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06广州商业:商圈更迭加速 外资“狼性毕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1:53:23
回眸06·广州商业:商圈更迭加速 外资“狼性毕露”
[2007-1-3] 作者:林波
',1)">
新浪网:2007中国连锁商业暨商业地产发展高峰论坛直播
带着增幅创近10年来新高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广州辞别了2005年。对于2006年来说,这似乎预示着一个需求畅旺、商贸繁荣的好开端。
但狗年一开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大幅上涨却让市民对新一年的生活充满悬念。
在这一年,外资零售巨头咄咄逼人,而国有百货、老字号却给2006年的零售及服务业带来一抹鲜艳的红色,在它们的带动下,天河商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华南第一商圈。零售业在2006年继续着扩张步伐,但政府方面显然受2004年超市倒闭潮的影响,在过去的一年连续实施了一系列的监管政策。
物价“过山车”
50万元一件的“钻石内衣”你买吗?这是在2006年年中,某内衣品牌在北京路展出时向市民提出的尴尬问题。其实,类似无聊的问题还有很多———在经济迅速发展而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这样的问题往往是没有准确答案的,犹如CPI靠不住一般。
回眸过去一年市民不难发现,以食品为例,一些消费品价格好比坐上了“过山车”,在剧烈振荡中上涨。统计显示,2006年上半年广州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2%,涨幅比全国城市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比全国36个大中城市高0.8个百分点;比全省城市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与京、津、沪对比,涨幅分别高1.1个、0.5个和0.9个百分点;与深圳、珠海对比,涨幅分别高0.5个和1.5个百分点。
尽管下半年的CPI有所回落,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水、电、气、油价在这一年涨幅明显———2006年1月1日起,广州市居民生活用水每吨从0.90元调升至1.32元,加上污水处理费,使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大幅上升27.5%。成品油方面,价格自去年以来连续五次调价,其中4次调升,1次调降。2006年3月、5月油价再度上调,受此影响,液化石油气等下游产品价格一直在较高的价位上波动,到了年底,市场上15公斤的瓶装液化气价已超过90元,接近去年政府出台限价95元的警戒线。
国有百货飘红
2006年的广州零售业中,国有百货成了显赫的“绩优股”。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国有三大百货———广百股份、广州友谊、天河城百货销售额全线上扬,尤其是广百和友谊,前10月同比增长达22.96%和13.05%。在“传统百货走向没落”的悲观论调下,国有百货的表现着实令人兴奋,有力消除了消费税提高和商业用电上调的负面影响。
据了解,曾显赫一时的广州零售业已连续10年与全国零售业十强擦肩而过,而在2006年,广百总店不但跻身全国零售单店十强,还在几个月内敲定两个大型百货商场项目。广百天河中怡店开业后,三天销售收入超2100万,创广州百货开业纪录。并且,广百还首度涉足购物中心领域。根据计划,其海珠区“广百新一城”项目开业后,其百货业务在广州市将形成“金三角”之势。
广州友谊方面,仅上半年,属下环市东店和正佳店的销售额同比增幅均达到了20%以上,成为利润增长的主要源泉。同时,自去年撤出中山后,广州友谊今年首度谋求省外扩张,将郑州、南宁等城市纳入目标。而作为中国购物中心的元老———天河城集团也经受住了2006年高层变动的考验,并耗巨资启动了二次装修和升级计划,天河城百货里面依旧人流如潮。
商圈更迭加速
“现在的北京路‘旺丁不旺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不便。”在2006年的广州两会上,一位广州市领导的观点引起各方关注。随着主力商家的布阵,2006年广州商圈的移动再度加速。其中,最为明显的标志是东移———天河商圈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南第一商圈。而北京路、上下九、长堤等老商圈的消费者正被新型购物中心、新式百货抢占。
如果说2005年的天河商圈是天河城、正佳广场双雄争霸的话,那么2006年又多了一个中怡时尚广场。百货方面,广百百货、天河城百货、广州友谊商店三大百货品牌成了整个商圈的主宰者。
有业内人士形容,天河商圈已发展成中国最先进的带状式MALL群—————从地域上看,天河路东西走向,路北依次为广州购书中心、维多利广场、天河体育中心、太古汇,路南则有中怡时尚、天河城、宏城广场、正佳广场。
其中,天河城、正佳、太古汇的单体商业面积均超过10万平方米。再往东延伸,广州电脑城、南方电脑城、颐高数码广场、天河娱乐广场、摩登城均已进入成熟期;从资本结构来看,外资、国有、民营、股份多元化投资逐鹿天河商圈的格局业已形成;单从百货业态来看,本土五大百货悉数扎根天河路。
是和而不同、携手共荣,还是恶性竞争、弱肉强食?这些在年初就提出的问题,又把悬念留到了下一年。
“老字号”改革破冰
8月,广州国有老字号莲香楼与泮溪酒家股权转让事件,再度激发了人们对国有“老字号”企业转制的关注。操作此项交易的,是广州市国资委下属的广州产权交易所。
