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无私”和“公私分明”哪个好?-王宝山的博客-科学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9:33:21
我们小时候别看学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多,但受到的教育一点都不少。那还是在八十年代初,首先学到的就是“拾金不昧”的精神。那时候家庭条件不好,可没有什么领花钱,不知道是人们大意还是不在乎,在路边捡到个硬币还是很经常的,一分钱就可以买一个糖块哦!但是,有了“拾金不昧”的精神,即使小朋友自己再馋,也要马上带到学校交给老师!当然了,除了口头表扬外,就没有什么奖励了。那种一个班小朋友每人都捡了个钱包交给老师的事情,很少很少,基本上只是发生在作文里的事情。
还有一个词就是“大公无私”。记得那时候学校还是比较烂的,板凳什么的都要从自己家里拿,还有什么扫把之类的东西。总觉得根本没有“自己”这个概念,学校里缺什么就一门心思从家里拿,一心为了大家。为班级打扫教室卫生,为校园打扫院子,都是很愿意去做的事情。有时候为了抢到这个“差事”,甚至大半夜的就要爬起来,拿了自家的大扫把,披星带月的把教室和院子扫干净,然后再跑回去睡觉,第二天还不告诉别人是自己做的好事呢,就是不承认!我想那个时候,可是把“大公无私”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现在回想起来,觉的好笑好玩。同时,不得不说很多人长大以后还一直都保留了这个良好的习惯。国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非常淡化公与私的概念。当然现在拿自己的东西给公家的人少了,但也是有的,只不过现在都叫“捐献”。就拿老师做例子吧。比如很多老师还是能把自己的钱财拿出来,补贴穷孩子,补贴学校日常花费。在城市里,除了捐款还捐衣服啊被褥啊什么的,这也是一种无私的奉献了。
更多的时候看到的是“公私不分”的现象。简单的一个例子,公家花钱买的车,虽然各种名义都很响亮,但实际上轮为私用了,谁都想开两圈,学车的也好,招待的也好,反正好了坏了都是公家的事。每当大学开学的时候,满地都是车,哪儿来的都有,什么警车啊、法院车啊、军车啊应有尽有。
在学校里头,还有很多类似现象。做为一个科学家,也不自觉的会公私不分。以实验室为家,以厂为家,都是很响亮的口号。吃住都在实验室的人,定会受到上级表彰,同事羡慕,赞为科研的模范和榜样。与之想比的是,以家为实验室,回到家里还是要干工作,也会受到称赞。
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传统,或者说是个积习,或者说是个习惯。如果“较真”说,你吃住在实验室,那你交了电费没?水费呢?一个人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24小时工作吧,那要不要交住宿费呢?那些回家工作的,把实验室的工具拿回自己家里,算不算是“挪用公器”呢?
以上当然都是开玩笑的话了,但至少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是要大公无私呢?还是要有公有私,公私分明一点呢?
出过国的人估计都会有个感觉,西方显然是以公私分明为主。在实验室里,就是用公家的计算机和网络,用什么东西都是去学院里的store领取,一切都纪录在案。上班就是工作,用网络聊天的估计大多数都不敢。下了班大多数都是拍屁股回家,吃住在实验室的更是非常罕见了,因为对于时间,也是要公私分明。这里也有公车,但各个教授还都是开自己的车,公家的车只办公事用。在外面也差不多,警车上只能看到两种人,那就是警察和疑犯,反正我从没看到警车上拉着警察一家子有说有笑的场面。这和车多车少没什么关系,问题就在于一种观念。
这里的网络尤其管理严格,自己的电脑就是自己的电脑,不能连到学校的网络来,如果非要用自己的电脑话,只能上一个学校里特别的服务网了,不过基本没人拿自己的电脑来干工作。当然了,实验室的电脑绝对不能带回家的,甚至用U盘拷贝给文件都明文不被允许的。偷偷拷贝的就不知道了,我也在国家实验室工作过,虽然不是什么涉及机密的数据,但也都是只在自己工作的机器上搞,拿回家来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处理数据?我反正从来没这么干过。
我个人很支持公私分明,因为我觉得公私分明要比大公无私好。公家的东西就是公家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据为己有;自己的东西就是自己的,神圣不可侵犯。人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生物体,生存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圣人能不能做到大公无私还不知道呢,就不要说老百姓了。没有了“私”,也就没有了“公”,没有公的一个社会只能是混乱的,而且越来越混乱。这也许是我们这个国家一直难以消除贪污腐败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