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巍青:中国会改变奥运精神吗?(南方都市报 2007-11-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48:22
郭巍青:中国会改变奥运精神吗?
2007-11-15 09:58:20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中国观察之郭巍青专栏
如果问,主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中国带来什么?也许答案多得数不完。如果反过来问,中国将给奥运会带来什么?很多人可能连想都没有想过。然而这可能是真正需要去想的问题。位于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东西方研究中心”日前召开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体育峰会”,与会的各国政府体育官员、体育市场专家以及相关研究人员共同关心的最大问题,当然是“奥运与中国”。而在这个主题下,真正的悬念是,奥运本身会受到什么影响?中国以举国之力办奥运,从此以后,奥运它还是那个奥运吗?
围绕这个悬念,关注者的逻辑是,此前共有两次奥运会在亚洲举行,分别是1964年东京奥运和1988年汉城(现称首尔)奥运。这两次公认成功的奥运会给主办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它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面貌改变甚少。然而这一次,情况可能不同。中国的巨大能量已经改变了世界经济,也改变了国际关系的几乎所有领域。所以,继东京和汉城之后的北京奥运,很有可能将“永久改变亚洲与古代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之间的关系”。
如果“永久改变”真的可能,又有什么不好呢?在这里,出现了三种担忧。一是过度商业化。奥运会越来越依赖于金钱,也产生越来越大量的金钱。二是过度明星化。它和商业模式、金钱、大量的受众市场不可分割地纠缠在一起。三是过度政治化。奥运会被民族国家赋予各种政治功能。
但是,所谓奥运会被“国家利用”,始自二次大战;它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则至少可以追溯到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这确实是扯不清的一本旧账,但这里依然有一种指向中国的担忧。中国非常看重自己国家的强大,非常善于用一种快速的方式对西方技术“取其精华”,即剥离各种方法和手段直接为我所用。于是就非常容易产生上述三种现象:过度商业化、过度明星化以及过度政治化。
商业体育、明星体育以及政治体育,都与奥林匹克精神不相符合。古代奥林匹克运动源起于对人体健美俊朗的崇拜,以及对于突破体能极限的追求。它演化成当代奥林匹克宪章中所规定的精神,即相互了解、团结、友谊和公平竞争。不论古代现代,这种精神是基于个人的。就是说,不是从国家、市场或其他什么制度出发,而是平等的个人通过运动和竞技,展现身体的自由与精神的奔放,相互寻求沟通和友谊。
但这种精神需要具体展示,其方式已经不可避免地变得要依赖于国家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这确实是一个深刻的矛盾。矛盾的解决,本质上需要一种伦理的承诺,即主办国承诺,用其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推进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而不是相反,用奥运会为自身谋取政治和经济利益。
但每个人都知道,实际上根本没有这么简单。围绕着奥运的举办权之争,充满了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算盘。庄严的伦理承诺下面,有事实上的虚伪。但也不可否认,奥林匹克精神毕竟产生于西方文明的土壤。那种文明强调相互制衡,而制衡的机制保证了奥林匹克精神能够穿越国家与市场的狭隘考量,以一种相反相成的方式而源远流长,永葆活力。
当中国终于有能力和可能来承办奥运会的时候,奥运精神面对史无前例的考验,考验它是否真正能够包容极其巨大的另一种文化和传统。但它同样也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考验,考验它是否能够包容真正的奥运精神,而不仅仅是从国家强大的角度来看问题。
总而言之,中国会给奥运精神带来什么影响?这不仅仅是一个“外国问题”,也是一个中国问题。给世界一个答案,给奥林匹克一个答案,需要我们超越国家与民族的狭隘一面,从真实的个人出发,也就是从全人类出发,去思考和展示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自由。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要走漫长的路。但每一个公民都健康都自由,道路更漫长。
(作者系中山大学教授)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711150505.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