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城大拥堵或今日重现 八年"治堵"难治本- 中国日报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49:00
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著名学者梁思成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北京城不会得感冒,但总有一天它的交通会得心脏病。”如今,他的担忧逐渐成为现实。从2003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以来,北京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治堵”历程。然而,纵然在这八年里各种治堵措施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人车矛盾依然无法破解,而这注定是京城若干年内不得不面对的一大棘手难题。

  本报讯“下午3点半一辆68路公交车从厂桥出发,晚上8点半才到六里桥,13公里路走了5个小时。”网上的帖子如此描述前日大堵车的一幕。这样的拥堵情况,可能在今日重现。记者昨日从交管部门了解到,今天机动车不限行,又恰逢工作日,全市道路交通压力加大。

  16天不限行困扰全市交通

 

  前天大拥堵的情况,昨天没有继续。虽然此前不少市民预计,中秋节前最后一个休息日,机动车不限行,北京发生大拥堵的可能性很大。但根据交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昨天上午,市区道路行驶基本正常。昨日晚高峰,东二环、东三环、东四环等部分路段拥堵严重。截至昨日19时,市区整体交通运行正常,城区环路部分路段车多行驶缓慢,京藏高速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京开高速出城方向车行缓慢,但总体情况没有超过平日周末晚高峰。

  再过3天,中秋节就到了。据了解,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共计16天不限制机动车上路。其中,9月19日、25日、26日―――三个周六日由于倒休变成工作日,上路车辆增加20%,这将对全市交通带来巨大困扰。

  交通脆弱难耐多因素冲击

  “北京的道路已经很脆弱了,经不住多种因素叠加的冲击。”北京市交管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坦言。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50万辆。这几天明显呈现节前交通特点,今日机动车出行不受尾号限制,因此预计全天路面车流量比较大,特别是当天早晚高峰的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其流量将超过周一早高峰和周五晚高峰。

  交管部门预计,今日不少上班族可能提前出行以避开早高峰,所以,今天早高峰可能要比平日提前近一个小时,大约6时30分左右就能有所显现。此外,晚高峰也预计会持续到很晚。交管部门建议,今日与接下来的两个倒休日,开车上班最好提前半小时出门,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目前,交管部门已准备好假日应急预案,如果今日再次发生严重拥堵,将全员上岗,根据路况变化加强疏导。

  【出行提示】

  环路易堵出行应找备用路线

  今日机动车不限行,交管部门预计,全天路面流量比较大,特别是当天早晚高峰的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其特点可分别参考周一早高峰及周五晚高峰,请大家提前选择好出行时间和方式,如有可能,尽量避开集中出行的时段。

  交管部门通过监控发现,近期晚高峰,西二环北段双向交通压力较大。过境车辆可以考虑绕行赵登禹路、太平桥大街。西直门北大街北向南车辆行驶缓慢时,车辆可以绕行德外大街或新外大街。请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广播及室外屏的实时路况信息,选择好出行路线。

  根据前日拥堵路况分析,二环、三环、四环、五环仍是拥堵重灾区。今日出行前,尽量了解路面信息,在城区内尽量选择联络线,少走环路。交管部门提醒司机,如果对道路不熟悉,可以在出行前了解去目的地的几种走法,不要在一条线路上等待。

  背景

  八年“治堵”仍难治本

  据媒体报道,1994年至2003年,北京交管局对北京市严重堵车路、路段的统计逐渐上升。1994年为36处,1995年为55处,1999年猛增到99处,2003年经过专项治理,仍达87处。

  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2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2003年8月达到200万辆,北京人开始体验到堵车的无奈,京城也由此开始了时至今日长达八年的“治堵”历程。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介绍,到2015年,北京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自行车三种“绿色出行”方式比例力争达到65%,其中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出行比例由目前的38.9%提高到45%,自行车出行比例由目前的18.1%力争提高到20%,特别是要大力提高“自行车+公共交通”方式的出行比例。

  回应

  “将和气象部门通气发布出行提示”

  “一个人能吃半斤你让他吃一斤也不行啊。”谈起前日的交通大拥堵,市交管局有关部门负责人有些无奈。昨日,该负责人接受本报采访,分析北京拥堵的症结时指出两大问题。

  车辆无序增长。根据北京市道路交通设计流量计算,目前全市部分道路实际流量早已超过饱和。

  该负责人表示,像前日那样的大拥堵与道路难堪重负有很大关系。同时,他表示,北京市道路拥堵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比如前日的小雨就给临近节日的交通增加了负担。

