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中国公司没被歧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26:24
>经济增长快、政府财力雄厚的新兴国家比“唯唯诺诺”的老牌国家更值得信赖?【导语】: 大公国际近日发表声明称,美国证券及交易委员会(SEC)否决其申办美国评级资质涉嫌歧视中国民族企业。此前,大公国际曾经发布各国信用报告,中、俄、印等国信用评级均超过美、英、德国。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大公国际采用了有别于三大评级机构的评价标准。
 
决策集中、政府权力大的国家有信用
大公国际不久前摆出了同穆迪、惠誉和标准普尔三大主流信用评级机构单挑的架势,在其发布的《2010年50个国家信用等级报告》不仅把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的信用评级调整到老牌强国美国、德国、英国等国的前面,还对穆迪的“制度实力”指标,对惠誉和标普的“政治风险”指标进行了大肆挞伐。对此,大公国际董事长关建中批评三大评级机构以意识形态为主导。
在政治方面的评估,国际公认的标准是:尊重产权、政府高效、具有可预见性、政策透明度高、权力分立,是好的政府治理特征,有利于经济增长。反面的情况是政治决策过程高度集中、政治参与度低、不够透明。而大公国际的标准则认为,就经济增长而言,中央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执政能力最为重要。简言之,不是制度而是权力乃是增长之本。(据21世纪经济报道)
新兴国家信用超过了老牌强国?
综合实力强、增长快的国家能还钱
在经济方面,大公国际在其发布的报道中称,影响国家信用的评级要素主要体现在一国的综合实力,以及一国政府的财政状况。综合实力反映了经济体对财富创造的体制保障能力,预示经济体在未来稳定创造新增财富和财政收入的潜力,是决定一国偿还能力的根本。信用等级高的国家债务相对规模较低,并具经济实力稳定增长的保证和潜力。
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和财政状况不断改善,所以大公国际将这些国家的信用等级排序相对提高;而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长期停滞,财政状况十分脆弱,它们在信用等级序列中的位置必然会下降。然而关于经济实力,国际的通用标准是人均GDP/人均收入以及经济自由化、私有化的程度,并且特别指出,银行系统的国有化程度是负向指标。大公国际也对此进行了否定。
信用取决于增长还是制度?
创造财富能力强、财政收入高的国家值得信赖
在税收和财政收入方面,大公的标准认为:税收收入的增长始终是政府偿债的首要保证,融资能力因其风险高而居于次要地。所以有中国高达8万亿元的财政收入垫底,中国的国家主权信用自然超过美国。因为美国债务比较多,原因是美国政府更愿意通过举债,而不是横征暴敛增加财政收入来提高财政实力。
然而国际通用标准则强调,政府的融资能力在主权政府偿债能力评估中处于首要地位,其次才是政府财政收入能力。这其中的逻辑是:西方国家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额外的收入并不多,但税收政策是难以在短期内调整的。如果缺钱,政府开源还钱的渠道并不多。(据21世纪经济报道)
税收是不是政府还钱能力的体现?
