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如何一年读一千本书[Value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51:45
[转帖] 如何一年读一千本书

如何一年读一千本书

/zen


昨天看完石田衣良的《池袋西口公园》,书中提到石田每年读一千本书。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平均一天读2.7本书。但是我回头想想,这几年出社会工作之后,我一年平均也大概读了五六百本书(全部从头到尾看完的),若加上略读书籍内容而看的,大约有一千本。若只是翻读了解书籍出版状况分类的,约两三千本。漫画杂志的话每年也读掉一两千本有。

本文都将介绍这么大量的图书资讯,是如何阅读并且消化吸收的。但是我想说的前提是,每个人都作得到。只是有没有运用一些方法,还有一些动力而已。

基本上,在文字书阅读上,我保持着一天至少读完一本书,最多一天可以读四本书的阅读速度。

如何能够读这么多书?是不是一天到晚都在读书?其实并不是!每天我还做很多事情。上班、写稿、煮饭、发呆、看电视、赖床,还有社交生活。那么是如何能够读这么多书?其实是有方法。

在谈方法之前,先说一说我后来归结出来的属于我自己的事先基础。上大学时,因为迎新宿营玩过头,不小心脚受伤,调养了好一阵子。因为哪里都不能去,遂养成逛图书馆的习惯。我开始辨认图书馆中每一个类别分类,看到有趣的书就拿出来翻一翻,看看目录、看看出版社、书系、作者,久了,在自己的脑袋里形成一份属于自己的图书分类地图。

大学四年我几乎天天到图书馆报到。辅大有三个图书馆,分别是社会科学图书馆、理工学院图书馆和文学院图书馆,总共的中文藏书约莫六十万册。我和其他同学不同,我从不使用电脑查书。每天我就是图书馆书架看有没有想要看的书,若是有就借回去(因为书其实并不多,用电脑查还不如直接逛一次图书馆看有没有自己要的书快)。因为不能借很多书。因此,每天耗在图书馆翻看那些不能借走(或不值得借走的书)。久而久之,三家图书馆的每个藏书架上有哪些书,慢慢摸熟了。我的脑袋里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图书分类地图。

由于大学时代的我想要念博士,进学校当老师。因此对于知识的学习阅读非常的热衷。大二之后,每天借回宿舍的书,除了读、我还会写笔记,然后把笔记分门别类。后来大学毕业虽然不再写笔记,但那几年写下的笔记,也有满满一个行李箱(最近这次搬家后就锁在一个大行李箱中)。写笔记虽降低阅读速度,重复阅读一些重要的文字段落,让自己习惯各种领域学科的文字使用方式、概念铺陈模式与思维逻辑,更让自己对于学科领域的划分有了更精准的了解。而我也针对自己有兴趣的阅读门类,设计档案夹,整理笔记。

大学时代算是尚未熟手,因此大四毕业时我去三个图书馆看了我的借阅纪录,加起来大概一千本左右。若加上我在校外图书馆借的自己买的,和朋友借的林林总总加起来,每年应该也读了不少书。

除了逛图书馆所练出来的图书分类架构,阅读写笔记去实际了解各个学科文字概念的使用思考逻辑学术术语外,我几乎每个学科领域的教科书或者有类似思想史的书,都会借回来读。思想史或者入门教科书的好处是,快速而全盘且系统的掌握该学科的范畴重要研究领域概念与,思维特点,设法进入那套语言游戏规则中,了解过去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思想史的书)。未来再遇到同样性质的书籍时,将不会觉得阅读上的进入障碍太大(毕竟先打过照面拜过码头了)。

很多人无法读书快速或者觉得书中内容很难以理解掌握,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于该学科所使用的语言和概念了解太少,或者太求甚解的关系。

我读书一向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毕竟我只是因为好玩、觉得有趣、想要知道书里面写什么才去读。因此读不懂并不会有什么损失。而很多书也是在我这样的鲁莽之下硬读死读而慢慢读完的。就像中国人古时候私塾教育先不解释四书五经,就是要求你不断的背,背久了自然就能够心领神会。这套方法真的很神奇,让人对于文字密度过浓或者学术概念过多的学术书,都能够轻易的克服。

而我会采取这种读书方法,是因为我是一个从小就很难专心,而且很难乖乖待在书桌前读书的人。所以国高中的时候,必须背很多无聊东西的我,为了怕无聊,只好买尽坊间的参考书。因为我读完一本之后,很少愿意会在重头看同一本。我宁愿多看几遍不同的书,也不愿意停下来一直死背。这也是我学业成绩一直普普通通的原因。因为我无法忍受自己为了那百分之十的分数,而浪费百分之百的时间(少了看电视看漫画和玩乐时间是很痛苦的)。学习的精通,不是只有靠把小地方背的熟悉而已,还可以藉由广博的阅读,累积通盘的思考架构和视野来完成。而这也成为我往后的阅读和学习基调。

大学毕业后,进入研究所。由于离公馆近,再加上当时已经染上买书的坏习惯,又开始在书店打工(我在简体字书店、人文书店打过工),因此逛书店几乎成为我每天例行的工作。而台大总图和法学院图书馆,也是我继续累积阅读地图的地方。毕竟辅大的外文书不多。进入台大以后,台大的中文书可以用残破不全来形容,几乎都被借出去了。因此我转攻累积英文书目。每天去逛图书馆,就是借一大堆自己有兴趣的作者或领域的书回家,然后般去影印店印(想说学费那么贵捞一点回来,一学期印个二十本我就划算了),还呼朋引伴的找学长同学一起印。那时候买书印书花钱花的很凶,也因此打工也打的很凶,但是书还是每天借每天印每天买每天读。

念研究所,许多人都觉得光是上课指定教材都读不完了,哪有空在看其他书。可是我除了开学科的指定教材外,还会去找老师指定教材外的所有课外参考书目。如果图书馆有,那一定印,而且不只如此,我还去搜集没有要修的课的教材和指定教材参考教材。甚至到最后,只要是该领域的相关图书,无论中英文,有的就印就买。有空就拿出来翻读。那段岁月,甚是疯狂。甚至迷上某些英文出版社的书系,疯狂的收集购买,像是sagetcs系列就是我的心头好。Routliedge 的书我也很爱,polity也是一宝。

除了上述所说,念研究所之后,我还开始接触出版业,接一些校稿工作之外,印书买书逛书店,也继续进行着。而且我还进入书店打工。在书店看店时,又继续我逛书店、逛书架、背书架、认出版社、认书系的工作。久而久之,我开始了解哪些出版社出哪些领域的书,哪些出版社有哪些重要书系,书系里面有哪些重要作品,市场上最近的出版趋势和方向。重点书在书店怎么摆、怎么行销等等。还有版权页里面的许多奥秘。

在明日工作室打工的七个月间,我有幸一边赚钱一边把我过去比较薄弱的文学领域补齐。那时候就是每天穿梭在文人和他们作品的电子化的工作,再加上同事都是文人背景,每天接触之下,不久之后也大概搞熟了台湾文坛的来龙去脉。那阵子也读了一两百部的中文创作,像是苏伟贞(附带说一句,真是个好人)、董桥,都是那阵子读的,甚至还读了《寒夜三部曲》。没办法,校稿赚钱当然挑厚的书读。

总之,因缘际会之下我*自己的胡乱阅读、摸索找出了一套图书分类架构,以及辨认图书内容吸收各领域专业知识的方法。有了一个架构之后,慢慢驾轻就熟。而进入书评这个工作之后,我更是勤于寻找市场新书。因为当时还是超级菜鸟的我,只好努力辨认市场上值得推荐的新书,培养书感,好让自己能够有较多机会撰写书评。

毕业之后,更有幸进入知名大型连锁书店商品处担任采购工作,负责新书的进货下量等工作,更让我接触的面向从学术专业转向更普罗大众的一般书、立志书等等。还有开始和各类刊物媒体合作书评的工作也缓慢的推进,让我更勤于收集出版资讯。但是担任采购期间的学习真的收获良多。因为整个中文线的同事加起来,就等于是全台湾的出版风貌。不能不说丰富。而每周固定阅读畅销书的销售数字,看系统中过往图书品项的销售状况等等,都有助于书感的建立和对新书出版后的市场判断。慢慢的,对于各种领域的新书、旧书,我都充满兴趣,在我脑袋里也慢慢的画出台湾出版市场一个个的分类架构(当然英文书和简体字图书也用同一套方法在其他领域中培养着,但是没有那么齐全)。

有了这份漫长的准备工作之后,读书对我来说变成日常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件事情。通常我不会一次只读一本书,除非那本书太吸引人,我才会丢下手边其他的书专心去看。或者因为要工作的关系,只好赶读。一般的话,我都同时进行五六本书。厕所里读小品文,搭车时读短篇小说,在家读稍有点难度的人文社科类图书,在公司读不用大脑的生活风格类图书旅游书商管书杂志,到漫画店当然是看最新漫画囉!晚上有比较完整的时间,则读工作要用的书。通常一周可以读完七到十本书左右的工作用书,再加上自己的私人阅读累积起来的量,也颇可观。

至于读书为什么这么快,我只能说是熟能生巧!因为大量阅读的缘故,因为广泛阅读的缘故,已经非常熟悉各类文本的书写模式和论述手法。因此阅读障碍相对缩小,除了某些超级经典集的哲学书(例如《存在与虚无》、《存在与时间》、《资本论》,这三本我都读了一个月,当然中间有读其他书拉)外,其他的书在阅读上都速度都是可以调整的。

举例来说,一本三百页左右的翻译小说,可以控制在一个半到三小时读完。如果想要好好享受,就放慢一点读;若是还可以,就看快点。当然偶尔也会碰到读一读就放弃的。

我是社会科学背景出身的关系,是念理论书出身的,因此读起充满概念与论证的书,若是熟悉的领域读起来,反而比小说更快。好像是今天下午我就读完了《回归政治》,加上作笔记写书摘心得,约两个小时多一些。而鲁一士《痛苦的奥秘》全书一百五十页左右,由于该书太好读而且读起来很舒服,约莫一小时读完(这本书里讨论很多常在bbs基督教板上被无聊人士挑战的无聊问题。例如神若是全能为何容许苦难等问题)。

通常读太多书的问题是读完后很难回想精确的字眼,但其实这并没有关系。特别只是读爽的时候。因为这些书都会扩充脑袋对于文字的认知基模,将来越读就会越上手。

或许你没有那么多时间,也不想读那么多书。那么在自己有兴趣的领域里,持续的阅读。认清楚台湾大致有哪些出版社、书系、作者或重要着作,架构起一个简单的地图。自己读过多少,安排阅读进度。另外最重要的是,好好找几本不错的入门书打底当基础(读辞典我也颇推荐)。最重要的是,把这套世界所使用的文字逻辑和思考结构搞清楚。以后再阅读上,就不会那么充满困惑和痛苦。

通常读者会对于阅读感到痛苦,也并非一定是不想读,而是读不懂,至于为什么会读不懂,很抱歉的说,就是没程度。没程度不是批评,而是没有接触。没接触就是没程度阿。生疏自然就会缓慢。唯一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加练习。把看新闻八卦和无聊周刊的时间省下一部分,安排自己每天的固定阅读时间。先架构出自己决定要一直读下去的文类,一阵子之后,自然就可以驾轻就熟,而最后还能触类旁通。

现代社会犯的一种毛病就是专业主义,好像某个出身的人才能(/)某各领域的书,其实大部分的专业还不是我们自己从书上学来的。你说上大学一学期一门可不过就教那一本教科书(至于研究所台湾最狠的,我碰过的也就是每周一本英文书【听说芝加哥社会学博士班一门课一周五本英文指定教材,这已经是世界顶级】不过很难喔像是纪登思的《社会的构成》,卢曼《社会系统》【这本两周】这种等级的),可是那本教科书我大概花两三天就可以读完了,而且大概懂个五六成。若是想要熟一点,就多读几本。至于难一点的领域,除了哲学社会科学外,我刚好都没兴趣,所以没差。但是,如果有兴趣的人,我相信除了遇到关键的地方需要人提醒和点拨外,大部分时间还是需要自己愿意静下心来,硬着头皮去读才能够突破那个障碍。培养出对某一个学门的思维逻辑的感受力。

以上就是我认为我之所以读书可以读的很快的原因,不是因为我学了速读,也不是因为我做了记忆力练习,而是因为我的大脑里累积了很大量认识世界的概念的知识库,有一个清楚全盘而系统的架构,愿意持续不断的阅读。对世界越不陌生,阅读自然就越没有障碍(理解力和触类旁通能力也会大幅提升喔)。

像最近我迷上蔡澜,可他是个老前辈阿,出了的书总有七八十本了吧!我先搬了十本回来读,很有趣阿。有时候不小心就读掉一本,开心的很。

以前这样蛮干的还有读金庸、柏阳、张爱玲、林文月、董桥等人的作品,或者碰上一个学门有兴趣,就会闷头进去读。我读过最痛苦的是胡塞尔的书,那时候读现象学简直是要我的命,一个晚上读不到十页读的我,呕心沥血、读完还不知所云。后来总也算读懂点东西。



如何一年读一千本书 2

/zen

前不久写了篇<如何一年读一千本书>,被不知名某莫名人士转贴,得到点阅率意外之高,短短数天之内突破千人,为纪念点阅率突破千人,小弟趁今天大年初三一早,再分享一些自己体会的快速阅读法。

非文学类

非文学类其实是最好也是我最推荐运用快速阅读的一种文类,像是商管书,社科人文历史宗教都非常适合。因为阅读非文学类图书的重点在于掌握书中概念精华,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解释现在,预测未来。因此过多的细节与掌故只是作者灌水让篇幅扩大,好让书卖贵一点。或者是辅助读者理解概念的工具,因此阅读上其实不用细究这些长篇大论的故事。当然某些会说故事的作者写起故事来也是相当精采。