广州是“老字号”重镇。早在1999年,广州便实施《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提出保护“老字号”;2001年,广州市政府公布了广州市第一批“老字号”。包括广州酒家、陶陶居、北园酒家、泮溪酒家、莲香楼、大同酒家、成珠酒家、爱群大厦、趣香饼家、致美斋、皇上皇、新以泰、南方大厦百货商店等共27个。
如今,这些“老字号”有不少已消失,折戟沙场。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广州,“老字号”命运的沉浮,牵动的显然不光是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情感、城市的商业文化底蕴,还包括如何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职工的合理分流转移安置、品牌如何延续保护及光大等问题。
两年前,当羊城国有百货“老字号”南方大厦选择与民营企业合作、转营为电子数码城时,各界满怀疑问。但后来事实证明,南大模式是成功的。而莲香楼与泮溪酒家的股权转让,又给“老字号”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尽管效果如何还须市场检验,但毕竟跨出更为接近规范市场化操作的一步。
外资“狼性毕露”
从2001年12月之后,本土商业界就对后WTO时代的零售业开始产生疑虑,但直到2004年12月过渡期全面结束,外资零售业巨头在中国的发展还比较含蓄。而在2006年,外资的“狼性”终于露出真面目———过去一年里,总部位于广州的好又多量贩成了群狼追逐的重要目标。
2006年1月,麦德龙在广州的首家现购自运商场在天河正式开业。时隔三年不到,“现购自运制”(Cash&Carry现金结算,自己运输)再度杀回广州,并且来势凶猛。业内人士表示,麦德龙的到来将使广州各类批发市场产生巨大的震荡,而获得政府支持的鲜肉批发业务也令本土鲜肉供应模式面临重新洗牌。
下半年,位于芳村花地大道的东方家园被百安居拿下,至此,东方家园在广州的两家店都已易手他人,全面撤离广州。同时,来自瑞典的宜家也开始大规模启用价格“杀手锏”。为了争夺中底端消费群,宜家甚至不惜伤害品牌形象,辟出专区开卖在运输中导致瑕疵的家具。
而在好又多争夺战中,知情人士表示,最终只有沃尔玛、家乐福、华平基金参与竞购好又多,其中华平出资最高,家乐福最低,而沃尔玛最后胜出。如果此次并购获得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沃尔玛将超过家乐福,成为中国最大的超级市场。
零售业宏调加强
2004年,在零售业WTO过渡保护期内,本土超市不顾自身实力跑马圈地,终于在后期暴露出有规模却未见效益的诟病———广州超市业关门大戏频频在年底上演,让上千供应商犹如惊弓之鸟,处境可谓惨烈。
2005年,商业地产“泡沫论”泛起,使得政府监管层加强对商业地产和商业网点的宏观调控。而在2006年,对外资并购及零售商、供应商的监管成了主题。外界普遍认为,如果说2005年的宏调是针对“硬环境”的话,2006年的宏调显然是力图营造更好的商业“软环境”。
在零售业领域,商务部等五部门2006年联合发布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对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易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虽然业界对其约束力和效果看法不一,但起码有助于缓解双方矛盾和关系。而新出台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及《超市购物环境规范》标准、《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零售企业分等定级试点等,则对零售商的经营行为加强了约束,对花样繁多的虚假促销实施制裁。
此外,2006年9月8日起施行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又让国企更加理性面对外资并购,令包括零售业在内的众多行业面对外资收购“从感性争论到理性规范”。快到年尾时,商务部还对2004年颁布的《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出台了补充规定。业界评论,此举意在巩固CEPA的成果。
链接:2006年影响本土零售业的相关政策
中央
A 消费税提高——从4月1日起,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新增和提高了一些消费品的消费税。在此次调整中,影响最大的是奢侈品市场。
B 行业政策———《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超市购物环境规范》、《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
地方
A 商业电价上调———2006年,广东大工业、非普工业、商业和趸售四类电价提高3.2分/千瓦时。购物中心、百货、大卖场、超市等零售业成本同时增加。
B 行业政策———《广州关于连锁经营发展的意见》出台执行,确定纳入广州市重点发展的15家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的技改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对重点连锁经营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采购配送物流中心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