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皆祸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47:43

健康百家谈第三期:因何父母成了“祸害”?

[收藏] 2010-09-15 19:10标签:分类:健康百家谈

   点击进入“健康百家谈”专题页面

   

 

父母的确就是个祸害!

“父母皆祸害”——网上最近疯传的帖子,就像两年前韩国一样,孩子在声讨父母,当时的我们,还在为韩国教育遗憾,也在为自己庆幸,没想到两年后,这个“皮球”传到了自己脚下。

 于是,我把这个选题报到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教育面对面”节目,希望通过威权媒体评述一番,而主持人发布的几项数据也不出所料——

 在2000名被调查学生中,有400多人认为父母的教育是错误的,甚至是多余的;600多人同意“皆祸害”的说法,只不过他们不太好直接表达。

之所以并不感到奇怪,因为我知道原因,不是那种所谓的逆反原因,而是逆反背后的、背后的、背后的原因……。可照这样发展下去,有一个后果便极有可能发生:将来相当一批人,无视权威,没大没小,自以为是,盲目自负,同时,他们还会力不从心,因此会发展出自卑、偏执、孤僻、丧失责任等。

会吗?会这么可悲吗?事实上,现在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身上,已经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上述特质。

先不要着急,看看祖先怎么说的就知道了。

按中国人的哲学观:天、地、人三才,三位一体,老天是爸爸,大地地妈妈,顶天立地的小树,就是孩子——吸着大地的乳汁,接受着阳光和空气,这就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易经》不仅用来占卜,事实上,了解了乾坤,就知道了家庭。

  好了,“父母皆祸害”,这一命题被输入后,就等于小树认为水分和阳光都是错的,那又会怎样呢?当然,小树是不会如此认为的,但人可以:当孩子认为父母皆错时,唯一的选择,就是排斥、对抗、回避或隐忍。那么父母的乳汁和阳光呢,在这种对抗下也自然无法被孩子吸收,却反而有可能成为小树的病毒程序(如果非接收不可的话)。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老话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其实这句话在心理学家,特别是儿童心理学家和发展心理学家们的眼中,是有问题的,就算在哲学家或教育学家们看来,这句话也是值得商榷的。

一个简单的道理:“人无完人”。那么父母也是认呀,为什么就完全正确呢?进一步,它的后果就是:当父母不正确的时候,连个台阶都下不来,而有些极端要面子或固执的父母,在孩子眼中当然就成“祸害”了。

 是呀,谁让你拿什么“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或“一定要听父母的话”等绝话催眠孩子了,孩子不可能不接触社会,不可能永远长不大,当他们在学校受教育,从老师和同学那里尝到与父母不同的滋味时,怎么可能不产生质疑呢?那么,童年的耳濡目染及暗示催眠(父母的绝对完美与正确),怎么可能不遭到冲击呢?

平民家庭,为何孩子更轻松?

这种现象的关键在孩子吗?

据调查发现:这句话多半出自那些高知、高干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农村和平民的孩子反而比较平和,没那么多抱怨。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在“三高”的家庭中,家长的标准自然会落实到教育和生活等方方面面,而且他们有理由自信,有的还相当自负,认为按自己的这种观念和经验足以走向成功,于是,他们也要求孩子按这个经验操作,这,就是自以为是,因为生活给了他们成功的结果,他们甚至没理由去征求意见,或听取建议,特别是在教育方面。

 但平民和农村的家长没那么多资本,他们只是要求孩子别学坏,做个诚实的人,有事问老师,自己,只是提供孩子衣食,尽父母的本分。对,是本分,而不是过分,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理由去报那么多的特长班,也没有理由让孩子一定要考到第一,承袭那个“三高”,把一个人的身价全部放入一纸考卷里。

 因此,这些孩子没有压力,因为他们就是生活在正常的家庭关系中,父母与孩子之间本来就应该如此,所以他们没有反弹的理由,大地就是大地,默默地承受与付出,老天就是老天,阳光和空气只是一种存在,没有曝晒与狂风,所以这些小树很自然地成长。

