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真礼:刻骨铭心的经历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40:27
雷真礼:刻骨铭心的经历 2009-07-03 22:36
分类:追思与怀念
字号:大大 中中  小
30年虽然一转眼就过去了,牛田洋两年的生活却永远难忘。我曾无数次地向身边的亲人、好友倾诉过这段艰辛日子,尤其是7月28日抗风抢险的经历。人生在世活得匆忙,很多事情都来不及感受,但两年的锻炼生活留下的事还是很多的。30年后,细细地感受一番牛田洋发生的点点滴滴,都是其味无穷。
一、初进牛田洋
伴随冬天呼啸的海风,带着青春的憧憬,怀揣红宝书,我们一群西南内地的姑娘、小伙奔进了牛田洋。眼前不是想象中一排排的营房,宽阔的练兵场,也看不见绿色的田野,更望不见心目中的小香港——汕头。我们四川大学70多名外语毕业生中的男生因41军的换防而调整编到西牛田洋。经连队干部介绍和几天的印象,才知道我们生活的环境——住房一条线,吃水一条河,屙屎一条船。住房一条线,指沿东至西老堤上一线排列的楠竹搭成的工棚,每个人有一张床板,两床之间的过道狭窄,每个排三四十人住一间工棚。吃水一条河,指沿棚后面新挖的一条无水水沟。记得到牛田洋的第一天晚上,我们大多数学生是在这条水沟上挖上一个小坑,用里面的渗水漱口、洗脸洗脚,第二天才知道这点水是来自炊事房倾倒的脏水、老百姓田里浸人的河水、部队人员自己拉的尿。屙屎一条船,指没修建厕所,每隔一个连的距离搁放有一条破竹棚围着的船,要解决上厕的事得蹲在到处是臭屎的船弦上,手纸在风中乱飞,难受极了。后来大家都夜晚悄悄路到水沟对西老百姓田坎上去拉屎,为此,还引得当地老百姓给我们连队提意见。老堤前一立望到海堤是一片水洼,还等着我们去开田地。
二、艰苦创家园
刚建连队,完全是白手起家,每天劳动强度大,但生活很简单。每月薪金中交出15元钱伙食,吃的几乎都是青菜咽米饭。连队没有菜地,没喂牲畜,广东煤价又高,办伙食的油盐柴米酱醋茶都靠这点伙食费开支,油水少,饭量可不小,肠子都生锈了。开饭之时,大家都吞得快,在寒风中的工地吃饭,半个拳头大小的冷饭团,毫不咀嚼一口就吞下去了。不要说饭、菜,就连冷汤也顷刻被打光。我们连队几乎每顿中餐都要向别的连队借饭菜,一个多月下来计算,我连100多人平均每天要吃300多斤米的饭。这是现在人们想都不会想到、想都不敢想到的事。这倒好,一个月下来每人都长了十儿斤。像吃了激素似的。为了改善生活环境,连队开始修厕所、建猪圈、打井、种蔬菜、养鸡鸭,后来又整修河沟,引来河水,平整操场,在“七二八”台风前有了像样的家园。
三、思想革命化
要说到部队农场锻练,确实是一个完善人生的好场所,既学到了部队铁的纪律和军事技术,又学会了农业生产,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劳动环境中,这种锻炼是极其艰苦的。部队在学生连的部队干部多为农村贫下中农出身,根红苗正,文化低,工作方法简单,凭着他们忠于毛主布革命路线的红心,改造我们这群臭老九。

我们带着忠字牌,跳着忠字舞,走连了解放军这所大学校,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到农场来是改造思想、炼红心,我们在思想上丝毫不敢放松对自己的改造。在任何场合都要表现自己忠于毛主席,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每天要手捧红宝书对着毛主席像早请示、晚汇报。田间地头、饭前饭后都在学习最高指示,时时都要对照毛主席教导同自己的私心杂念作斗争。在大小会上要勇于斗私批修,连吃饭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作饭堂广播。连里有一名同学因抢着发言,一不小心说错话,痛心的泪水挂了好几天,要不是出身“红五类”,说不定还脱不了手。突出政治要表现在各个方面,即使在拉犁拉耙累得气喘吁吁时,还得一个同学接一个同学地口头接句,如某人开头说了:“永远忠于毛主席”,后面以每句最后一个字作接句的开头无限制地说下去,“席卷全球的革命风暴—暴露思想,斗私批修走在前—前进路上永表忠—忠骨埋在牛田洋—……”。有时严肃的政治语句又因措词水平和四川普通话引得哈哈大笑,排长一声“严肃点!”大家又正经起来。我们当时最时髦的话要数“忠骨埋在牛田洋”了,似乎这句话最能讨得连、排长的欢心,体现改造思想的彻底性。“七二八”抗风抢险中英勇牺牲的战友最终履行了他们的诺言,将忠骨埋在那里了。在这个革命的大熔炉里,我们的思想自然会一天天变得红起来。
四、革命小黄牛
