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闻文:牛田洋——终生难忘的地方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44:02
                                             牛田洋——终生难忘的地方

今年7月5日,广东佛山的战友黄硕威来电,邀我去佛山同他带领的乐团一起掺加7月28日牛田洋抗台风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并让我写一首有关内容的歌词。不巧,我次日入院手术,南行之事成悬念。

牛田洋是汕头市西侧的一处海湾,间于韩榕二江出口处,是我终生难忘的地方。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广州部队41军在此围海造田,一条15公里长的大堤凌波而起,将堤内3万亩海滩地改造为良田,产出了丰产的双季稻,这是我军军恳事业的一页新篇,在国家困难时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1968年,我所在的55军219师移防牛田洋接受生产任务,当时,全国24个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总共2183人按毛主席“五、七”指示。来牛田洋接受解放军“再教育”。

1969年7月28日。一场百年不遇的台风袭击牛田洋,部队官兵和大学生奉命上大堤抗风枪险。大堤多处溃口,生产基地遭毁灭性破坏。副团长段文波等553人(其中大学生83人)在这场空前的大災难中牺牲。

                         

                                                      (当年溃口的大堤)

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对这场特大災难并未作客观报道和科学分析。有的亲历者和知情人对当时下达“人在大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 的命令,持否定意见和批判态度。现在看,以人的力量抗一场18级以上的超级台风肯定是以卵击石,当时,台风、海啸。韩榕二江大潮三位一体夹击牛田洋,狂风巨浪大雨如万马千军狂卷,浪轰堤坝,巨石由空中砸下,堤内,猪牛无奔命之机,鼠蛇无逃生之隙,树倒杆歪,车仰机翻,人如草芥,那情景只有在美国灾难大片中看到。但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谁认为是决策错误?

                       

                                                                (浪涛中的五号水闸)

当时的55军军长杨绍良在师抗风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有针对性地说:“请问,人民解放军遇到当时的险请,有哪位能人会下达撤退的命令?”他的话虽引起不满,特别是大学中非议甚多。但没人敢在公开场合表白。

师团指挥员是久经战火考验的,但并无抗台风的经验。师长白忠耀这位曾与日寇拼刺刀的威武军人。一向治军严谨,享有很高的威信。在传达抗风抢险命令之时,他未必想到台风有如此之大。但28日上午他与西牛田洋657团团长王甲雨最后一次通话时说:“守不住要立即撤回,撤不了的要力争向高处转移。”后电话中断。台风过后,他率部当年复建牛田洋,恢复生产。十年后,他带领55军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今年是牛田洋抗台风40周年,在病床上的他,关切地静听了自发参加纪念活动的牛田洋老兵的讲术。

                         

                                                                        (师领导在第一线)

 657团负责的西牛田洋是最险的一段,团长王甲雨是1947年由内蒙入伍的马背一族,北战南征、剿匪戌边、备战训练、施工生产都干上了。在布置抗风抢险任务时,该团大学生女子连一再要求上大堤,他就是不批准,最后拍了桌子。幸好他没同意。当一道堤缺口,女子连的同学就惊叫起来,转移迫在眉睫,王甲雨身边只有文体干事刘大业和宣传干事吴宏忠,情急中找来了几十米长的拔河绳,数名战士帮助女大学生一个个拽着绳子,在与风浪艰难拼搏中死里求生,两小时后终于走出险境,女子连一百余人,全部生还。是全团唯一无伤亡的连队。

                         

                                                                (前为当年的657团长王甲雨)

西牛田洋伤亡也最多,达400余人,其中大学生60人。外交部徐以新副部长率团来慰问大学生时,随团时任某机部处长的吴仪就质问王团长:“你团长怎么当的?死了这么多人?”王一时语塞,但顶了:“你当过兵吗,你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吗?”我们不必去评判这场争论,他们的话各有其因。吴仪是武汉人,退休前在国务院任职。王甲雨50年代在武汉高级步校学习,退休前任广西钦洲军分区司令,现在武汉干休所,他还想去牛田洋转转,但搭桥的心脏却发出否定的声音。40年前的那场争论,两位老人一定难以忘怀,如有机缘重逢,想他们会理性去分析那场灾难。

