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历史文化古迹告危告急(黄国盛 邵良棋 傅朗 2004-11-2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59:52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拆迁规模不断扩大,被国务院命名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历史文化古迹,正遭受毁灭性破坏——— 福建省福州市历史文化古迹告危告急
黄国盛 邵良棋 傅朗
2004-11-29
福州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古城,自汉初建东冶城算起,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据统计,福州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6处。福州历史文物古迹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极富特色,有较为完整的历史脉络。正是丰富的文物古迹,使福州市在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然而,尽管国家《文物保护法》明文规定,在城市发展建设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史迹、文物、古建筑应加以保护;尽管文物部门一次又一次地参加了保卫史迹、文物、古建筑的“阻击战”;尽管一些社会贤达、民众通过信访、抗议等办法阻止开发商破坏文物、史迹和古建筑,但在旧城改造中,开发商还是以“所向披靡”之势破坏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名城之风貌,使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许多文物、风貌被毁,近70%的古街民居建筑被夷为平地。
据了解,近几年破坏福州历史文物古迹的方式多种多样,最主要有两种:一是成片成片“旧屋”的大规模拆除,许多历史文化遗存因此“死无葬身之地”;二是所谓古建筑“迁移重建”、“异地复建”,福州市运用这种方式可谓得心应手,大有进一步流行的趋势。
历史文化名城身陷“拆迁”重围
陈文龙尚书庙面临拆迁陈文龙被尊为闽江水神和福建海神,与妈祖女神一样,成为福建乃至东南亚的保护神。位于福州台江区的陈文龙尚书庙,是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拥有600年的历史,现在每年都有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来此祭祀。目前,因达江路扩建,这一福州独具特色的标志性遗存正面临被拆迁厄运。
闽海关旧址面临拆迁福州是中国海关的发源地,位于福州仓山区海关巷的闽海关旧址是近代福州政治、经济、文化的物质载体,它见证了中国近代“五口通商”的屈辱历史,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目前,由于福州市即将在仓山区规划建设南江滨路,位于仓山区海关巷5号和18号的两座清代闽海关旧址正好在南江滨路的规划红线内,面临推土机的威胁。
赵氏宗祠面临拆迁位于福州仓山区岭南后路的赵氏祠堂已有646年的历史。赵氏族人是宋朝皇室后裔,宋朝灭亡后他们的祖先迁居福州,该祠堂还是革命战争年代福州地区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据点之一。据了解,2006年第六届世界赵族恳亲大会将在赵氏宗祠举行。然而,该祠堂目前已被列入拆迁范围。
仓山区大批近代西式建筑(小洋楼)有的已被拆除,有的面临拆除仓山区南江滨一带是福州近代西式建筑的密集区段。近代福州作为中国“五口通商”最早的口岸之一,外国领事馆、洋行、教会学校、洋人住宅、华侨住宅等“小洋楼”集中建在这个地区。这些“小洋楼”不仅建筑艺术风格各异,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福州名城某个时期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财富和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但去年,福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旧屋改造项目———南江滨市政道路建设及周边旧屋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小洋楼”群遭遇大拆大建。为了抢救危在旦夕的文物,福建省政协委员陈辉庚在今年的省“两会”上提出《仓山区近代西洋建筑亟待保护》的提案。该提案主张:“首先对仓山区现有的西式老建筑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并登记造册,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对有保护价值的,实行挂牌保护。同时挖掘“老洋房”的历史内涵,并与旅游业结合,加以开发利用。福州市应该在考虑仓山区规划中充分利用这些不可多得的资源,将其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建造新建筑时尽可能与老建筑风格协调和谐,以形成区域建筑风格。”然而,该提案并没有被福州市采纳。目前,仓山区程埔旧屋区改造范围内的近代西式建筑有的已经被拆除了。程埔旧屋区改造范围内与南江滨一带还有大批近代西式建筑随时面临被拆除。
此外,福州著名的“老三坊七巷”目前被拆得只剩“二坊五巷”;福州市罕有的极具满族建筑特色的八旗会馆,已被某开发商擅自拆除,夷为平地;东亚地区最早的女子学校育婴堂被拆……
据了解,2004年福州城区拆建的规模空前,全市投资55亿元,对1463亩旧屋区、140万平方米的旧房进行拆建。这些拆建如果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改造,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在福州,却出现以改造旧屋和拆除“危房”为名,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整片“旧屋区”的房屋基本拆除或大部分拆除,大量破坏历史文化遗存。照此下去,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布局、环境、历史风貌等将陷入无可挽救的绝境。
笔者认为,福州市在旧城改造中大肆毁坏史迹、文物的现象,表现出福州市一些部门领导的短视行为。史迹、文物不仅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且还是联系后人情感纽带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场所,因此,显得弥足珍贵。福州市的文物占地并不大,拆了它并不会给福州市带来多大且长久的经济效益;而保存它则是为福州、为中国保留一份历史、文化、艺术的无价之宝。
福州市在当初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时是做了很大努力的。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也是福州市一再打出的“金字招牌”。如今,当这块“金字招牌”一旦被开发商无情的推土机碾碎,福州市今后在招商引资时,还有什么“金字招牌”可打呢?据了解,在我国已公布的99座“历史文化名城”中,保护完好的已不多了,类似福州这样名存实亡的却为数不少,长此以往,再过数十年,中华民族数千年悠久文化将何以印证?