种瓜得瓜,有其父必有其子

“皆祸害”听起来固然逆耳,但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组织语言的能力还不强,再者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所谓“种瓜得瓜”,孩子的口无遮拦、出口不训,难道不是拜父母所赐吗?他从小就如此吗?一个刚生下来的婴儿就已经会出口伤人了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这句话得两面听,因为这个导师并不等同于学校的老师,父母的导师效应,指的是一种绝对,也就是说,你什么样,孩子就学什么样,包括你脾气暴躁,孩子也会学去,甚至当一个女孩子从小经常看到父亲酒后发作时,长大后也会不自觉地会对那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产生好感,没办法,父亲嘛,哪有不亲的?

男孩子,就更不用说了,大部分就像父亲的复印件,相当一部分婚后出轨的年轻人,他们在童年都或多或少地经过过父母关系不良、离异、父亲有外遇等经验——这,就是导师,而不是学校里的老师。学校的老师不会酒后打骂孩子,也不会表演什么夫妻冷战或出轨等把戏,他们甚至会教学生批判这些信息,要按《中、小学生守则》上面说的做,还有那些课文里,都是一些正面的东西,可回到家里,那么多孩子必须经历战战兢兢、冷战、貌合神离、相互逃避、夸夸其谈、朝令夕改、虚荣膨胀、相互攀比、游手好闲等家庭关系里,那么学校教育和家庭感受,到底谁是对的,该怎样做才能活下去?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的EQ(情商)数据,基本来自父母,它包括人际关系的处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调整能力、接受能力、创造力、冒险精神、韧性等,而IQ(智商),大部分来自学校教育。二者加起来,才是一个人的全部数据。

 众所周知,EQ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所谓成家立业之根,那些IQ,后天也可以弥补。就像恩格斯所说:“知识(IQ)无法弥补品德(EQ)的缺陷,而品德却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

 我们不想为“皆祸害”这句话开脱,但这无疑是一个警钟,一味地怪罪孩子,还是在犯同样的错误——“看,有问题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是对的”。孩子同样在吸收。

亲子教育,更应该教育的是父母

祖先要求我们反省,这是孔孟的教育,不是应试教育,也并非现今的家庭教育,那时的孩子为什么都孝?因为“上行下孝”,上面行的正,下面才学得正,正者,孝道也。那么上梁不正呢?还一味地要求孩子去孝,去学,其后果又是什么呢?那么,有些孩子排斥父母不良经验中的“祸害”,自发地脱敏,又有什么不对的呢?

 亲子教育,其实根本就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家长,要知道,孩子都是原料,生下来像一张白纸,家庭是工厂,学校是加工厂,社会是市场,如果孩子没有被市场接纳、认可,其责任究竟在谁?而我们有些成人,是不是太习惯推卸责任了,无论从我们父母那里,还是从周围的关系中,只要一有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别人的毛病,特别是对我们最爱的孩子,我们生怕他们长不好,不健康,却忘了,作为父亲,你尽到阳光和空气的责任了吗?作为母亲,你是那个承载一切、默默付出的大地吗?如果没有做到,就不要抱怨这株小树的不良,更不要抱怨学校教育,因为老师,只不过是为这株小树修枝剪叶,所以被称为园丁。

 当然,老天和大地的关系,才是小树健康成长的根本保障,因此,亲子教育的基础和决定因素,就是父母关系,没办法,谁也躲不开,因为这是中国,而中国,最强调的就是家庭完整,一切以家庭为核心,孩子自然也要为此负责,而且是主要责任人。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不要成为“祸害”,就像风调雨顺的天地关系一样,好好过日子,不折腾,不唠叨,不那么好面子,不找什么没用的感觉,更不要把自己的未了心愿加诸在孩子身上,“定做”他们或“设计”他们,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