简单说,非文学类阅读的关键在于图书的:目录、导论,还有章节中的大小标题,如果能够掌握这些标题,就可以大致了解一本书所欲铺陈的论述脉络。特别是当你对某各学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当你阅读量累积够多,对于历史事件了解够多之后,非文学类阅读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举例来说,商管中的行销类图书,几乎一定会举到星巴克为例(还有文化产业偶尔也会提到此例),若是你已经读过介绍星巴克如何成功的一些书籍,那么当你读到这些段落时,自然能够心领神会,了解作者想要藉由星巴克的例子在其书中表达怎样的想法。而若世界知名企业的故事您大致都有所了解,那么在阅读商管书时,将能够更快速的掌握一本书的作者企图透过这些名人或成功企业架构起自己的理论和学说是什么样子,到最后甚至你只阅读目录 导论和第一章,就能够掌握一本商管书的五六成。甚至更多。

而且就笔者的阅读经验归纳发现,许多国外知名畅销作家之流,也是文抄公,在论述某些概念时所引用的研究数据或报告,可能也是该类图书中的数本书。并不会真的去翻看期刊或学术论文。甚至有些也是转录重写网路上流传的知名小故事。重点是这些作家说故事能力强,能够把故事重说一遍,且引人入胜。碰到你读过的例子或者研究报告,尽管跳过去,不会有什么旋外之音了,你读到的就是作者要告诉你的。

而如果你是个没把书从头到尾翻一遍不安心的读者,那么,跳读法是不错的选择。跳读并非要你跳页或跳行,而是只读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或者每一小节的第一段话。西方书写(特别是非文学类)非常重视逻辑推演,通常一段话的主题,多会放在该段话的第一句,好让人快速就能掌握重点。或者放在该小节的第一段,有统整其题纲的作用。

因此善用跳读,可以帮助你快速而完整的掌握图书重点。当然碰到你觉得重要的部份,你还是可以停下来细读。还有如果怕没把握,可以在开始或第一章采逐行细读。

不过,阅读要能够快速有效而且记住书籍内容,其关键还是在掌握该书的架构。而架构就在目录和章节标题上。如果你能够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三度空间记忆新事务能力,将能够帮助你超快速掌握书籍重点。

记忆力 一书中提到的罗马室 是个不错的参考系统,基本上就是连想法,运用联想法把和你无关的生硬概念,转化成和你生活切身相关的经验或事务,将来看到某事物,将会帮助你回忆起你所读过的东西。

速读并非照相式阅读也不是什么神秘难解之务,而是训练大脑能够灵活反应,将所学习到的新事物新概念快速的与自己生活相关或经验连结,当联结建立,你将再也不会忘记任何所学过的事物。若是死记过不暸多久将会遗忘。

还有阅读每十五分钟就该停下休息五分钟,超过十五分钟的阅读,其记忆效力将会大打折扣。电视上标榜的魔鬼训练营,对学生的阅读与学习其实是反效果。可悲的是相当多家长把学生送去那种地方,以求自己心安。还不如送来让我教,学费可能只要十分之一。

读书其实学的是学习方法,只要你有正确的阅读和学习方法,配合相对的努力,对任何阅读都能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记忆。不在意方法只在意正确答案的对错与课本的死背者,上了大学之后多半是对书籍失去兴趣,或者对阅读失去热忱的人。因此我们的国家培养出一堆超会考试上台大,然后混完四年出社会之后,只关心升迁年终与薪水数字身家财产的单向度人,真是可悲。

文学类

其实这类我没有想多说的,文学是相当奥妙的。文字相当美好,速读其实会破坏阅读的美学和趣味。

但如果硬要说快读,其实也是有方法。那就是多读、多背。特别是多背古典诗词四书五经,或者多读世界文学名着。中国的四大小说绝对推荐,西洋的莎士比亚、普鲁斯特等也是必读。

能够越早开始读长篇小说和四书五经者,对文字的熟析和驾驭能力将会越强。

大脑对于文字的反应越快,将来阅读障碍将越低。毕竟习惯概念密度高或者文字密度浓厚的阅读后。再看一般的白话文,简直就是小学生程度,丝毫不费力气。

而且,语言的学习与其靠字典,还不如靠多读,心领神会作者在文字中所想传达的丰富讯息和美感,才是王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7 15:21:27编辑过]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4:53: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2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没读完的书堆积太多,该怎么办?

/zen(本文部分文稿发表于基督教论坛报)


好书太多,时间太少,堆满家里怎么办?

热爱阅读的朋友,大概和我有一样的烦恼,那就是喜要读的好书太多,下手不之轻重的全部买了下来,可是能够用来阅读的时间却很有限,以至于买了确没读的书越堆越多,想丢又舍不得。

我经常会以工作为理由,说服自己买下多过于消化得了的书。其实,无论理由在冠冕堂皇,不过都是想合理化自己买太多书的藉口。真正想解决买了太多书却没时间读,得更加深入了解自己究竟是如何让书满为患的?

书本既然买了,就是有喜欢、想要读,才会掏钱买。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自己买了没看的书越堆越多?我想,有必要坐下来好好思考,找出解决之道。

分类整理,找出阅读率最高/低的书籍

我的建议是,首先,先整理自己手上的书单,把已经读完与尚未读过的书籍分别罗列,再按书籍类型分类(类型可以是书籍主题内容,例如小说、商管、信仰、生活娱乐等等,或者是阅读目的,像是工作参考用、娱乐休闲用、信仰追求用等等)。分类完毕后,自己进行比较,按照阅读率高低排序,找出自己读得最多的书籍类型与目的。

作此分类的目的,是帮助自己确认在实际阅读行为中,自己究竟偏好哪些阅读类型/目的。因为,热爱阅读与购书的朋友,经常在书店里碰到一本好书时,就会放纵自己,进入想像的领域,认为自己会喜欢/想要这本书,因而掏钱买下。但实际上,你很可能根本不会阅读到该类书籍,或者只有微乎其微的可能会阅读,只是当想像胜过现实而不自知时,便会掏钱买下。

好比当年我在某家知名简体书店打工的时候,因为书店打工的同事几乎都是政治所的学生,经常听他们谈论政治学作品,结果,我自己也跟着糊里糊涂买了许多的确是政治学经典的好书,买得时候也很开心,问题是,几年累积下来,发现自己根本只是在堆砌政治学书单,读过的书没几本。我痛定思痛,检讨原因之后,发现是购书环境太容易使我被诱惑而买下对我来说不需要的经典好书,于是我将政治类的书籍们全都拉出去出青处理掉。处理掉之后,感觉清爽许多,此后真需要读到那些书的机会也的确没有。

砍掉阅读率低的书籍类型不买

热爱阅读的朋友经常会对知识太过贪心,总觉得自己对什么阅读领域都有兴趣,对什么都抱持好奇心固然很好,问题是买太多无用的好书,除了荷包会变薄,居住空间也会受压抑,家人更是得忍受你那昂贵的兴趣。如果堆积未读的书太多,建议真的要从自己「妄想」会读的好书/类型开始删减起。

透过分类整理已读/未读书籍清单,重新确认自己的阅读目的和倾向,找出几乎不会读却一直持续买的书,将之处理掉(卖给二手书店,或者捐给图书馆,还是上网找寻正好需要该类型书籍的读友,整批出清都可以)。此外,制作卡片或任何可以提醒自己的东西,限制自己未来不再添购此类书籍。砍掉不必要的购买,堆积的情况就能大幅减少。

阅读与购买总量管制计画

清掉了不需要的东西后,接着下来,就是制作阅读计划。

首先,先评估自己一年的总阅读量,知道了阅读种量后,以此数量往上加个10%就是自己年度购书本数上限(考虑到书籍难易厚薄程度不一,因而略微增加),再平均分配到一年五十二周之中。如此一来,便能得知自己每次上书店最多能买多少本书,如果这次超买了,下次就得减量。透过总额预算的控制,将自己的购书量压低到与阅读量等齐。

除此之外,之前确认过的实际阅读类型,也是购书的重要参考,买书可以从自己确实会读完的类型先下手,只是想像自己会喜欢但实际上根本不读的书,请不要用买的,不妨考虑以图书馆借阅代替。

记得按时评估,弹性调整(毕竟人很可能突然转向,迷上某个阅读类型)。总之,只要确认自己的阅读目的与实际阅读况状,计算年度阅读量,再根据相关资讯制定购书总量上限,相信一定有助于你减少未读书籍堆积如山的情况。

不过,上述规划仅限于正常热爱阅读,为了阅读而购买的朋友,至于那些只是为了买而买(而不是为了读而买),为了收藏而购买的藏书家或者嗜书瘾君子,此套做法恐怕无效,看心理医生找出自己购书成瘾症的原因可能实际一点。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00: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3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养成阅读习惯的秘诀

/zen


阅读就像呼吸与吃饭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很想好好的读几本书,却因为工作太忙碌,行程太紧凑,抽不出时间来读书,只好作罢。

其实,越是想特别抽出时间来阅读的人,越难如愿。因为,阅读并非什么了不起的大事,需要特别分别时间出来。只要养成阅读习惯,让阅读融入生活作息之中,让阅读变成像呼吸、吃饭一样,是维系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时,就算你想抛弃阅读,恐怕也很难。

养成习惯,到哪里都带本书

想要养成阅读习惯的第一步,不是找时间读书,而是随时随地身上都带本书。不管你是要出门上班还是旅行,总之,身边随时带本书,一有时间就马上拿出来读。生活中的空档时间比你想像中的还多,如果把空档时间都拿来读书,其实是很可观的。

举例来说,每天都得通勤上下班的人,假设一天上下班通勤时间合计1小时,一周就有5小时的时间可以阅读,一个月就有22个小时,一年就有264个小时,假使工作40年,就有10560小时,约440天,超过一年的时间可以用于阅读(换算成工作天数,约1320/以每天八小时计)的时间可以阅读,是非常惊人的分量,大学四年加起来的阅读时间恐怕都没有通勤多。

爱看书的人是到哪里都离不开书的,无论是吃饭、上厕所、排队、等车、搭车、等飞机还是等人,只要一有空,即便只有三五分钟,也马上就拿出书来啃。就算短短三五分钟,已经足以读完一则短篇文章。

读些什么好?

决定了随时在身上带书,善用空挡时间阅读后,接下来就该决定带什么书?读什么东西?

阅读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你解决工作或信仰、生活上的困扰。随处都能阅读的好处除了打发时间,增进知识外,最棒的其实是「触类旁通」,很可能你在书中刚看到一个很棒的点子或想法,回过神抬起头看到真实世界时,就给了你一个非常棒的个案,让你印証书中的想法,甚至从中获得启发,改变了你的人生。

不过,毕竟是利用空档时间(而不像侯文咏是去长期抗战的),所以最好不要准备什么长篇小说或艰涩的文学/哲学作品,最好带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励志小品类的书,杂志也不错。如果想要更有系统性的进修或阅读,不妨带工作领域的专门报刊杂志,再不然和自己工作领域相关的报纸版面也可以。许多人读报都习惯一份通读到底,其实专业的读报方法应该是多份并读,但将焦点聚集在和你的工作有关的部份。

另外,读一些自己想都没想过的主题的作品也不错。诚如前段所提及,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个人困难,阅读陌生领域的作品极有可能因为新鲜感而开发了你脑中某个区块,因为触类旁同而产生新想法。不少发明其实说穿了只是将两件原有的事情结合起来,例如随身听是结合移动和音乐。接触陌生领域可以增加新鲜感,创造阅读乐趣外,也可能意外帮助你找到解决困扰的方法。

别勉强,不想读就停止

无法养成阅读习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经常太过看重阅读这件事,打开书后就觉得自己有义务把整本书读完。其实阅读完全不需要有压力,一本书打开读了几页觉得不喜欢,无聊、太过困难或是感到疲累,总之,无论什么理由,就是读不下去的时候,不妨阖上书,休息一下或者换一本都好。

千万不要勉强自己读不喜欢的书,不要对阅读有压力,更不要在阅读过程中给自己增添无谓的压力。过去的填鸭考试教育让我们对于阅读总有无限恐惧和必须通读熟知内容的错误印象,造成能够愉快享受阅读的人少之又少。

养成上书店的习惯

虽然网路书店购书很方便,不过,对于还没有建立阅读习惯的朋友,我建议养成定期上实体书店的习惯。进到实体书店里,让阅读的氛围围绕着你,当你看见书店里都是阅读的人,看见书店里多的是自己想读却还没有读的好书,多半能激起正面积极的励志效果,增强对阅读的好感。

另外最好把书店当作和朋友约定见面的地点,等人的时候就可以看看书,打发时间不说,也不会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失去耐性,搞不好还会嫌朋友来得太早害你没能有时间把手上正在看的书读完。

畅销作家侯文咏曾说,自己在追老婆大人的时候,就是靠着啃专头书打发等待的漫长时间,因为当初老婆大人不给追又拗不过他的缠功,总是约定了时间却姗姗来迟,希望逼走侯文咏,没想到阅读让侯文咏打发了等老婆来的无聊时间,也让他追得美娇娘。

不断持续地读下去,那就对了

总之,设法让你的生活作息和阅读紧紧的绑在一起,只要一有空闲就能拿出书来读,定期上书店浏览寻找可阅读的好作品,持续不断的阅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已经不能离开书本,否则就像没洗澡刷牙一样困扰,甚至像呼吸不到空气一样让人窒息。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01: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4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开卷虽然有益,但得从具体可得入手

/zen


没时间还是没动力

不少朋友知道我每个月读不少书,总是露出羡慕的眼光,很希望自己也能多读一点书,可是因为工作太忙,或者提不起劲,总是空有念头,实际执行成效不彰。

我推荐过分割时间阅读(抓紧上厕所与通勤时间,读点书),精简阅读(定期逛书店,浏览新出版书籍之序言与目录),但是,成效似乎都不大。

后来我发现,可能是阅读动机不足。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动机,动机越强烈,越可能去做。

缺乏阅读动机的朋友,很可能是从小到大的填鸭教育搞坏了阅读胃口,错把阅读和读教科书连结在一起,不好的经验导致阅读成了令人退怯之事。此外,阅读圈高举为乐趣而读、无为而读的想法,其实也打压了阅读动机的培养。

