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学的什么和为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11:26
――2004年9月25日晚18:30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校友书屋的演讲
*
*叶航:
你们现在已经是大学生,一切都与以前完全不同了。在中学里,班主任、父母管你管得可能很严;到大学里后,除了上课,可能你会很少见到老师。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作为经济学院的新生,这入门第一年非常重要。如果你没有学习经济学的感觉,不了解经济学所能达到的范围和深度,学习经济学对你来说可能会是一种痛苦。所以我觉得今天经济学会要我来讲一讲,非常有必要。我也是从学生阶段过来的,后来又研究经济学多年,对学习经济学,有比较深的感触。
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内容,是非常入门的。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关于经济学的什么和为什么",都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当然我要首先告诉大家的是,虽然题目很简单,但是所要讲的内容可不一定很简单。在今天,现代经济学发展得特别快,可以说从上个世纪开始,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内,经济学是发展得最快的一门科学。你们现在考入浙大经济学院了,在你们的想像当中,对经济学可能有很多模糊的印象。
主持人刚刚告诉我,在座的大约一半是新生,还有一半并不是新生。不过这关系不大。对于老生来说,我今天这个讲座也一样能够带给他关于经济学一些最基础东西的新感受。刚才说了,大家可能对经济学有一些模糊的认识。我可以在这儿先说一句话,听了我的演讲以后,在座的绝大多数人,对经济学原有的这样那样的模糊印象,会有一个大的改观。
* **
*一、经济学是什么?*
我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经济学是什么"。这也就是我们平时问的,经济学是一门什么学问啊?经济学是怎么样的一门学科啊?这个问题讲起来有点复杂,也许并不能够像其他的一些学科那样简单明了地给出一个答案。大学都知道,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和人打交道的。随着人们对经济学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经济学定义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这就是说,要了解经济学是一门什么学问时,我们要历史地来看。
我们知道,"经济学"这个词在英语中是Economics。Economics这个词的词根是从古希腊语中来的,在古希腊语当中,Economics的词根的原义是"家庭管理"。所以,经济学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也就是说在3、4千年以前,在古希腊时期,已经有很多的哲人在研究经济学了。因此,从整个人类的思想史出发,如果要给经济学下一个定义的话,经济学最早的定义是一门关于财富管理的学问。这是我们追溯到人类文明源头之一的古希腊所得到的结论。在古希腊语里面,"经济学"就是管理家庭的财产、货物的学问的意思。这是和人类当时的生产、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古希腊城邦中的自由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主要的活动。
随着社会的往前发展,"财富管理"这一概念的本身也有所变化。到了中世纪,尤其是到了15、16世纪以后,随着现代工业社会萌芽的出现,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不仅仅在家庭活动的层面上表现出来,更多的体现为整个国家的经济的强盛繁荣。这样,经济学,就从家庭财富管理的学问演变成国家财富管理的学问。有一个词汇大家都比较熟悉,这个词汇大家在中学时就已经了解的,就是"政治经济学"。中世纪有一个经济学家写了一本书,标题就是"献给国王和皇后的政治经济学"。他写这本书,目的就是为了让国王和皇后懂得怎么样更好地来治理这个国家,管理好国家的财富。
不管怎么说,对家庭的财富管理也好,还是对国家、社会财富管理,都是从财富管理这个方面来定义经济学。但是到16世纪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人们对经济学的理解就开始有很大的不同了。这个不同,最早是从我们将要学的主流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那里开始的。
亚当.斯密最著名的著作,我们中国的严复把它译为《国富论》,或者叫《原富》,但它的英文名字其实应该叫《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经济学的认识又有了很大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人们所关注的,已经从一般财富的单纯的管理,深入到财富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这个问题。从管理财富,到生产财富,这已经进了一大步。以往人们注重的是现有财富的管理,这实际上跟农业社会相适应的。在农业社会,大量的财富,如土地,都是现成的。但是到了工业社会,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大量的工业产品都是生产出来的。那么,如何生产,就成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所以,在亚当.斯密那里,经济学更关心的是财富是如何生产出来的问题。
亚当.斯密的这个观点,到今天为止,仍然被主流经济学所吸纳,所采用,只不过是表述的语言有了一些变化。在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由马歇尔创立,就是主流经济学的基础内容,也是你们大学四年里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马歇尔把这个问题又重新表述了一下。他是这么说的:"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世间的财富、物品有很多很多,但不是所有物品都是经济学所要关心的。著名的女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写过一本通俗的经济学读物,她在这本书的一开头就讲了一个故事来说明什么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果园大丰收了,果子多得吃不了,主人热情地邀请你过去作客,你可以任意地采摘果子,任意地享用。罗宾逊夫人说,这个时候,这个果园里的果子就不是经济学中要研究的物品,因为它不稀缺。
一个物品是稀缺的,就意味着你不能任意地获取它;或者就算你取得了,也不能任意地来消费它。稀缺这个概念有重要意义。试想想,这个东西是稀缺的,那么我把它用到什么地方更合适呢?这个问题展开了,就是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稀缺资源配置问题,不仅仅是对具体成形的物品适用,事实上对生产过程也是同样适用的。萨缪尔森在他那本非常著名的经济学教科书当中,用一个大炮和黄油的例子来说明稀缺的配置问题。假定一个国家,它所有资源都用在生产两种产品上面,一种产品是大炮,另一种产品是黄油。大炮代表一个国家的国防,黄油代表这个国家居民的消费。那么你这个国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你有那么多的资源,你要把这些资源当中的多少部分用于生产大炮来加强国防,多少部分用于生产黄油来满足居民消费,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首先要碰到的问题。
对一个企业,它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例如,作为一个家电企业,买进各种各样的原材料以后,就要决定用多少用生产电视机,用多少来生产空调,这也是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所以,这个经济学的定义,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最标准的教科书式的定义。这也是你们新生接触到经济学的第一天,你们教师就要给你们讲的。经济学就是关于稀缺性资源配置的学问,或者说是关于稀缺性资源配置效率的学问。因为资源配置要解决的就是效率,就是如何把稀缺性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无论是对一个国家也好,对一个企业也好;还是对一个家庭也好,对一个个人也好,都有一个资源的配置问题。
到了这一步,我们已经从3、4千年前的古希腊,进入到今天的语境了。这就是说,现在最主流的、标准的、教科书的经济学的定义,就是稀缺性资源的配置。
但是,自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学界的很多有思想的经济学家就在进一步探讨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其中非常著名的是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教授贝克尔。贝克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他说,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性的资源,但是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最稀缺的资源是时间,是他的生命。对一个人来说,讲到底,生命是最宝贵的,时间是最稀缺的。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在配置稀缺性资源的时候,他首先面临的是时间资源的配置问题。一旦进入到时间资源的配置问题,很多原来我们不可能想像的,在经济学传统的研究范围之外的那些人类活动,都可以纳入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当中来。贝克尔那本非常著名的,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书,名字就叫《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因为你要配置时间资源,实际上就涉及到人的整个行为。谁都要工作,要休息;人还需要娱乐,还需要谈情说爱,人还需要有家庭,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会涉及到一个时间资源的配置。那么,按照贝克尔的讲法,关于人类的这些基本活动,就都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洞见。诺贝尔委员会在把诺贝尔奖授给贝克尔的时候,颁奖词就说了:贝克尔把经济学原理推演到其他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伟大的成绩,这是开创性的。诺贝尔奖的授予,关键是要有原创性。别人已经讲过的,你再重复是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在《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这本书的序言中,贝克尔说,只要是关于资源配置方法的效率的东西,都可以纳入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不管这个东西是不是具有商业性和商业价值。
这一段话,我觉得非常重要。我们在座的大部分同学,在正式踏入经济学的大门前,对经济学的认识,很多可能并不正确。可能原来你们以为的经济学,就是钱,就是跟钱打交道。在很多人的观念中,经济学就是研究钱的,研究物质的,最多是研究物质财富的。事实上,按照贝克尔的这种观点,经济学要研究的远远不只是那些具有商业性质的物品。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不仅仅局限于商业活动,它事实上可以把很多人类的活动都纳入到经济学分析的范围当中,只要它涉及到稀缺资源的配置。那现在我们人的时间就是一种稀缺性资源,你如何来安排你的时间,怎么把你的时间用得更有价值、更有效率。这就是经济学要进行的分析。所以我们看到,在贝克尔的著作当中,原来我们根本不可能想像可以利用经济学来分析的许多人类活动,都进入了他的经济学分析的范围。比如说教育问题、比如说司法问题、比如说家庭问题、比如说婚姻问题,等问题,贝克尔在他的书当中,全部给出了经济学的分析。
这样,从贝克尔这个观点出发,上个世纪的80年代以后,就已经很多经济学家提出来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选择行为的科学。含义是什么?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面临着2种或者N种选择,那么经济学研究就可以配上用场,因为一有选择就必须有比较。你选了A而没有选择B,你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问题,按照现在最前沿的经济学家看来,都可以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这就是今天最前沿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学定义的看法。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经济学远远不是像大家一开始想像的"经济学就是跟钱打交道"。现在大家知道,经济学的范围要广泛得多,它跟人类的整体的生活都连在一齐。前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个行为经济学家:Daniel
Kahneman和Vernon L. Smith。Kahneman实际上最早是从心理学家转过来的,Vernon L.