                        

                                                                   (现在的王甲雨与老伴)

 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号盛行的时代,干部战士危急关头想到的是董存瑞举炸药包、黄继光堵枪眼。他们豪不犹豫跳进大堤的溃口与风浪拼搏,有一个班的七个战士就是手臂相连在风浪中结成一体,災后连尸体也掰不开。

 然而,在生死关头,集体的力量也会化为神奇。一段两米长的残堤,在657团四连连长的组织下,83人臂腕相依,内层的人被坚石磨得皮开骨现血肉飞溅也毫不动摇,直到潮落浪退无人倒下。他们创造了生命奇迹,是活着的英雄集体.

                         

                                                             (83人英雄集体拥围的两米石坝)

 好,现在回到前面。术后一周的我,伤口恢复不快,恐难赶上28日前出行,立刻拨了电话,南行之事得到一拨牛田洋老战友的热烈响应,来医院共商了出发时间。其后有纪念活动取消的消息。但大家去意已决,26日登上了赴汕头的火车。

 汕头迎宾馆热情接待了他们,刚出版的《牛田洋灾难亲历记》一书的作者陈树仁将自己呕心沥血写出的作品送到他们手中。自发从深圳、广州、阳江、梅州、五华、佛山、成都、北京、湖南等地的赶来的牛友(牛田洋人对自己的称谓)不约而同聚集到牛田洋烈士纪念塔前,40年后相见,当年的小青年如今都双鬓染霜,问到各自的团营连排,禁不住扑面相拥泣声一片,排排花圈,坛坛米酒寄托缅怀者的哀思,行行青松、缭缭青烟招唤五百余英魂,一纸祭文撼人肺腑,声声传向大海蓝天。

                         

 我从照片上判断诵祭文的牛友是四川外语学院的王书亮,当年的帅小伙头发也花白了,他的另一半也是牛友还是武汉人。

 一位穿着当年的军装在人群中十分显眼的的牛友来了,年在古稀,是当年的大学生,另一位牛友认出他了,唤着他的名字,两人紧紧相抱。

 来自南北各地的两百余牛友和家属自发的祭奠场面令苍天动容大地咽泣,也感动牛田洋基地现在的主人,陈正山上校来了,他亲自带队引导牛友门上大堤观光.

 一路上,当大家知道从武汉来的陈立坤是在大堤最险段团结战斗的83人之一时,全场呼喊:英雄!英雄!他当年由657团机关下二连代排长职,是英雄集体的组织者之一,大家纷纷与他在那段闪烁生命火花的两米长的堤坝上合影。

  一位叫王晓利的中年男子拉着武汉牛友的手,自称是当年牺牲在牛田洋的师防化科长王秋萍的长子。深清地说:“拜托你们回去后能找到抢救了我两个弟弟生命的恩人雷重阳!”提起他的父亲王秋萍,大家就忆起一位满脸堆笑,十分幽默的北方汉子,都熟悉他啊。7。28抗台风时,他带师工作组来到655团一连,组织连队撤离时发现水闸旁一间屋子里还有女大学生,当时已十分危险,他大声呼喊要她们立即转移,并组织人员将她们一个个从陡滑的堤坝拉上来,次日,生还的女大学生再见到他时,他已僵卧在遗体中间。他与656团副团长段文波是牺牲在牛田洋年龄最长的老兵。

 雷重阳是防化连的排长,江城长大的他,身高体键,水性特好,风浪中,见人即救,也记不清自己救了多少人,当时,王秋萍下部队,妻子与两个分别只有13岁和11岁的儿子在风浪中失散,雷重阳在孩子们危急时刻奋身将他们救出。台风后却没机会见面,一别就是40载。当年获救的两兄弟今天都已年过半百,还铭记着这位早已转业回武汉的恩人。