开卷有益,是有层次之别的

能够为阅读而阅读当然很好,但那是已经培养出阅读习惯的高手读者所在的境界。对于还没有阅读习惯的朋友,想要提升阅读动机,最好的办法,就是能让他在阅读中得到好处。古人不也说,「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可见,古代中国人也是以阅读的「益处」诱导人阅读的。

那么,怎么做才会开卷有「益」?高手读者,也就是习惯阅读的朋友,无论读什么,都能触类旁通,从作品中找到有益之处,特别是从文学作品体会人生/生命/信仰等大问哉的精髓。就像基督徒,从《圣经》中领受神的恩典,获益良多。

可是,还没养成阅读习惯的朋友,对于文字的阅读还有障碍(阅读流畅度是靠练习而得,多读自然能掌握文字的组织排列规则逻辑与概念字词,就能看得快又多),无法进行的很顺利的朋友,开卷有益的益处,必须先从实际可见、可获得的地方下手,例如读了某本书之后,能帮助我提升竞争力,解决爱情与婚姻的烦恼增加赚钱能力,还有,像是知道去哪里吃好东西,怎么买便宜的衣服。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看开卷有益

诚如心理学者马斯洛的需求满足说所讲的,人总是先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接着再是心里、社会需求,自我实践等等。也就是说,需求的满足是有等级的,当一个人没饭吃都快饿死了,看到一碗饭和一本书,绝对会先去端那碗饭(除非是重度书痴)

可惜的是,社会上谈论阅读好处与介绍阅读的有心人,多半都已经是阅读的高手,是宁可饿肚子选书读也不选饭吃的人,这些人不自觉的犯了专家的谬误,把阅读动机与需求的满足层次一下子拉得太高,和生活于市井,还没培养出阅读习惯,不知道要如何从书中得到实际好处的小民有了隔阂,以至于倡导阅读谈的如火如荼,声嘶力竭的吶喊,但许多人却依然不闻不问。

虽然有些人反对以利诱培养阅读习惯,不过,应该反对是利诱孩子读书以考好成绩,而非读书习惯的培养。若是培养读书习惯,不要过分夸张的利诱是不错的。因为只要爱上了阅读,就算利诱此人放弃书本不读,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书本已经替他开启了一扇通往远超纳尼亚王国还要美妙神奇的世界之门。

万丈高楼平地起,开卷有益也得从基础入门

不是这些人不受教,也不是其他更有趣的声光媒体拉走了他们,而是阅读必须循序渐进的诱导,宛若爬楼盖房,需要先从简单的,真正能提升阅读乐趣与获得实质帮助的书籍入手,慢慢的网上推荐,最后才能到达为了阅读而阅读,无为而读,且能感受开卷有益的境界。

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畅销的永远是成功学、励志书、经营管理丛书、投资理财与两性关系丛书,还有生活风格阅读,纯文学作品似乎乏人问津,人文社科的阅读族群也很小众。除了作品难度,这些书比较难让一般人实际感受到具体益处也是原因之一。

下次,如果想和还没拥有阅读习惯的朋友推荐好书时,不妨先想想,我所推荐的这本书给了这位朋友,能够对他的生命(信仰)、工作、感情、健康的哪一个面向有具体而微的实际帮助,透过聊天引导,先跟她分享一些书中的观念,以书籍观念回应其生命困境,勾引对方产生阅读兴趣。长此以往,等到培养出阅读习惯后,想要他抛掉书,恐怕还很困难。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03: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5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阅读:事前准备注意事项

/zen


对于已经有阅读习惯,随时随地都能抓起书读,把读书当作吃饭洗澡睡觉,融入生活作息一部分的重度读者来说,不太需要事前准备功夫,只要一有空闲,便会抓起书读。

不过,对于没有阅读习惯,甚至厌恶阅读的朋友,如果认真想要读本书时,恐怕就需要做点事前准备功夫了。人们之所以不喜欢阅读,其实是找不到合适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习惯,以至于太容易被外界干扰所分心。

无论读书是为了工作、课业、休闲、准备考试,只要不是那么喜爱阅读,还没能把阅读当作生活的一部分的朋友,下列的事先准备建议,对于提升阅读意愿与愉悦感,应该有相当的帮助。

沐浴更衣

准备阅读之前,不妨先沐浴更衣。舒服的洗个澡,排除身体的脏污,换套轻松的居家便服。

独立空间

最好在独立的密闭空间阅读,例如卧房或书房,能够较不受到外界干扰。门口可以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毕竟,如果本来就不是那么喜欢读书,心里非常乐意有外界干扰拉走自己的心。

关掉手机、电视

关掉手机、电视也是一样,不让外界的干扰有机会闯进你正在阅读的空间,打断阅读。

选定书籍

如果是休闲放松,务必好好选本自己喜欢的书,好读有趣开心最重要,先不要去管读了能有什么帮助!

如果是准备功课或考试的阅读,记得要安排阅读顺序,且适度的做重点笔记,不要随读随忘。

香精蜡烛

点个自己喜欢的味道的香精或蜡烛,让空气中弥漫一股舒服放松的气氛,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摆脱不安焦躁想要离开的心情,让自己沉淀下来。

明亮灯光

有些人喜欢在昏暗的灯光下阅读,那样做除了眼睛容易疲劳外,也很容易造成伤害。如果真的不想开房间大灯,至少投射在书籍上的灯光要够充足明亮,绝对不可以昏昏暗暗的(否则太舒服,一下子就昏睡过去了)

太亮,其实也不好,刺眼的灯光也很伤害眼睛。柔和明亮的温暖黄灯是不错的阅读灯光

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绝对不能听有歌词、能够跟着哼唱的流行歌曲,有人声广告的广播也绝对禁止,最好的选择是古典音乐(但不要交响曲)Jazz,我自己偏好巴哈的无伴奏大/小提琴组曲、贝多芬或莫札特的各式钢琴曲,大提琴主奏的古典乐曲也不错,大提琴的声音接近人的心脏跳动,能够给人温暖安慰。

下午茶:蛋糕点心、红茶咖啡

为了怕读到一半肚子饿,准备点茶点是有必要的。饮料最好是热的,绿茶红茶咖啡抹茶都好,点心的话不妨来点饼干、巧克力、一小片起司蛋糕(择一),千万不要选高热量高脂肪的洋芋片或汽水可乐,后者吃完太腻,会让脑部太多血液窜流到胃部去,让人昏昏欲睡。

舒服姿势

如果是休闲阅读,找个自己觉得最舒服的姿势,或坐或趴或躺都可以,只是要注意不要保持同一姿势太久,让身体僵掉,还有灯光要充足,也要避免眼睛疲劳(30分钟最好休息一下)

作好阅读事前准备功夫,替自己准备一个舒适又窝心的阅读环境,读书就不那么令人厌恶了。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05: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6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读书抗通膨

/zen


近来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百姓生活痛苦不堪。人人想方设法缩衣节食,开源节流,务求尽早度过不景气与高通膨。

说来残酷,眼下的高通膨短期之内,还不会退去,大家还得撑上好一段日子。而我以为,物价高涨的日子虽然难过,却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

举例来说,早已被富裕台湾抛在脑后的勤俭美德,便又悄悄的「归位」了,人人莫不思考着如何以最低的开销支付生活所需。长远来看,我认为是因祸得福,因为,勤俭是建立判断力不可或缺的生活锻鍊,沉溺于物欲或用过即丢的抛弃式文明,对身心实在没有太大的助益。

纵然懂得节省,勉勉强强凑合着过日子。只是,物价高涨的日子难过,该怎么打发时间?

我认为,最好是读书。

书的世界辽阔,无论你要累积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实力,等待东山再起的时机;或者只是想打发时间,读书都是最好的选择。

反正上哪里玩都贵,不如上图书馆吧!图书馆里有借之不尽的精采好书,够你抗通膨的同时,顺便锻鍊一身好武艺。不妨办一张借书证,每个礼拜上图书馆逛逛,找点自己喜欢看的书回来(或者窝在图书馆看书报杂志吹冷气),就算不喜欢看文字书的,租书店里也有便宜又大碗的漫画、杂志,随君选择。

知名神话学家坎柏(其代表作《千面英雄》,提出的神话旅程观影响了日后众多创作人,像是导演卢卡斯,就坦言自己是以坎柏的书为原型创作出《星际大战》),年轻时碰上美国大萧条,找不到工作的他,读了一堆书,奠定日后的创作实力。

读书,绝对是抗通膨最好的办法,不花什么钱,消极者可以打发时间,积极者可以培养专业实力,您说是吗?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06: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7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张爱玲谈学英文

0

推荐

张爱玲谈学英文

/zen

(zen:第一张图是学生时代的张爱玲,很清纯吧?后两张就众人皆知,不用多介绍了。)

说起张爱玲,其小说之盛名,放眼华人圈大概无人不知晓。

张爱玲生于一九二年的上海,原名张煐。张爱玲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乃清末名臣,祖母来头更大,是清末重臣李鸿章之女。父亲张廷重是典型的少爷,母亲黄素琼则是标准的新女性。

年方二十三时,张爱玲就发表了惊艷世人的《沉香屑-第一香炉》与《倾城恋》。从此迷倒无数众生,影响了无数华文创作写手。印证了张爱玲说过的一句话:「成名要趁早。」(语出《张看》中的<天才梦>)

然而,光靠这些个小说,其实并不能养活自己(从来要靠写作出版养活自己就很难),更别说有些时候张爱玲还得养活其他人等。

除了写小说之外,张爱玲还替英文刊物《二十世纪》写过一些散文,像是<中国人的生活和时装>(后来由张爱玲译写为中文,更名<更衣记>),还有<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京戏及其他>。这几篇对于中国人的宗教、戏曲和衣着,做了简单扼要而精采的阐述,文笔之好论点之精采,非常值得一读,简直专家。更厉害的是,这些散文当初是用英文发表,后来才由他自己改译写成中文。

甚至,张爱玲还翻译了不少东西,例如「爱默生」的文章。另外,张爱玲也曾经有意自行翻译其中文小说(如《金锁记》)为英文,最后因故未能翻出。

张爱玲除了小说写的好外,散文写的也是一级棒,英文散文虽有中文气,但仍是上品。

令人好奇的是,张爱玲的中英文为何都这么好?

原来,张爱玲自小便接受英文教育,早在中学时期就在校刊发表英文作品,大学念的也是英文系。不过,光从求学里路不足以说明其英文之好,张爱玲的英文,一半是环境好,一半却是苦读出来的。

对于学英文,张爱玲或许方法与他人无异,但对于学好英文之余,也能穷通中文,张爱玲则有其独到见解。那就是从写作入手。张爱玲曾说对他弟弟谈到学好英文的方法,张爱玲说:

要提高英文和中文的写作能力,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一篇习作由中文译成英文,再由英文译成中文。这样反覆多次,尽量避免重复的词句。如果你常做这种练习,一定能使你的中文英文都有很大的进步。

对于这套学习方法,知名比较文学学者刘绍铭先生也大为推崇,直说「这是大行家的话」。

虽然张爱玲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原本就有利其学英文,但主要还是靠上述方法苦练而得。当前许多台湾孩子环境比张爱玲小时候更好,英文也多半学的不错,但中文底子却差掉了。再不然,也不曾好到如张爱玲可以英文对外国人发表文章,其谈学好中英文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却精准而实在,可以兼顾中英文学习,还可以练出一手好文章,非常值得参考借镜!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07: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8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王永庆谈读书

/zen

(最近忙赶稿,今天终于告一段落,未来几天会来补一些文,介绍一些好书,谈一些最近的观察想法,好久没写了,怕都荒废了,辜负了每天还是会来的朋友,那就不好意思囉。)

虽然王永庆只有小学毕业,但那指的是正式学历。这个校学毕业的大老板和许多大学毕业后就不再碰书的学生不同,他虽然没能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但却十分积极学习。

对于阅读,王永庆认为,必须认清「目的」。唯有知道自己所读的书,对自己将来有什么用,读书的态度才会正确,也才肯用功努力,才知道该选什么书读,才会认真学习。

王永庆曾经勉励明志工专的毕业生说:「进修也好,深造也好,必须先弄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进修深造是为了什么目的?不要总以追求虚荣的心理去从事,我认为这是没有用的。先弄清楚为什么要进修?好多好多人没有目标,似乎是『为了深造而深造』,这是最要不得的。」

许多学生毕了业出了社会就抛开书本,正是因为他们求学时代错认的读书的目的,误以为读书就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学位,混张文凭,到社会工作。再加上求学时代为考试而读书太过痛苦,打坏了阅读胃口。造成许多人毕了业之后,再也不愿意阅读。

其次,王永庆认为,从学校或书本上学习的到的学问,必须放到实际工作中验证。学问没有分什么理论或实际的,学问既是理论也内函实际,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理论的东西若能经过实际体验,将容易消化得多;自己体会出来的学问,则是怎么样也忘不掉,不像为了考试而死记的知识,考完之后马上就忘了。

因此,真正想做好学问,必须要懂得将学问放到实际生活中来体验,用生活去印证。

有些人学问虽好,但缺少工作经验,学问用不出来,不知道怎么用。真正的学问,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反覆磨练修正,才能够越来越精纯而扎实。

光读一堆书,却不知道如何消化、应用,不过是书呆子而已,这样的人所拥有的知识也是死的,没有用的。

没有学问但肯努力工作脚踏实地,比起那些空有一肚子墨水却好高骛远的人来得强的多。

虽然没读什么书,但只要肯努力一点一滴的累积实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总有一天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相反的,好高骛远,凡事只想着多拿好处,不肯付出,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一点苦都不肯吃的人,往往到最后一是无成。有学问但不肯谦虚、从基层做的话,起学问反而成了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想真正读懂书,搞懂学问,必须先搞清楚自己读书的目的,并且将学问放到生活、工作里印证,反覆修正,才能有所成!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08: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9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阅读小秘诀-删除文句中的赘字

/zen

笔者曾经写过关键字阅读法,大意是说,要能够快速阅读,可以透过掌握文章中的关键字与关键字的逻辑连结,快速掌握一篇文章的梗概。

然而,关键字阅读其实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学会辨别何为关键字?