Smith他倒是一个科班的经济学家出身,但是他研究的范围也是人类的心理和人类的行为。经济学可以研究人类的心理和人类的行为,这样经济学的视野就被大大拓展开了。
经济学到底是怎么样的一门学科?从研究财富的管理,到研究财富的生产,到稀缺资源的配置,到研究人类的选择行为,大家可以看到,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泛,外延越来越扩大。所有上面这些东西,看上去好像相差很大,但是为什么都能够成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呢?如果要对经济学一深入的理解的话,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所有这些概念的内核都在于两个字,这两个字就是"效率"。无论在家庭的管理当中,国家的管理当中,还是在生产的过程当中,无论是稀缺性资源配置,还是人类如何进行选择,所有这些当中无非都包含着人类如何做,如何选择的问题,而做得好与坏,就是一个效率的差异。讲穿了,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效率的科学。我认为,这个定义能够把前面各个定义都贯穿起来。我们知道,效率,在经济学当中,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述。一般的表述是,用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收益。但这仅仅是其中一种,因为很多情况下,这种方法不适用。通常还有其他几种表示方法,比如说,如果收益是给定的,效率就是,怎样才能用最少的成本、最少的付出来获得给定的收益。反过来,如果成本或付出是给定的,所谓的效率,就是说,我们如何在给定的成本和付出的情况下,来获取更大的收益。效率还有一种表述方法,如果说成本收益都是给定的,但是有N种情况放在那边可供选择,那么,就要比较,哪一种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差额最大。这也是一种效率。描述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尤其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在讲到收益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狭隘地把收益理解为就是金钱,事实上,在经济学当中,收益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
以后你们学经济学,首先会接触到经济学中两个最基本的规律。这两个规律可以说是经济学最核心的内容。这两个规律是什么?这两个规律就是,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而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学总是假定人是理性的。那么理性的人是一个什么概念?它说,理性的人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这里先注意了,这里讲自身效用最大化,这个效用,经济学并没有限定说这个效用只能是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所谓效用是什么?所谓效用,是一种心理满足的状态。效用,它的维度可能是多方面的。这样,效用这个定义,就给经济学分析人类的行为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经济学中还有一个原理,那是针对生产者来说的,说的是一个理性的生产者,他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无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还是利润最大化,都是理性人理性的表现。追求利润最大化,当然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可以用金钱来度量的,利润本身是一个外在的东西。这是没有问题的,事实上,主流经济学虽然也讲消费者理论,但都是一章就带过去了,大量章节的内容都是用于分析利润最大化这一块,即所谓生产者理论。而对于效用最大化,就往往不再作非常详细的讨论。我个人认为,这是主流经济学一个不足和欠缺的地点。但是,这个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思路是一致的。讲到底,最大化,也就是一个效率的体现。最大化,也就体现了经济学核心的两个字:效率。
这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第一个问题:经济学是什么?从最早的研究家庭财富的管理,到中世纪研究国家财富的管理,到研究财富的生产,再到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再到研究人类的选择行为,我总结出来的关键、核心,就两个字,效率,经济学就是研究效率。
*二、经济学能做什么?*
那么第二个大问题,我们就要来进一步深入地来探讨一下,经济学究竟能做些什么东西?它能帮我们分析什么问题?从效率这个问题出发,经济学当然首先可以构造出一整套模型,用来分析物质财富管理、稀缺性资源的配置,包括生产、消费、交换、管理,等等,一系列的东西。这块内容也是经济学发展到今天,体系最完整的一块。你们大学4年当中接下来要学的主流经济学就是这一块。物质财富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怎么被创造出来的?怎样最有效率地创造物质财富?企业如何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个人怎样使自己的财富最大化?这些东西啊,主流经济学讲得太多了,这一块东西我今天就不多讲了。而且我也要说,大家可能有的对经济学产生的一些误解,主要也是从这一块来的。我要强调的是,我不希望由于这一块的内容使大家产生一些误解,甚至由于这些误解影响了大家的整个思维。这是我今天晚上特别想提醒大家的一点。我们不要仅仅把经济学限制在对物质财富的研究这个框架中,我们必须从这个框架中走出来。我个人认为,这不但对我们的学习,而且对我们的人生,都非常重要。
我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我有一个老朋友,多年的老朋友。有一次,这位女同志碰到我,给我讲了一件事,引起我很大的警觉。她很苦恼,她说,她的丈夫,本来是学工科的,在单位上由于工作勤奋、待人大方,不计较得失,很爱领导和群众的欢迎,结果被领导看中了,推荐到人民大学进修经济学专业的MBA,然后提拨重用。没想到学了两年经济学回来以后,她丈夫整个人都变了,老是斤斤计较,原来是一个非常厚道的人,整天说"我原来的作法不对,按照经济学的要求,我就要理性的计算,要考虑成本收益,考虑利润最大化"这一类的话。有一天,他丈夫去买菜,邻居一个走路不便的老太太请他帮忙买点早餐回来,也就是一点大饼油条之类的东西。她丈夫帮老太太买回来早餐了,交给老太太,老太太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忘了把钱给她丈夫。如果放在以前,她丈夫绝对不会把这件小事放在心上,但现在学了经济学以后,为了这点事,她丈夫几个晚上睡不着睡,老是跟她说"按照经济学的原理,这样不行。我帮了她老大一个忙,既付出了劳动,又要我出钱,这太不划算了,这不是一个理性的人干的事",但去走过去跟老太太要这点钱又怕失面子。这样折腾了几天以后,她丈夫终于下定决心,有一天早上6点钟还没到,她丈夫说,"今天一定要放下书生臭要面子的观点,放下情面,必须把钱要回来"。然后就跑去敲开老太太的门,跟老太太说,"你还记不记得,前两天我给你买了大饼油条,你欠我两块钱,到现在还没有给我"。为这件事,我这位朋友痛心疾首,她说,如果学了经济学,一个人就变成了这个样子,经济学不是害人吗?学经济学又有什么用?
我不知道大家在进入浙大经济学院之前有没有这样的想法:经济学,就是教人如何计算的学问。也许你也认为,我朋友的丈夫,那个学了2年经济学的人做出的这种事,不正是一个"理性"的人应该做的事情吗?这里的问题究竟在哪里?错就错在我朋友的丈夫(你们可能也是)单纯地把经济学认为是仅仅研究物质财富的。物质财富的生产和管理,要不要讲效率?当然要讲效率。古语说分毫必究,锱铢必计,在单纯物质财富管理时你必须要去计较它。但是,我刚才讲了,经济学讲效率,物质只不过是一部分,等会你就会看到,而且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效率,如果我们正确地来理解效率,如果我们要重新来表述效率,那效率应该是什么东西?效率是给定一个目标,你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它。这才是效率的真正的含义。不能离开目标来讲效率,只有在给定目标以后,才能够来考虑效率的问题。让你攻打这个山头,你却打下了那个山头,就算你打得再快,南辕北辙,并不体现效率,反而是负效率。
给新生讲经济学的时候,我几乎每次都会举下面这个例子。你设想一下这么一个情境,星期天,你跟你的女朋友要出去玩,如果说你考虑的是怎么省钱,说到外面口渴了怎么办?要喝饮料啊,这不是很费钱吗?带瓶矿泉水吧。矿泉水也要花钱呢,那拿个水壶灌点水带上好了。出去还要吃饭啊,那怎么办?最好带点饼干,甚至就带两个干馒头,那不是最省钱吗!但是大家都知道,如果你是这样子带你女朋友出去玩,用不了几次,你的女朋友就要跟你说Bye
bye了。要记住,这个时候你的目标是不一样的:你是要追女孩子,而不是要省钱。所以说,目标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生活当中,大家也都知道的,钱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样东西。但是金钱不能代表人的所有东西。讲到底大家都知道,金钱其实不过是一种手段,我们要钱来何用?不过是想我们生活的各方面能更好。在钱的背后你还有更高层次的各种各样的追求目标。如果说在追求金钱的时候,你把这些目标搞混了,甚至不记得了,片面地来讲什么"效率",就像我刚才讲的故事里我朋友的丈夫,为了烧饼油条的钱,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这值得吗?这难道是理性吗?不是的,这其实是对理性的嘲弄。
