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工子女就学遭遇高门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26:44
         我国进城农民工已将近2亿,在他们的背后是多达1400万的随迁子女。如何破解制约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的诸多难题,确保他们的受教育权,是关乎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的重要课题。

  ——编 者

  就学遭遇“高门槛”——

  赞助费、借读费等费用高,入学条件严格


  8月31日,开学前一天。11岁的路晓雯忍不住再次拿起电话,打给在兰州打工的父母:“我一定好好学习,考到兰州上大学,和你们在一起。”

  路晓雯家住山东省昌乐县城关街道绿园小区,父母常年在兰州雁滩家居市场经营装修材料,一年只能回一次家。平时,晓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电话那头,晓雯的爸爸路洪峰无奈地说:“孩子2岁时,我和妻子打工的厂子破产,不得不外出打工,辗转来到兰州,开始还打算让孩子来兰州上学,可几年过去了,这事越来越渺茫。”

  路洪峰说,按照兰州市的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公办学校入学,需提供暂住证、身份证、婚育证、免疫证、就业务工证等“五证”。有房屋产权证方可办理当地户口,享受划片招生待遇。

  “办理‘五证’虽然麻烦,但终究不是大问题。难的是,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公办学校要收取 3000—5000元‘赞助费’或‘捐资助学金’,否则不接受。私立学校的门槛虽低,可每学年学费7000—10000元,加上食宿费,让人难以承受。” 路洪峰说,他们夫妇俩一年收入三四万元,而当地房价每平方米超过7000元,买房办当地户口的事遥遥无期。“谁不愿意孩子在自己身边,在老家上学实在是无奈的选择”。

  新学期伊始,在广州白云区打工的刘文芳同样也在为孩子上学忧心忡忡。“我原想把女儿送到附近的公立小学去读书,但被告知要缴纳一大笔借读费”,刘文芳说,她在一家汽车4S店打工,一家3口租住在附近的城中村里,“像我们这样收入微薄的农民工哪有钱交借读费?”无奈之下,她只好将女儿送到附近的农民工学校,“总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业吧”。可是,打工学校简陋的条件,良莠不齐的师资也着实让刘文芳放心不下, “真的挺为孩子担心的,啥时候孩子才能在城里有个安稳的课桌呢?”

  相比之下,在广州番禺区打工的章光建的女儿则要幸运得多。9月1日一大早,她就在爸爸的陪同下,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来到镇上的富丽小学开始了新的求学生活。看着校园里欢快的女儿,章光建的心中却是五味杂陈,“这段日子我是备受煎熬”。

  老章来自四川,在广州打工已经十多年了,按照当地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相关规定,他可以向镇上的小学申请就读名额,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真到要申请时,却发现政策并非“尚方宝剑”,镇上的几所小学早已爆满。“当时,我是急得团团转啊,办不成就得把女儿送回四川老家读书了”。幸好,几经周折,学校终于答应以借读的方式解决女儿的读书问题,但借读费要1万元。尽管想不通为什么要出这笔钱,但为了女儿读书的大事,章光建还是交了钱,诸多的不情愿只能放在心里。         就学难背后有隐忧——

  教育资源短缺,户籍制度限制,好政策难落实

  “借读生不断增加,对校舍、图书馆、实验室等公共资源压力大,公办学校短期难达标。”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茂聪说,尽管国家多次要求落实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保障农民工子女入学,全面取消借读费。然而,由于公办教育资源不足,这些措施往往难以落实。

  在农民工输入大省广东,2009年全省非户籍外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学生达到279万人。为解决农民工子女读书问题,广东出台了政策,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农民工子女凭积分入读公办学校制度。广州及珠三角多个城市也出台相应规定,居住半年以上,有固定住址、固定收入来源的农民,可为其6—15周岁子女申请接受义务教育。这一系列措施与实际情况比还有很大的距离。

  以中山、东莞等地试行的农民工子女“积分制入学”为例,很多农民工认为“看起来很美”,因为它只解决了外来工当中少数“白领”、“精英”阶层的子女读书问题,对于大多数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工而言,很难攒够供子女上学所需要的“积分”。

  广西来的农民工刘冶平夫妇表示,个人素质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占有较高比重,他们只有初中文化,也根本没钱到广东买房,儿子转眼就到了上学年龄,“我们是没有指望能享受到如此的‘好政策’了。”

  “现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难的主要原因。”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泰安市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学校校长王元成认为,虽然国家近年来出台多项政策,然而现实生活中,没有城市户口的孩子,不能享受划片招生待遇。另外,他还表示一些公办学校千方百计设置门槛,甚至暗中强迫交纳“赞助费”,这些现象的存在将一些农民工子女挡在了校门外。

  王元成说,那些有幸进入城里小学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升高中时将再次面临户籍障碍。而此时,他们返回老家就读,既面临父母对子女监护的缺失,又遭遇教育内容衔接的困难。

  入学难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隐忧。济南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王纮说:“在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工作不稳定,生活压力大,难以给孩子提供较好的就学环境。有的家长常年在外,有的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孩子,不少学生放学后无家可归,长时间在街上游荡,对这些孩子以后的成长将产生不利影响。”

  上学享受同等待遇——

  加大财政投入,改革户籍制度,发行“教育券”


  王纮认为,在公办学校容纳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出资兴建定点学校,是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的有效措施。以济南为例,从2003年至今,济南在市区确立38所外来务工子女就学定点学校,半数以上达到了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这些学校共计招收外来务工子女27970人,占城区在读中小学生总人数的14%。定点学校中,外来务工子女占在校生总数的52.6%。济南市外来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率达 100%,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子女入学率达100%。

  “与此同时,输入地政府还应制定政策,在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重点扶持一批民办学校,并将其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和体系统一管理。”张茂聪建议。

  中山火炬开发区第一小学校长周锦连认为,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加大财政投入必不可少。“一个学生到省一级学校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市镇两级政府的直接投入每年不低于6000元。现在在中山就读、借读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总数达16万,如果要全部解决,政府每年要增加投入约10亿”。钱从哪里来呢?江门市副市长李崴认为,外来工子女在户籍地原本享有中央财政补贴的“免费义务教育”,但现在他们在广东接受了免费义务教育,所有的费用都是广东当地财政承担,中央财政的补贴到不了广东。如果国家能够发行“教育券”,或采用其它方式,实现中央财政补贴随人走,则对逐步解决外来工子女免费义务教育问题将起到积极作用。

  “取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户籍限制,使其子女在义务教育后可参加升学考试,才能真正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入学待遇。”王元成表示,如果没有了农民和市民的身份区分,更有利于农民工子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