“异地复建”还原不了历史
近年来,福州市采用“异地复建法”对古建筑大量施行就地拆卸、异地搭建。而采用“移位建设”处理后的只是不伦不类的假文物。
台江区在历史上曾是福州最繁华的商业区,明清时期这里是商贾云集之地,民居大都富丽堂皇,与“三坊七巷”古民居相比,风格各异。据了解,台江区就曾经使用过就地拆卸、异地搭建的所谓“保护方法”,如同搭积木一样,把古建筑在闽侯县甘蔗镇“原样”重新搭建。位于台江区帮洲新闽街25号和宫左巷24号的两座古民居,分别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保存相当完整,去年也被搬迁到几十公里外的闽侯县。这两座复建古民居约将占地2000平方米,安装时间需要半年左右。福州市有关部门表示“今后,有搬迁价值的古民居都可能迁移至此地,以形成一个古民居群,既可供研究也可供人观赏。其余古民居则只选取其中有价值的构件予以保存。”
由此可见,近年来福州台江等地区保存相当完整的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也被照拆不误。而部分古建筑被拆除之后,即享受了“采用异地复建法保护古民居”的待遇。倘若果真形成一个仿造的“古民居群”,这将拆除多少古建筑啊!
2004年5月,福州又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开发商擅自拆毁八旗会馆的事件。八旗会馆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极具满族建筑特色。但有关部门“批准八旗会馆异地迁移重建”。开发公司为赶工期,在八旗会馆异地修复方案未经市文物局审批,未按与市文物局签订的协议书要求,也未告知市文物局到场监督的情况下,即擅自拆除八旗会馆。开发商没按规范一件件拆除,古建筑构件随意丢放,使文物受到很大破坏。
让笔者感到困惑不解的是,近几年,福州一面拆除古寺庙等古建筑,一面又喜欢建造全新的“寺庙文化主题公园”。位于福州三县洲大桥南桥头东侧的龙潭文化公园,被称为是福州市“首座以寺庙文化为主题的公园”。该龙潭文化公园占地1公顷,设计者主要利用园内的陈靖姑祈雨处大殿、望北台真武庙和头陀寺三处主要寺庙景点,改造道路设施,种植铺设乔灌木和草坪,形成寺庙文化主题公园。据笔者实地考察,该主题公园里的“头陀寺”,原址在台江区解放大桥北端的大桥路,现移至仓山区解放大桥南端的山坡上。新的“头陀寺”尚未完工,钢筋水泥两层建筑,的确建得好漂亮,只可惜这绝非文物古迹啊!不知福州打造此类全新的“寺庙文化主题公园”对于保护与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有何实际意义?
笔者注意到,每拆除一处真古迹、每仿造一个假古董,有关部门往往能讲出不少理由。然而,照此下去,不久的将来,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又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只能是有价值的文物古迹被损坏殆尽,而毫无历史文化价值的“假古董”却如同雨后春笋。到那时,福州还配得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