既然我们把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定为效率,按照贝克尔的讲法,我们可以把人类的所有选择行为都包括进去,那么,我个人认为经济学就绝不再限于仅仅是主流经济学在传统上所关注的物质财富那一块东西。我今天所要讲的,就是要冲淡那一块经济学带给你们的印象,防止你们陷入那一块经济学所隐含的陷阱中难以自拔。千万不要认为经济学就是斤斤计较,就是算计。如果你这样认为,别的院系的学生就会觉得经济学院的学生太可怕了,他们都会害怕你们,不敢跟你们打交道了。但是,实际上经济学不是这样。所以,我今天晚上讲的,在后面我要强调的,就是除了主流经济学中要讲的那些,经济学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那么,经济学还能做什么呢?除了研究物质财富,它的效率问题,同样的,经济学也可以研究精神世界。因为"精神",对每个人来说,同样是一种财富。而且,在很多方面,精神财富是绝对不亚于物质财富的。这一点,我想大家都有体会。在座的每个同学现在都是风华正茂,恋爱总要谈的吧?爱情可能是大家马上要面临的问题吧?在金钱和爱情之间,你的选择会如何?这里面就有一个目标选择的问题。它同样会体现效率问题。经济学可以研究精神财富,因为它同样有一个效率问题。比方说,情感,人类的爱情,经济学同样可以研究。贝克尔研究的是婚姻和家庭,我曾经专门来研究过爱情经济学。大家注意,爱情和家庭之间有一些细微而重要的区别。爱情更多的是偏重于人的情感方面的东西,而婚姻和家庭,你们以后看贝克尔会时会看到,考虑金钱与物质的因素更多。
那爱情怎么来研究啊?这里面可能有很多误解。有的出版社对我就有误解,他们知道我爱情经济学研究得好,想请我写一本书,就是关于爱情经济学的。我说爱情经济学,现在网络上已经搞得很滥,你一讲爱情经济学,人们就觉得你把金钱和爱情划等号了。真正的爱情经济学不是这么一回事。我前几年连续几年给学生开课,讲爱情经济学,这两年没有讲了。因为我的研究领域扩大了,研究重点也转移了。但现在你们都是新生,我不妨在这里稍微讲一点。你要研究爱情经济学,首先就是要研究人类在爱情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很多行为特征的原因是什么?这些行为特征不是无缘无故的。事实上,追究到深处,最终都由一个"效率"在决定。这里面涉及的内容很多,我今天晚上不可能展开来讲,只举几个例子。
在男女的爱情活动当中,有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也是比较固定的行为倾向,所谓行为倾向,就是说在恋爱中,人们经常会按照这样的模式来行动,来选择。比如说,男才女貌。这个"规律"说的是,相对来说,在挑选对象的时候,男孩子更注重对方的外貌,而女孩子更注重的是对方的智慧、才干。这种选择的原因是什么?讲起来可能会很复杂,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效率角度来作出一些描述。我最近看到,英国的一个生物学研究小组,他们在做关于男女爱情的一些研究。其中的一项是研究"男性评价女性''美''的标准"是什么。他们调查了几百个样本,把男人认为女性是美的标准,共有几百项,分门别类地全部都罗列出来,筛选出大家意见集中的几条标准,然后计算机上面把这些筛选出来的标准模拟出来。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呢?凡是男性据以认为女性美的那些标准,绝大部分都是和女性的生殖能力和哺育能力有关的。比如说,女性的臀部的曲线,很多男人在评判女性的时候,都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标准。这个臀部的曲线,实际上意味着什么呢?从生殖的角度来看,曲线大一些的臀部,在生产的时候,要比曲线小的臀部,更容易产下后代。又比如,男性对女性的评判,胸部的曲线也是很重要的标准。而胸部的曲线,事实上是和哺育后代有关系的。哺乳动物嘛,胸部大一些有利于哺育后代。这也就是说,这些选美的标准,都不是凭空的,为什么你看到女人,就知道这个是美的,那个是美的?原来后面都有原因。
如果我们把整个人类的历史向前推演到史前,推演到最早的动物刚刚变人的那个时期,就会发现,我们现在人的审美观念,其实都是后来的人用诗化的语言,或是哲学的语言加上去的。其实最早的人,要选择对象,也许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你试想一想,如果说一个男性,他所选择的女性,恰好是一个生殖和哺育能力特别强的女性,他们的结合就非常有利,就是说,他们的后代会特别多。"后代特别多",就会产生两个结果,一个结果就是把这个女性的这些有利于繁育后代特征延续下来了,第二个结果就是,恰好选中这个女性的男性的"选美"偏好,也会在后代的基因中有所遗传。学过生物学的同学都知道,这种偏差,在繁殖率上的偏差,在起初的时候,哪怕只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经过几十万年、几百万年、上千万年以后,最后都会造成非常明显的进化上的结果,这就是说他们的后代在种群中将会占有大部分的比例。所以,作为男性来说,他们择偶的标准,注重外貌,是有生物学上的原因的。当然,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这种标准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是,从几千万年来的进化的角度来看,男性认为女性美的那些标准,是有道理的。
那么,反过来说,女孩子为什么会选择有智慧有才干的男性?也可以从效率上作出解释。从生殖的过程来看,女性往往要承担更多的义务。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仅仅是依靠女性,她既要生小孩,又要抚养他,又要保护他,是很难完成繁殖后代的任务的。在动物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小鸟孵化以后,母鸟总是在那儿保护着小鸟;而在孵蛋的时候,母鸟更是必须寸步不离。在这个过程中,雄鸟要出去觅食,回来喂小鸟和母鸟,因为母鸟是不能离开鸟巢的。那么,这也就说明,公鸟的生存能力对保证母鸟能顺利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是至关重要的。同样,在现代社会里,作为男孩子来说,他的生存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大家可能还听到过一句话,叫做"痴心女子负心汉"。我们看到古往今来非常多的爱情悲剧上演的都是这一幕。当然,这不是绝对,不是说所有男人都是负心的,但是从概率上来看,大部分情况底下,还是男人负心的比较多。这个"负心汉"的含义是什么?就是说相对来说,男人是比较花心的。最起码跟女人比,男人更花心,更注重外表,感情也更容易游离。我今天讲的这个东西,你们女孩子可千万要注意,将来你们肯定要经过这一关,对男性要有充分的深刻的正确的认识。我对爱情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96年,到今天已经8年了。1996年的时候,在我们浙大曾经出了一件轰动整个杭州的事情。有一天,在玉泉校区,贴出了一张大字报,这个大字报是4个女孩子写的。这个大字报的标题就是"贞操万岁宣言"。今年网上好像又有人在做这个事情了,是不是,有人搞了个网站,呼吁大家为贞操签名什么的。实际上在浙大,1996年的时候就已经出过这样的事情。这个事情当时在杭州是很轰动的,报纸啊、电视啊都来采访。我有一个大学的同班同学,后来他读了社会学的研究生,现在是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的主任。他就是冯钢教授。他是搞社会学的,电视台就去采访他,让他讲讲这事情。我偶然在电视上看到冯钢说这件事情,他是这样说的,"按照我的看法呢,当然贞操是要讲的,但是,如果真是为了爱情呢,可以不讲贞操。因为为了爱情,你可以献身。"
冯钢的观点是为了爱情可以献身,也就是不讲贞操;而如果不是为了爱情,却要讲贞操。
当时我在那里听,就觉得这个观点有点不怎么样。我担心社会学家这种观点要误人子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我得出的观点恰恰跟冯钢完全相反。我的观点是什么呢?我的观点就是,一个人如果为了爱情的话,你恰恰是要讲贞操的;如果不为爱情的话呢,反倒在有的情况下是可以不那么在乎贞操的。为什么?因为从经济学出发,你首先要搞清楚你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再来确定你行动的方案。大家注意了,我为什么要说,如果不为爱情,在必要时候可以不考虑贞操呢?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有许多演员,为了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她甚至向导演献身。她之所以不顾贞操,是为了获得那个角色,在这里她把事业放在贞操的前面。当然从道德上我们可以指责这种行为,但是放到当时当地的情境之中,我个人觉得,她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甚至献身自己的贞操,也并不是说是完全不可取的。道德评判我们另外再说。大家也都知道,现在社会上有许多所谓"三陪女",我还看到有报道说,"三陪女"中不仅仅有打工妹,甚至还有女大学生。例如武汉、上海有的学校,这种事情都有揭露出来。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上海一所高校的一个在校女大学生,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为了完成学业,就去做三陪。当然,她去的场所比较高档,收入也比较高。要对这些"三陪女"的行为进行分析,她们的目的是什么,必须首先界定清楚。当然,三陪这种行为,是不是要在道德上进行谴责,这个问题不是今天晚上我要讲的内容。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有很多生活在我们城市中社会最底层的,从农村来的所谓的"小姐"们,她们的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有道理的。
