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30:11
三)五行衰旺,四季避日的规律  中医学理论认为:每条经脉都具有它本身的五行属性,根据五行处于四季的状态,因此每条经脉都分别有它衰旺的季节、月份和日子。四季避日是指经脉在其旺盛的季节、月份和日子(与经脉的代表天干相一致)重逢在一起时,该经脉不得进补。否则,进补了旺盛的经脉,就会更进一步地损伤了衰弱的经脉。四季避日的具体内容是春季的甲乙日不得对胆、肝两条经脉施补;夏季的丙、日不得对心、小肠、心包、三焦等经脉施补;四季的戊、己日不得对脾、胃两条经脉施补;秋季的庚、辛日不得对肺、大肠两条经脉施补;冬季的壬、癸日不得对肾、膀胱两条经脉施补。若不严格地遵循以上规律,就会违反了经脉的衰旺规律,发生“失时反候”中的反侯结果。《黄帝内经》中多处指出:“失时反候,百病不除”的理论,由此可见,一旦违反了气候的规律进行治疗,就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后果。七)根据病症,寻找八会的规律  《标幽赋》中讲:“八脉始连八会,本是纲纪”。其中所讲的八会,是指人体中与脏腑、气血等器官、物质直接发生作用的八个特定腧***,由此可以看出:八会***具有人体经脉中的纲领作用。八会***内容是: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膻中。因此,在准确判断疾病的脏腑归属范围和物质因素后,取用八会***,可起到有的放矢的直接作用。例如:因气所引起的疾病,必须取用膻中***,因血所引起的疾病,必须取用膈俞***,……。八)脏腑之疾,门海俞募的规律  《标幽赋》中讲:“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以上所说的门、海,是指经脉中带有门字或海字名称的腧***,例如章门、照海之类,都是经脉中的重点腧***。以上所说俞、募,是指经脉中最直接与各脏腑器官联系的腧***。十二经脉的俞***都分布在人体背部的膀胱经上,因此又称为背俞***。例如肺俞、心俞……。十二经脉的募***都分布在人体腹部,因此又称为腹募***。腹募***内容是:肺经的募***是中府;大肠经的募***是天枢;胃经的募***是中脘;脾经的募***是章门;心经的募***是巨阙;小肠经的募***是关元;膀胱经的募***是中极;肾经的募***是京门;心包经的募***是膻中;三焦经的募***是石门;胆经的募***是日月;肝经的募***是期门。
 
施灸的有利治疗季节与月份  根据十二经脉所临旺月的原理,当某条经脉在某一季节处于最旺盛状态时期,,必然有一条经脉处于最衰弱状态时期。因此,选择处于最衰弱状态时期对该经脉的疾病治疗,是为有利时期。具体情况如下:  1.春季的正月、二月,胆经与肝经处于最旺状态的季节与月份,胃经与脾经处于最衰弱状态的季节与月份,因此,该时期是治疗胃经与脾经疾病的有利时期。  2. 夏季的四月、五月,小肠经、心经与三焦经、心包经处于最旺状态的季节与月份,大肠经与肺经处于最衰弱状态的季节与月份,因此,该时期是治疗大肠经与肺经疾病的有利时期。  3. 秋季的七月、八月,大肠经与肺经处于最旺状态的季节与月份,胆经与肝经处于最衰弱状态的季节与月份,因此,该时期是治疗胆经与肝经疾病的有利时期。  4. 冬季的十月、十一月,膀胱经与肾经处于最旺状态的季节与月份,小肠经、心经与三焦经、心包经处于最衰弱状态的季节与月份,因此,该时期是治疗小肠、心经与三焦经、心包经疾病的有利时期。  5. 四季的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胃经与脾经处于最旺状态的季节与月份,膀胱经与肾经处于最衰弱状态的季节与月份,因此,该时期是治疗膀胱经与肾经疾病的有利时期。
3、针灸取穴:临床医学中应用最广的要数子午流注指导针灸取穴。狭义地说,子午流注就是中医的时间针灸医学,也叫最佳时间针灸法,是中医针灸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临床可根据气血盛衰的病理表现、穴位开阖的时间施以补泻手法,以协调阴阳气血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它是将很多因素综合运用在针灸取穴上,以达到最佳疗效的一种独特的古典针法,具有施针安全、疗程短、效果显著等优点。  据近年实验研究数据显示,子午流注针法的治愈率远远高于常用的普通针灸法,尤其对一些慢性疑难顽症,往往效如桴鼓。例如,咳嗽、胸满、气喘等症为手太阴肺经病症,肺属金,它的母穴是属土的太渊穴,子穴是属水的尺泽穴。如果肺经邪气实,就在肺气方盛的寅时,取尺泽穴行泻法;如果正气虚,则应在肺气方衰的卯时取太渊穴行补法。  目前临床常用的子午流注针法有纳干法、纳支法两大类。此外尚有运用古代九宫八卦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会合按时取穴的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但这些方法的应用,要有坚实的针灸理论基础,在熟记人体穴位的基础上,还要熟练运用相关歌诀和推算方法,极具专业性,不在此赘述。十二经补母泻子穴位  (1)手太阴肺经:卯时补太渊寅时泻尺泽,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心烦等。  (2)手阳明大肠经:辰时补曲池卯时泻二间,主治牙疼、咽喉痛。  (3)足阳明胃经:巳时补解溪辰时泻历兑,主治腹胀、腹痛。  (4)足太阴脾经:午时补大都巳时泻商丘,主治腹胀满、腹泻。  (5)手少阴心经:未时补少冲午时泻神门,主治咽干、舌痛、掌热。  (6)手太阳小肠经:申时补后溪未时泻小海,主治项强、颌肿。  (7)足太阳膀胱经:酉时补至阴申时泻束骨,主治头痛、目眩、癫痫。  (8)足少阴肾经:戌时补复溜酉时泻涌泉,主治心悸、腰痛。  (9)手厥阴心包经:亥时补中冲戌时泻大陵,主治心烦、痉挛、胁痛。  (10)手少阳三焦经:子时补中渚亥时泻天井,主治耳聋、目痛。  (11)足少阳胆经:丑时补侠溪子时泻阳辅,主治头痛、胁痛。  (12)足厥阴肝经:寅时补曲泉丑时泻行间,主治疝气、胁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