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记载誉归来起风波说明中国在进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40:52
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参加完党的十七大回到邳州时,接受了党政军民热烈夹道欢迎的图片和文字,最先是由有邳州官方背景的网站发布出来的,当然是以为得到正面的效果,但结果是遭到网上舆论的强烈抨击,辩护的声音责很微弱,大概是发起者始料所不及。在此情况下,李连玉书记表示:“这次活动是老百姓自发组织,他个人认为搞这些活动是不对的,他正在纠正处理错误”。邳州的官方网页删除了大量的李书记开“十七大”往返的报道。
与此同时,有人发出深切怀念毛主席的好学生,重读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组图) ,善意邀请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同志一起进来学习。([ 苏拉密 ] 于2007-10-27 16:20:05 上贴于强国论坛)联系过去对比,颇有不胜沧桑之感,恐怕这也是比较普遍的情绪。与此相反,我倒认为“欢迎李书记载誉归来”的活动能够出现,并引发了众多网民的强烈反应,正说明中国已有了进步。我的看法是:
一、的确如有的人所说,四、五十年前,根本不可能有今日邳州出现的这种场面,为什么?但很难作为今不如昔的例证,因为那时不出现,主要要的原因恐怕还不在干部有焦裕禄的榜样,更多的恐怕是不敢“僭越”,一个干部要是有“僭越”的行为,那比犯了别的错误还严重的,也许不一定作为一个公开的罪名,但实际上是牢牢控制着干部的精神,是造成干部谨小慎微,失去个性不能充分发挥个人作用的一个原因。
这次李书记居然敢于“僭越”一下,表明环境已远比过去宽松。特别是邳州有位张一民,为李书记写了首诗:《邳州来了李连玉》,头一句是“搞改革,迈大步,邳州来了李连玉,他如椽巨笔绘蓝图,他带领人民快致富。”按其格律是可以直接填入一首歌颂伟人的陕北民歌的。要在过去,作词者和词中的主人公,不用等到文革就该下课了,哪还能有什么当代表载誉归来。
二、要是在四五十年前,真要有这类事件发生,老百姓也只能在需要你们知道时才会知道;那时传达要分内外和级别,并非人人能知晓。即使允许你去交流,普通人只能打公用电话,互联网也没出世,你也无从及时得知。
三、即使老百姓知道了这个干部的问题,在四、五十年前,要是没有上面的指示,有意见也不是敢提的,别说市委书记,1957年不少人就是仅仅因为对基层的支部书记提了点意见,就被戴上帽子。
因此,抛开李连玉书记个人该如何认识,单就以上事实来看,不能不承认今天比过去有了进步。
当然,这并不是说作为李连玉书记个人,就没有自己的问题,我将在另一个话题:《不是高祖还乡 小心霸王别姬》中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