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教育质量研究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48:23

重庆城市教育质量研究

 王纬虹 聂厚德 戴安绪 常献贞

 

一、问题的提出

《重庆城市教育质量目标研究》是重庆市教委承担的市级重点软科学课题《城市教育

综合改革目标体系研究分的子课题。

“积极推进城市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一项改革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定,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新的,更高层面的要求。这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对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对培养合格的跨世纪人才,适应21世纪的国际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进城市教育综合改革,体制改革是重点,提高质量是关键。本子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了解我市教育质量现状,以及本世纪末我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探索构建我市城市教育质量的目标框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荃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而提高教育质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21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九十年代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本研究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质量目标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访谈、统计法和资料研究等方法。

研究中,我们先后走访了教育行政部门,部分学校,市工商局、一商局、二商局,重庆百货大楼股份公司,市总工法等单位,收集查阅了有关资料,试图从中探索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指标,构建我市教育质量指标体系。

三、教育质量目标因素分析

(一)城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1.重庆的战略地位和建设目标

中央关于建设三峡工程和开发三峡库区的战略决策,确定重庆为重点改造的老工业基地、沿江开放城市和综合配套改革,高科技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重庆作为一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地处全国东西结合部,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是三峡库区经济发达的地区,在全国发展战略中,特别是在长江战略、西部战略和三峡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994年10月13日,江泽民总书记考察重庆,挥笔题词:“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1994年12月n日,李鹏总理考察重庆,作了“开发三峡,振兴重庆”的题词。两个题词充分肯定了重庆在全国发展战略的地位,肯定了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把重庆建设成为综合实力强,开放程度高,精神文明好的现代化国际都市的发展目标。

2.重庆产业发展预测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教育。考虑教育质量目标,必须以经济发展目标和产业结构调整为着眼点。

据世界银行报告,1965年一1981年,世界范围内第一产业社会劳动者所占比重跌落10个百分点,其中欧州国家平均由28.1%下降到16.7%,亚州国家平均由59.4%下降到的.9%,人均国民收入总值高于5000美元的国家,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也相应大于50%。

我国解放以来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的排列顺序已由“一、二、三”的格局演讲为二、一、三”的格局,到21世纪中期将向“二、三、一”格局演变。[1]

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由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技术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一、二、三类产业的就业劳动者比例预计将由1991年的72%、16%、11%变为2000年的50%、25%、25%。[2]

1989年发表的重庆产业发展蓝皮书第一号《重庆产业政策研究》在描绘本世纪末重庆经济发展的基本图象时指出:届时,重庆第一、二、三产业趋于协调,其产品结构(指国民生产总值)将由目前的27.7:49.7:22.6演变为16:49:35;就业结构将由目前的60.8:23.1:16.1演变为50:23:27[3」

重庆市在全国战略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重庆市的经济建设,产业进步、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迫切需要重庆教育在九十年代,为我市国民生产总值提前翻番,把重庆建设成为吸引力、辐射力强的长江上游经济、金融、商贸、交通、科技、文化中心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资源,为我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进入更高水平,把重庆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定的科学文化基础。无疑,重庆的现代化建设对重庆教育改革和发展,对重庆的教育质量,对人才和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的需求。

(二)重庆教育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教委1992年统计结果,每万人口中各类学校在校生所占比例,重庆在原14个单列城市中的位次分别是:大学占11位,中专占12位,高中占13位,初中占14位,小学占11位,即处在末尾水平。重庆市人口中受过初中教育的只有25.9%,受过小学教育的只有43.1%;全民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职工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为40.6%,小学文化程度的为30.1%。〔4〕

从工商部门提供的情况看,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与从事职业关系很大,并影响到劳动者的职业道德,技能和收入。例如:博士、教授、研究生、大学生多为私营企业管理人员,这类私营企业主要从事科技开发或以大、中型企业为依托、从事配套服务,一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都比较高。从事商业和服务行业的个体劳动者文化程度介于小学与高中之间,受教育程度差别较大。从查获的掺假、贩假、短斤少两,服务态度恶劣甚至违法犯罪的人员看,以受教育年限低者居多。

基础教育一方面要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另一方面要为社会提供大批劳动者。重庆市1994年应届初中毕业生103182人,升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含职高、中专、中师)50995人,约占毕业生人数的49.4%,其中升入普高20.5%;职高18.7%;中专(中师)10.2%其余50.6%的应届初中毕业生要进入社会,成为普通劳动者。

重庆市1994年应届高中毕业生24000人,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录取4056人,占应届高中毕业生的16.9%;保送157人,占应届高中毕业生的0.7%;被中专录取2473人,占应届高中毕业生的10.3%。也即27.9%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得以继续升学,其余72.1%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则要进入社会。

另据劳动局了解的情况,1991年以来的三年中,我市每年待业人员和安排新就业人员情况如下表:

年度   待业人员  新就业人数  %

1991    123491   55993   45.3

1992    131052   64644   49.3

1993    125422   39803   47.7

大量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和待业人员进人社会,求职就业,社会必须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一定的职业技能。通过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城市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质量要适应社会需要,搞高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三)教育质量目标的构成

今后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有四:

1.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2.发展和调整好高中阶段的教育;3.以一流教育质量跨进21世纪;4.为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和建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作出应有的贡献。[5〕这四项目标和任务都与教育质量目标的构成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以一流教育质量跨进21世纪最为关键。

所谓一流的教育质量,从步骤上讲,第一步可以先使一部分学校在本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达到一流水平;第二步是使所有的学校的整体水平在本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达到一流水平,有的学校甚至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6〕只有一流的教育质量,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的一流人才,拥有一流科学技术,生产一流产品,在市场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量和质是教育质量目标构成的两大维度,量和质各维度中包含有不同内容。