一般来说,关键字大概是统整、归纳复杂现象的概念,是思想的结晶。简单来说,就是所谓的专有名词,成语某种程度上也算在内。然而,若没有一定阅读功力或习惯的读者,想要在一大篇文章中抓出关键字,恐怕很困难。

这里提供一个好办法,可以当作入门学习,那就是「删除赘字法」。阅读时,不妨把整篇文章当作一篇有待精简的作文稿,你必须设法将这篇文章中所有的赘字删去,只保留最核心有价值的东西。

好比从开头第一段文字,若利用删除赘字法,逐步检讨,可以发现

「笔者」,指的是写作这篇文章的人,也就是我,这你一读就知道,因此对于掌握文章主题没有太多帮助,可以删去。按照同样的逻辑,「曾经」、「写过」,「大意是说」、「要能够」、「可以」、「文章」、「快速」、「一篇」、「的」也都可以删去,于是变成「关键字阅读法(快速阅读),透过掌握关键字与关键字的逻辑连结,掌握文章梗概。」

或许你会说,为何文章里有如此多冗赘的字,原因有很多。其一是像笔者这样写作能力太差的人。其二是为了阅读通畅,在文句中做必要的处理。要知道,文字密度太厚或概念太浓的文章,很不利阅读(例如越古老的文言文,越难懂,因为一个字里面的涵义甚多)。有效利用冗赘字,能够纾缓阅读压力。其三是论证,作者透过逻辑推理,一步步引导读者得出他想告诉你的结论,因此文章中引用了许多个案、理论、学派等等。

但在阅读过后,你想掌握的很可能只是文章的精髓。因此需要透过删除法,删除文章中不重要的字词,保留下重要核心的(也就是关键字),在试图分析这些关键字之间的连结,抓出作者的核心目的。

简单说,如果一个人在写作一篇文章之前,事先起草了一份大纲或写作架构,标出了重要的概念,那么读者就必须透过阅读,将附着在文章中的多于血肉给除去,使其作者原本的写作大纲再度浮现。而越能贴近作者写作大纲的,就越能够理解作者文章的意涵。

或许有人说,那直接给我们看大纲不就好了。如果有一天你读破万卷书,的确很可能光看一份写作大纲,就可以猜出作者文稿完成后的样子。不过,阅读的目的不尽然只是学习新知,阅读过程本身也很有趣,而且正是有这些阅读过程的分析理解,才能够培养出这套关键字/删除赘字阅读法,这套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我们读的更快,但更根本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更正确的贴近文本的意思,主从不可废。

这套方法只能靠多练习,熟能生巧,光了解并没有用!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08: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10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既免费又省时的超快速新书阅读方法大公开

/ZEN

今次,公开一个ZEN的独门阅读秘方。虽然以前也在其他文章中略微提到,但这次更深入的直接点出几个重点,帮助大家在繁忙的日常生活里,挤出仅有的时间,快速阅读,并且掌握重点。

唯一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每周有逛书店的习惯。

另外,这里所谈的书以非文学类为主,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和诗,不在此类。散文则可以看状况使用)。

还有一个先决要件,破除以「本」作为阅读书籍的基本单位,改用「阅读主题」(概念)、「章」、「节」做为阅读参考。

先说阅读主题,以我自己为例,大约有趋势观察、台湾、日本、流行时尚、建筑设计、品味家居、心理励志、基督教、哲学、社会学、历史(社会史、文化史为主,国别史为辅)、中国研究、文化研究、消费研究、传播研究、图书出版相关、特定作家之小说散文、国别现况观察等等。每一种阅读主题都有固定FELLOW的阅读书单,并且彼此交错连结成一大份阅读地图,并看状况随时纳入新的主题。

有了自己的阅读主题后,选择固定时间进入书店(通常我都是周五下午或周六中午去逛书店,每周至少一次。除此之外,每天早上浏览网路书店上出现的新书资料,记录下和阅读主题相关的新书,以供届时到实体书店参考)。

进入书店后,先逛新书平台区,通常大型书店新书平台会按书籍类别陈列新书和畅销书,约有八大类,通常大概是一个平台有四类,一家书店至少会有两个新书平台(以诚品敦南店为例,有三个新书平台,每个平台皆以各四分之一的方式,陈列一类新书进门第一平台右手边为小说、左手边为人文,右后手边为散文,左后手边为宗教心理;隔壁第二平台则是商管、艺术音乐建筑、再右手边的平台则是两性励志、大众文学、旅游与休闲生活等生活风格类)。

逛书店时可先参考这些新书平台区,看看哪些书是这周新出线的,哪些是上周(甚至更早的,通常在新书平台区摆的越久的书,代表它卖的越好,周转越快,书店舍不得将其撤到分类书区平台)。

通常我会先看看没在网路书店发现的,和我阅读主题相关的新书。之后再看那些我在网路书店已经按照书名文案等资料判断后认为可能有兴趣的新书。

拿起新书后,我会先惦惦其书的纸感,看看版权页,看看全书总页数、正文总页数、广告页数、定价、封面设计、开本、文案、出版社,大概判断一下这本书在该出版社的预期定位,还有书籍定价是否符合该书的(包装)价值(以上是职业需要)般读者除了看正文、总页数,换算出平均页单价以计算该书是否偏贵以外(这地方是用来判断一本可买可不买的书是否要买,如果书的内文排版宽松,纸张又厚,推荐序广告页章名页一大堆,定价又高的话,除非是像小王子那种经典,否则我建议在书店看看就好。),不需参考那么多资料没关系,只要看该书主题是否和自己阅读主题相关,再参考书籍文案,判断自己对该书的兴趣程度即可。

通常我会建议,为了培养书感,只要是在你阅读主题内的新书,都拿起来翻翻看。台湾虽然一年出版四万本书,但进入书店贩售的约莫两万,两万除以52周,一周的新书其实不到三百种,再扣掉一些烂书,你不看的B级书、和你主科无关的学术书、语言工具书、字典、童书、电参考书等等,通常稍微有价值的新书,有七八成都会出现在大型旗舰店的新书平台区,只要有持续逛书店,逛新书平台区的习惯,大底上不会错过什么值得一读的好书。

拿起书后,直接看目录,目录阅读法的好处我在之前其他文章讲过了。一本书的目录就是它的索引和架构,也就是地图(如果一本书连目录都做的不引人入胜,那么不是作者太逊就是编辑该打屁股。现代读者都很忙,出版社编辑应该帮忙将每一章节的重点浓缩放在目录上,方便读者参阅。别说国外没做如何如何,再台湾现阶段就是有做这个的必要,时报NEXT书系可当其中范本,大小章节标题罗列清楚)。

只要是你持续关注追踪阅读的主题,光是看作者资历、文案简介再加上目录,大概已经可以将手上的新书归类进你自己的主题阅读地图里了。

这时候,从目录中挑选一个你最有兴趣的章节翻进去看,看的时候只要读第一段以及每一段的第一句话,然后不断跳读翻阅过去,直到最后一段结论在完整的阅读,通常就可以掌握该张的主要题旨,论述开展策略和所举的个案,以及论点是否能够引起你的欣赏了。如果看了一两章觉得不错,便可以考虑买下。若不是很急着买或不是很有兴趣的主题(或者没钱),那我建议回头去读该书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抓出作者的问题意识,核心论点,开展论述的方法论和引述的观点学派,最后结论等观念,就可以阖上书接着看下一本。

通常,只要持之以恒的逛书店,一周一小时左右,就可以浏览完所有你有兴趣的新书,并且掌握住那些新书中的重要观念。

当然,前提是你的脑袋里必须有一份属于自己的阅读架构,知道每一本新书要纳入哪个区块里,这些新书中的论点你是否赞成?原因为何?是否和你之前读过的哪些论点相合/违背?是否可以应用到自己(包括台湾社会)身上。

浏览,阅读,归纳,整合,反思应用,跑过一次流程,大概就可以掌握住新书的内容了。

现代社会书籍,已经不是过往中国士大夫所讲的那种书,现代社会的书很多祇是存放知识的地方,所以不必凡书通读,只要挑自己需要的读。至于自己需要的也不必一出版就读,喜欢的可以买下,然后等有需要时查阅即可。

阅读其中很大一项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生疑惑(工作或爱情或生活或生命……),你必须去驾驭书,让书成为解决你问题的工具,而不是让书淹没你,这才是真正的阅读之道,那些藏书家嗜书瘾君子不过是另一种恋物癖而已,是精神官能症,千万别惹上这毛病才好,否则劳民伤财还会破坏家庭合谐。

你问我一般人理想藏书大概是多少,我觉得五百一千不为过(大概两座书柜而已),至于自认品味高或者从事和文字思想阅读有关的,我想最多也不要超过五千本,免得坐拥书城,却困在图书之中,忘却了人,而人,才是许许多多的书及研究关心的重点,不是吗?

希望大家都能够读的开心愉快而且没有负担!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09: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11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王云五的自修博学之术

/zen

王云五其人

王云五,1888年生,原名瑞之,广东香山人,生于上海,云五是他的字。

王云五只受过五年私塾教育,后来他父亲将他送到五金店当学徒,王云五晚上自学英文。17岁进同文馆学英语,兼任助教。18岁以后,竟在上海各校任教英文史地等科目。

19岁时,王云五购得一套大英百科全书,以三年时间遍读大英百科,并自修完成土木工程、数理、机械各种课程。更精通德法等国语言。24岁时应聘北平中国大学,讲授政治学、英美法学等科目。

1912年辛亥革命后,受孙中山赏识,受聘为临时大总统秘书。1921年代,胡适推荐王云五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长,后任总经理。王云五主理商务时期,出版多种词典、百科全书及丛书,并在前人基础上,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更以此法编印「王云五大辞典」。

1946年任经济部长,1948年转任财政部长(后因发行金圆卷造成金融混乱而下台),1949年来台后,历任台湾当局行政院设计委员、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副院长。1964年后,继续掌理商务印书馆,1979年去世。

自学成材

王云五自学成材,从小好学利用工余之暇偷读书,成就此番学术出版功业,其学习阅读方法颇值得借镜。

王云五之所以如此努力向学,一开始是希望不甘落人后,后来竟渐渐养成习惯,「宁可一日不吃饭,不肯一日不读书」。只要有不懂,就想方设法找相关期刊书籍来读,才肯干休。就是这股热忱,造就王云五自修博通古今中外学问。

王云五谈读书

王云五认为,谈读书这个问题,大抵上可细拆为五个问题:第一、为何读书;第二、读什么书;第三、怎么读书;第、四何时读书;第五、怎么读书而不生厌。

为何读书?

文字语言是人类思想结晶,书籍又是思想结晶的宝库。王云五认为,透过阅读,可以尽情享用这世界把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人类所有优秀份子,穷年累月、殚精竭虑所炼制而成的精神产品。

读什么书?

书海茫茫该,想知道该读什么书,就得先知道有哪些书可读。

王云五认为,必须对全部图书作分门别类的鸟瞰,掌握各种书籍与知识的性质,才能知道自己想//要读什么书。也就是说,要懂得书籍分类法以及各分类里的书籍。

笔者以为,如果是专业学术的话,读该学科思想史是最方便入门;另外,养成逛图书馆的习惯,浏览图书馆书架也是好方法。博观书群摆设间的关连性,自然可以掌握人类知识地图。

怎么读书?

王云五承袭培根的观点,认为读书可粗分为一目十行的速读/略读和读之千遍、反覆阅读(也不厌倦)的精读两种。读者必须能够判断,目前所阅读之书该采精读或者速读?

那么,该怎么精读?

王云五认为,字辞典必不可缺。有了字辞典,碰到不懂,才能够马上翻查(如今有网路搜寻引擎,查资料就更方便了)。其次是编制卡片(王云五自创的做笔记方法)。

王云五认为,凡所读之书,认为书中某一段内容对于将来有参考用处者,可以用卡片罗列其标题和所见书籍的页数,再将卡片按主题分门别类,整理起来。如此一来,读过书籍中的精华就能有效累积,未来碰到同一主题时,有可以直接翻查卡片,找出相关图书,迅速掌握重点。

读书并不求把读过的书都背下来,这是填鸭教育对于读书所造成的错误印象。读书的目的是建立个人思考架构/方法,碰到问题时该知道到哪找什么书来解决。

附带一说,德国已逝社会学大师尼可拉斯卢曼,也是靠卡片法完成其庞大的社会系统理论。可见卡片笔记法对于阅读和研究帮助甚深。

至于略读/速读,王云五认为主要是对已经有阅读习惯的人才有用,并非人人可以办得到。因为有阅读习惯者,对于阅读还有文字的掌握能力较强。光是翻看书籍,就可掌握其大概内容,然后再判断是否要精读。

不过,速读也非都没有方法可用。对于非文学类作品来说,文章的第一段通常是破题,最后一段是结论,每一段的第一句多是关键思想,因此略读时,只要跳读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再透过大小章节标题和首尾段落,便可大致掌握书籍内容。

何时读书?

王云五认为,能够有好的阅读环境固然最好,但并非得一定要有好的阅读环境才能读书。善加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都可以阅读。

怎样读而不倦?

