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李少白——寻找与发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47:46
提问李少白——寻找与发现

 

(问:张震   答:李少白)

张:最近我在一本书中读到毕加索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在绘画中,寻找是无聊的,发现才是根本。”我对这句话有些不理解,“寻找”与“发现”有什么区别呢?

李:我理解,毕加索所说的寻找是指那些可入画的现实事物,他所谓的发现是指在现实事物中所隐藏的可入画的东西。

张:是不是指事物中所隐藏的那些能唤起人美感的点、线、面、光、影、色、质等形式因素。

李:我觉得你的理解是对的。

张:经你这么一指点,我对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就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我想摄影家,尤其是从事艺术创作的摄影家,恐怕在这点上与画家是同样的:发现才是根本。

李:我认为,发现对于摄影家恐怕比画家更为重要、更为根本。评判一个摄影艺术家的优劣,尤其是风光艺术家,最权威的标准莫过于有无“发现”。可惜的是在很长时间内,我们总是颂扬那些勤于四处“寻找|”的摄影家。于是一批批新鲜的、新奇的、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的复制品被誉为佳作,充斥在各种视觉影像刊物上,这其实是背离了艺术创新的原则。创新不是依赖,而是取决于新的眼光。所谓新的眼光就是“发现”。

张:你能就发现谈得更多些吗?

李:在我的摄影生涯中,面对客观世界一直在追求有所发现。无论镜头前的风景是伟大的还是渺小的,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是新奇的还是平常的,我都尽量睁大眼睛力争有所发现。发现什么呢?从简单中发现丰富,从繁复中发现单纯,从杂乱中发现次序……

张:听你如此说,我对“发现”的含义有了新的理解。希望你能以自己的作品具体地谈一谈。

李:就说《雪山》这张照片吧。一次在新疆伊犁采风遇上了大雪,我坐在大卡车上,贪婪地注视着道路两旁的雪景。阳光下的雪山,明晃晃的,白亮一片。乍一看,除了通体白,雪山本身似乎没有更多的东西,然而,摄影家的眼睛必须比常人看到更多的东西,尤其要看到那些能构成审美形式的视觉原素。应我之求,车终于停在路旁。面对雪山,通过相机的镜头细细地观察,我发现:虽然是晴空,天却显现出灰蓝,山与天之间浮动的白云也含着灰蓝的成分,雪山细看也不是一片雪白,由于山体的凹凸,享受不到阳光的雪面也显现出深浅不一的灰蓝色调。于是,镜头中的雪山在蓝、白、灰色彩的呼应、排斥、融合中,在我的眼底转化成为单纯又富于变化的色彩美。尤其令人兴奋地发现:在此时,阳光恰在山脊的曲折之处,雕刻出一条蛇形状的亮线。为了在胶片上强化我的视觉感受,在曝光时,我有意识欠了一档,使整个画面都统一到灰蓝的色调中,以突出雪山上那蜿蜒游走的亮线的洁白美丽的细节。现实中一座普通的雪山,就这样,通过相机的镜头和后面的那双眼睛的合作转化成为带有一种抽象味道的非现实梦境。

张:我很喜欢《黎明时的云朵》,你能说说拍摄经过和从中发现了些什么?

李:这又是一次在新疆伊犁采风。在深秋昭苏军马场的山坡上,好容易熬过了黎明前的黑暗。当太阳的笑脸还未展露时,我的心已经笑了。因为再过一会儿,朝阳的金光就会泼洒在草原上,在光影的交错中将浮现出数不清的军马。那将是何等的壮美与神奇啊!然而我的笑容突然凝住了,美好的想象也突然终止。我的视线被东方一片形状、色彩、明暗都不同的云朵吸引过去。云朵本来是自然界中平常的景物,此时却由于光线的关系而变得异常丰富起来!云朵的丰富固然令人关注,但毕竟只是丰富的云朵。一个想有所作为的摄影家,应该记住,不仅要看到眼前的真实,还要看到高于现实的艺术真实。也就是说:要有所发现。此时,我决定放弃对云朵形状的精描细写,而是通过构图、大胆的剪裁、有意曝光不足,将云朵转化成为色块。如此一来,色块的组合,就可以诱导读者去感受其间隐藏的美的秘密。

张:听了你对这两张照片关于“发现”的解读,我试着对你其他的照片慢慢的去品味吧,有不理解的地方再向你请教。

李:欢迎。

1:《雪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13741.jpg

2:《黎明时的云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1375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