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可入正史的粟裕秘闻(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02:00

             

              将来可入正史的粟裕秘闻(六)                                                    张雄文  

                       三十一

 

    1994年,邓小平因病完全不能理事后,三代核心才开始给粟裕平反,但依然有所顾忌。1997年邓一辞世,三代核心立即批准召开《粟裕军事指挥艺术和现代战争理论》研讨会,并给予极高的评价,亲笔题词:出奇制胜的军事指挥艺术,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代核心为何能这么公正地评价粟裕?

    F老说,除张震等老部下成为军委副主席,极力建言外,还跟华东重要人物汪道涵有关。汪道涵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开始担任华东野战军军工部长,是华野实际统帅粟裕的老部下,对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为人很钦佩。1980年后,汪道涵出任中共上海市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1985年退居二线,由三代核心逐渐接任其市长、市委副书记、书记职务,对江多有提携、帮助,两人关系极好。江成为最高元首后,汪道涵晋言为粟冤案平反,江慨然应允,成为继毛泽东后,十分看重粟裕的最高领导人。

    我听了,久久沉思着:一个开国功臣明显的冤案要靠个人关系,才能最终解决,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三十二

 

    楚老《慰英灵》一书披露:杨尚昆说粟裕1958年蒙冤的事,不过是因得罪了两个半元帅,两个是彭(德怀)、聂,半个是陈(毅)。三人中,一是为民请命、敢犯龙颜的刚猛青天;一是忠厚老实的两弹一星功臣;一是能文能武、刚正不阿,“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全人。杨尚昆的话使世人大跌眼镜,原来“好人”也整人!于是某些人痛心疾首,极力维护偶像形象,一篇《陈毅为何狠批粟裕》将批粟合理法,竟说陈毅狠批粟裕是保护他。

    随着《粟裕年谱》的出版,陈毅1955年4月1日在北京饭店即主持“帮助”和“批评”粟裕与饶漱石的关系问题,1958年5月在大会上发言大讲粟裕“个人主义”等史实得到披露,彭德怀说粟裕:“这正说明你阴!”根子也是源于陈先说粟“阴”,某些人极力辩护的举措再无法立脚。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某些说别人偏执实则自己偏执已极的人说:粟裕与这么多元帅关系搞不好,当然是他自己的原因。

    某回拜见A老,我谈及此事。A老愤然说:这是放屁!几个元帅关系不好?才两个半嘛!十个元帅里至少四个对粟裕格外赏识!朱德说“粟裕是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楷模。他在苏中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多”;林彪说“粟裕尽打神仙仗”、“像豫东战役那样的仗,我是不敢轻易下决心打的”;刘伯承说“粟裕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常胜将军”;叶剑英说粟裕“是全党、全军、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名的战将,你打了很多的胜仗,对革命战争贡献很大,又有丰富的战争经验,你的军事才华令我们大家钦佩。”倒是彭德怀十个元帅跟九个(除他本人)搞不好,十个大将也跟九个(除黄克诚)搞不好,毛主席就讲过这样的话,照他们的说法,彭德怀跟这么多人搞不好关系,一定不是好人了?

 

                       三十三

 

    华国锋做了主席,报刊连篇累牍说:要紧密团结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某回读外电,里边说:“凡强调的东西都可疑。说明高层里有人不团结。”这话不只年岁小的我觉得有理,大概高层也注意到了。以后提这种说法,多半是“要更加紧密团结在某某的周围”,加了“更加”两字,含义果然不同。意思是说,原本是团结的,只是要再紧密些。

    “凡强调的东西都可疑”,以后我常从某些强调的政治话语反面看,果然看出不少问题。刘伯承元帅1986年去世后,邓小平反复强调:刘邓亲密无间,中间放不进一个顿号。世人奉为圭皋,以此做为写史的依据。我虽有疑惑,却无有有力证据,只是猜测而已,后来见到S老才恍然大悟。

    S老说:刘邓一头扎进大别山,根本没有达到预定目的:调动中原国民党军回援,在国统区开辟新战场,减轻解放区负担。大别山我军历史上曾几进几出,民穷人少,无法使大兵团立足生根,蒋介石根本不屑调动精锐前往进剿。对这一进军,刘伯承有极大不同意见,而邓小平却极力维护毛泽东的主张。坚持大别山后期,刘伯承与邓小平间越发水火不容,刘不忍部队日渐缩小,几无战斗力,提议走出大别山。邓小平则强调坚持中央方针。两人争吵之际,刘伯承索性提出分兵:两人各带队伍行动,自己出大别山,到豫西去;邓小平则依旧留大别山。意见反映到中央,毛泽东只得同意。结果证明刘的意见是正确的,邓小平后来也只得出来了。因二人间的矛盾,毛泽东特意调与他们关系都好的陈毅来中原野战军,以便调和,又给坚持中原大规模歼敌的粟裕让出华野名正言顺的最高指挥位置,可谓一箭双雕!

    1989年,邓小平又强调:“毛主席对我说:‘(淮海战役)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自交代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决定的。”这个话竟上了国家文献性质的《文选》,如此强调,可疑之处更为明显。S老说:中央与二野邓陈司令部远隔数千里,毛主席如何亲自交代?淮海战役根据粟裕的建议与部署,毛泽东进一步补充,发起后10余天才成立总前委,邓又如何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去主持决定?内容又是些什么?

     我们只听着,默默感叹而已。

 

                         三十四

 

    L老说:粟裕是极少几位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我军将领之一,并被写进了《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毛泽东1947年12月才提出十大军事原则,其中一些原则就是在粟裕的军事理论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

 

(全文完,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