国人不喜阅读,多半是因为年幼时填鸭教育影响,再加上考试成绩多半不理想,父母等外在环境一再强迫阅读,导致阅读胃口大减,难以培养主动阅读兴趣。

王云五认为,想要读而不倦,必须采用「主题式阅读法」,自行设定研究主题,绕着这个主题,开展阅读,且最好也写作一篇文章作为终点。一来为了研究主题必须多方阅读,查考资料;二来可以组织思想,练习思考的技术;三来可以练习文字撰写能力。

王云五的自修方法,正可以破除学校学系的侷限和瓶颈,对于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求得新知的21世纪人才来说,还是非常受用。因为读写与思考研究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技能。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09: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12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徐重仁谈阅读与学习

/zen

徐重仁,1948年生,台南市人,逢甲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日本早稻田大学商业经营研究所硕士毕业,现为统一次流通集团最高负责人(集团年营业额约两千亿新台币),旗下掌管三十余家公司,像是7-Eleven、星巴客、无印良品、康士美、黑猫宅急便等等,是台湾最大的民生产业集团之一。

徐重仁说自己从小成绩不是太好,总是花比别人多好几倍的时间,希望勤能补拙。再加上出生书香世家,于是对于书本,似乎总有一份特殊感情;对于学习,始终勤奋不倦。徐重仁认为,书对他一生占有其分重要的份量,是思想和知识的来源,从中获得智慧和远见,对于工作、生活,皆有莫大帮助。

大学时,徐重仁唸的是工业管理,但因为自己的兴趣,所以一有空就跑去听演讲,读《经济日报》或外国翻译管理丛书,不断充实知识,因为徐重仁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商业经营管理。

徐重仁坦言,自己喜欢做笔记,随时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获,纪录下来,三十余年来,累积的笔记竟有十多本之多。

徐重仁认为,透过阅读,可以掌握流行趋势,并且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上。像他就从曾经读过的《银座行销学》、《伊势丹的人们》中,学到了许多老店新开的技巧,还有如何供应全系列的商品的诀窍,帮助他在7-ELEVEN开发奋起湖便当、台南小吃等古早味产品,思考7-ELEVEN发展全方位产品线。

徐重仁从不断观察街头流行,掌握客户需求,进而引导流行,例如引进星巴客咖啡、甜甜圈、无印良品、或是凯蒂猫磁铁、开发怀旧商品系列等等,都是他从街头观察到的流行趋势之应用。

徐重仁认为,「日本最强的优点在于研究外来文化,并且加以改造,融合成当地实用的知识。这种全球在地化的观念台湾也开始慢慢地学习、吸收别人的长处融会贯通。」

即便直到现,在贵为统一次流通集团的最高负责人,徐重仁还是每天花三十分钟读书,每天阅读多份日文财经报纸,至少收看五个日本电视频道,随时吸收日本新知,并且十分乐意担任同仁的小老师,与同仁推荐、分享好书,畅谈书中知识与超商经营间的关系,进而带动7-ELEVEN公司的学习文化。

读书也是一样,光是读完书觉得很好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学了要用!」徐重仁说,如果没有将书中学到的观念试做看看,并不会知道结果到底如何,也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说,学了不用,很可能最后只是白学一场。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10: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13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不懂先抄先背,总有一天会懂-大江健三郎抄背式学习研究法

/zen

大江健三郎,日本知名作家,曾获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文体十分放肆,咄咄逼人,以批评见长,是标准自由派,对于批判日本社会各种不合理现象用力实深。

大江认为,无论国语也好,理科或算数、体操或音乐也罢,外语也是,这些学科都是为了充分了解自己与其他人联系的工具,因此人得要努力学好这些工具,这也是孩子为什么都应该上学的原因。

因为这个缘故,大江从小就热心于阅读,想知道教科书或老师上课时引用的句子从哪里来,脑袋里也装满了一大堆等着解决的问题,但穷苦出身的大江没有钱可以买书,村子里也没有图书馆,于是,趁着战时疏散避难,借住在大户人家家里的时候,大江自己发明了一套默背抄书式学习研究方法,并且终身奉行不倦。

当在教科书上碰到自己想查想深入了解的文章,就把刊在教科书上的部分原封不动的背下来,然后再推想一下文章在原文中的位置,接下来就是去翻书,找出原文,抄写在自己准备的纸上。

大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谈到,透过查找、抄刻与背诵所学到的文章想要忘记都很难,直到他自己长大,或者在不同书上读到相关的文句时,童年时抄背的文章便会涌上心里。甚至当朋友家人提到他所抄背过的某些文句,大江可以流畅的把前后文默背出来,屡屡让人感到惊讶。

大江认为,一般人认为古文(或我们所说的文言文)很难读的懂,所以学习时必须翻译成现代白话文,碰到阅读时不懂或翻不出来的地方,则会注记在旁,心里想着总有一天应该会了解吧,然后便绕了过去!唐诺也说过,读书碰到无法理解的部分,最好的方法就是放着,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时间和生命经历,不用刻意求解,时间就是解开谜团/疑惑最好的老师。

大江认为抄写原文默背原文非常有助于阅读和理解,而且对他来说,阅读书写和抄书并不辛苦,反而引以为乐,于是自然而然的养成了对于喜欢的书,总是会抄写的习惯,只要阅读时碰到有趣或值得记忆的东西,就会把文章照先抄下来,然后背起来。碰到不懂的部分(例如外国人名、地名、专有名词)则去查书找资料。久而久之,便能够把不同书里的内容给串连起来,或者从手上正在读的书推敲出下一本该读的书,有系统的扩大阅读视野,累积相关领域的知识学问,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工作与学习上。

例如自己正在读与教育有关的文章,然后刚好有单位邀请他针对这议题做个演讲或写篇文章,大江便会从自己手上正在读的文章出发,找与自己的演讲写作有关的部分,也一并找出手上这篇文章中引用其他人的书或文章的地方,再去把这些书和文章找出来读。也就是说,从手中既有的资料作为发想问题的基础,然后不断援引寻找相关的论点,逐渐拼凑组织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大江说这固然是年幼贫穷,买书困难,但最重要的是他自己从抄书中找到了乐趣所在,大江说他自己透过「在纸上不断的写,藉以把它正确无误的记住」来学习,因为记错比不记更可恶,而且他自己对于能够牢牢记住文章内容,并且幽默的在日常生活对话中引用的人十分佩服,于是终其一生,始终在抄书背书上下工夫,这种读书方法看似不怎么快乐或享受,但却十分扎实,养成了大江健三郎厚实的文学造诣,成就其文学创作。

不过大江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坚持这套学习方法近五十年还持续着,是因为自己是真心喜欢阅读才去做这些事情,当然在过程中也会适时修正一些不好的部分。然而,大江认为,这套学习研究方法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出于自愿且能够持续的关系。大凡做任何事情要能有所成,都得是出于自己甘心乐意,并且专心致力持续于其上才有办法吧,大江健三郎之所以能以自创的抄背式学习研究法成一家之言,也是如此。

古代中国人读书其实也是如此,私塾里的老师总先要求学生先背,不要管懂不懂书里的意思,先背再说,背的滚瓜烂熟,最后便能心领神会。这套读书方法越来越多研究指出其科学性(而不是过去被视为落后),因为背书能够帮助学生内化文字之间的铺陈、组织与应用方式,当学生习惯了文字的使用方式,用身体掌握其节奏韵律格式之后,再回头讲解,便可以快速进入,无入而不自得了。对比于古人文章之巧妙,今人文章狗屁不通,背经抄写的确有其价值在,大江健三郎自创的这套抄背式学习研究法,实在值得推广学习。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10: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14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阅读首要--培养正确理解力

/zen

为什么阅读?绝大多数的人会说是为了考试,然后工作应用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只有小部分的人是为了兴趣。然而无论阅读的目的为何,都必须懂得如何阅读,才能够顺利达成目的。

那么,究竟该如何阅读才能顺利达成目的?首先也是最要紧的就是-培养正确理解力。试问,若一个人没有正确的理解能力,即便读的再多,也等于没读。就像一个不懂阿拉文的人,你给他在多阿拉伯文书读,他也读不出所以然来。

阅读其实没想像中困难,只要一个人对世界和自己持续抱持着旺盛的好奇心,自然就会乐于去阅读。这里只的阅读不是狭义的读书,而是广泛的阅读。学习的关键就在于养成一个人是否具备「正确解读」能力,是否能够避开陷阱、避开挑衅、避开自我情,绪利用所搜集得来的资讯,无我客观而公正的找出答案。这有赖正确理解力的养成。永远保持好奇心,找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认识/解读世界方法,是唯一的途径。

例如一个人走在街上的时候,不要只是漫无目的的走,而是对一切都抱持着好奇心,用诘问的方式思考街上的事务。想想看红绿灯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没有更好的设计?邮桶为何投信口对着街道(但投信者不多半是行人嘛?)?公车上为何要设置博爱座?公共厕所为何要张贴标示男女的符号(为何你可以看得出来这是标示男女的符号)?诸如此类的诘问,把过去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用诘问法加诸为什么,然后设法搜集资讯,找到情报,客观而务实的正确解读出这些事情发生的理由(而不是自己空想猜测),如此反覆练习,一个人便能够逐渐学会正确理解事务的能力,而这就是阅读的首要关键。

在操作上述问题的过程之中,人们将学会透过找书找报刊找资料来支持想法,解开迷团的同时,便养成了主题式阅读的习惯。透过不断自问自答,永远对对周遭事物抱持好奇心,认为事情永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理所当然,可想办法找出事情发生的内在机制,以锻鍊思考力。这套阅读习惯将能够帮助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上过关斩将,破解陷阱与迷惑,避开刻板印象与社会偏见,走在较为客观正确的人生道路上,面对真理/虚假意识时也能够懂得分辨。

唯有拥有正确客观理解力的人,才能正确而流畅的和人沟通互动,不至于误解对方的想法,进而造成误会。许多青少年和父母间就常因为双方沟通时过于主观,无法正确解读对方的意思(甚至是恶意解读),导致亲子关系不良。如果能够透过阅读(无论是从书中或者从街头训练)学习掌握正确解读能力,相信可减少许多误会所造成的伤害。

千万不要停止思考!停止思考的人就是放弃人生继续向前的人。更是放弃向上流动的人。透过阅读培养正确理解力才是人们真正该掌握的东西。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11: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15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善用图书馆,建立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zen

提起图书馆,一般人不是当作一个免费借书的地方,就是孩子准备考试的最佳场所。给人的印象是安静、深遂。殊不知,这其实是对图书馆最大的误解和忽略。

图书馆是当代社会提供全方位的阅读与学习的绝佳场所。对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是除了学校之外另一个学习的最佳地点。当孩子无聊的时候,把孩子带到图书馆去,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之下,接触书本,发觉书中世界的奥妙。带孩子直接上一次图书馆,比说破嘴的劝孩子努力读书还要有效。图书馆里有适合个年龄层孩子阅读的书籍,更有绝佳的图书馆导览员能够推荐合适阅读的读物。

无论在课业上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够在图书馆里找到解答。想要培育真正优秀的下一代,图书馆无疑是绝佳选择。善用图书馆,其价值远比安亲班、才艺班、补习班来得高。图书馆里有丰富的藏书、杂志期刊,有各种影音视听设备、讲座课程,帮助孩子学会并了解如何开拓心灵,认识世界,培育想像力与创造力。

从小就会善用图书馆的人,能够轻易的在茫茫书海之中,找出自己需要的书,并且在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与其买很多书给孩子,不如带领孩子多读书!

图书馆的使用是全世界都一样的,越早学会使用图书馆,将来无论到哪里,都能够迅速有效的取得需要的资讯。拥有寻找并且分析判读资讯的能力。而这样的能力,将是未来社会最需要的人才。图书馆是我们能够留给下一代最珍贵的资产。

对于已经从学校毕业,投身社会的成年人来说,更是终身教育的绝佳场所。图书馆里有免费的图书资讯,教导人们利用资讯来帮助学习认识世界、创新生活与工作。图书馆实在是人们面对讯息万变的世界,找寻资讯,终身学习的绝佳场所。

人们应该是自己为图书馆的主人,积极的使用图书馆。图书馆不是为了精英而存在,而是为了每一个人而存在,可以按照不同人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协助。许多人常常抱怨自己缴的税不知道被政府花到哪里去了?而图书馆正是公民能够赚回自己缴纳税金的好地方!公立图书馆对每个公民开放,假若找不到想借的书,也可以透过登记申请,请图书馆添购。

替自己或孩子找寻优质住家环境时,图书馆的有无,应该当作一项重要指标。好的图书馆不会只是出借图书,还会跟社区紧密连结,举办各式讲座、座谈会、电影播放会,按时推荐优良图书,还有免费的网路与影音设备可以使用。

像巴黎的公立图书馆都有替幼儿和儿童儿牌的课程,替外国人安排的语言讲座,替课业落后学生安排的课业辅导等等。此外,图书馆还刊列附近居民的二手物品卖卖、住宅情报、各式演讲活动等讯息方,便社区交换资讯。

美国图书馆杂志曾列举了图书馆的十二项价值,试图说明图书馆与公民精神生活成长间的关系:一、图书馆为民众提供资讯,二、图书馆打破社会各种藩篱,三、图书馆室平衡社会的竞争场,四、图书馆尊重个人价值,五、图书馆孕育人类的创造力,六、图书馆开拓孩子的心灵,七、图书馆回收更高的效益,八、图书馆协助社区营造,九、图书馆增进家庭亲近,十、图书馆是包容异己的象征,十一、图书馆是提供心灵安慰的殿堂,十二、图书馆保存过去。

全家人一起上图书馆找书读书借书,可以促进亲子感情;好朋友一起上图书馆读书借书,可以彼此砥砺。一座好的图书馆,除了提供认识世界的管道,也提供人与人建立关系的桥梁,善用公共图书馆,自然而然就成为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场合。

教会想要面向社区,与其开办各种活动,还不如替社区建立一个开放的图书馆。透过图书馆,提供优质作品和各式讲座活动,开启与教会对话与沟通的管道。与其说破嘴告诉人信仰的好处,不如提供一个环境,让人们自然而然接触信仰,也可开拓教会社区工作!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11: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16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阅读的八大障碍

/zen

常常逛书展逛书店的时候,看到许多爱不释手的好书,于是便掏出荷包,把书买了下来,没想到买回家之后,却束之高阁,不再闻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么会有人花辛苦赚来的钱买了书却不读?既然会买书,代表对阅读有其热忱。买了却不读,可能是有阅读障碍。一般来说,人们最常遇到的阅读障碍有如下十点。本文将简要的介绍,并且提出化解之道。

一、好书太多,时间太少

台湾每年出版三四万种新书,再加上历年出版的图书甚至外文书,说是书海一点都不为过。无论什么领域,都有不少值得一读的好书。看《一生读书计画》(时报)里洋洋洒洒罗列的书单就知道,即便穷进一生。