我们是刚跨出校门的小牛犊,玩起命来真有一股股牛劲。在牛田洋锻炼,最为艰苦的就是劳动。这里劳动的特点是时间长、强度大、工具简单。我们到了广州军区的这个农场,除接受再教育劳动锻炼外,还有备战的任务。当年全国一大批毕业后由外交部接受代管的、与我们有同样的任务的外语学生,有的集中安排在北京军区、沈阳军区和南京军区的部队农场,条件要数我们这里最艰苦。一旦战争被美帝、苏修挑起,我们负有投笔从戎、担当战场翻译和保卫祖国的任务。周总理、国务院、外交部还指示给我们外语学生每天安排一个小时的外语天天练时间。我们西牛田洋的学生为争取这一宝贵时间,据理力争,得到的答复是:“要练就早上3点起来练外语,4点钟出工劳动。”我们怎舍得疲惫后的休息,只好放弃外语学习,4点钟起来开进劳动工地。“七二八”台风前的劳动是修田地,栽种粮食。新开垦的西牛田洋淤泥陷至大腿,泥中到处是养殖过海砺的花岗石块。在造田期间,我们天不亮就唱着语录歌出去,站在烂泥里用手挖稀泥修田坎,筑防浪堤。站着站着,大腿陷人泥里,不得已只好摇动大腿,把脚移到另一个位置继续干。手和腿被划出一道道伤口,根据当时的统计,最高纪录者达到伤口80多处,真可以上吉尼斯纪录了。后来我们到西牛田洋劳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穿着解放鞋,不卷长裤下田劳动,曾一度被传为“丑闻”,直至全师了解西牛的情况特殊后,全团广泛使用的这种保护的方法才得到公认。我们是在12月进人牛田洋的,寒风中的农场,泥水中的劳动,全身格外僵冻,但不得已还要将长裤、棉衣裤尽量上卷,每天依然是一身稀泥,周身透湿。晚上望着有灯的营房爬回去,饭后坐在柴火边烘烤棉装,有的同学烤着烤着就睡着了,第二天清晨又穿着半干湿的衣服唱着嘹亮的歌声出去。我们时常劳动时开玩笑说:“要是发一条棉三角裤多好哇!”这样又省事,又易烤干,最恼火的劳动要数拉犁拉耙,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打雷下雨,从来没停止过劳动。拉犁拉耙时,尽管已经气喘吁吁,还得一边拉一边喊口号。为赶进度,时时还得在田中小跑,思想里的革命觉悟还得同时表达出来。整整两年的劳动,每个连队的300多亩田都是用这千斤犁、万斤耙一步一步地拉出来的,我们学生三连是师里有名的“耙三连”,我们以将把齿拉得七弯八翘闻名的“耙三连”感到自豪,并给其余四个学生连取了绰号:政治一连(主要由外交部、中联部来的于部和大学生组成)、菜二连(华南农学院来的毕业生,蔬菜种得好)、牛皮四连(七机部下放锻炼的干部、行动作风迟缓一些),女生连暗中有老太婆连的绰号(包括所有女学生连队的学生都显得黑而老)。每天劳动下来,手脚总要添些新伤口,轻伤不能下火线。我有一次脚拇指下的肉被割开吊起,疼痛难忍,脚背也被拉肿受过伤,都不敢表露出想请假的想法,只好把疼痛的泪水往肚里吞,继续坚持劳动。牛田洋的劳动没有农忙农闲之分,永远是忙碌的,犁田、插秧、收割、晒谷、重建牛田洋,就连栽完秧后,从来没有停止一天除稗施肥。拔除整窝整窝的稗子就像表演中的“拔萝卜”一样费力,只差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大萝卜的情节了。我们心里盼呀盼,只盼早日结束锻炼,分到工作岗位上去。
五、风暴的洗劫
7月28日,大约清晨4点钟左右,台风刮得竹窗拍打营房咔嗒咔嗒地响,全连指战员匆忙翻身下床奔上大堤。我们排留守老堤,忙将头天搓好的草绳抛过房顶拉住房盖。一会儿,“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景象出现了,大家只好随令上了房顶,用身子压住上下掀动的房盖,好长一段时间,还开心地趴在房顶上,就如同躺在席梦思床垫上,大家相互说笑。我们六班刚好上了伙房顶,我从漏洞中看到炊事员正在炸油饼,有几个饥饿者正在吃油饼。还未来得及说“让我们也吃几个”,房架已经劈啪作响,待下得房来时,伙房已坍塌,依稀还看见滚在房外的油饼。
所有的营房都相继倒塌了,我们只好躲在老堤内侧,避开越来越大的风和猛烈飘打来的砂子。但最终因又饿又冷,迫使我们一个个钻进垮塌的棚房下面。我找了一个低洼的水坑躺了下去,这稍稍比我湿透的身子站在强风中舒适些了。
困倦中猛然听到屋外大声喊叫:“水来啦!水来啦!”没有丝毫心里准备的我们探出头,一个个爬出窝棚,见水已漫至脚根,慌忙爬上近两米高的老堤,还没站稳,水已涌至堤面,流向堤内。我们随着人群拼命沿堤向团部方向跑,只有那里才有通至山边的公路。堤上一片狼藉,遍地是枪枝弹药、行李,楠竹竿横飞,有的还挡住了狂奔者的去路,卡车被吹翻到堤下。我们几个也被风吹到堤的内侧,爬不上堤了,慌忙中才悟出了道理,沿着堤下跑还容易一些。跑着跑着,听到折回来的人高喊:“过不去了,堤已被冲断了。”待重新翻上大堤、寻了一处残破的猪圈钻进去,四下一看,凡是高处都有人,连电杆、电线上都抱着和吊着人。来不及更多的思考,我们几个同学决定抱着眼前的两根楠竹漂游。我脱掉长裤,留下舍不得丢掉随我搞了几年文艺宣传的军官皮带,扯掉外衣长袖,随着战友漂游而去。广东籍的乌列扬同学告诫大家用脚绊住泥土,以免漂向大海。水漫齐了脖子,脚掌脚尖再也无法努力了,水也由淡变咸了,我们知道已经进人了海水的世界。
