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生态元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2:37:45

    马克思主义的先见

    马克思对于自然与人的关系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就以土地的植物性产品或动物性产品的形式或以渔业等产品的形式,提供出必要的生活资料”,劳动者是作为“现实的、有形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

    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人们把生产力单纯解释为“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实际能力”,并过多强调人类社会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无限地索取,保护、建设和补偿环境及生态资源在过去强调很少,生态系统有偿服务更是“闻所未闻”。因此,传统的生产方式造成了工业时期大量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对环境资源造成影响,也对劳动者自己产生了严重的伤害。上世纪,全球环境“八大公害”事件就是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的真实写照,但它引起后人巨大的反思和警醒。正如恩格斯说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传统文化的积淀

    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千锤百炼”,形成了一个民族最核心也是最传统的价值观念。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民的心灵,无论朝代如何变换,依然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周易》是世界历史上最久远的一部书,它涵盖了我们民族生存的历史和智慧,归根结底它是一本关于和谐的“智囊”书。它既关乎人与人的和谐、国与国的和谐,更关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啻为我们五千多年来的核心价值观。“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道出了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律。太极或宇宙中的阴与阳,或曰地与天,两者分工合作,产生万物,相生相克,对立统一。可以说“阴阳互补,平衡相宜”的思想即是我们今天“生态平衡”之原理。

    此外,中国道家思想中也包含了深刻的现代生态伦理思想。甚至一些西方学者也对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给予了高度赞赏和推崇。澳大利亚生态哲学家西尔万(Richard Sylvan)和贝内特(David Bennett)说:“道家思想是一种生态学的取向,其中蕴含着深层的生态意识,它为‘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实践基础。”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之源,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家讲万物同源于道,人与万物平等,亦即人与自然和谐。道家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给出了“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也可以解释为“自然无为”。美国著名的生态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说:“道教徒的方法是对自然进行最小的干涉:无为,以不为而为之,相信事物会自己照管好自己。如果人类对事物不横加干扰,那么事物就处在自发的自然系统中。”其实,按我们今天的话说,“道法自然”就是要按自然规律办事。但遗憾的是,在过去,由于各种原因,我们走过很大的弯路。

    实践生态文明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目前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但同时她的环境承载力和人口的压力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生态文明的提出可谓正逢其时。

    那么,如何使生态文明建设真正成为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绿色”链条?如何把它同我们整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笔者认为——

    1.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意志。因为,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核心基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须臾离不开生态文明这个根本。

    2.在全社会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的实践活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养,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环境保护光荣、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可耻”等的观念。

    3.发扬并光大中华文明传统价值观。今天,奢侈消费成为一些大款炫富的生活“目标”;而不少年轻人也盲目把奢侈浪费当成时尚。其实,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的“生态足迹”已经超出了地球承载力的20%%,不论从中国的自然资源禀赋还是如今世界潮流看,无限制地攫取、使用地球资源,只能给人类带来无法弥补的灾害。所以我们要弘扬中华文明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

    4.公众参与及舆论导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政府的“工作目标”,它更是公众的自身修养和成长的“元素”。要成为一个现代的、有知识的、合格的21世纪世界公民,就必须具备现代人的意识和素养。在当今,“绿色”、“低碳”理应成为地球人的行为准则,中国的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更应顺应时代的进步。而在这方面,媒体或舆论的传播和监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