书是永远读不完的。然而,书太多读不完就不看书吗?为免因噎废食。或说生活太忙,因而没空阅读,也是推托之藉口。像每日读经这件事,相信无法执行并非没有五分钟,而是不想碰。不想读书,才是主要原因。

二、文以载道,动机的压力太大

为什么不想读书?唐诺说可能是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因着冷漠的缘故。然而除此之外,「读书」这个活动给人的压力太大,也是不容否认的。中国文化总认为读书是经世济国的准备,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一举成名。过于功利、目的论的阅读动机,让许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失去了阅读胃口。

真的不爱阅读吗?倒也未必!看看每日留连在漫画租书店不去的大小朋友们就知道,并非不爱阅读,而是怕了某些阅读给人的压力。

三、太无趣、专有名词太多

教科书大概是扼杀台湾阅读人口的最关键因素。从小到大我们手中捧读的教科书,太过正经八百、书写方式太过枯燥、内容太过无趣,真的会让许多人一考上大学,取得读书的成果之后,一把把书丢开,再也不想碰书。惊艷芬兰里提到芬兰的教科书却是生动活泼,兼顾专业的传递与学习乐趣。让芬兰人成为全球阅读率最高的国家,学生因着学习而更爱阅读。

阅读不可从经典入手,经典对初入门者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循序渐进,从简单、有趣、能够吸引你的书着手(从漫画也无不可),养成阅读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四、不敢对书动粗

不得读书要领,读书时只会傻傻的捧着书读,也会破坏阅读胃口。碰到重点不知道划线,碰到疑问不晓得发问,碰到反对的地方不敢反驳。只是傻傻的一股脑的读过去。结果读完之后过了一阵子什么也不记得,久而久之变觉得阅读非常无趣。

学习做笔记做眉批,和书籍的作者对话,投入感情,勇敢的表达自己对书中陈述的赞成反对与质疑,才能够掌握阅读乐趣。

五、阅读速度太慢

有些朋友因为疏于阅读,或者阅读起步较慢,又看到身边某些朋友同学阅读速度颇快,读的书又多又广又快,因而心生自卑,从而放弃阅读。其实,阅读的速度是训练出来的。当一个人读的越多,理解力就越强,阅读速度就越快。再者,读书或快或慢都无所谓,无须和他人比较,只要自己能够从书中有所领受便可。慢慢的累积实力,或者加倍努力,都可以让阅读速度越来越快。

六、囫囵吞枣,有读像没读

另外有些人则是读的太快太有把握,还没有累积一定实力,便飞也是的狂读。结果彷彿吃的太多,消化不良,有读像没读。最后放弃了阅读。

七、读的太细,每个字都想读进去

还有一种人虽然也是慢慢读,但不是因为生疏,而是仔细。这种人希望自己每一个字都读进去。最后却困于书中的细节,忽略了主旨和架构。有些学生在学习历史地理时就会犯这样的错误,拘泥在编年纪事,却忽略了故事主旨。圣经上说:「字句教人死,精义教人活。」实在很有道理。

八、觉得自己记忆力不好,读了老忘

最后一种阻碍阅读的原因,是认为自己记忆力不好,觉得反正读了最后还是会忘记,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读。这样的论点也太过悲观。阅读本身无形之中对个人气质脾气涵养的潜移默化,让人自我感觉良好,就是阅读最大的功效了。至于读进去什么,是否一定背的出来,实在不需要太过在意。阅读不一定得致用,也不一定得掉的出书带来才算记得。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只是痕迹会被新的痕迹所覆盖。书中的知识或许已经化成生命成长的养分,滋润了生命而不自知,又怎么可以说是遗忘?!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12: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17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书来读?

/zen

好书太多,时间太少

随便走进一家书店,都会被琳琅满目的各式图书商品给震慑住。台湾每年出版三四万种新品图书,如何在这弱水(超过)三千中,取自己需要/合适的那一瓢饮用,实在需要一点方法。

虽然说买错一本不合适的书来读不过是几百块和一个晚上的浪费,但若老是买到不合适的书,也颇令人沮丧,更可能弄坏读书胃口。那么,如何在茫茫书海中,找到那本适合我此时此克需要的书来读?

多逛书店,勤阅报刊

首先,必须养成逛书店(网路书店)、看报刊杂志的习惯。书店定时推出新书、主题书展、特惠活动;报章杂志的副刊或艺文单元,则有好书推荐、导读或书评等栏位,邀请专家学者或文字工作者针对各类型图书,提出深入浅出的介绍。定期逛书店再配合上报刊杂志的图书介绍,大致上能够掌握市场上重要新书的类型和主要内容,足以做阅读选购的判断。

长销书与畅销书

但是可能有些人没时间逛书店、看报纸,或者逛了看了还是不知道怎么选?特别是刚对阅读产生兴趣的读者。这时候「畅销书」、「长销书」则是不错的选择。畅销书就是市场上当前最热卖的图书。

按照笔者多年来对台湾图书市场的观察,畅销书中,有不少是值得阅读的好书,滥竽充数或者只靠名气冲上畅销排行榜的,仅止于特定类型之图书商品(例如偶像明星书)。

至于「长销书」,多半是从畅销书中产生,长销书几乎青一色都是优质作品。上述明星书几乎不见长销(虽能畅销),但市场上有一些叫好又叫座的长销书,非常值得初对越独有兴趣的朋友阅读。

主题、现象、关键字

畅销书不难找,书店里肯定堆的满满都是。长销书则不一定,如果没把握找到合适的,可以找父母、师长、教会牧长、学长姐或者身边较善于阅读的朋友推荐。

不过,要请人推荐阅读时,必须告诉对方足够的资讯。例如,自己的兴趣、专长。过往阅读经验。为什么要「读」书?希望读怎么样的书?希望透过读书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了主题方向、知道状况后,比较容易推荐阅读。

举例来说,教会团契/小组里来了一个非常渴望认识信仰的募道友,但却不知道该读什么。或许我们理所当然的提到圣经。然而,圣经那么大一本,像是个上帝图书馆一样,连弟兄姊妹都读的痛苦万分,时断时续。若能根据对募道友现况,推荐适合他现在阅读的圣经章节和顺序,或者再加一些比较有趣生动或者系统的辅助阅读(例如《荒莫甘》泉当作每日灵修伴读,《标竿人生》当作睡前自我潜修,《天路历程》当作信仰生命的理解,路益士等好读又忠于信仰的世界级大师作品),肯定能够力上加力。

网路部落格

如今网路无远弗届,又被称为新部落时代。人们得以透过网路打破地域限制,按照兴趣嗜好建立社群团体。若真的再不知道怎么找书来读,可以上网去google 一下,把你的关键字丢进去,一定会跑出一票网页。其中某些部落格或者网路社群里,一定有你所需要的高手,能够替你指点迷津。

试着利用网路,跨出时空限制,找到你所需要的社群,找到那位愿意和你分享且懂得你现在需要的伙伴,请他替你推荐书单,然后循序渐进,靠着上述诸多方法辅助,慢慢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找书方法。相信假以时日,肯定能够建立一套寻找合适阅读的方法,而不再需要依赖畅销排行榜、他人的推荐或名家背书,就可以找到在弱水三千中舀到自己那一瓢来饮。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12: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18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叔本华论读书:读古书,别读八卦

/zen

忙于工作,无暇思想的人是贫穷的。无知的人思想贫乏、醉生梦死。本可做对人生有益的事,却把闲暇时间和金钱都拿来挥霍了。真正富足者,是那些懂得阅读,富含学养,拥有「阅读」的人。

读书,只是把脑子借给作者思考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认为,光读书,就好比把自己的脑袋让给写书的人思考。这种只读不思的阅读方法,则不过是在重复前人的思想活动。就好像练习写生字,老师写一个字,我们跟着写一个字。

不用大脑思考的读书是轻松的,因为只要读过去就好,我们的脑袋是租借出去的运动场。只读书而不思考的人,最后将会丧失思考能力。因为只读书却不思考的人,不会有阅读心得;即便对于所阅读者稍有印象,也显得浅薄而无法生根茁壮,不久之后就会忘光光了。就像人所吃的东西并不会全部被吸收,许多部份将被排除消耗。

写笔记虽然帮助我们将所读的书籍整理纪录下来,可以看清楚作者的思想过程。然而看见作者所看见的东西,则必须透过我们自己的眼睛。

读书,挑合自己胃口的记忆

不同作家专攻不同领域,用不同文笔、格式书写。作者风格特质,是可以藉由模仿学习而来。然而每个人天生都有自己的脾性,若是能够遇到能够和我们心灵契合的作品,将能够读到可以启发我们天赋,引出我们写作能力的书。若遇不上这些书,则我们读的再多都只是浅薄的模仿者。

书籍,也有自己的演化论

古往今来被人们所书写而成的书不知凡几。然而或因时代,或因图书本身价值,某些书被保留下来,并且成为传世久远的经典;有些书被抛弃在历史的角落,甚至灰飞湮灭,不在有人记得(更别说阅读)。因此,多愁善感的读者将会为自己手上之书百年后的命运而担忧、心碎。

读书,别只读新书

因此,叔本华盼望我们别只读市场推出的新书,更要小心那一年翻印好几次的畅销书。许多新书都是为了钱而写的,读了只是浪类时间、金钱和精神。对人的思想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坏处多多。叔本华感叹这些坏书太多,劣币驱除良币,反而让好书淹没。

叔本华批判鄙视那些为了金钱,为了交际场合八卦谈话,不顾品味与修养而出版的时髦新书(放到现代来看应该,可以指那些八卦杂志吧)。可惜的是,出版市场中这样类型的图书充斥,尤其是那些每日出刊的通俗读物尤甚,浪费人们宝贵时光,无助于修养。

善于读书的人,绝对不滥读,也不会为了有八卦题材而去读一些无助于修养的书。少读坏书,多读好书。坏书伤害精神。叔本华认为,与其读新书,不如多读各个时代最好的书。这些书经过时代考验,历久不衰,肯定有其价值。

而读书,叔本华鼓励人们读原典,少读二手引介书。引介书虽然容易了解,但却未必符合原作者的思想。读原典,而不要读那些评论性的作品。

买了书,就要读

叔本华认为,买书且有时间读书的人是好的;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都买而不读,读而不精。一个人是什么样子,是从他所读的书所累积而成的。就像一个人或胖或瘦,端视其饮食状况而决定。

叔本华认为,人们应该读和自己合得来,并且感兴趣的书。读这些书比较容易帮助读者建立合他自己需求思想体系。一般人多半没有思想体系这种东西,而没有思想体系的人则无论对什么事情都不会有兴趣。这样的人读书只是徒劳无功,一点心得也得不出来。

一本书多读几次。可以熟知书中内部交互关系,加深印象,获得作者的思想精华。没有什么比阅读古人经典能够给我们更多的精神享受。即便每天只读半小时,也会让人觉得轻松愉快干净清爽刚强,彷彿刚喝到清澈的泉水一般舒服。因为古书或言语优美,或思想伟大,经历数千年也为受损害。例如《圣经》便是。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14: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19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朱光潜谈读书~精读的必要性

/zen

朱光潜认为,做学问不只是读书这么简单,但读书却是做学问的重要途径。学问不只是个人之事,而是全人类的事情。学问的累积正是全人类分途努力的成就。将成就记载下来的载体便是书籍。书籍可以说是过去人类精神遗产的宝库,人类文化学术轨迹上的里程碑。

无论是谁,想要在文化学术上有所精进,必定得以过去人类的成就为出发点。读书则是清算过去人类成就总帐的方式把数千年来,无数人辛苦获得的知识教训,在短短一生内温习一遍。有了这种认识前提,一个人才能够在学问旅途上坚持不懈,发现新世界。

然而历史越往前进,人类文化成就累积越多,书籍就越多,读书好像也变得更加不容易,甚至变成一种累赘和障碍。朱光潜认为书太多使读者无法专精,以前的人得书不易,穷究一生可能只烂熟几本书,却是全身浸透其中,变成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然而现代人书籍易得,「过目」虽多,「留心」的却日少。难以消化的阅读累积太多,可能得了肠胃病,还可能并发骄傲浮潜的习性。

再者,书读太多也容易迷失方向。现在无论什么学问的书籍数量都很庞大。但真正不可错过的基本经典,或许不过数十部。初学者若贪多好得,则容易(因为缺乏判断能力)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而错过了基本经典。举例来说,读哲学却不曾念过柏拉图的对话录学,经济学却没读过「国富论」。

朱光潜认为,读书不在贪多,而在选得精读的澈底。与其读一堆无关轻重的书,还不如好好读个十本值得一读的经典。与其十本书都读一遍,还不如一本书好好读个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独深思子自知。」

读书的核心是自己受用而非炫学夸耀,因此不要以少读为可耻之事。如果少读能够读得彻底,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悠游于思想之中,以至于变化气质;反而比多读而不求甚解虽,满目奇珍但,却徒惹心烦意乱,甚至最后空手而归。读书最要不得的是装点门面,在治学成果上终究会露馅,如果只是贪多而不求甚解的话。

至于怎么选书读?朱光潜认为可分两大门类:一种为获得现世界公民所必须的常识,一种是作为专门学问。两者相辅相成。世间学问并非孑然切割或独立,乃是彼此关联、相互牵涉。因此。一开始就要求初学者挤入专门领域阅读,实在困难也不切实际;还不如好好打基础,建立学科常识。一开始就要求读专书,彷彿叫还在吃奶的孩子去啃肉骨一样,是误人子弟之事。

朱光潜认为,随性而读的做法有利有弊。好的方面来说,可能因缘际会,串联出属于读者自己的胸襟气度、独特思路,并且容易培养阅读乐趣;但缺点则可能让读者淹没于书海泛滥而无所归宿,更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须的「经院式」系统训练,进而产生畸形发展,偏重/废某些知识。

若把读书当消遣者,则使用此法未尝不可。但若以读书做学问为志业者,则得要求自己除了兼顾兴趣,还得重视训练和准备。为了专精,某些兴趣书籍得做出牺牲;看似枯燥的专业图书,却得咬着牙去啃。啃久了必定可以读出滋味来。

