伯格曼齐名的崇高地位。
安德烈.塔柯夫斯基一生仅仅留下了七部长片和两部短片。但部部掷地有声、堪称经典。
导演作品:
牺牲 Offret-Sacrificatio (1986)
怀乡 Nostalghia (1983)
潜行者 Stalker (1979)
镜子 Zerkalo (1975)
飞向天空 Solyaris (1972)
安德烈.卢布耶夫 Andrei Rublyov (1969)
伊万的童年 Ivanovo detstvo (1962)
小提琴与压路机(短片) Katok i skripka (1962)
今天不离去(短片) Segodnya uvolneniyane budet (1956)
---------------------yugan72----------
安德烈.塔柯夫斯基父亲是著名诗人亚森尼.塔可夫斯基 (Arseniy Tarkovsky),母亲是女演员玛莉亚.伊凡诺夫娜 (Maria Vishnyakova)。于一九五四年考入了国立的莫斯科电影学院,师承米凯尔.罗姆 .六年后毕业。受到父母的影响和教育,塔氏的电影有深厚的文学和艺术底子,往往充满喋喋不休的诗句和优雅的巴哈音乐,他在画面构图和视觉效果方面的钻研也是无人能及,并以其梦样的诗意影象 (haunting images) 驰名于世。他的电影常常沉思和探索生命的意义,悲天悯人的胸襟表露无遗。

【中 文 名】伊万的童年
【原 片 名】Ivanovo detstvo
【外文别名】Иваново детство (1962) (Soviet Union: Russian title)
【出品年代】1962
【国  家】俄罗斯
【类  别】剧情 / 战争
【导  演】塔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主  演】Nikolai Burlyayev .... Ivan
Valentin Zubkov .... Capt. Kholin
Yevgeni Zharikov .... Lt. Galtsev (as Ye. Zharikov)
《伊万的童年》是塔尔科夫斯基的第一部长片。塔尔科夫斯基的个人风格尚未完全形成,带有大量模仿、借鉴的成分。从此片我们可以看到塔尔科夫斯基是如何受到杜甫仁科、德莱叶、布列松等等前辈大师的影响,亦可以看到他后期作品中的一些重要理念的雏形。自然、宗教和诗的元素,对“时间”概念的重视皆已浮现。例如沼泽的意象,在后来的《飞向太空》《潜行者》中亦反复出现,有论者认为,这一意象与塔尔科夫斯基对时间的认识(混沌与秩序统一)有密切关系,可作一家之言供参考。
塔尔科夫斯基本人对此片较为轻视,但伯格曼、帕拉杰诺夫(著名的“诗电影”导演, 作品有《石榴的颜色》)、基耶斯洛夫斯基、尼尔·扬等人均高度重视此片。  【5Q 八度SpacE】【伊万的童年】【rmvb】【塔可夫斯基作品】
【发布标题】----【5Q 八度SpacE】【伊万的童年】【rmvb】【塔可夫斯基作品】
【文件名称】----伊万的童年.torrent
【文件大小】----407.08M
【文件描述】
中文名称:伊万的童年
英文名称:Ivan‘s Childhood
别名:Ivanovo detstvo
发行时间:1962年
电影导演:塔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地区:俄罗斯
语言:俄语
简介:

【中 文 名】伊万的童年
【原 片 名】Ivanovo detstvo
【外文别名】Иваново детство (1962) (Soviet Union: Russian title)
Childhood of Ivan (1962)
Ivan‘s Childhood (1962)
My Name Is Ivan (1963) (USA)
Youngest Spy, The (1962)
【出品年代】1962
【MPAA级别】Argentina:16 / Finland:K-16 / Sweden:15 / West Germany:16 / UK:PG (re-rating) (1988) / UK:A (original rating) / Hong Kong:I
【IMDB链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056111/
【IMDB评分】7.5/10
【国  家】俄罗斯
【类  别】 剧情 / 战争
【导  演】塔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主  演】Nikolai Burlyayev .... Ivan
Valentin Zubkov .... Capt. Kholin
Yevgeni Zharikov .... Lt. Galtsev (as Ye. Zharikov)
Stepan Krylov .... Cpl. Katasonych
Nikolai Grinko .... Col. Gryaznov
Dmitri Milyutenko .... Old Man (as D. Milyutenko)
Valentina Malyavina .... Masha
Irma Raush .... Ivan‘s Mother
Andrei Konchalovsky .... Soldier