 如今在武汉市政府信息中心工作的李明,当时是师后勤助理员,7。28与王秋萍同一工作组并任副组长,在危机关头李明组织战士自救,最后用背包带将自己捆在`一根木头上,在风浪里飘流十多个小时,浪打风摧和飘流物的撞击,昏迷中醒来,醒来又昏迷,最后在揭阳岸边得救,追忆那时的情景,他感慨地说,牛田洋是劫难再生之地,人生难忘。

 由武汉金鹿集团领导岗位退休的吴宏忠,7。28与团长王甲雨鞍前马后。王团长念着一线的部队,不离开指挥岗位,甚至想上一线大堤,但巨浪已经冲来,险象环生,不容分说吴宏忠与刘大业连拉带拽要他后撤,巨浪冲开他们刚刚离开的堤坝在他们身后穷追不舍,直到爬上莲塘小山,他们才发现衣物鞋早不附体,面面相覰,浑身累累伤痕。巧的是40年后王甲雨和吴宏忠两位生死相依的战友,如今同居汉阳知音村。

 重返牛田洋的武汉牛友一行中,姚成信和钱荣胜当年都是连队的事务长,风浪中,他们将全连的账本牢牢封好紧系身上,人脱险账本亦完好无损,受到通报嘉奖。

  7.28之夜是不眠之夜,我当时在师宣传队和大学生宣传队兼职,我们腾出房子安顿从风浪中脱险的老乡和部队及大学生的零散人员,政治部传来我失踪的消息。原来,干部科的钟凤能下部队后遇难,我与他同姓,造成误会。那时,只要身边的人不在,就以为可能牺牲。

 我们腾出的屋子挤满了脱险的军民和大学生,只要是生还,都令人兴奋啊。次日阿拉伯语系的大学生庞春梅拉着我说:“你的老乡来了!”我看见一张好熟的面孔,啊,岂止是老乡,还是我就读的武汉博学中学(武汉四中)的校校友呢,我叫起来:“孙必干!”他的手握过来:“接受你的再教育啊`!”惭愧,我上高一时,他在高三毕业班,两班教室毗邻,他长得墩实,常见球场,是又红又专的典型,毕业后将留学前苏联的少数几位同学之一,全校赫赫有名。“你才是我的楷模啊!”我说。这位从牛田洋风浪走出的学友,30多年后,成了穿梭于中东的中国特使,受命危难之中的外交风云人物。

 据说从牛田洋走出了以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为代表的百位外交人物,这是牛友们的骄傲。仅在大学生宣传队,就有王成家(大学生宣传队队长,拉丁语专业,后曾任驻古巴大使)、许昌才(拉丁语专业,分配在外交部,76年带一批哥伦比亚外宾与我在故宫邂逅)、王海(捷克语,中联部,曾与我同室创作)、张志峰(河北人、曾送我英语读本)、刘永碧(武汉人,法语专业)等等。

  7.28之后,从宣传队唱出了一首流传甚广歌曲,歌名是《红彤彤的牛田洋》,开始是女声小合唱,后来在部队和大学生连传开,多年后,牛友们见面都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来,特别是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和北京等地,凡有牛友聚会的地方这首心中的旋律就会荡漾,曾听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一批牛友唱到了中央音乐学院。最近得到一张介绍牛田洋的专题光碟,新近录制的《红彤彤的牛田洋》贯穿全片,声情并茂的演唱者正是当年大学生宣传队队员女高音陈纤(现为汕头市文化局局长)。

           

(7.28后大学生宣传队赴广州军区汇报演出时合影.后排左起第六人为本文作者,第十人为陈纤,中排右起第一人为张志峰,第二人为解传广,第四人为王成家,第六人为庞春梅,前排右起第一人为王海,第二人为王书亮,第三人为许昌才)

 本文写到此可止了,但键盘上的手指还在跳动,7。28栩栩栩如生的画面还不断扑面而来:

 龙负琳连长指挥83人战斗集体的群雕在风浪中屹立。

 段文波副团长魁梧的身躯在波涛中隐去。

 舰艇上的解放军向伏在草垛上飘流的三名女大学生伸出援助之手。。

  492团八连班长张杨妹九舍生忘死一连奋勇救出五名战友。

 最后定格的画面是:我抬起一位面目浮肿但仍显清秀的女大学生的尸体,皮层在我手中滑脱,她腕上手表的秒针还在一格格走动。。。。。。。

 

 我将发给佛山乐团黄硕威的歌词《重聚牛田洋》录于后,以寄托对牛田洋烈士门的哀思:

 

                   阔别四十载,

                   重聚牛田洋,

                   青春离别白发相见,

                   只有爱心不变真情激荡,

                                            我们缅怀逝去的英灵,

                                            我们感怀生命的力量,

                                            战友啊牛友,

                   牛友啊战友,

                                            巍巍大堤是你亲切的臂膀,

                                           行行青松是你不屈的脊梁。

                                           忆沧海桑田,血汗育出稻花香;

                                           看碧水波光,渔歌伴着忠魂唱。

                                           啊,万千气象看今朝,

                                           让我们共拥火红朝阳。

 

后记

        赴牛田洋的战友们回汉了,收获多多,感慨多多,最多的是战友爱、牛友情,一个月后,受人之托的事办成,让大家借大欢喜:经陈立坤牛转运不厌烦琐地走、访、查,并通过武汉晚报《寻找》栏目,终于在武昌紫阳湖找到了7。28救出王氏兄弟的恩人雷重阳,这位当年大名鼎鼎的喷火连排长已是古稀之人,但身体尚健,对7。28记忆犹新,却淡漠自己的功劳。与汕头王氏兄弟通话时,双方激动之情似江海相汇。。。。。

 牛友们约定,牛田洋抗风抢险50周年是再聚首之日。

            

(后排左起作者夫妇,李光荣,陈宏新,吴宏忠夫妇;前排左起牛转运,雷重阳,陈立坤,许传智,李明)

 

附“解方闻文”(钟国杰,原219师解放军牛友,今在武汉)给广州陈树仁牛友的一封信:

陈树仁牛友:

    你好,8月初,去牛田洋自发参加抗台风40周年的战友回汉 ,将你题字的书送我手上,一口气将其看完。你倾注心血,将其完成,可敬可佩。你用深厚的感情详实地调查,让此书极具真实性。那段亲身经历让你刻骨铭心,那些同学战友让你永生难忘,那快土地让你热血沸腾,你才可能去完成这部著作。也让我时时在阅读中情不自禁眼中湿润,这是一本难得的精神食粮,是经历者和后人的财富,向你致以牛友的敬礼,并表示衷心慰问!

很想为牛田洋写点感言,在你书的鼓舞下,刚刚在我的新浪博客发了一篇《牛田洋——我终生难忘的地方》(图文){署名解方闻文(网名),望得空一读。聊表对那块热土,那日夜相处的战友大学生的思念,也是对逝去的500余英魂的缅怀。 (你的名字与原656团的战友一字不差,他是广西玉林市市长助理,让我误解一番)。即祝大安。

                                                                              牛友 钟国杰 于武汉  

解方闻文:牛田洋——终生难忘的地方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难忘牛田洋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解方闻文:牛田洋——终生难忘的地方 杨桂英:永生难忘的日子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川外牛友罗观林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东斗:红彤彤的牛田洋——红牛歌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赵悦胜:牛田洋经历记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转载】YJ:牛田洋纪实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在牛田洋抗击台风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方兆杰:李肇星在牛田洋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蒯大富——“红卫兵领袖”的人生回归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十二分关注——台风记忆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雷真礼:刻骨铭心的经历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张秀荣:刻骨铭心的一天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遇罗克:出身论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结缘外交 挚爱一生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彭栋荣:牛友填洋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缅怀刘富谋(诗)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四十年祭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熊良銋:七绝一首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支铁坡:东斗与《红彤彤的牛田洋》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杨桂英:我们女生连在牛田洋的经历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杨桂英:重返牛田洋的见闻与感想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牛田洋灾难亲历记》的“序言” - zhny72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