我曾经专门找做过"小姐"的人聊天,问她"为什么要做这行",她说,"在我们那种地方,我如果不出来的话,一辈子就永远呆在那里,老死在那里了,没有任何机会。而如果出来的话,用自己的青春,用两三年的时候,也许能挣到2、30万元钱。有了这些钱,我就可以回去开个小店,就可以完全改变我自己的人生了。"所以,我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简单地、一味地指责她们道德沦丧,败坏风气。这种指责,我认为是不公平的。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或者一个社会学家、政治学家,你自己的责任在哪里?为什么她会没有其他选择?为什么会有反差这么厉害的贫富差距?要从社会制度上来考虑,我们给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这些"弱势群体"有过什么帮助吗?现在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可能暂不可能给他们太多的帮助。但是,你有什么理由,非要去指责她们,说她们这样子做不道德。对她来说,她只是为了谋生。
我讲这些的道理就是要说明,在不考虑爱情的情况下,把贞操作为成本,来换取你个人价值排序上你认为更重要的事情或更靠前的东西,我个人认为,在经济学上面,是可以的,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如果不加入价值判断的话。但是,我接下来要讲的是,反过来,为什么我要经常跟女孩子们说,你如果真正是为了爱情的话,你倒是一定要讲贞操。这是我的爱情经济学里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不是说讲爱情经济学就是把爱情与金钱划等号了,根本不是那回事。实际上,爱情经济学要告诉你的是,在爱情中你如何更好地保护你自己,或者说,如何更有效地取得恋爱的成功。当然,你要牢记爱情是目的。比方说,你看到了一个你喜欢的白马王子,你爱他,你怎么办?好啦,如果按照冯钢的讲法,我爱他,我就为他献身吧!晚上一个招呼就上床了。你认为你这样是爱他,但是,我可告诉你,这样的"爱情"90%以上都会以悲剧而告终。为什么?原因就是我刚才讲的,你们女孩子千万要记住,男性和女性在整个爱情的行为上面,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偏好,是非常的不同的。这里面的原因可以一直追究到生物学上面去。
大家知道,人类中的男性和女性,就相当于在动物界中的雌性和雄性。那么什么是雌性动物啊,生物学上面有一个很好的描述。这个说法是这样的:"雌性动物就是在生殖过程中付出代价最高的那一方。"这是一个生物学的定义,不是说女的就是有头发,有辫子的人,女的就是在生殖上面要付出最高代价的那一方。你想,精子和卵子比一下,体积上卵子就要比精子大上数千倍的。更不用说,怀孕,中国人叫十月怀胎,这都是要在你肚子里面完成的。生出来小孩,大部分也都是你在抚养的。而男人,在这方面,不过是一个投机分子,他付出的非常少。我们现在讲的是经济学,假定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人,但是你要记得,我们这些理性的人都是从动物演变过来的。当人类还处在刚刚脱离动物的那种状态之下的时候,那时没有理性,没有文化,怎么样的男人他才能最成功啊?恰恰是最花心的男人。我刚才讲了,进化有一个规则,就是说,你的生殖能力越强,你的繁殖率越高,你的基因得到遗传的可能性就越大,你的行为模式就越有可能成功地通过一代代的遗传,在世界上慢慢地扩散出去。那么,作为一个男人来讲,我们把他放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原始的状态下来看一下。假定有两个男人,一个男人非常道德,"嫁一个女人从一而终"的,这样的男人,可以设想一下,就算他十分强壮也十分努力,一年生一个,生上个40年,一辈子也就只能生出个40个后代来,这些后代,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中,还不知道有多少能存活下来。何况,原始人的寿命根本没有这么长。再设想一下,另外还有一个非常花心的男人,今天跟一个女孩子好,明天跟另一个女孩子好,你说他会有多少后代?简直可以说无法计算。所以大家注意,尤其是在座的女孩子注意,男人的花心几乎是天生的,今后你们不管碰到什么男人,都要记住,从本质上讲,没有男孩子是不花心的。因为只有花心的男人才能留下很多后代,也就是说今天所有的男人,可以说都是花心的男人留下来的后代,这是很可能的。那么男人"花心"在爱情经济学上会有什么后果呢?这就是说男人对**的追求热情会很快就递减下来。经济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边际效用递减。男性和女性在性行为上有很多的区别,你们在中学学过生理卫生的,应该都有些了解。男人可以很快地满足,这个在经济学上来说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而且从长期来说,长期交往下来,男人往往会有厌倦感。作为一个女孩子,当你碰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如果你刚刚见面就献出你的贞操,你自己认为你是为爱情献身,但是你仔细想想,可能对方会很快对你产生厌倦。我认识的女孩子中,发生爱情悲剧的,大部分都是这种状态。所以我强调,女孩子为了爱情,你要适当地保持你的矜持,保护自己的贞洁,我认为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还是效率的要求。你要想爱情真正能够天长地久,要想与自己所爱的人白头偕老的话,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当然,男人对爱情,一方面他可以这么不负责任,这么花心,但是,事实上,我们知道,从长期生物进化的过程来看,还有另外一个力量来对他进行着制约和平衡。这个力量是什么呢?在动物界,如果一个雄性,非常的不负责任,后代一生下来,就跑掉了。这样的生物,它的后代的成活率肯定会小很多。我们可以看到,尤其是那些处于食物链下端的生物,它们抚养后代,往往需要雌性和雄性的互相合作。鸟类往往是这样,很多食草类的动物也是这样。而处在食物链上端的生物,如老虎、狮子,反而不一样,雄性往往不照顾后代。这种在抚养后代中雄性和雌性的相互配合,就与前面讲的雄性的机会主义行为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雄性这种配合雌性养育后代的行为,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就使得动物,还有我们人类,产生了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倾向,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感。
我经常给爱情下定义,爱情,当然离不开**,因为说到底,爱情是一个生物繁殖的事情,人类文明的发展,虽然使繁殖和爱情分开来了,爱情本质上还是有一个性的要求。但是,光是**能构成爱情吗?大家仔细想想,当然不是,如果那样,人不是变成动物了吗?爱情还有一种情爱的因素。情爱,是一种感觉,就是说,你和所爱的人在一起,不舍得分开,就是说几天不见,你就会"如隔三秋";就是说当你所爱的人生病了,你会觉得比你自己不舒服还难受。一旦到了这种程度,这种情爱的感觉才算有了。只有情爱,才能对婚姻、家庭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大家要注意了,这种情爱的产生,是要时间来培养的。我经常会画一个座标,在这个座标中,有一条**的曲线,这条曲线是凹的,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也就是说,是边际效用递减的。这也就意味着,恋爱中仅有性的方面频繁接触,会导致热情的降低。所谓"距离产生美"、"小别胜新婚"说的也是这个意思。隔开一点,反而会觉得亲热,老是在一起,会产生厌倦。还有一条是情爱的曲线,它不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也就是说,情爱会随着你们交往时间的延长而加深。爱情,就是要找到情爱和**一个好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是需要有时间来考虑的。最起码,我劝你们女同学要把对方对你的兴趣,完全是从性的角度出发的兴趣延长,延长到足够长的时间,让情爱的绵绵无尽能够支撑你们**的冲动,也就是说,让情爱的曲线足以承托住**的曲线。到这个时候,再来考虑要不要上床,要不要献身的问题。因为光有**不足以支撑你们之间的关系。
类似这种策略,其实在雌性动物中早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例子有许多,比如我在一个研究中举过的澳大利亚黑山鸡例子。雌性黑山鸡挑选伴侣的方法是让雄黑山鸡做鸟巢,看谁做的鸟巢漂亮,就先谁,因为做鸟巢的本事显示出雄黑山鸡生存能力的高下。雌黑山鸡让一些雄黑山鸡做鸟巢,首先选出鸟巢做是最漂亮的一只黑山鸡,然而这只是第一步,雌黑山鸡没有这么快就跟挑选出来的雄黑山鸡成家,它还有更多的考验。它不是先看中了一个鸟巢吗?看着满意了,它却三下五除二地把这个鸟巢踩个稀巴烂,如果这只雄黑山鸡特别喜欢雌黑山鸡,它就再会做一只,雌黑山鸡再踩个稀巴烂,如此这般做了踩,踩了做,重复四五遍,雄黑山鸡必须一直表现良好,雌黑山鸡才会满意,才会和它成其夫妻。这是鸟啊!都有这么聪明。这就告诉我们,为什么在爱情活动当中,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雌性或者女方,是一定要有一些矜持的。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在婚姻,在生殖的整个过程当中,女性是付出更多大代价的一方,你们更需要对方有一个承诺,一个可信的投资的承诺。而男性相对来说不需要这么大的代价。所以我在这儿讲,中国古训当中的一些格言,包括你们父母的一些说教,当然单纯从说教的角度你们会反感,但是我要告诉你们,这些可能恰恰是爱情游戏当中的经验总结,有效率的因素在里面。这些都可以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把它归纳出来。这就是我搞的爱情经济学的一部分内容。爱情经济学不是告诉你爱情就是金钱,而是要告诉你面对爱情,如何才能更有效率地达到自己的目标。这里面大量的东西,都可以用经济学的角度给予解释。所以我再次强调,经济学绝不是光与钱打交道,经济学不是那么枯燥的,人类的爱情这种最浪漫的东西都可以用经济学来分析,那还有什么东西是不能用经济学来分析的呢?