Ivan Savkin
Vladimir Marenkov
【内容简介】
获1962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伊万的童年》是塔尔科夫斯基的第一部长片。塔尔科夫斯基的个人风格尚未完全形成,带有大量模仿、借鉴的成分。从此片我们可以看到塔尔科夫斯基是如何受到杜甫仁科、德莱叶、布列松等等前辈大师的影响,亦可以看到他后期作品中的一些重要理念的雏形。自然、宗教和诗的元素,对“时间”概念的重视皆已浮现。例如沼泽的意象,在后来的《飞向太空》《潜行者》中亦反复出现,有论者认为,这一意象与塔尔科夫斯基对时间的认识(混沌与秩序统一)有密切关系,可作一家之言供参考。
塔尔科夫斯基本人对此片较为轻视,但伯格曼、帕拉杰诺夫(著名的“诗电影”导演, 作品有《石榴的颜色》)、基耶斯洛夫斯基、尼尔·扬等人均高度重视此片。
塔尔科夫斯基和《伊万的童年》
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命运有很大部分是由他的父辈而来的,尤其在一个对自己的父辈有着强烈的又爱又恨的矛盾感情的人体现的由为突出。塔尔科夫斯基更是这种人中的一个典范。在塔尔科夫斯基身上,有一种由他父亲而来的先天的诗人的气质。在他的影片里,表现的是一种更抽象,更意识化的东西。《伊万的童年》便是其中一例。
塔尔科夫斯基执着的运用黑白胶片来拍摄《伊万的童年》。那种以棕灰和白为基色的调子,弥补了时间上的差异感。这种调子是战争题材片中所常用的,通常是为了表现痛定思痛的沉重。但是在塔尔科夫斯基的镜头里,这种灰白的色调中,直观的沉重少了许多,而加进了一种浪漫和破碎和陈旧感。那种与生俱来的感受是他远远超过其他很多同时代导演而成为大师的原因和支点。
他善于运用瞬间的华彩段落来刺激人的感觉,那种刺激是飞速的,刺激是在它过去许久才会被察觉的,但是更深刻,更长久。就像他在《伊万的童年》中少有的直接描写战争的场景中所表现的一样。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沼泽场面就是他直接描写战争的,却也仅限于周围传来的枪炮声和间歇升上天空的信号弹的光亮。他所给的场景很空,不象一般的战争题材影片一样,用大量的枪械,死亡来填充画面。空旷的沼泽地本来就有一种埋葬一切的吞噬感。塔尔科夫斯基善于用象征的手法来简化和强化他的思想。像沼泽边上被吊死的两个人,像布偶一样的被摆在那边,就好象整个战争的一个布景。类似于这种布景化的东西还有尸体被偷走后的绳索,像十字架一样斜插在孤岛上的飞机残骸,伊万逃跑时所隐蔽的断墙,断墙旁的老人等。
塔尔科夫斯基曾经固执认为,彩色的影象是哗众取宠、商业上的手段。所以他固执使用黑白,并在其中自得其乐。在专业学校学习的成果充分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经典的构图和光影运用,都是难得的杰作。电影不同戏剧的很特别的一点就是,它可以使观众直接看到演员的面部正面的特写,这样直接的眼神的震撼将深深触及心灵。
伊万的特写尤其如此。他的眼神是那样特别,他的眼神是那样叫人难忘、叫人回味。他的眼睛里有我们不曾想象和体会的感情。他的经历是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的彼岸。他就是彼岸的花朵,独自凋谢。他镇定固执的注视着镜头,他身上的灰色毛衣和灰暗的天空将他的身体隐藏模糊起来,荧幕上就真的只剩下伊万硕大的眼睛和愤怒的神态。他是那样的惊恐,可是他为什么惊恐。他的惊恐不仅仅处于状态,不仅仅体现在眼神,在他和中尉的对话也可以看出。
他没有可以完全信赖的人,如果说当初有那么是母亲,后来有是那个少校。但是母亲死了,死在德国人的手上了,那样无可避免地、不由自主地抛弃了伊万。伊万那样固执地完成着侦察的工作一方面是为了母亲报仇,那么在我的理解中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少校。少校在这个男孩子的心里有一种“代父”的意思存在。他苦苦地游过沼泽或许在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因为为了获得这个意义上的父亲的认可。所以,在这电影当中,唯一一处可以看出伊万还是一个孩子的场面就是他刚刚洗完澡,光着脚,就冲向上尉,上尉抱起他将他高高举起。可是,事件的后果是背叛。伊万就是那样镇定而无奈的面对背叛。少校为了表现爱他就那样将他送往学校,这样以来伊万的存在就没有了意义。于是他除了逃离就没有其他的选择。所以逃离了。少校其实并没有明白伊万。他不会明白一个孩子的心声而存在意义。他以一个成年人的目光看待战争里面的一切包括生活的态度。他相信战争会结束,他相信伊万会有新的生活。但是可惜的是伊万自己都不相信他的生活可以有全新的状态。他的生活像一个小球在猛烈的撞击下偏离了固有的轨道,从此开始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一个全新的轨迹。他自己是无法改变的亦无法通过战争结束这样一条道路回到战前的生活和状态。所以伊万的生活是难以维系的脆弱,不在战争中牺牲(死亡),就在和平的年代堕落(沉浸在无法停止的阴影和忧伤中,绝对没有重新猹始生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