 
中世纪欧洲各国借钱打仗,借钱能力就是战斗力
欧洲中世纪早期各国为抢地盘疯狂打仗,但战争相当原始,规模小历时短,基本可以说是贵族间打群架。但到了中世纪盛期,野心勃勃的各国王室为了赢得更多的土地展开了更广泛的战争。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参战者不仅是几个贵族,而且有了雇佣军、常备军。其次战争从一两天发展到经年累月甚至几十年。并且战争技术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昂贵,使战争成了最大的烧钱机器,军事问题立即变成了钱的问题。
再富的国家也无法依靠传统农业来支持庞大的战争,要赢得战争只能借钱。于是,国际信贷、主权债务等等也就随之而起。而当历史学家回顾这段大国竞争,发现最后决定胜负的,不是人口、资源,不是GDP,也不是军队的战斗力,而是一国的举债能力。而举债能力一方面是能借到多少钱,另一方面则是以多少利率借钱。
古代欧洲,借钱能力就是战斗力。
西班牙垄断白银财政实力举世无双,却要用20%的利率借钱
当时最强大的西班牙帝国当然是中世纪欧洲各国混战中的主力,16世纪至17世纪的西班牙也进入了黄金时期,是欧洲无可争议的霸主。当时西班牙统治着2000万人口,几乎垄断了整个欧洲的白银,财政实力雄厚,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首富,其财政实力远非英国荷兰等小国所能媲美。
并且,西班牙国王不像其他欧洲国家那样受到议会限制,可以任意征税并发动战争,所谓“日不落帝国”最初就是用来描述西班牙的。
然而这样的经济规模和财政实力却被信用市场冷落,有么是没人给西班牙借钱,要么就是以极高的利率借。为什么如此强大的西班牙却被冷落?因为当时西班牙王权普遍不受到信任,其借钱最高的贷款利率曾经达到20%。
白银帝国西班牙凭借财力不可一世。
经济实力远逊于西班牙的尼德兰,借钱利率只需4%
强大的西班牙在随后的战争中面对的是经济实力远逊于自己的尼德兰,自16世纪中期开始,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向当时的世界帝国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打响了长达80年之久的独立战争。
80年的时间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意味着倾其所有,连强大的西班牙也只能借钱打仗。尼德兰凭借其对政府权力的充分限制以及良好的治理结构,获得了较高的信用评价,借款利率经常在4%以下。而西班牙举贷,最绝望时要付出20%以上的利率。
虽然战争结束时,尼德兰的人均负债额要高于西班牙的水平,但低利率和良好的治理结构却使尼德兰能够承受更多的债务。
权力受限的国家往往更受青睐。
财力、征税能力强的信用往往不高,权力受限的国家更受青睐
对于当时的欧洲,国家的强盛靠的是战争能力,但这并不取决于经济实力,而是对王权的限制,因为这决定了国家信用高低。信用高的国家能够便宜的借钱,打仗就便宜,赢得战争国家才能持久繁荣。
从表面上看,权力大的国王,能够言必行行必果,似乎最有信用。但其实不然,一个国家权力不受限制在信用市场上信用却是最低的。偿还能力和权力的大小,经常有着负相关性,所以,欧洲一些自治城市的政府信用往往要高于大国政府。
英国国王属于宪政君主,他的财政来源以及其他一切作为,必须经过国会批准才能获得。当面临军事危机需要借贷时,王室借贷的偿还信用,是以国会批准的税收作为抵押的。也就是说,这是全民的承诺。所以当时英国政府借钱的利率约只有2.5%,而法国的利率则是英国的一倍:5%。
信用取决于制度,而非财力。
“唯唯诺诺”的尼德兰打败了“飞扬跋扈”的西班牙
虽然尼德兰不过150万人口,依靠着一群缺乏军事经验的散兵游勇和决定性的4%利率,最终把西班牙从财政上拖垮。利率高低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信用水平,而国家信用则决定其真正强盛与否。事实上,这样的信用体系并非中世纪欧洲一夜之间发明出来的。最开始,西班牙王室仗着白银的垄断,一度信用很高。尼德兰王室权力受限制,所控制的人口资源都比较小,信息较公开,财政问题暴露得比较充分,一度在阿姆斯特丹金融市场上信用较低。
当时西班牙垄断了美洲白银,一下子就成了世界首富,各大银行纷纷以很低的利率给西班牙王室贷款,因为他们相信美洲白银将源源而至,王室有足够的财政收入,王权不受限制在西班牙国内说一不二,所以风险很小。但是,也正是这个说一不二的王室,最终不停地宣布破产,不停地赖账,让银行赔上血本。这就使人们把目光集中在构成偿还能力的其他因素,即借钱的王室或政府的权力结构。(据学者薛涌、陈志武博客)
中世纪欧洲几百年借钱打仗的历史让信用市场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检验国家信用,而大公国际想用一套“民族评级标准”挑战古老的评级制度,只能说是个冷笑话。试想,你是相信一个政府想用钱,其财长不惜向国会单膝下跪的国家;还是相信一个大笔一挥几万亿就出手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