你们如果关注我的研究,就会发现,我并不是反对传统的那块经济学,但我强调经济学要扩展。除了对爱情的研究,还有对善,也就是对道德也可以进行经济学分析。还可以对神,也就是对宗教我们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进行分析,例如,宗教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人类来说,宗教的效率在哪里?还有,对美也可以进行经济学分析。刚才已经讲了,人的审美标准,人对美的看法,异性之间互相吸引的地方,都不是凭空来的,它后面都有效率的因素在里面。这些都是经济学从效率出发,我们可以研究的范围。所以,我们说,经济学可以研究物质财富的配置,也可以研究和精神有关的东西,比如刚才讲的审美啊、道德啊、宗教啊,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用经济学的效率观点来研究的。经济学还有第三块,很大的一块,也是上个世纪7、80年代以来,在主流经济学内部发展起来的,它研究人和人之间的各种规范,包括人们的语言、习俗、惯例,乃至文化、制度。这里的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宗教制度等等各个方面。这一块也就是现在发展非常快的新制度经济学这一块的内容。
三、为什么经济学可以成为"帝国主义"
那么,讲到这儿,我们可以看到,从效率出发,我们只要把我们的视野放宽的话,经济学就不仅仅是用来研究如何赚钱的学问,我们学经济学的不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一天到晚只知道计算别人。不是这样。你们也要告诉其他专业的学生,看到学经济学的人不用怕。我们学的经济学,范围广得很,我们讲的效率,那是给定目标前提下的效率,首要的是目标的确定问题。所以,我们学过经济学的人,应该更懂得爱情,更懂得情感,更懂得浪漫。因为我们理解效率的真谛,在这些场合我们应该做得比别人更好。总之,经济学研究的范围,按照我刚才讲的,几乎把和人有关的所有这些行为都可以囊括进去。经济学是关于人类选择行为的学问,首先,爱情当然是选择,我们都知道贝多芬有一首很有名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里面就是人生的选择,包括爱情的选择。具体的爱情生活当中,你爱谁,和谁好,这些不都是选择吗?所有的选择,都可以用效率来作分析。道德啊、宗教啊、法律啊,这些都可以用经济学来分析。
这个倾向,事实上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就是刚才我们讲的,以贝克尔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那儿就开始了,现在已经越来越成气候了。1992年,贝克尔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前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又授给行为经济学家Daniel
Kahneman和Vernon L.
Smith。这些,我个人认为是代表了经济学未来发展最前沿的一个方向。有人把这种迹象称做为"经济学帝国主义"。就像当年的英帝国主义,在全球各地建殖民地一样,经济学现在也侵入到其他学科的传统领域。明明本来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的道德,经济学也要来研究;研究爱情,本来是心理学的事情,经济学也要来插一手。法律的研究,经济学也要插进去。我个人认为,经济学的帝国主义倾向是存在的。但这种存在,不是说经济学家或经济学的野心大,而是与经济学研究本身的逻辑和我们刚才给经济学的定义分不开的。经济学是研究效率的科学,从效率出发,经济学研究可以对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涉及。
今天我要讲的第三个问题,就是要给大家讲讲,为什么经济学可以成为"帝国主义"。
所谓"帝国主义",不是说我野心大就行的,不是我想怎么样、我愿意怎么样就可以的,还必须令人信服,让人家能够相信你。在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中,经济学的地位已经是牢不可破地树立起来了。比如说在法学界,从波斯纳开始,建立起"法的经济学分析"以来,现在经济学分析已经是法学界,法理学分析的一个基本思路了,法律就是要考虑它的效率问题,立法的效率如何,执行法的效率又在哪里?如果一个法的制定对社会是没有效率的,这个法的存在就成问题。在法学界,经济学分析的地位已经牢固地树立起来了。在其他的一些领域,经济学的分析思路也在逐步地被人们所接受。当然,在很多地方,经济学分析还受到传统学科的抵制。有人老是在抱怨:你们经济学怎么这么霸道啊。但是,我觉得,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原因何在?经济学为什么能够这样所向披靡呢?关键就在于经济学是研究效率的。那么,为什么研究效率就可以对社会科学的这么多领域产生这种结果?对这一问题,我接下来给大家讲几点。
第一点,生命存在的本质就是效率。大家都知道,整个世界的存在方式是运动。这个世界说的是无机世界。无机世界的运动是一个能量释放的过程。我们都知道,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能量积聚起来以后,有一个自然释放的过程。随着能量不断的释放,热寂说告诉我们,整个宇宙慢慢会冷下来,最终一片死寂。这是热寂说描绘的无机世界的图像,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熵不断增加。这是物理世界的过程,那么生命的过程是什么?生命的过程不一样,生命存在当然也是运动,但生命运动,大家注意了,它和无机世界的运动,恰恰相反。生命的运动,首先要有一个能量聚集的过程,生命如果不补充能量,又哪能运动呢?现在有很多理论,包括自组织理论,包括超循环与开放系统理论,这些理论,所研究的结果,都提出了一个负熵的概念。生命过程,是与无机世界的热寂过程相逆向的运动过程。物理世界是从原来有组织逐步走向无组织,熵在不断地增加。而生命过程,可以使无组织的东西变得有组织,使负熵加大。这两个刚好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果没有这个矛盾的两极,这个宇宙本身就不可能存在。所以我们看到了,生命运动,首先要有一个能量的聚集过程,然后再有一个能量的消耗过程。既然有能量的聚集过程和消耗过程,大家就可以想像,这与物理世界从一个给定的能量开始消耗,就完全不一样了,没法比较。这也就是说,一涉及到生命的本质,生命的运动,这里面就肯定有一个效率。生命如何聚集能量?聚集的能量如何有效地用出去?这些都有一个效率的问题。因此,生命的本质就是离不开效率。有关生命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能够找到效率的影子。
第二点,我要说的是,生命进化的本质也在于效率。我们都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讲,进化是自然选择。我现在对此有新的看法。在经济学上有一门最前沿的学科,叫做演进经济学或者演化经济学,就是把进化论和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关于演化经济学我总结出了一条最基本的规律。这条最基本的规律是什么?这就是说:进化是环境对效率的选择。达尔文只讲了一个自然选择,但是,自然究竟选择什么呢?达尔文没有讲。我现在给出的演化经济学的第一个规律就是进化是环境对效率的选择。什么叫选择?选择不是漫无目标的碰巧选上,选择的第一步是要有突变,也就是说,人可能有这个行为,也可能没有这个行为。就像我们刚才讲的,最初的一些人的行为,比如说男人的花心也好,从一而终也好,这些都可能是偶然的,但是这个偶然,对于进化来说是必然的。关键就是效率问题。生殖能力强、繁殖率高的人的行为特征,就被选择出来,因面逐步逐步地开始扩散下去了。所以,所谓自然选择,所谓环境对效率的选择,就是一个效率高的、适存度高的行为模式逐渐扩散的过程。我在这儿不举经济学的例子,就举一个纯粹生物学的例子,这个例子可以说明我们所说的效率在生物学中的重要。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可以见到的绝大多数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有氧呼吸。我们人,包括99%以上的生物,离开了氧气都没有办法生存。但是,难道生物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吗?实际上40亿年前,当生命刚刚在地球上产生的时候,所有生物都是厌氧生物,其实那个时候大气层也没有什么氧气。厌氧生物,它能量的保存、能量的转化是通过发酵来完成的,就是说,葡萄糖通过发酵的过程才能转化成ATP,ATP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储存能量的一种细胞。大家要注意的是,一摩尔的葡萄糖通过无氧呼吸,通过发酵,变成的ATP,只有两个。能量的利用率大约只有3%左右,利用效率是很低的。另一方面,一摩尔的葡萄糖如果是通过氧化来产生ATP的话,可以产生36个ATP。二者的效率相差18倍。假设,在同样的一个环境底下,现在出现了一种生物,同样的利用葡萄糖,不过它是有氧呼吸,那它的效率就提高了18倍,毫无疑问,在给定的条件下,它的繁殖率肯定会更高。这正是我们今天见到的生物绝大多数都是有氧生物的原因。而无氧呼吸的厌氧生物,则可能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早就被淘汰了。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在已经彻底没有无氧生物了,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如在海洋深处、冰川底部,在几乎没有氧气的地方,可能还有某些厌氧生物存在。但是,只要是有氧气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有氧生物了。
这就是效率留下的一个痕迹,这就是环境对效率的选择。刚才这个例子是从生物来讲的,事实上,如果我们从人类自身来讲,同样也是如此。人类今天的许多行为特征,包括刚才讲的情感的特征,包括人的道德感,等等,许多哲学、伦理学讲起来很玄的东西,事实上都是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有用的、对竞争来说非常有效率的东西。例如道德感,今天没有时间展开来讲了,大家可以去看我的网站,上面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
道德这个东西,关键是什么?关键就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我们知道,人如果都从自己的理性出发,每个人都仅仅考虑自己的理性,合作往往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你们学过博弈论,就会知道,现代博弈论当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模型,叫做囚徒困境。这个模型虽然以囚犯命名,但它在现代生活中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囚徒困境模型是讲两个囚犯,被抓住了,被分开囚禁,他们面临的处境是这样的:对任何一个囚犯来说,如果另一个囚犯坦白,而自己没有坦白却进行抵赖,由于"抗拒从严",他会被判坐牢10年,另一个囚犯却立即释放;如果另一个囚犯坦白,他也坦白,那么两个人都坐牢2年。如果另一个囚犯抵赖,而他自己坦白,那么他自己得以立即释放,另一个囚犯则坐牢10年;如果另一个囚犯抵赖,他自己也抵赖,那么由于无法入罪,两个人都只受轻的处罚,各坐牢3个月。囚徒困境在社会科学,尤其是在经济学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含义。首先经济学假定人都是有理性的,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就出现一个问题了。你追求自身利益最大的时候,当然你是希望最好大家都不坦白,两个人都没有事,但现在的问题是,你们是被分开囚禁,信息又不通,如果我坚持不坦白,而对方却一下子坦白了,那我可倒了大霉了,我要坐10年牢,对方却可以马上获释,这对对方是很大的诱惑。博弈论就是要告诉我们,在这个博弈中,纳什均衡是两个人都坦白。也应是说,从理性出发,每个人的最优策略都是,不管对方是坦白还是不坦白,自己都先坦白。你先坦白,如果对方也坦白,那么大家都一样,受一些小小的惩罚;如果对方是个傻瓜,你先坦白了,对方却不坦白,你就占了大便宜了。
