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信用评级挑战西方规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39:38
7月11日,中国独立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北京发布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和《2010年国家信用风险报告》。大公国际采取了自己的评级标准,将中国国家信用评级为本币AA+、外币AAA;美国评级为本币AA、外币AA;英国和法国的本币和外币均为AA-;德国本币和外币均为AA+。但是按照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美国评级机构的标准,中国的国家信用评级是A1、A+和AA-,而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的评级则均为AAA。大公此举标志着中国独立评级机构作为一支新兴评级力量开始登上国际信用评级舞台。

  国家信用是国家的支付或者偿还信用,或者是国家对国内外公众或他国政府或组织的与其整体经济或金融能力相关的信用。作为一种权力和制度代表,国家权力的行使和制度的规定经常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间和公众间的商业或经济活动,也会产生与国家相关的信用风险。国家信用评级的游戏历来是被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美国机构垄断。除了各类昂贵的服务收费外,这些评级机构也享有在国内外市场呼风唤雨的本领。美国的次贷市场在崩溃前是建立在三大机构主导的复杂且貌似合理的信用评估体系基础之上,但却导致了全球性金融危机。2009年底,希腊政府因公共债务危机内外交困,三大国际评估机构推波助澜,迅速降低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国家信用评级,加重了市场对这些国家政府的不信任。信用评级专家的高见一定会有公众追捧的。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按照自己的标准、公式和价值判断推出不同的国家信用评级体系确实令人可喜。对于大公评级的市场认知度尚不可知,但鉴于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在美国次贷市场的败绩,大公在信用评级游戏中分得一杯羹也不是没有机会的。

  按照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的一贯规则,西方的国家信用评级标准主要包括:以西方政治法律制度为基础的政治风险或制度实力评价;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的经济实力评价;以私有化、自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为依据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前景评价;以银行体系为中心的金融风险评价;以政府的融资能力和财政收入为基础的国家偿债能力评价等。相比之下,大公国家信用评级方法主要包括五个分析要素和三个分析层次。五个要素包括:国家管理能力、国家经济实力、国家金融实力、国家财政实力和国家外汇实力,其中前三个要素是基础性要素,后两个要素是直接要素。在三个分析层次中,第一个分析层次是对三个基础性要素作出分析,它们共同决定了一国当前及未来可能创造的财富总量,决定了政府偿债收入及未来债务规模的发展趋势;然后在第二个分析层次中结合财政实力对中央政府的本币债务偿付能力作出判断;最后以前四个要素为基础,结合外汇实力评估中央政府的外币债务偿付能力。

  通过对大公专家所撰写的对这些标准的解读,笔者对大公五个要素中的“国家”概念有些担忧。西方的国家信用评级标准是以其政治、经济、法律现状和特定价值为基础的,所以有些标准不适合中国国情,但多数通过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现。适用同样的法律价值判断标准,笔者发现大公的部分标准好像也没有客观反映中国国情,其标准中的“国家”是一个假定存在、且缺乏必要合理性的主体和客体。对这个主体和客体的评价没有可量化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法律具体要素或指标的支撑。此时的“国家”好像是一个不受约束、自我中心且不承担公众义务的“信用人”。这样的形象很难和市场经济挂钩,很难获得法律上的正当性。因此,大公的国家信用评级所采取的“国家”概念必须从法律、政治和经济指标方面进一步理性化。如果大公“国家”信用评级中的“国家”不能采取可量化、可承担责任、可确认,同时反映中国政治、经济和法律现状的指标或原则细化,其信用评级标准则很难被国际社会认可,其专业术语、标准、体系、公式和价值也会显得更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