读书得在心中有个中心主题去维持。中心主题可是是兴趣,是学科或问题。初学者最好以问题作为中心。一本书多看几次,每次看只挑与问题相关的部分去读。如此精读,可以养成仔细分析的习惯,才能够越读越有味道。再者,读书有个中心,才容易有系统有组织,也比较容易接连往后的阅读,开展并且逐步形成学问系统。

每次阅读时,最好都能够将所学到的新知识与旧有的知识串联,而串联新旧知识最好的方法便是你的中心主题,让知识归纳在一个系统底下,如此一来,长久阅读的累积才会生根茁壮,开花结果。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15: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20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林语堂谈读书的艺术

/zen

幽默大师林语堂曾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写过一篇<读书的艺术>,畅谈读书对人的好处。

林语堂认为,读书是文明生活中的人共同承认的一种乐趣,能够读书的人是令人羡慕的。不懂读书乐趣的人,彷彿囚禁在时空牢笼里,终其一生,过着日常例行公事,和少数几个朋友往来,只看得见眼前的事物生活,相当贫乏。

懂得读书之乐,彷彿走入另外一个世界。接触好书,则像和善谈者接触,让对方引领到另一个国界、时代,或倾吐胸中不平、讨论生活问题。读古书则向和古人面对面相处,透过文字,上友古人。

一天若能有两个小时拿来读书的人是幸福的,长期累积下来对于心里的影响,等同于出门旅行。林语堂认为,读书的好处还不只如此。好的书可以帮助读者进入深思熟虑的世界。

一个人读书,并不一定是为了追求心智进步。如果心里老是想着进步,那读书的乐趣就丧失了。因为一心追求进步的人,总想着要读什么、该读什么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这种人林语堂认为并不会成为真正的有学问者。因为他只能出于勉强去阅读,放下书就好像从恶梦中醒来。这种人顶多只能说读完了书,却未必能从书中获得益处。出于勉强的阅读者,无法领略读书的艺术。抱着求知目标而读书,等于是议员在发表意见前在读报告书,是搜集资料,不是读书。

林语堂认为,读书必须是在在培植「面目可爱」和「语言有味」。所谓面目可爱指的是思想活泼,好像随时都能够从眼目中流邂。不是漂亮的脸蛋,而是气质出众。至于语言有味,指的是懂得从书中找到独特的味道之人,并且能够让书籍从其谈吐中流露出来。一个谈吐有味的人,着作也必然有味道。

味道是林语堂认为的读书关键。正如每个人有自己锺爱的食物味道一般,最好的吃食就是吃自己喜欢的。而自己喜欢的在别人眼里或许是毒药。好的老师不会强迫学生读他们不喜欢的书,如果读者花时间读自己一点兴趣都没有的书,那是徒然浪费时间。

因此,这世界上并没有所谓必读书目。因为每个人的智能和兴趣都不相同。读书并不需刻意设定目标,只要持之以恒的阅读,就好像水不断往前奔流,终有一天会流入大海。

不过虽无人生必读之书,却有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某种环境、某个时代才可以读的书。读书彷彿婚姻,是由命运所决定的。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无法达到读某本名着之前,即便勉强去读,也觉得难以下咽。再说,在不同的时间读同一本书,也会有不同的领略。或者读过同一作者的其他书或和作者本人结识交谈过后再读,也会有不同的领略。所以,重读好书是有益处的,可以从中发现新的乐趣。

世间上有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找到和自己契合的作品。这些人读遍群书,却一无所获。一个人若是能够读书读到找到喜爱的作家,是智力进步的一大展现。在世间多找到几个能和自己性情相近、引起共鸣的作者写的书来读,把这些人的作品全部吸收后,自己便也成为一个作家了。

读书的艺术不在责任或义务,苦读或勤研都是林语堂所不喜欢的。真正懂得读书的艺术的人,是因为喜欢一本书而读。所以喜欢阅读的人,随时随地都可读,即便在如欧阳修说的枕上、马上、厕上,也可以展卷而读。

如果一个人不想读书,永远能够找到藉口逃开。一个人若是喜欢读书,则千军万马也不能阻挡。最合适的读书是写意的,随事忍耐,不计较书中的小错误。欣赏书中美好与错谬的地方。即便生活困顿颠沛流离,照样手不离卷,风檐展书读。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15: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21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读书秘诀大公开

/zen

一、 学习靠的是理解,而非「贝多芬」。

二、 培养多元兴趣,对什么都有兴趣的人比较愿意读书。

三、 阅读的诀窍在于培养判断关键字,利用关键字快速掌握组织阅读重点。

四、 多元化阅读。

五、 每天读,养成阅读习惯。

六、 书是一面镜子,反应的是读者内心世界。

七、 看书就像看电影。图像化思考将文字转成图像,有助阅读理解。

八、 不要怕丢脸,碰到不会的东西就问人、查字典,想办法搞清楚为止。

九、 事先预习、上课专心、下课立即复习,是学习效率倍增的好方法。

十、 养成随时作笔记的习惯。

十一、 记笔记方式:书摘、条列、对话。

十二、 熬夜会降低注意力和记忆力,阅读边际效益太低,宁可早起不要熬夜。

十三、 上课闭眼听课可以提升专注力,但小心别睡着了。

十四、 把历史当小说读。

十五、 把地理当藏宝图看。

十六、 优先阅读与自己关联性最大的书籍。

十七、 主题式阅读,多方搜集资料,安排阅读顺序。

十八、 多读多想,阅读有疑惑时请反覆思考求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十九、 同时间读很多本书,跨领域阅读。

二十、 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宁可食无肉,不可无书读。

二十一、 读小说可以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二十二、 非文学作品可以培养细腻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十三、 阅读三要:好奇心、恒心、企图心。

二十四、 设定目标,设定奖励。

二十五、 不只读书,还要说书(与人分享对话交流),

二十六、 不断复习是熟练的唯一法门。

二十七、 学习是出了校门才开始的事情。

二十八、 规律性的阅读:阅读主题+阅读时间+阅读地点。

二十九、 经典为本,流行兼顾。

三十、 找出属于你的阅读乐趣。

三十一、 慢慢读,细细品。掌握细节之美。

三十二、 阅读之门类为偶然的际遇,没有非得毒什么才是正确。

三十三、 思考作品背后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三十四、 专心+理解>专业+背诵

三十五、 以自己的话语重新诠释作品。

三十六、 世界/生活/人就是一本书,看你如何品读。

三十七、 目录、序言、导读、结论是一本书的核心架构,掌握住就能了解书。

三十八、 五感并用,学习力倍增。口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

三十九、 阅读时不上网、不聊天、不吃东西。

四十、 将阅读与生活经验相互验证。

四十一、 放轻松阅读。

四十二、 大量阅读是提升专业培养能力的唯一法则。

四十三、 找机会运用所学,别只是光读不用。

四十四、 读破万卷书,下笔有如神。

四十五、 学问由阅读而非上课听讲而来。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15: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22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书海任遨游

/zen

阅读,让我们能够透过文字遨游天地,扩大生活经验,扩大思想经历,扩大生命体验。书籍消弭时间与空间的藩篱,帮助我们从狭窄的眼下生活,扩展到过去、未来。世界长阔高深,历史绵延无尽,唯有文字让我们穿梭古今,上友古人。以天地为师,亲近生活中无法触及的一切。

当人对世界充满好奇,便愿意从书中寻找解答。若是冷漠无情,则绝世好书在手也是高级垃圾一堆。书籍彷彿千里眼、顺风耳,可以引领无者飞出生活,钻入世界宇宙洪荒,探索古今中外,飞往天外仙境,四处游历。书籍连结过去现在未来,透过文字人们可以自由来去。

透过书,我们可以想像贵族生活,体会贫民生活,与苏格拉底、柏拉图、莎士比亚、狄更斯闲聊,请益孔孟追、问程朱。透过阅读,我们得以有限人生,经历无穷生命。透过阅读,我们可以掌握世间最美丽的心灵与智慧结晶。

什么书都可读,阅读首重通透,不在乎数量多寡,只要心灵聪慧,即便只读几本书,也能让人体会宇宙天地的奥妙。若是心智封闭、囫囵吞枣,那么即便博览群书,也将一无所得。读书从来就不是读一本书,而是透过阅读看见内在的自己,与自己对话,促进自我探索,找出生命的根源。

人活着不单靠食物,食物仅滋养我们的身躯;人活着还应不断学习阅读,透过阅读可以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耕耘心田,自我探索。脱胎换骨,自我更新。解开生命的困惑,找到问题的根源。培养自我的能力,开发自我潜能。追逐梦想,成就人生。

读自己喜欢的书,有兴趣的书。不要勉强自己,以兴趣和意志引导阅读。不急不徐,一步一脚印的读下去。专心在阅读上,愿意一生以阅读为伴。有系统的阅读也好,随性杂读也罢,只要喜欢阅读,撷取百家之长,反覆思量,终究会在一册册看似独立的书籍之间,找出牵连彼此的无形之线,构连成一张绵密的世界之网。我们悠游其间,痛快自在。

人生之乐使从学会阅读起,虽然阅读路上必经许多艰难险苦,思想挑战。然而正是不断在思想之间激荡徘徊,才能够百鍊成钢。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16: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23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村上春树谈阅读~读自己想读的书

/zen

学生时代

据村上自己说,高中时代就是打麻将、混酒吧、看电影、翘课等等。成绩中等,没怎幺用功,一直忙着玩,也玩的很开心。上课时基本上就是看小说,至于能够考上早稻田文学院,是因为当时的早稻田文学院还不是名校,没那幺难考。

村上说,自己对于没有兴趣的事情就没办法勉强自己去做,有兴趣的事情则会排除万难的去做。当作家对村上自己来说就是想做什幺就能做什幺,虽然当了专业作家基本上也做过一些违心之事,但还是属于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因此,村上没有加入任何写作团体,与日本文坛也很少往来,甚至连生活作息都相当规律。

村上自言,写小说时早上五点起床,写作工作到早上十点半(中间插入早餐时间),然后游泳或跑步。吃完午餐,下午则是从事写作以外工作,像是翻译或写杂志随笔,处理日常杂务。晚上看看录影带或听音乐、看书,除非特殊情由,否则日落后便不工作。晚上九点十点就睡觉了。

写小说时候的村上,生活基本上是单纯而规律,尽量减少交际活动和杂务处理。因为国内难以避免,所以一写小说村上就出国。也因此导致村上长年旅居国外。

高中时代的村上,一有时间就读文学类书籍。由于阅读量大,因此没有特别用功,语言学科方面的成绩也不赖。就英文来说,上高中时便自己找英文书来读,对于英文阅读累积了一定程度的自信,但因为没注意英文学习的箇中诀窍,因此英文成绩并不理想,仅中上。

社会科则属世界史最拿手,因为从国中时代村上就翻读中央公论社出版的全套《世界史》。这样的超龄阅读,自然令村上的历史知识应付高中课程绰绰有余而无须特别用功。

村上说,历史这东西只要脑袋里有其前后左右的粗线条关系图,就能猜出十之八九。考前只要死背几个年号人名,大致等细节可以过关。对村上来说,有兴趣的历史书可以读上几十遍,自然烂熟于胸。刚好报考早稻田文学院右只考语文、英文、世界史,因此便顺利考上。

村上虽然说的轻松,看似幸运,其实却是在无形之中深深了解自己的能耐以及兴趣所在。不勉强自己花时间在无谓的事情上,把热情一股脑且持续的投入了所热衷的事情上。藉由自己所擅长的部分,争取到了较好的成就。

村上说,自己讨厌那种超级精英,就是一见面寒喧完毕,就开始聊起大学联考成绩某某科多分的人。村上怀疑这种人脑袋里到底装什幺?大学又学了什幺?竟然还代表日本出使国外,在国内则横行霸道耀武扬威。偏偏这种人日本很多(台湾也不少)。村上不解那些联考得高分的人物,为何如此目中无人的样子。而且公司越大的人越严重。

关于学习

村上说这世界上有喜欢并擅长教导的人,以及喜欢并且善从别人那里学东西的人(当然也有两种都不擅长的人)。村上自认是后者,而对于前者则是一窍不通。所以讨厌演讲或开课。光想到教人如何写小说就头昏脑胀,认为被教与教人者双方同样不幸。

村上说,自己不甚中意学校,没好好用功过。学生时代都在混。自己喜欢学东西是大学毕业后,成为社会人之后的事情了。村上认为,可能是自己学生时代玩太过头了,也可能纯粹学校制度和自己个性不和。村上自认是个能够自动自发的发现价值的人。

因此,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翻译自己喜欢的小说,或者和人学法文。即便在工作中,也努力观察人们的行为举止。

村上认为,从世间男女的言谈中,可以学到许多事情这。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也有形形色色的想法。有的令人心悦诚服,有的荒谬可笑。但仔细去听,却好像也言之成理的好端端的建立在某种价值基础之上。因此,愿意倾听的人,多半能够被推心置腹。这样的学习对村上自己来说,对于往后的小说写作生涯有很大的帮助。

村上认为,年轻时代如果读书读过头,长大可能得了学习中毒症或学习过敏症。后者出社会后只会看电视发呆,再也不愿学习;前者则非得学点什幺,不可否则就非常不安。

人们为何不读书?

村上认为,自己书读的少,去书店的频率少了,是因为自己开始写东西。看到书店里老是有自己的书在那里难为情,于是就远离书店。另外,家里书太多还没看的也有数百本,因此少再去书店。除此之外,外国翻译小说的数量减少,玉石难辨,于是也逐渐脱离。最后,阅读时间的减少也是原因。

至于为何不读书?村上认为是读书时间减少的缘故。本来用来读书的时间,被挪去做读书以外的活动,例如跑步、看录影带等等,剩下的时间就减少了。不过因为写作的缘故,每个月还是扎扎实实的读了好几本书,

现下年轻人不读书,村上认为应该和他一样,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读书以外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上,时代氛围向读书以外的活动靠拢的缘故。唯有读书好的说法已经被许多新鲜的活动所掩盖。书籍如今只成为众多媒体中的一样。的确当今社会电影、电视、演唱会、网路等各种吸引年轻人的活动或媒体倍增。村上认为,老是唉声叹气,不如转变想法和作法来争取优秀的新读者才是实际。

不过,村上说日常阅读的时间虽然减少了,但若是搭飞机时则一定会看书。光是从东京到雅典飞一趟的行程,就可以读掉三本书(真是惊人)。

参考读物

村上春树,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村上春树,村上朝日堂日记~旋涡猫的找法

村上春树,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17: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24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解开「读不懂」之谜?