1.量的方!面

根据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要求,教育质量日标在量的方面必须考虑以下

内容:

(l)入学率

a、小学入学率

b、初中入学率

c、残疾儿童入学率

(2)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

a、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

b、17周岁人口初中教育完成率

(3)、高中阶段人均受教育年限

(4)、普通高中、中专、中师、职业中学,技工学校的规模和比例。

(5)、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各类人才的数量。

(6)、基础教育向高一级学校输送生源的数量。

上述内容中,第(1)、(2)两项是衡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主要指标;第(3)项是实现小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最后三项是城市教育综合改革满足高校招生对合格生源以及发展当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对多层次人才需要。

2.质的方面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指出:“墓础教育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上来,……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为将来进入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职业教育要注重职业道德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能够跻身于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具有良好素质的新一代熟练劳动者和生产第一线的建设者”。

有人提出:一个人要想在20世纪90年代成功,必须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即学术性通行证,职业性通行证,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通行证。[7」

根据《纲要》精神,根据我国,特别是重庆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我们认为构成教育质量目标体系的质的方面,主要应有以下内容:

(1)思想品德。主要是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正确认识中国的前途,树立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初步形成“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情感,文明的行为习惯;树立遵纪守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能知法守法用法;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品质。

(2)文化基础。城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应能达到相应的文化基础考核标准,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要达到义务教育要求的各种基本要求。在全体学生基本知识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继续自我学习提高的意识和能力。

(3)职业技能。为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发展对劳动者劳动技能的需要。普通中学校的李生应进行初步的通用职业技能培训,树立一定的职业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

(4)身体心理素质。合格的体质,健康的心理是合格人才,合格劳动者不可或缺的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必须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

四、对重庆市教育质量目标的初步设想

根据我们对城市教育质量目标结构的理解,根据《重庆市初等义务教育检查验收细则》和《重庆市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检查验收细则》,参照重庆市教委《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我们认为,重庆城市教育质量目标可初步设想为:优化素质结构,提高合格比率。

(一)优化素质结构。

立足重庆,培养适应重庆城市改革开放,经济振兴,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合格劳动者,我市教育要为重庆市的经济建设服务,必须优化教育质量目标的素质结构,首先在质的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有高标准。

1.思想品德良好。具体地说就是:对我国国情有正确的认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重庆,热爱家乡,热爱集体;有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重庆发展作贡献的事业心及高度责任感;有以“五爱”为中心的国民公德;有基本的文明礼仪习惯;有遵纪守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道德品质,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如:开拓进取,正当竞争,艰苦奋斗,守时守信,诚实正直,乐于助人,等等。

2.文化基础扎实。文化基础扎实是劳动者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劳动者自我学习,继续提高文化修养的前提。因此,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对人文、历史、社会科学具有基本的综合理解力;具有基本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对数学的基本应用、理解能力;对理化生学科与环境的关系有正确理解;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初步了解,基本会使用计算机;不仅在文化基础知识方面能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而且具有自我学习,继续提高的能力。

3.职业技能熟练。在小学要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在普通中学要广泛进行初步的通用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意识教育。对初中、高中分流后的学生和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对他们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敬业精神的教育,更要使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一种或数种实用职业技能,争取在毕业时达到初级或中级技术水平。

4.身体心理健康。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关心学生体质和健康。要提高中小学生体育合格率,身体素质达标率,降低近视眼发病率;同时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中的心理障碍,心理压力,要给予积极疏导和正确指导。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健康,学会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正确认识自我,塑造自我:正确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接纳自己,善待他人。

(二)、提高合格比率

上述优化素质结构的4个方面仅仅是对重庆城市教育质量目标的一种质的规定性,是一种定性的要求,是对合格者的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城市教育质量目标仅有此是不够的,它还需要量的规定性,需要量的保证。因此,提高合格比率是优化素质结构的必然。

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

(1)小学生入学率,一类地区达99.5%,二类地区达99%。

(2)初中学生入学率,一类地区达98%,二类地区达95%。

(3)残疾学生入学,小学一类地区达95%;二类地区达80%。初中一类地区达80%,二类地区达60%。

2.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

(1)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8%。

(2)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在一类地区达90%,二类地区达85%。

3.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合格率及操行及格率达99%以上,其中操行优良率不低于80%,90%以上的学校学生犯罪率为0。

4.初中毕业会考平均及格率,一、二类地区均达初中毕业会考的市平均水平。普通高中毕业生会考合格率达到95%。

5.中小学生体育合格率达到95%,学生身体素质达到正常值的人数比例占95%以上。

6.初中后的分流以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多种类型、多种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或培训班,使6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能受到取亚教育。到2000年,全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占高中阶段学生数的65%,同时力争全市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数占在渝各类高校学生数25%。

5.结论

城市教育综合改革要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与城市战略发展地位相适应。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是提高城市教育质量,增加教育的育人功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提高城市在下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人才储备。

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的质量目标以学生思想品德、基础文化、职业技能和身心健康四部分构成并具有一系列量的指标。

由于城市教育综合改革涉及面广,质量目标构成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不确定性,加上我们手头资源有限,调查访谈局限性大,对城市教育质量目标的研究尚待深入,以上不当之处,恳请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主要参考文献:

①②⑦《未来教育面临的困惑与挑战—面向红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版,第292页,第120页,第67页。

③庞举等编著,《重庆产业政策研究》,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26页。

④叶贵本:《抓住机遇,实现重庆教育“五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人民教育》,1994年第三期。

⑤⑥郭福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的形势和任务》《教育研究》1994年七期

 

原载:《重庆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