这个博弈论的模型,我们把它深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怎样合作的问题。两个人合作还是不合作?如果说你非常虔诚,一片赤诚,表达出全部心意,作出很多牺牲,而我就搭便车,我不做出任何努力,我坐享其成。这样一来,你的损失就特别大,而我得以在中间占便宜。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我知道我合作了你可能占我便宜,那么干脆大家都不合作。要知道,在囚徒困境这样的情境当中,如果大家合作的话,对大家的总体情况的改善是有很大的好处的。然而博弈论告诉我们,从个体理性出发,双方不合作,才是一个纳什均衡。博弈论提出了大量证据,都表明,碰到这种场合,理性的选择就是大家不合作。这个囚徒困境模型对经济学的挑战在哪里呢?大家知道,经济学有几个假定,其中有一个,刚才一再讲到了,就是理性人的假定,人都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还有另外一个假定,就是帕累托效率。就是说有一种状况比前一种状况更好,那么这就是一个帕累托改进,这就是有效率的。但是,你们有没有看到,在囚徒困境当中,经济学的这两个假定已经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完全冲突。大家都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按照纳什均衡解得出的结论是双方不合作。但是大家都知道,如果大家合作的话,产生的结果要比双方不合作要好得多。那么为什么不敢合作呢?关键是万一你合作,对方不合作怎么办?理性的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你合作,那我不合作,我就可以占大便宜了。这样子,谁也不敢合作。所以,在囚徒困境这个模型当中,经济学的两大前提假设,即理性假设和帕累托效率假设完全冲突起来了。从个人的理性出发,推导不出两个人的帕累托最优。
我最近这三四年来,就在研究这个问题。一开始,我用了很多数学的方法,试图来推翻这个纳什均衡解。是不是有其他的解?但是花了好多好多功夫,没有办法取得成功。最近这一两年,我有了新思路。按照德国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说法,世界的意义不在世界当中,而在世界之外。我认识到,要求这个囚徒困境的合作解,很可能这个解不在囚徒困境当中,而在这个囚徒困境的外面。在领悟了这个思想之后,我找到了解决囚徒困境的途径。我后来就从常识上来考虑,这个囚徒困境,如果说要有解的话,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个前提条件是,当我要和对方合作的时候,我明明知道对方以后会坑我,我仍然义无反顾地跟他合作。这是首先要走的第一步。如果你在那儿斤斤计较:我合作了,你可能坑我,我就不跟你合作了,那样是永远也合作不起来的,那就回到了原来那个纳什均衡解了,不合作就是不合作。首先要有一个人敢于合作,即使我知道你要坑害我,我还是要义无反顾地来和你合作。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蕾莎修女曾经说过,"爱,直到伤害自己。"即使会伤害到我自己,我仍然要去爱。合作也需要有一些宗教的东西在里面。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要想冲破囚徒困境的第二步是,当对方已经表示合作了,我明明知道如果我不合作,我可以获得很大收益的时候,我要敢于拒绝这种诱惑,坚决跟他合作。是的,只有这两个条件具备,我们才能合作。仅仅从理性的角度来考虑,那就不可能合作。
这也就是说,要冲破囚徒困境,人们必须有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是什么,实际上,就是我们讲了数千年的爱心、善心、同情心、道德心。这些东西本来看起来是非常虚幻的,浪漫的情感似乎只应该在爱情小说中出现。但是,我们把它们拉回到进化的角度来说,这些都可以与效率挂上钩。现在我们就是要把这种爱、这种同情拉回到进化的过程中来看。这些东西为什么会产生出来?因为人类需要合作。我现在设想,最初的冲破囚徒困境的条件,不是在囚徒困境当中获得的,而是在一些不同于囚徒困境的博弈中获得的。我们只要把其中的收益改一下,你会看到,如果双方不合作,那么双方的损失会非常高;如果双方合作,那么双方的收益会非常大。现代社会中确实有这种可能,如果你合作了而我不合作,我就可以占很多便宜。如果我们真的以为历史上有很多这种情况发生,有很多人会这样做,而他的适存性提高,那么这种行为模式就会遗传下去。但是我们要记住,在我们人类早期,出现的情况是另外一回事。在人类早期,出现的大量情况更可能是这样的:我合作,你可以不合作,但是对不起,你逃避的话,你也得不到任何好处。打个比方说,当人类祖先刚刚从树上下来走到陆地上的时候,天敌变多了,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少了,原来依靠采集来的食物就可以维持生命的,现在不行了。人类必须扩大食物的来源,也就是说必须吃肉,必须去狩猎了。但是当时,在大部分情况底下,人类单个人是不可能打得过这些猛兽的,它们是猛犸之类的猛兽,单个人不被它们吃掉就是好运气了。这个时候,你当然还是可以偷赖,但你一偷赖,也就意味着你们两个人全都要完蛋。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假定,只有两个合作的人,两个义无反顾地合作的人,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人类的祖先,尤其是在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由于必须要进行义无反顾的合作,而不能计较个人的利益,他们必须具备人类的同情心和其他善的东西。在今天看来,也许同情心、善的东西是很虚无飘渺的东西,但在人类祖先那里,这些是直接跟生存有关的东西。经过千百万年这样的艰苦环境下的演化,同情心、其他善的东西,应该也是成为人类行为倾向的一部分,今天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有同情心,都有向善的意向,就是这个原因
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善心,只是程度多少不同而已。正因为有了这种善心、同情心,才有可能冲破囚徒困境。这样囚徒困境就变得可解了,它的前提是要有同情心,要有善心。这样,我们就把善心、同情心的概念,重新做了一番解释,而不是像伦理学、哲学那样搞得神秘兮兮,悬在半空。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找到了一条从效率角度来理解这些概念的途径。同样,我对宗教也作过一些研究,得出的结论跟传统的伦理学有很大的不同。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的管子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做"仓禀实而知礼节",这在伦理学上经常讲到,意思就是说在物质条件比较好的时候,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时候,人会有道德感。而根据我的研究,我的结论恰恰是完全相反的。我的结论是,在越艰苦的环境底下,人的道德感才是越强的。为什么?因为在那种艰苦的场合底下,如果你采取不道德的做法,或者不合作,那你就是死路一条。只有合作,然后你才能够生存下去。这种情况,才能使我们人类有同情心,才能使我们人类有善心。而往往到了环境比较好的时候,我只靠我自己一个人也可以生活的时候,人的自私心反而会多起来。从历史上可以看到,在那种出现很多尔虞我诈的情况的时候,人类文明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了。那时为了保证人们的合作,就得利用宗教来装神弄鬼,通过吓唬大家来保持宗教内部的这种凝聚性。如果每个人都是你说你的,你做你的,整个种族的凝聚力就低了。所以宗教就是这个作用,把人凝聚起来。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道德、上帝和效率》,文内我把上帝、道德、宗教都和效率挂起钩来。后来经济社会发展了,光靠装神弄鬼也不行了,那么理性的人类就制定出一系列大家都同意的规则来,形成制度。在处理个人事务的时候,你搞个人理性是可以的,但是在有关整体利益的时候,就不能因为你个人的利益来损害他人的利益。这就需要法律来规范,法律的存在,也是由于效率的原因。
所以,正是由于进化是环境对效率的选择,使得人类有这么丰富的文化。所有宗教、法律、制度,实际上都有一个进化的问题、效率的问题。更进一步地说,在人类社会进化的过程当中,人本身的进化和社会的进化本身,是一个同步的过程,是一个互相加强和反馈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人的进化、自然的进化、社会的进化、环境的进化,都是互为因果的。我们原来所理解的进化论,就是自然进行选择,适应它就存在,不适应它就消亡。但现在看来不是的。生命的进化过程中,人本身的进化过程中,都要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进化"是生命与环境"共生演化"的过程。
我在这里要再举上面讲过的有氧生物、厌氧生物的例子。地球形成初期,地球的大气层里是没有氧气的,大量的都是二氧化碳,那个时候,最初的生命,如绿藻、蓝藻,它们的能源是来自太阳,利用光合作用通过阳光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糖份,来维持生命。这是一个化学反应,但是这个化学反应有一个副产品,这就是氧气。就是说,光合作用的同时氧气产生出来了。氧气不是当时生命运动有意的结果,只是一个副产品,大量的光合作用消耗的是水和二氧化碳。但是,慢慢地,空气当中的氧气就多起来了,这样环境就发生了变化,而这个环境的变化,是和生命本身的运动分不开的。有了足够多的氧气以后,大气层的化学成分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进而形成了臭氧层,这就为"有氧呼吸"提供了可能。空气中的氧的存在,为生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时候,可能完全是偶然的,有一个生命,它开始用氧气来呼吸了,它用氧化反应来获取ATP,这个就是突变,因为原来的生物都是用发酵来获取能量的,现在它突然用氧化来获取能量,而这样做,它的效率特别高。效率特别高之后,它的后代就越来越多,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都是有氧呼吸。有氧,这本身也是一个生命进化的产物,然后它又对生命进化的环境产生影响。
至于人类,对环境就有着更大的影响了。因为人物作为高级生物,有发达的头脑。人类与动物区别最大的部分就在于发达的大脑。发达的大脑是怎么来的?它既是大脑本身进化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在进化过程中反过来对大脑产生了新的要求的结果。大脑容量越大,你认识的东西越多,激发的效果就越多,最后大脑越发达,大脑越发达,人的社会活动的半径就开始扩展得越来越大。所有这些在演化经济学里面都有很多很深刻的探讨,例如:大脑的细胞容量和早期人类活动半径之间有什么相关关系?所以,人类社会和人类之间,是一个共生演化的关系。
这样,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今天为什么经济学可以成为"帝国主义",因为经济学研究效率,而生命存在、生命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效率问题。另一方面,生命存在、生命进化,又是和整个人类社会共进互动的,所以,社会科学的领域都能够以用经济学、用效率的维度来进行描述。我这里说的是效率这个维度,这并不是说经济学可以把其他许多学科都可以取代掉。哲学家、社会学家,仍然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维度研究社会和世界的各个方面。我们经济学从效率的维度同样可以来研究道德问题、情感问题、伦理问题,这是完全可以的。这才是经济学成为帝国主义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今天晚上我想给大家描述的经济学的广阔的蓝图。当然,接下来在4年的学习过程当中,我刚才所讲的这些,其中90%的内容,你可能都接触不到。教科书所讲的恰恰就是我刚才没有讲的那部分,就是经济学关于物质财富的那部分。今晚我之所以要讲教科书上不讲的那个90%,一个是不想你们对经济学有误解,第二个也不想你们被别人所误解,被人认为经济系出来的,就知道钱。你可以跟他解释,经济学远远不止那些,人类行为中的绝大部分,经济学都可以研究。那么,你有了这么一个对经济学的全面了解,在你4年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就能够维持自信心,尤其是实验班的同学,你接下来的学习是很苦的。而且我希望大家在进行深入的、专业的、科班的经济学训练的同时,能够时刻记住,经济学外面的世界宽广得很,不要把你们的眼光仅仅局限在书本上有的那一小块东西上面。我特别不希望大家变成我刚才讲的那个故事中的那个人,为了一根油条钱一大早去敲邻居老太太的门。
好了,我想我今天晚上我给大家讲的内容就是这些。
此 后 的 师 生 问 答 :
提问一:
我是中文系的。我想问一下,如果我想学一些经济学的课程,学什么比较好?