/zen

阅读时,我们所读懂的文字,其实不等于作者所书写的文字和意思,而是渗入了读者自己过往经验的体悟。因此,没有两个人读同一篇文章,可以读出完全一样的意思。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误解。

我们的大脑在阅读时,习惯根据判断出文章的主题,然后据此跳着寻找所想要抓取的讯息,而不会逐字逐句的理解。即便你一篇文章里的每一个字都背下来了,但在理解、解释文章时,还是会跳着以片段资讯来重新组合。不相信的话,要你重新用自己的话,将所读过的一篇文章解释一遍便可以发现,文章和你的解释两者之间的异同处了。

同样的,我们在阅读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各种讯息时,也都采用跳读的方式,大脑直接会去搜寻关键字,进行组合,然后猜测推敲理解。Goodman认为,我们所懂得的,与其说是我们读到的,倒不如说是我们脑中预期会读到的。因为读者在阅读时,自然而然的便会猜测下面文字的开展方向和文字铺陈模式。因此只要不超出我们预测的范围,就能够很顺利的读懂;若是超出我们预测范围则,会产生阅读理解的差异,甚至无法了解的状况。

并不需要具备认识每一个字汇、片语、句型的每一种用法,就可以读懂文章。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许多人以为必须搞懂所有单字和句型用法,才能够读懂文章的意思。其实某种基础的文字逻辑和语言能力的掌握虽属必要,但要精通一门语言或读懂一篇文章,靠的却不是这些,而是脑中培养出来的预测文章开展模式的认知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透过多读才能够完成。

因为文字的意义乃是镶嵌在文章之中,所谓文法、字辞典的解析,不过是语言学家或教育学者为了有系统的教育学生,而从文章之中进行编辑的人工产品。你可以不认识中文字,但却可以用中文沟,通只要你在中文的环境中长大的话。因为语言的意义和使用模式,早已先于文章以及我们而存在于中文的生活环境之中。而我们理解意义是透过这些,而非表达文字的符号或文章。

我们阅读时所使用的语言及其理解能力,都是作者和读者在书写和阅读时将其带入语言之中的。不是文章本身建构了意义,而是读者和书写者。

因此,当我们阅读一篇不懂作者主要想论证的关键字,但却懂得其他作者用来证明解释描述这个关键字的文章时,透过其他文字的推敲,最后我们仍然能够掌握这个关键字的意思。例如,我们可能无法知道「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是什么意思,但透过一篇意图在说明解释该概念的文章,最后我们能够了解「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这个概念的意思。

我们可以透过语言的声音、文字的构成、语法、片语、句型、语意等与线索判断。也就是说,阅读时我们是利用语言的规则和我们所带入的经验去理解语言中意义,而且越往下读,你就越能够了解。

一篇文章的组成由单字、片语、句型、概念、标点符号出现的次序、频率、搭配模式所构。成我们对于一篇文章中原先就认识的单字、片语、句型、成语、概念或关键字的认识理解程度越高,越容易了解文章所想传达的意思。

阅读时,我们习惯从左而右、从上而下的扫读文章,并且不时在一些陌生或者必须注意的关键字上停下来。每一次扫读文章时,眼睛透过视觉刺激,将文字符号转成讯息,输入大脑,并与读者大脑中原先所拥有的讯息进行比对。若比对相符的讯息,则较为我们所熟悉;比对不符或无从比对的讯息,对读者来说则变成陌生而有待理解。

读者将会藉由对文章接下来的开展的预测,试图解开那些文章中透露着陌生感的讯息。透过不断的比对印证修改大脑与文章间的讯息,我们逐渐理解文章的意图。但在一些关键的重点上,我们会不断回头去重新扫读,好强化讯息,帮助意义的建构和理解。

我们所形成的感知,乃是根据我们所读到的文章;然而我们读到的文章,却也是根据我们之前已经形成的感知而完成。这就是阅读的感知循环,透过这个感知循环系统,我们依据大脑中已有的知识,选择最有用的讯息,然后建构并且理解文章的意义。

然而,光是这样还不够。我们还必须了解这篇文章在这个文章主题下,是属于哪一个层次,探讨哪一个问题,由谁所撰写、出版?也就是说除了文章本身所传递的资讯和概念外,文章所处的社会位置和时空环境,作者本身的社会背景,都会影响该文章的解读。

举例来说,要读懂一篇医学研究报告,除了要拥有专业医学知识,了解医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方法之外,还要了解撰写该篇研究报告的人,以及赞助这篇研究报告生产的单位彼此之间的社会关系。唯有了解文本、文脉以及文本的社会脉落三层结构间的交互关系,我们才能说真正读懂了一篇文章。

再举一个例子,田单复国的故事在过去戒严时代的台湾,被当作反共基地的台湾被用来作为反共教育的一环。以至于学生在阅读田单复国的故事时,选编故事者已经事先将该故事与田单这个人做出切割(因为田单后来离开了他所复的国家转往其他国家当官),将符合反共教育所用的田单部分故事独立出,来并且将田单的其他生平悄悄的消除,以形塑选文者所要传递的讯息。

我们所读到读懂的从来就不是文章本身的意义,而是透过我们带入的经验所解读出来的意思。有些是选文者或者撰文者所希望读者读出的意思,有些则不。另外有些则是读者因为误读或其他原因而读出的意思。

因此,学习阅读绝对不是学会一堆单字片语或文法就够了,那只是掌握文章构成的基本元素。学习阅读并不等于学习单字,而读懂文章并不等于读懂文章中所有的单字或文法。我们所读懂的文章和所读到的意思,都是透过个人经验和文章交易后所建构的产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用来建构文章意义的线索和方向,因此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意义建构,没有两个人会完全相同。

Ken Goodman说,有些人认为要读懂文章必须先背下许多的单字片语文法句型或成语,其实这些反而是阅读所累积的成果。我们所阅读的文章是种媒介文字与意义的工具,作者使用单字片语文法文体,让读者在阅读的交易过程中透过文章的构成要素(前述的单字片语文法文体),建构出文章的意义。

从读中学才是阅读的不二法门,学会阅读、读懂书的方法无他,不断阅读,时常反省咀嚼所阅读的文章是唯一之路。


  • 评论[支持者: 0 人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9-8-27 15:17: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Zell 等级:版主文章:4119积分:28234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7年7月11日第 25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QQ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阅读术~世界名人阅读术二十一

/zen

Ken Goodman说:「你从文章中读懂的意义,取决于你带到文章里来的意义。」

阅读的理解,从来不是凭空发生。在阅读以先,你已经拥有基本的阅读能力,以及过往阅读所累积的经验和想法,还有你本身所拥有的学经历、社经地位、文化背景、家庭环境,甚至体态高矮美丑,年老和年少等等,都会影响你对于文章的阅读和解读。

得希达认为,没有所谓的理解,阅读所拥有的只有对作品的误解。Goodman也说,没有两个人读同一篇文章,会得出完全一样的理解。因此,有了诠释学(留待达伽玛一章再谈)。而更重要的是,理解读者为何为有不同的解读。关于这点,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给了我们一些解释。

曼海姆其人

曼海姆(Karl Mannheim1893~1947),知识社会学始祖,1893327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犹太人,出身中产阶级家庭,是独子。1912年受卢卡奇影响,赴德国留学,师从社会学家齐美尔(G. Simmel)。

19194月被聘认为布达佩斯大学教授,同年7月,匈牙利共产党垮台,曼海姆逃亡德国(因其任教之布达佩斯大学为共产党所办),远离政治。进入海德堡和傅莱堡大学求学。

1925年结婚,并出版教授资格论文<古代保守主义:知识社会学的研究>。1929年受聘为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与经济学教授,同年出版《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1933年转任伦敦政经学院讲师。1935年出版《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1941年转任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1943年出版《当代的诊断:一个社会学家的战时论文集》。1947年过世。

知识社会学

对曼海姆来说,知识社会学的基本立场是所有的思想和知识都产生于相应的社会条件之下,也就是说,所有的思想和知识都是社会建构,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生产思想的人,则受所处的环境与生命中的具体经验所影响。康德之所以是康德,正是站在那个时空条件之下,才得以诞生。

也就是说,人类的知识不只有靠苦思冥想或者纯粹理性获得,均有其特殊的社会脉络而构成。没有思想可以超脱个人的价值和地位,也没有思想的产生不受既有的社会脉络影响。在一特殊的社会情境中,所有的意义和思想都相互关连,彼此牵动,思想必来自另一个思想,没有一个思想得以横空出世。

曼海姆认为,知识从一开始就是群体生活的协作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在共同命运共同活动和克服共同困难的框架之内表达自己的知识,而知识的产生与认识过程都会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知识的产生是集体性的认知,必须事先预设共同的认知,否则知识无从产生。就好像一个不懂英文也不懂英国文化的中国人,被丢进英国,即便周遭有许多知识在流动,这个中国人也无法获得知识。除非他先获取获得知识的集体性认知:英文和英国文化的框架。

影响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曼海姆认为,世代是影响思想产生的关键因素。不同的世代位置会造成对同一件事情产生不同的解读。举例来说,一个5岁的小孩对于婚姻的想法,便与一个20岁、30岁、40岁、50岁的人不同。

占据同一世代,指的是同一年出生的人。同一年出生的人,由于社会环境与历史过程所经历的体验相近,因此拥有比其他世代人更接近的想法和观念。因为同一世代的人,会参与同一历史和社会单位,拥有共同的集体记忆,对同一件事情比较容易产生共同感受。

举例来说,对于1976年与1986年在台湾出生的人,所经历的社会环境就大不相同,拥有相当不同的成长环境,会获得相当不同的成长背景,因而得出相当不同的感觉结构。

所谓的代沟,正是世代差异所造成。父母和孩子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成长,建构了不一样的价值观与文化感受力。因此,对于同样一件事情,会产生不同解读和感受。

除了世代之外,性别、族群、社会阶级、种族、文化、社会地位、宗教、教育程度、生活方式、富裕程度、教育方式、家庭环境、社会角色、价值观、社会化程度等等因素,也都会造成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解读差异。

对曼海姆来说,知识社会学指出一个人的社会关系会影响其解读事情的观点。了解影响思想建构的社会进程,是解开世代间对于相同思想的不同解读的奥秘。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曼海姆的扛顶之作《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为知识社会学的滥觞。曼海姆认为,当人类面对现实状况感到不满时,会产生两种心态: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这两种心态都是为了有别于现状而产生的。

曼海姆的意识形态指的是,反应来自政治冲突的发现。统治集团可以在思维中,将利益与自己的形式密切结合在一起,导致自己看不见某些事实,进而削弱这些事实的支配感。另外,某些群体的集体无意识,使其对自己本身,也对其他方面遮掩了真实的社会状况,让集体无意识无法获得稳定。

大抵来说,意识形态有三种:其一思考主体并不了解他的思想和现实不符,因此可以继续的接纳当下状况。其二虽然有揭发思想和行为不一致性的机会,但却因为某些情感或利益上的原因,而加以遮蔽。例如统治阶级明知某些行为手段不合法,但因为利益的关系,并不愿揭开,其三则是有意的欺瞒手段。

乌托邦指的则是反应政治斗争的相反方向,某些感受到压迫的群体在处理压迫时,是如此强烈的感受到摧毁和改变特定社会条件的兴趣,他们的思维没有能力正确判断现存的社会条件,全然不关心真实存在的东西,只在乎从思维中寻求改变的局势。乌托邦思想不判断局势,只作为改变局势的实际指导。

近代以来,乌托邦有四种展现形式:其一是再浸礼教派的狂千禧年运动;其二自由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其三保守主义思想;最后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乌托邦思想。

抱持意识形态心态的人会设法让自己顺应当下的情境,而抱持乌托邦想法的人则会力图改变现状。

知识社会学阅读术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该如何辅助我们阅读?

首先,辨认出一篇文章中的「意识形态」或「乌托邦」思想,特别是那些对于当下社会环境不满而有所宣泄的文章,更是特别要注意辨视。

有一些文章、书籍或言论,是为了指控当下时空环境所造成的问题,进而提出的批判或反省或辩护。当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不好,人民无法安居乐业,必定有许多人跳出来为这样的问题提出解释或辩护。

当我们看到这些讨论社会问题的文章时,首先若能先辨认出文章中的「意识形态」或「乌托邦」心态,将有助于巩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先与作者的立场态度有所区隔,尽可能客观的找出作者文章中的论点,而不至于被文章中的修辞技巧和个人情感意见的宣泄所牵动,进而迷失了自己的观点。

其次,记得文章作者的观点,必定是来自属于他的世代、性别、族群、社会阶级、种族、文化、社会地位、宗教、教育程度、生活方式、富裕程度、教育方式、家庭环境、社会角色、价值观、社会化程度等等因素。这些因素和你的未必相同,相同的部分所看到的问题以及所提出的论点或许能引起你的共鸣,但差异的部分则未必。

其三,将你茍同/不认同的论点各自罗列,并且思考作者的出身背景等因素与这些论点的提出之间的关系,好适时的增强或减弱作者论点的可信度。辨认出作者的出身以及立场,有助于更加了解作者或者隐而未谈的深层目的。

举例来说,某一政党爆发的贪渎案,同一政党提出的批判,就比对立政党提出的批判看似有公信力。但是,若是可能我们还必须深入检视同一政党批判者与被批判者之间过往是否有明显的利益纠葛或者关系。

也就是说,我们若是越能够了解文章观点的来源和作者的社会关系,将更能够清楚的了解掌握作者文章论点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