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依旧是这时代的呼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2:19:57
     ­
关于人教版新出版的语文教材删除鲁迅作品一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为何要删除鲁迅作品?众人禁不住疑惑:“难道鲁迅作品过时了?”当然不是!接下来笔者将以自己浅陋的见解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文/【邂逅】吟风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笔锋犀利,其作品针砭时弊,切中要害,把它比作是投枪匕首毫不过分。如果有人说当今和平社会下再强调革命激情已无多大意义,那么这,并不能真正成为删除鲁迅作品的缘由,因为鲁迅的作品不仅仅是批判黑暗社会那么简单,它还含有更多与时俱进的积极精神内涵。
首先,《拿来主义》要求我们不乞求别人的施舍,一定要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把好的东西拿来加以运用,这对当今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科技时,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了思想上的警醒;其次,《孔乙己》讽刺了那类迂腐的读书人,对于如今高考考生屡次出现的“二进宫”甚至“三进宫”现象可以起到一定的遏制;再次,《祝福》能够唤起世风日下的人们对弱者应有的同情怜悯之心;《纪念刘和珍君》中一句“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表达出的是积极的人生观,读来让人热血澎湃……
对人生的积极探索、思考、奋斗,以及对弱者的关注同情,这些都是人类精神中的瑰宝,它们是永不过时的灵魂精粹。鲁迅,不仅仅代表着一类作品,更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形象,一种战斗不息的精神,而这,恰恰是许多当代青年所缺乏的。
试看如今的校园尤其是大学校园里,迷惘、堕落,泛滥成灾。虽说鲁迅的几篇作品远不足以唤醒他们的麻木,但如果将这最后一层屏障都拆除了,加入一些所谓的“与时俱进”的快餐文化,只剩下那些吟风弄月、歌功颂德毫无内涵和深刻的浮华之文时,我们又拿什么去拯救那些原本就让社会糟蹋得一塌糊涂、腐朽、堕落而又迷惘的灵魂?当那种“这个学长,那个恶魔”之类让人大倒胃口的文章都可以风靡校园时,你可否想过这一代青少年的灵魂是多么的需要救赎?
所以,删除鲁迅作品可以,但前提是得加入一些具有思想深度,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励他们奋进的文章。其实,在我们这代年轻人中,励志成长已是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否则长久下去,我一泱泱大国势必难逃病态之相!如若这一点都做不到,课程改革也就显得没有了多大意义。
当然,许多人还提出了一个异议,他们认为鲁迅先生太过刚直不阿,据说他曾经连教育部长都敢告上法庭,因此只做过教育部的小官,这似乎与当今的“方圆哲学”相违背。的确,而今形势早已今非昔比,过于锋芒自然难以与他人相处。然而,圆通之术并非要求我们毫无原则的附和他人,我们应该对鲁迅提到的气节有所参悟,一个人如果骨子里没有一点血性,那么他就摆脱不了一副奴相,要知道哈巴狗是永远都不会得到人们尊敬的。
故在我看来,如果没有更好、更能激励青年人的文章编入课本,鲁迅作品的删除只会是一个错误。其文章中参透的独立思考、积极向上、批判黑暗、坚持正义的精神与今天的社会现实根本没有时代的隔阂,国人的精神现状尤其是年轻人的精神斗志依然不容乐观。我们不能过分强调晦涩难懂,唤醒民智、树立精神、培养兴趣,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郁达夫曾经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鲁迅作品的尴尬恰好说明了此问题。为唤醒更多人的麻木,为激励更多年轻人积极向上的奋斗热情,我宁愿鲁迅先生的作品继续存在于中学课本中。
我知道对此肯定会有许多反对之声,但纵使压力沉若泰山,我仍将用一句话概括我的立场,那就是:“就算全世界的人都背叛了鲁迅,我仍将义无反顾的站在鲁迅身后!”
要知道,这个时代依旧需要鲁迅,这个时代更在呼唤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