  交管部门已经与气象部门形成配合,一旦预计有降雨、降雪等情况,就会提前通气,通过各种渠道发布提示,并准备好应急预案。

  道路行驶陋习也是造成拥堵的一个重要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该负责人说,即使再修路,车路矛盾还会一直存在,这就需要从驾驶规则上下手治理。

  交管部门近阶段将开展针对10大交通陋习的整治行动,以促使非机动车和行人形成规范的交通意识。

  专家声音

  明确私人交通发展思路

  毛保华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北京堵车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完善公共交通。眼下立即控制北京城区的交通总量,不太现实。要缓解堵车现状得从两方面下手:一是调整中心城区交通结构。东京、伦敦等国际化大城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比例都在60%以上,而目前北京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二是明确中心城区私人交通发展思路,没法控制购买车辆,就要通过政策引导市民用车,但前提是公共交通能力应得到改善,市民能很方便换乘至中心城区各地。

  交通公交化一小时到达

  上海交通发展研究所所长陆锡明

  北京的交通体系一是公交优先,再一点,交通需求管理。新交通体系能够在这些网络上按照一小时到达。把轨道交通、小汽车、公交、出租车等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综合衔接起来,织成网络,不要使各种出行方式成为“敌人”,要成为相互合作的“朋友”。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郭超陈博刘泽宁本版摄影/本报记者李强韩萌

  京华时报评论文章:北京惊天大堵呼唤破解之路

  市区交通拥堵时间已达每天5小时,交通拥堵范围正由市中心区向外围和放射线道路蔓延。形势逼人,如果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治理对策,任由“办法落后于困难”的情况发展下去,拥堵将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心腹大患。

  本报特约评论员李力言

  天街小雨润如酥,满城尽是堵车路。9月17日的北京,一场小雨引发了全城大拥堵。所有环线道路、主要大街、交通枢纽等出现不同程度拥堵,市区晚高峰拥堵路段峰值达到创纪录的140条,的哥抱怨平时三分钟的路程走了半小时,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感慨“堵不忍惨”,网友惊呼“一场小雨,足以击瘫北京交通!”

  京都米贵,居大不易,行更为不易。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民每天平均上下班在路上消耗的时间为40分钟,居全国之首。本来,堵车在北京已是家常便饭,大家已经堵得习惯了,疲劳了,不想忽地来了这么一场“惊天大堵”,多少给疲劳的人们猛一激灵。

  面对此次大拥堵,交管部门给出了天气不好、事故多、出行集中、节日临近、新车增多等解释。固然,这些因素无不是堵车的推手。但这样的解释还是不在点上,难以让人信服。有专家指出,拥堵的病根,还在城市规划问题和人口日益膨胀的现状。城市摊子越铺越大,人口越来越多,而城市规划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求。在这一矛盾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交通系统,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就好比平素就弱柳扶风的林妹妹,风和日丽还能勉强行几步,一旦下雨下雪,哪里还扛得住?

  近年来,从环线建设到地铁布局,从尾号限行到快速公交,决心之大,投入之多,无不凸显了北京为缓解交通拥堵所作的艰苦努力。然而,时至今日,交通拥堵问题仍未有根本改善的迹象。据预测,2015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即便采取最为严格的交通管制措施――单双号限行,拥堵仍将与目前持平。也就是说,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这一政策的正面效力将很快耗尽,急需有关部门提前谋划,酝酿出台更富有前瞻性、创新型和系统性的对策。当前,如何在成型的城市格局中调整交通网络,如何提高交通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如何科学规划、迅速建设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如何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有尊严的公交服务等,无不考验着相关部门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智慧。

  去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人,全年净增机动车51.5万辆,目前机动车已经超过450万辆。市区交通拥堵时间已达每天5小时,交通拥堵范围正由市中心区向外围和放射线道路蔓延。形势逼人,如果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治理对策,任由“办法落后于困难”的情况发展下去,拥堵将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心腹大患。

  回顾世界城市发展历程,各大城市都曾有过不堪回首的拥堵史,现在也依然面对这一难题。可以说,拥堵是一个世界难题。北京在迈向世界城市的过程中,需要以更大精力、更高智慧应对拥堵等棘手问题,积极破解城市发展的深层矛盾,为未来发展破除瓶颈,创生经验。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检验城市文明的试金石。来源京华时报)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