待由惊吓变得稍微平静点时,才发现我们一共是七个人:乌列扬、胡方策、罗自苏、余增贵、廖显赤、我和一位不认识的解放军战士。两根楠竹让我们在水里时沉时浮,险情横生。浪头高过房顶,开始时我老呛水,后来一看见大浪扑来,赶紧一个深呼吸,调过头用后脑勺迎着浪头,风浪中还漂出一点道道来。正在生病吃药的胡方策,一身严实的棉军装,外套塑料雨衣,腰间拴着绳子、头搭毛巾,盖着军帽和雨衣帽,沉得要命,只好骑上竹竿,几次栽到水中,最后无力再往上骑,只好死抱住竹竿挣扎了。茫茫大水中,看不清方向,任凭风吹浪打。途中我们还偶然救起一位赤手空拳漂泊的放鸭人。每个人都紧紧抱住这两根负荷不了八个人的竹竿,每时每刻都提心吊胆地漂呀漂。不知什么时候,眼前漂来一块大的桥板,我们一个个伸手抓住桥板,吊在四周,唯有胡方策和遇救的放鸭人无力靠向桥板,连答话的精力都没有了。我和几个同学不忍心让他们与我们分离,一手抓桥板,一手拉住竹竿,但终因风浪不饶人,把我们与胡方策和放鸭人劈开了。我们当时就说:“老胡今天可能完了。”后来事实证明胡方策与我们永别了。我们也没想到是否会死,只是在作九死一生的垂死挣扎罢了。我们吊的桥板上满是逃命的小生命,鸡、鸭、鱼、蛇、鼠,既有令人讨厌和害怕的,也有令人可怜的,四周还有硬要靠过来的猪和牛。我们拼命地要蹬开和赶走占据我们救命之舟的动物,可赶也赶不走,只好与它们共同组成了一支逃命的小分队。途中我们还开心地说:“算了,如果我们漂到荒岛上还可以留着吃。”
风浪越来越大,桥板也越来越令人感到不安全,近两顿没有吃饭,肚子感到饿,手脚无力,真想一松手算了。但人在死亡线上挣扎,又盼望着生机,加上几个同学在一起漂,又无形中形成了一股鼓舞力量。桥板几次被风浪掀翻,大家落水后,又总是幸运地抓住了救命之舟。有一次,我刚刚伸手抓住桥板,坐在桥板中央的余增贵被翻落沉没水中,正好抓住了我腰间的皮带,我们两个又一次获得了生还的希望。当然要是他在我抓住桥板前抓住了我,我俩只好去做龙王的女婿了。虽然在惊涛骇浪中老是担惊受怕,但有时又出现一些惊喜。有时出现一只船在眼前,大家都惊喜地叫喊::“ 船!”看见陆地,又惊喜地喊:“岛!”但始终都无缘登上诺亚方舟和鲁宾逊生存下来的那种小岛,结果是几次惊喜几次忧。每次与我们擦肩而过的船和小岛留给了我们失望和几多沮丧,但又留给我们还会有机会的信心。终于,机会又来了。我们又看见了小岛,越来越近,是山,并且看清了水边还有身着绿军装的战士。我们大声呼救,拼命挥手,并盼望着无法驾驶的桥板能幸运地漂到岸边。岸上的战士也在向我们挥动双臂,桥板离岸近在咫尺,但因岸边漩涡太大就是靠不了岸。我们焦急万分,但又无可奈何,一阵横漂之后,我们看到了两排半淹的树。大家一致决定:漂到树木处,竭尽全力,手抓桥板,双脚夹树。在两排树之问当我双脚一伸,惊喜地发现蹬着地面了!大家脚踏大地,一手抓板,一手抱树,不让桥板再漂走。一会儿,只见岸上的解放军战士手挽手组成长长的人链趟水来解救我们。当两名战士挽扶着我的手时,瞬时四肢瘫软下来,人半昏迷地倒在他们的怀中。
六、重建牛田洋
掩埋好战友的尸体,不久就开始了重建牛田洋的战斗。劳动仍然是强体力的,长时间的。首先要在淤泥滩上抛一层厚厚的沙底和无数的乱石,我们校三连常常被派去挑沙运石,每担重达一两百斤的沙子要运上晃荡起伏的木船。高高陡峭的跳板,要在趁船体在水中下落一跃而上冲过跳板装沙上船,否则船和跳板上升,重心不稳,人和沙担一块掉人水中,不小心就会闪着腰。四排有个上海毕业的大学生,戴着深度近视眼镜,连续几次跌进水中,后来每挑一担都要望板生畏。石块重达三四百斤,每两人还要抬着跑步前行,个个双手双肩都被磨破了皮,还得革命加拼命地干。
除了砌石堤外,还要用成千上万的土方填成内层,每一块泥土都要在淹没的水中挖取,不可能也无法使用挖土工具。我会游泳,也被分配每天潜人水中挖泥。潜人水中,先用手将泥土挖一道圆圈,待形成泥团以后,双手抱出水面抛进船。有时挖一块泥土要出人水面换气几次。一连几小时钻进钻出,几天下来,我的脸和背都被晒裂了,晚上只好趴着睡。劳动时间往往都是要到天黑很久以后才收工,遇到和潮水争时间时,时间就拖得更长了。有一次大堤合龙,全连都站在缺口处的水中组成人墙,让岸上、船上的战友往人墙前抛泥土草袋。我们足足在水中战斗了24个小时,赶在潮水涨到前堵住了老虎口.待清晨收兵列队回家时,我的脚挪不动了,眼睁不开了,脑袋在队伍中撞来撞去。连长看到疲惫不堪的队伍,只好命令停下休息,一个个一倒下就睡着了,任你怎样喊也很难喊醒。

