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上帝之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08:53
文人的“上帝之鞭”

朱辉

        中国古代没有职业政治家,大部分时间,文人就是政界的“预备役部队”。虽然诗赋文章是敲门砖,不过进入官场之后,文字基本功就不再是决定升迁的依据,顶级文人往往做不了或者坐不稳高位。尤其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往往将文人当作高级戏子。在老百姓的传说中,文人的本事通常也只表现在插科打诨和见风使舵的机灵劲上。

       公元5世纪,匈奴人阿提拉横扫欧洲,被史学家称为“上帝之鞭”。四百年后,中国文人的“上帝之鞭”来了,那便是后梁太祖朱温。和许多农民起义军首领一样,朱温出身流氓草寇,崇尚枪杆子,极度鄙视笔杆子。他的脑子里没有任何圣贤语录,也没有任何信仰,善于随机应变的文人遇到他,往往劫数难逃。

        有一次,朱温带着一帮人出游,在柳树下休息时,他自言自语道:“此树宜为车毂”。一时间,大家都不知如何应对。片刻之后,几位文人首先反应过来,连声附和:“宜为车毂”。岂料朱温突然变了脸色,呵斥道:“书生辈好顺口玩人,皆此类也!车毂须用夹榆,柳木岂可为之!”接着对手下说:“尚何待!”顿时上来几十兵丁,将那些文人就地正法。

        朱温这根“上帝之鞭”着实痛打了一大批趋炎附势的文人,然而这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投机取巧。混乱的五代十国之后,极度重文轻武的宋朝又让文人们过上了好日子。游山玩水,饮酒狎妓,这几乎是每个风流文士必不可少的活动,一直到晚清都还保留着这些“优良传统”。令文人留恋的宋朝是历史上最孱弱的朝代,从开始到灭亡,基本都处于被动挨打、忍辱求生的境地。不过由于它优待文人,至今不少文人还在歌颂它的繁荣,用莫名其妙的GDP数字证明它是当时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

        之后的元朝是文人最痛苦的朝代。在蒙古人统治下,汉人位居第三、四等级,科举考试长时间终止,文人失去了靠文章做官的途径。当时的社会,连目不识丁的工匠也比读圣贤书的文人受重视。元代的文人只能与妓女、戏子结成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靠编写戏曲剧本为生,民间戏曲因此得到了空前发展。在很多文人眼里,蒙古人是“上帝之鞭”,重重地鞭打了文人的脸面。不过用现代眼光看,文人本就不该享有特殊的政治待遇。

       凡事福祸相依,虽然元朝的文人没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但也极少有“文字狱”。蒙古人不重视文章,因此文人们的创作相对自由,没有这样那样的避讳。对于一个真正有志于文学而非官位的文人来说,这未尝不好。

      到了明清,文人又成为了官场后备军。期间,甚至出现过几位热爱文学的皇帝。“朕一书生皇帝耳”,乾隆曾经这样自称,他一生写诗近四万首,是世界诗歌界第一劳模。按说在这位文人皇帝手下,广大文人应该很幸福,可恰恰因为乾隆自己是诗人,所以他比其他皇帝更热衷于分析他人作品中的“含沙射影”,因此文字狱之多甚于以往。

        胡中藻号坚磨生,乾隆六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乾隆帝召集群臣,召开“胡中藻先生《坚磨生诗钞》作品研讨会”。乾隆向大家展示了其中几句:“一世无日月”、“一把心肠论浊清”,并亲自点评:日月合写为明字,是期待恢复明朝;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

        研讨会当然不只是艺术探讨。次月,胡中藻和其族人被处斩,祸及师友。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之后乾隆传谕八旗,要求满人保持祖宗尚武传统,不得学汉人吟诗作赋,玩物丧志。说到底,乾隆还是觉得写文章和架鹰遛狗一样,不是正经事。

        皇帝喜欢兴文字狱,固然有高风险,不过在大多数文人眼里,如果高风险下有高收益,仍是可以承受的。被冤杀的倒霉蛋毕竟是少数,只要当官的渠道不被废除就好。所以从文人角度看,明清两朝都好过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