叶航:
看来今天这里有不少同学不是经济学院的。不是经济学专业的同学想学习经济学,是很好的事情。不管今后想从事哪个专业,我想最起码的,经济学有两门最基础的课程,你们要首先学,一门是微观经济学,一门是宏观经济学。这是整个经济学理论大厦的最核心的理论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你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学其他课程。
提问二:
你今天讲道德就是人类的合作。那是不是说人在不管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合作?有的时候明明用不着合作的。
叶航:
那没有这个意思。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一定要为合作而合作。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为什么这个囚徒困境在经济学理论界会引起很大的震动,而且激发了很多的争论。因为在囚徒困境这个博弈里,按照纳什均衡,只有不合作一个途径。但是,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社会确实还存在着很多合作的。合作是怎么产生的?我刚才讲的,首先就是要来解释合作是如何产生的。尤其是在囚徒困境博弈的这种情况里面,人们是很难合作的。那么这种合作是怎么才能产生出来呢?我就把它放到源头去看。在人类社会的源头,如果每个个人都可以靠在地上捡果子就可以活下来了,那也许就不需要合作了。问题是,在当时的情况底下,人类祖先可能面临着更恶劣的环境。那个时候,可能没有3、5个人(其实按照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在那种情况底下,最小的原始族群应该是6个人)在一起,是不可能活下来的。面对一头猛犸象,如果少于6个人,那就不是人猎猛犸的问题,而是猛犸猎人的问题了。那样就必须要有合作。而且,我们知道,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期不过是几千年的时间,而人类在这种必须合作的情况下生活的时间长达几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
所以,我们今天许多有心理特征都是在那个长时期的演进过程当中形成的。现在,在心理学当中,有一门非常前沿的学科,叫做演化心理学,或者叫做进化心理学,它在考虑人们的心理特点,行为特征的时候,就放在特定的场景上来考虑,而且把这种场景,搬到历史上去来看。就是说,历史上我们人类曾经面临过什么环境,才会导致这种心理状况。这种方法就是把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结合起来的一个交叉研究。我刚才讲的人类的爱情,以及其他许多人类的行为特征,在进化上其实都是有原因的。正是因为有长期的合作的进化历史,我们人类才会有同情心、有善心。这是我讲的合作的意思,并不是说在任何场合,即使没有必要合作也非要去合作。
提问三:
我想问一下,在爱与被爱之间怎么选择?
叶航:
这个问题可不可以问具体点?什么样的爱与被爱不可兼得,是怎么一种状况?……
我个人认为,对女孩子来说,选择被爱可能会更好一些吧。
提问四:
我想问一下中国的公有制经济为什么没效率?公有资源被占用是什么原因?土地被征用的严重情况说明了什么?
叶航:
你问的都是非常专业的问题。你问的每个问题都可以回答上很长时间,今天没有时间展开。如果你真的有兴趣又抽得出时间,那么星期一晚上可以到玉泉校区,教3-301室,我正在给全校的研究生开"中国经济问题:理论与实践"这门课。下次课刚好讲到这个问题。
提问五:
我想问一下旧式婚姻中有许多父母包办的现象,那时还讲究门当户对、媒妁之言之类,怎么用经济学来解释这些现象?
叶航:
这个问题很好。
父母包办婚姻,包括门当户对,这样的一些观念和做法在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事实上不仅仅在中国,在西方的中世纪,都是非常普遍的。这类模式,后来被人类社会的发展基本上给否定掉了。但它本身来说,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有效率的因素在内的。在人类的交往范围有限,交通传递非常缓慢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在中世纪,在中国封建社会,资讯非常不发达,这也就是说对人的了解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与此同时,结婚又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大家知道,爱情这东西、婚姻这东西,一旦建立了就很难解除,约束性是非常强的。以后你们会学到,它就像经济学上说的沉没固定成本,一投入下去以后,不管有钱赚也好,没钱赚也好,这些投资都已经沉没在里面,没有办法收回了。像这类的活动,大家看到了,一个是风险特别大,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情况下,父母代替子女选择在信息和效用上是有一些优势的。
年轻人信息更不充分,经验也不够,父母至少比年轻人多2、30年的观察经验,对人的了解要比年轻人强一些。还有像门当户对,也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如果两个人的家庭背景相差特别多的话,很可能他们的生活习惯、人生志向都有很大的差别。而门当户对是对信息选择的一个简略方法,在甄别对方的信息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只好先找出来的一个方便的方法。门当户对是首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两者之间兴趣、爱好等能够匹配,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率的。
但是大家也知道,像这样的东西产生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信息非常不畅通。而现代社会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资讯非常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十分快捷方便。现在父母包办的情况已经非常少了。我个人觉得年轻人在对待婚姻这样的大事上面,适当地听取父母的意见,还是有必要的。终究他们比你有经验,而且他们总是为了你好,不会害你的。当然,随着现在交流方式的变化,可能再过10年20年以后,爱情的方式又发生了变化,跟今天又完全不一样了,那就谁也不知道了。现在网络高度发达,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在网上频繁的交流,而且这种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没有风险的,所谓"网络上谁也不知道你是一条狗"。我想这可能会成为一种主流的方式,因为选择的面很广,又没有什么风险。所以说,恋爱的方式跟我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跟我们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提问六:
我是学数学的,今年大三。刚才您说经济学帝国主义,但我觉得数学更帝国主义,我的问题是,面对爱、情感、善良这些东西,我觉得始终还是难以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跟一件事情有关,韩国有一个很很好看的MTV,有一在几个MM在看,看得非常感动,我进去扫跟她们说,你知道为什么女主角有这么漂亮的眼睛吗?是因为等下她的眼睛要瞎掉;为什么男主角是个摄影师,是因为等下他的眼睛要捐给女主角。我说得都没有错,但却被MM们踢了出来。我想问,即使用数理、逻辑的方法可以对情感、善良、信仰进行研究,这样做是不是仍然显得太残忍了一点?
