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文俊先生的科学道路看毛时代的科技建设历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05:06
在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引领科技创新的旗帜》,介绍有独特贡献的科学家,最近是吴文俊和袁隆平,他们都出生在解放前,经历了积弱的中国的苦难,尤其是对日本人入侵中国的深刻体会。
在朝鲜战争时期,吴文俊先生回到了中国,因为他和正常中国人的想法一样,看到了一个强大和有希望的中国,终于不是在自己的国土而是在朝鲜阻挡了强大敌人的进攻,并且在朝鲜人民的帮助下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在50 年代吴先生下到了基层,进入了干校,但是没有被评为右派,当然在50年代他的成果也是累累,但是似乎在西方科技体系下的拓扑学走到了尽头,因为在之后确实发展不大,在1970年左右,吴先生再次下放,当然也仍然没有受到迫害,似乎这点给了他一些启发,但是仍然没有头绪,在当时党中央的建议下,科学家要学习一下中国古代的历史,作为数学家学习中国数学发展的历史,在这种阅读之下,使得吴先生的茅塞顿开,进而对中国的古典独特的数学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他说 “为什么一定要跟着外国人走?我们的思路一定比人家差吗?!”走不同于外国人走的道路,当然也不是完全的排斥国外的思维和先进经验,而是要以我为主,走不同外国和避免知识产权纠纷的道路,实际上这种思维贯穿于当时中国建设的整个发展的各个方面,走不同于外国人发展的自己的快速的道路,吴先生正是这么走,他很快的取得了成就,在1974年已经开始数学机械学的创新理论建构,在1975年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在之后的发展和成功就顺理成章非常简单了。
我们应该看到他的发展轨迹,“70年代后期,在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即算法化思想),转而研究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彻底改变了这个领域的面貌,是国际自动推理界先驱性的工作,被称为“吴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可见吴方法不仅不同于国外的其他方法是独创,并且和文革时期的努力密切相关并且有明显的继承性。
当然袁隆平先生的道路几乎一样,1953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湖南省怀化安江,默默无闻的小县城,默默无闻的贫困地区,但是就是在这种地方,他开始水稻杂交的探索,他的试验田是在全国大协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分布在全中国的各个地区,也包括偏远地区,但是他的身份使得他的成果受到了质疑,也在文革前的科学院不能获得应有的鼓励和地位,之后的道路见后面所附的新闻资料。
正是这种思想氛围使得他们获得了硕硕成果,看见接受采访的吴先生,仍然穿着毛制服,上面还插着一支钢笔,充满自信,蔑视西方,也同时能感到他对文革和毛时代的感激,正视因为要学习一点历史,才使得他在学术上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他们是引领中国科技创新的英雄,只是他们的年纪有些老了,还在承担应该年轻人担负的历史使命,不能不让人们感到遗憾和对先的中国科技发展产生忧虑。
因此我对此也产生了新的想法,即建立了我个人所坚持的哈方法,不要走别人走过的道路,要创新和回避麻烦,不要拾别人的牙慧,对一件事情要有自己的独特的想法,为中国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摸索新的道路。
而方法的比较则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基础,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建设上,我们国家建设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是很不正常的,我们从来不能够认真比较人均寿命,工业和现代化发展,当然也包括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比较,在最近20多年我所看到的文章中很少的涉及到这些,而只是一味的讨论中国的70年代甚至更早时期即毛时代和今天的国内,西方的80年代,甚至更晚的时期进行比较,即中国70年代比较发达国家的70年代,中国的70年代比较发达国家的80年代,等等类似的方式,在这种不公平的比较基础上产生了各种的建设分析方法,并且进而获得了种种荒诞可笑的结论,当然也有一些文章触及到了问题的实质,但是却提出了中国需要被殖民地化多少年的荒唐结论,这些人的看点确实涉及到了人均寿命和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实质和步骤,但是却寄希望于殖民国家的恩赐基础上而全然不考虑一个国家也有正常的合适的自己的积累的方式,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积累方式,能够使一个国家获得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同样的更均衡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成果,因此这些观点是不新颖而且非常荒谬的。
而哈方法提出的哈比较法的基础建立在真实的国家建设发展历程基础上,认真的比对发达国家和中国毛时代的发展历程,最终得到了在医疗,教育,人均寿命,和包含军工的国家工业化在所有的技术指标上都大大的缩短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建设历程,这在世界上是非常少见的,均衡发展的典范,最终在文革时期达到了顶点和颠峰状态。
根据哈方法,在中国的文革时期从70 年代开始在经历了60年代后期的官员大更替之后,在初步的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官僚化问题之后,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医疗卫生,教育等事业都达到了满足社会建设基础的辉煌的顶点,尤其是在工业产品和体系的自主化程度上都达到了极致,其表现为是以两弹一星为基础的工业的完全自主化生产,甚至在当时可以毫不费力的进入中国大飞机的工业化量产。但是很可惜在78年后开始了一系列高精尖项目的研发中断也包括升级换代,核潜艇,宇宙飞船,青藏铁路,大飞机,汽车,电视,机床,重型工业设备,军用飞机,飞机发动机等等,而这些产业在今天中国的表现都非常的令人遗憾,并且产生了国产受让技术火车动车组这样非常荒唐的世纪谎言,这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尽管中国70年代科技的水平不是最高的,但是确实中国最自主的和比较完善和能够腾飞的时期,就只需要10年就可以突破一个国家建设必然经过的技术成熟度壁垒了,只需要10年就可以进入中国科技大发展的雪崩时期了,只需要再忍耐,在坚持10 年,就可以全面开花了,但是很遗憾因为资金的短缺和国家建设方向的调整,以及以我为主的引进方式的放弃转而是依赖国外技术的引进彻底的断送了中国的科技飞跃状态,进而导致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停滞不前。