七、再见,牛田洋
牛田洋,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回忆。当年我们炼红了思想,有艰苦奋斗的作风,有遵守纪律的部队传统,有较高的思想境界,练就了一些过硬的本领。在备战和拉练等军事行动中,我们学生连可同正规部队相媲美,虽然那里有过我们的辛酸,但我们没有一丝责怪。我们有了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当时,我们可以无愧地说是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后来,我们用牛田洋人的性格,牛田洋的精神走过这30年的人生道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牛田洋,注视着那里的变化。'99相聚牛田洋的盛会虽然过去了,但那里亲切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埋在我的脑海里。
再见了,永远长眠在这块土地上的战友!再见了,牛田洋!
雷真礼:刻骨铭心的经历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张秀荣:刻骨铭心的一天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赵悦胜:牛田洋经历记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川外牛友罗观林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杨桂英:我们女生连在牛田洋的经历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遇罗克:出身论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结缘外交 挚爱一生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转载】YJ:牛田洋纪实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彭栋荣:牛友填洋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缅怀刘富谋(诗)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在牛田洋抗击台风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方兆杰:李肇星在牛田洋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四十年祭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难忘牛田洋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熊良銋:七绝一首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雷真礼:刻骨铭心的经历 火红的岁月 永恒的回忆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揭开谜底:在牛田洋时的李肇星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刘健平:不可忘却的记忆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解方闻文:牛田洋——终生难忘的地方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梁赞盛:四十年后的诉说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吴东峰:真实的邱会作将军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蒯大富——“红卫兵领袖”的人生回归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杜兴:《家庭出身代码》国家标准的出炉与废除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