叶航:
两个问题都比较好。作为数学来讲,没有哪门自然科学可以不用数学,今天,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也开始普遍地应用数学。对这些,大家都认为很正常,没有人说数学帝国主义。所以我觉得,今天人们对经济学帝国主义,有一些误解,包括经济学家本身,有的人也没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经济学是从什么角度来研究传统上由其他学科来研究的一些东西的?另外,其他的学科也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我想,经过逐步磨合以后,慢慢地人们对待经济学会像对待数学一样。许多学科都用了数学,并不是说这些学科没有存在的必要的了,数学只是一种工具。经济学其实也是这样。
你说美、善良、信仰,这些很难定量来描述出来。对此,我想告诉你的是,可能你对某些领域中的最前沿的研究并不是太了解,或者缺乏读书。你要知道,早在上一个世纪初的时候,心理学研究中就已经开始兴起了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把很多感性的东西,通过实验的方式,尽可能地用定量方法描述出来。事实上,人们的许多感觉,包括心理感觉,在现代科学发展的今天,都已经可以把用技术手段定量描述了。去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给了FMII的创造者,FMII就是核磁共振脑部成像仪,这个仪器现在被广泛地用于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等方方面面的研究。核磁共振脑部成像仪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当人产生一些情感性波动时,人的脑部会产生的物理层面和化学层面的变化,FMII就可以将这些变化,尤其是物理层面的变化,记录下来,并描述出来。前年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Daniel
Kahneman和Vernon L.
Smith,Kahneman所作的大量研究就是用FMII来完成的。也许我们今天想要在这些方面建立起精确的定量模型还有些困难,但人类已经非常接近这个过程。信仰、爱、同情,这些都是人的心理感受,要把这些心理客观地记录下来,并准确地描述出来,对人类自身也确实是一个挑战。但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至于你讲的最后一个问题。我这里特别想强调一下,当我把效率,把理性,用来研究像爱、信仰、道德,这些东西的时候,并没有把这些东西当成理性,当成效率。你令MM很愤怒,因为把这么浪漫的事情搞得这么功利。我以前在临水报告厅给全校学生作讲座的时候,也有女生当场站起来,说叶老师你把金钱和爱情放在一起讲,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你们这些都是误解,你们要知道,我刚才讲的这些东西,并不是要否认爱情、善良,也不是要求当爱情发生时,要用理性来对待它,爱情仍然爱情,善仍然是善。刚才我讲如何冲破囚徒困境,还说了"爱,哪怕伤害自己",这些都是非常情感化的东西。爱就是情感化的东西,爱就是那么浪漫的。
效率是在什么维度上起作用呢?我所要告诉你的是,人为什么会有这些情感,那是有效率的原因的。效率的原因经过人类的进化过程,已经使你产生一种爱的偏好了,有了这种爱的偏好,你就会这么去做,这并不是说,你这么去做的时候,就是功利的。所以我经常举一个例子,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母亲对子女的爱那真是不计任何付出,为了孩子可以放弃一切。但是从生物学的角度,从医学的角度,母爱难道是一点报偿都没有吗?不是的。亲缘体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母爱?正因为母爱是有效率的。同样的两个家庭,一个有母爱,一个小孩生出来后没有人管,当然是有母爱的小孩他成活的可能性大。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两者之间的差距,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哪怕是万分之一的生殖效率上的差异,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以后,最后,有母爱的那个孩子,他的后代就越来越多,而母亲也会把她母爱的行为倾向遗传下去。大家注意了,从遗传的角度,这里有一个效率的分析或者说功利的分析,但这并不是说,当这个母亲向子女表示关爱的时候,她是在那儿计算,计算这个孩子身上有多少我的遗传基因,我这么做对我有多少好处。没有这回事。进化的过程就是把母亲的母爱作为一种行为偏好遗传下去。所以当母亲表示出母爱的时候,她仍然是非常伟大的。正如情人对情人表现出爱的时候,仍然是非常浪漫的一样。并没有任何功利的计算在内。我们的经济学分析只不过是要探究这个事物后面的效率的原因。为什么要探究这个效率的原因?因为只有搞清楚这个以后,你才能够对你自己的行为,对你的心理了解得更清楚,让你做起事情来更有信心。效率在事物的后面,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当他那样做的时候,都在进行功利的计算。
提问七:现在的主流经济学是不是凯恩斯学派?
叶航:凯恩斯只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学派。现在你们要学的主流经济学应该说是新古典经济学学派,它的创始人是马歇尔。
提问八:我想问一下企业之间在什么情况下合作,什么情况下竞争?
叶航:我们讲合作通常分几个层次来讲。我刚才讲的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利害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怎么来进行合作的问题。这已经侵入到传统的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领域。至于你所说企业之间的合作的问题,这是一个经济领域如何合作的问题。经济领域的合作问题,实际上很好解决,一般只需要考虑一个单维度的利益问题就可以了。为什么现存企业间的合作比以前多了?这个问题也很好理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产业链越拉越长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以后,一个产品往往需要经过十几个行业的通力合作。例如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又如IT行业,也是这样。这些问题在你们今后的学习中会大量的学到。
提问九:经济学帝国主义不设自己的边界,会不会导致自己将来也消亡?
叶航:这个还是比较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人类思想,学术研究的整个发展,分工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在古希腊的时候,所有学科都包含在哲学里面,在哲学的范畴里面,可以研究几何,可以研究物理学,可以研究生物学,所有的东西都在这里面了。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问题都越来越细化,逐渐从古典哲学当中分化出来。通过文艺复兴,通过启蒙运动以后,现代科学的发展,它的分工越来越细,以致于到今天,有一些学科的分支,与最初的母体已经完全失去了联系。
但是,过细的学科分化又带来了很多弊端,从上个世纪6、70年代以来,整个人类的知识又面临一次新的整合,原来不同的学科间又开始有一种交叉渗透的趋势。我觉得,在人类整个思想的进展当中,分分合合,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今天,我们提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观点,提出一个经济学跨学科研究的视角,实际上也正是因为注意到由于社会分工过细导致的学科间相互分割的问题,想把它融合起来。所以就今天来说,学科的融合可能更重要一些。这也是为什么浙江大学专门成立了一个跨学科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我在这个中心里面担任主任,还有非常有名的汪丁丁教授。汪丁丁教授国庆后还要来,来了之后可能还会给大家作报告。
提问十:囚徒困境中纳什均衡虽然导致效率低下,对参与双方来说都不利,但可能有外部性。例如两家企业互相激烈竞争,结果社会得利。
叶航:我说的纳什均衡并不是一个帕累托最优,你要讲他效率低下,也可以的。至于你讲的,那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由于两家企业竞争,他们的不合作,或者竞争得很厉害,大家两败俱伤,结果对社会有好处,消费者得到了消费者剩余。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但是你要注意,经济学理论研究中,标准的纳什均衡是把这种情况排队在外的。在两个人当中,我必须来追问的是,你们两个人都从各自的理性出发,最后有没有导致帕累托最优?那么纳什均衡告诉我们,没有。这里面,也就是经济学的两大基础假设有了矛盾。
囚徒困境提出的挑战在于,我们今天的主流经济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合法的。为什么?因为理性的假设和帕累托最优的假设都是主流经济学的基础,而这两者有了冲突。按照传统的讲法,每个人,他只要不受到外界的胁迫,是他自愿作出了理性选择的,他的结果必然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但是,现在,囚徒困境对主流经济学的这个结论,是个震动。那么就是说,主流经济学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你讲的情况,他们两个竞争的损失,由外界获得,这是另一层面的情况。
提问十一:那么囚徒困境是不是就不可以通过理性得到解决了?
叶航:你说不可解决也不是这么绝对。这里的关键就是我们要对所谓人的理性假定作一个修正。如果你引进了人的情感偏好的话,把同情心引进去,把善引进去,那不就可以冲破囚徒困境了吗?就可以更好地找到出路了。当然,所有这些研究,都构成了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一些带有根本性的思考和突破。但是,按照我现在的研究,我感觉到这些并不一定和传统的经济学那么格格不入。例如,传统经济学有关于消费者的理论。消费者的理性是什么?是效用最大化,效用是什么?你再想一下,是一种心理的满足程度。既然是心理的满足程度,为什么我们不能假定同情心能够给你带来心理满足呢?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你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年老体弱的老人颤颤微微就要倒下的时候,你把自己的座位上给他,你难道会有什么功利的考虑吗?你要是不让座,你心理会觉得不舒服。这个就是同情心,你不这样做了你会难受,你这样做了你反而会快乐,尽管你让座等于说是你奉献出自己的利益了。你至少可以感到心里比较坦荡。这就是效用啊。所以,我们说,就是从经济学现有理论中,把效用最大化这个维度考虑进去的话,它并没有排斥情感在人类行为决策当中的重要作用。而从现在主流的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的角度来看,逻辑的认知,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理性、判断,和情感的认知,这是我们人类认识社会的两个主要的功能。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情感的认知功能,甚至在某些方面大大超过理性认知的功能。很多时候,可能都是情感认知在起作用。情感认知,严格地说和经济学并不矛盾。情感偏好,仍然可以把它贯穿到效用最大化里面。
提问十二:请你谈一谈宏观经济学可以吗?
叶航:这个范围太广了。以后我有这方面的讲座,我通知你过来听一下吧。
提问十三:我是学电子商务的,请问电子商务和经济学可以有什么结合吗?学习经济学读什么书比较好?
叶航:电子商务现在与经济学联系可以说太紧密了,因为电子商务本身就跟经济有关。至于学经济学看什么书比较好的问题,你可以去选一些经济学的课听听。如果你要自己看书的话,我建议你看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写的《经济学原理》那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