对于一个小国可以拥有玉碎的国家建设状态,古巴和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如此,但是韩国和台湾地区等虽然富裕但是连玉碎的机会都没有,香港和新加坡永远是被大国凌辱的状态,而对于中国,印度,巴西等类似的大国却是不能承受玉碎的结果的,那给一个国家和民族带来的将是非常可怕的后果,30年代工业化基础非常差的中国面对能够生产航母和飞机的日本就是如此,所以包含国防现代化和基本自保能力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确实没有提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理论和文化基础,中国人必须面对这一点。
因此要产生中国的自主创新必须在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上减少西方的影响和束缚,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并且进行当然的现代化和工业化改造,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面向未来,面向进步,就象文革时期的动画片,那是中国动画片的最辉煌时期,产生了大量的结合传统民族审美和技术的作品,结合了木偶,剪纸,年画,皮影,国画,工笔等等优秀的传统技法,引入了中国的民族的动画创作中,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产生了一大批健康向上活泼可爱形象优美的中国的民族的可爱的动画形象,这是中国宝贵的财产并且可以在国外产生文化效应和效益的健康的动画形象。这些才是真正的创新。
希望每个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独特的历史认知方法获得有利于国家建设的有效方法,而不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小打小闹,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不依靠自身的建设,通过捐助和公益解决国家建设事业的,这种公益和君主值得鼓励,但是该有更值得鼓励的各项建设事业需要国家的计划和统筹。在最近热播的《51号兵站》中居然大炫赌技,实在不知道这个导演想什么?不是进水就是被门夹扁了吧,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学香港的小伎俩,实在是丢人现眼。
“1968 年,湖南省文革委员会成立,毛泽东提名华国锋进入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就任副主任;1969年成为中共九大中央委员,1970年2月,他成为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省文革主任。袁隆平的研究小组作为新中国的工农兵学员研究小组,就推翻西方学术思想的政治决心和研究方向而言符合当时的政治需要,得到了湖南省文革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在物质和人员支持上给予的充分的肯定。此后,这个课题小组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1970年袁隆平带领的小组在海南三亚南红农场附近的一块野外沼泽地找到了一大片正抽穗扬花的野生稻,这一发现令他们喜出望外,而在这里发现的一株三个稻穗雄性异常的野生稻植株,就是他们久寻不到、渴望已久的“野败”(雄蕊败育的野生稻)。
次年,他们的研究小组经过连续几个月在田间地头的生活,终于收获了5颗沉甸甸、金灿灿的杂交种子,正是这5粒种子成功推翻了西方学者对杂交水稻的断言,也正是这5粒种子作为中国自己的研究发现改变了世界。1971年,袁隆平在湖南省文革委员会的支持下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同时继续完成杂交水稻的课题研究。1971年在袁隆平的提议下通过省文革委的支持,发动联系全国十三个省市文革委调配相关农业科技人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协作式攻关。
1973年,在袁隆平的带头下,终于完成了水稻杂交“三系”配套的创举,这一创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获得成功的国家,袁隆平以此为科学依据发表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彻底推翻了西方学者几十年来关于“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断语。
1974年以后杂交水稻技术得到全国性推广,仅1974年至1978年,中国的水稻单产从三百公斤提高到六百公斤,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因他和他的课题小组研究成果,成功解决杂交早稻 “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的技术难关,实现早、晚双季杂交稻的配套,促成了中国杂交稻的第二次大发展,形成一个多类型、多熟期、早、中、晚组合全面配套的新格局,为中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
1978年他被增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常委,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提名申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然而令袁隆平想不到的是,北京和南京两所著名的高校研究院的两位老资格院士,支持西方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他们一贯认为水稻没有杂交优势,还发了不少论文来证明这一观点,并且他们的学生也都是院士。而且由于袁隆平仅仅是国内大专毕业的工农兵学员,农校中专教师,几乎没有什么论文,英文根本就不懂,那段时候在国际刊物上一篇文章也没有,因此不同意增选袁隆平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在湖南省领导长年坚持下,在得到朱容基的关照后,袁隆平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