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那烂陀的雄心(环球走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1 10:59:36

重建那烂陀的雄心(环球走笔)

王磊《 人民日报 》( 2010年09月29日   21 版)

  印度国会上下两院日前通过法案,正式批准在佛教文化圣地那烂陀原址附近重建那烂陀大学。重建那烂陀被看作是印度“全球雄心”的象征之一,也是其吸引外国留学生、扩大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那烂陀遗址位于印度北部的比哈尔邦,在公元5至12世纪曾是佛学圣地。“那烂陀”在梵文中的意思是“莲花给予者”,而“莲花”在古代印度象征“知识”。所以,“那烂陀”有“知识给予者”的含义。鼎盛时期,那烂陀寺曾有藏书900万卷,僧侣学子上万人,授业教师2000人。求学者多来自亚洲,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唐朝“留学生”玄奘。

  根据印度教育咨询委员会的计划报告,新那烂陀大学占地面积约200公顷,重建工作将在一年内启动,分成两期,耗资约10亿美元,中国、新加坡等16个国家都将成为重建那烂陀大学的伙伴。学校初始阶段只设研究生院,由国际关系和和平研究学院,商业管理学院,信息科学和技术学院,历史学院,佛教研究、哲学和比较宗教学院,语言和文学学院,生态和环境学院7个学院组成,印度前总统卡拉姆将担任名誉校长,执行校长由印度社会学家戈帕·萨巴瓦尔担任。新大学将使用古代那烂陀大学的印章作为校徽,所有师生都住校。

  重建那烂陀大学的支持者们认为,新那烂陀大学并非宗教意义上的佛教寺院,它将是印度打造高等学术殿堂的丰碑,给了印度一个打开大门的机会,以便向世界展示文化魅力,吸引更多外国学生和外国学术研究者来印度。领导重建的印度著名学者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表示,那烂陀寺是世界历史上最高文化成就之一,堪比英国牛津大学最大、最古老的基督教堂学院,重建那烂陀将促成印度学术的复兴。

  印度人口接近12亿,却仅有350所大学。印度国家知识委员会认为,在未来10年需新建1500所大学。面对教育资源匮乏,许多富裕印度家庭都选择送子女赴欧美留学,这些留学生学成之后往往又选择在国外定居和发展。重建那烂陀也展示了印度力争提升本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决心。

  那烂陀与中华文明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德国和印度的考古学家正是参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才于上世纪发掘出那烂陀遗址。在印度国家博物馆和那烂陀寺佛学院里,至今依然保存着玄奘用过的物品。在印度的教科书里,也能找到玄奘克服艰险、西行求学的动人故事,重建那烂陀无疑将再次促进中印间的文化交流。

  正如印度学者所说,重建那烂陀大学是印度面向未来的选择,通过教育和文化吸引邻国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它展示出了印度重振其文化大国的雄心与增强软实力的长远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