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__必须强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23:54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必须强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2009年,我省实现GDP17026.6亿元,在全国万亿元俱乐部方队中,延续着多年第六的位置。需要指出的是,与先进省市相比,我省经济发展产能高、效益低的特征依然明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我省的产业弱质低效症结何在?“客观表现为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足,而且原材料工业、重化工业比重大。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河北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核心问题是产业、行业的技术水平低,管理创新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体表现是产品更新换代步伐慢、附加值低,技术装备落伍,工艺保障跟不上,职工队伍素质不高等等。”省委书记张云川的精辟论述点出了关键所在。
   科技乏力,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亟待改变的“短板”
   衡量一个地方的科技进步程度,有两组重要的参考数据:一是地方财政的科技投入;一是全社会对创新的投入以及在GDP中研发费用所占的比重。前者,2008年,河北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总额为18.58亿元,不及浙江的1/4,仅占财政支出比重的0.9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6位。后者,2009年,我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的比重为0.7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6个百分点,多年来排序一直在全国21至23位之间。
   科技活动人员总量和科技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反映着实际在岗的科技人才队伍规模。2008年末,我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4.6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0.5万人,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为71.9%,每万名劳动力中科学家、工程师人数为28.21人,远远低于全国43.4人的水平。2009年末,河北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总数虽然增长为15.0万人,但科学家和工程师却减少到10.4万人,为广东的25%、江苏的25.46%、河南的66.2%。
   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是最能反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这一比例低于2%,企业将难以维持,只有高于6%,创新才能形成良性循环。2008年,我省大中型企业科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0.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75个百分点。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出销售收入的0.5%,居全国第24位,企业技术引进和消化的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0.41%,居全国第23位。
   科学技术普及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创造力。今年年初公布的《中国科普统计》显示,2008年我省万人科普人员数5.16人,排全国倒数第2位;三级人均科普专项经费0.39元,排全国倒数第3位。
   当然,我省在很多地方也有一定优势。比如,我省有20家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为全国之首。但对比多项指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的软肋凸显,科技乏力已成为制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短板”。
   体制机制不完善,是制约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的最大症结
   根据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数据,2008年,江苏经济总量超越山东居全国次席,工业利润排全国第二。2009年,江苏完成GDP34061.2亿元,继续保持全国第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江苏近年来持续不断地强化科技人才投入直接相关。2009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0%,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产业产值分别增长66%、30%、22%和21%。江苏省从2007年开始,每年拿出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09年,该资金增加到4亿元。该省大约每年面向海内外引进2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或团队前来自主创业或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一次性给予每人100万元的资金支持。江苏还在欧美建立1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络站,与海外100多个华人社团、留学生组织建立了稳定的联系。
   与发达省市相比,我省的突出差距是创新能力较低、科技动力不足,人才支撑乏力。2008年,我省新产品产值率为2.8%,比浙江、湖南分别低13.7和11.5个百分点。2009年,我省装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348.10亿元,占全国同行业比重为1.44%,在全国排第19位。如果说这组数据是表现了河北创新的现有能力,那么,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兄弟省市的反差,则暴露了我省科技动力的匮乏。2009年,河北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17.2亿元,不及广东的1/14、辽宁和江苏的1/6。不仅科技创新人才偏少,还面临人力资本单向流出的问题。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河北高等院校流失的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7.3%。
   为什么会造成上述状况?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缺乏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的机制,缺乏将政产学研金用结合起来吸引各类人才实现共赢的内生性的载体途径,缺乏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促进科技创新的体制。
   充分释放科技、人才的能量,必须不断在观念、体制、组织、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潜力在科技,出路也在科技。而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在干部考核晋升机制上实现突破。应建立党政领导推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把推动科技进步的各项内容和指标纳入量化指标考核范围。一是进一步完善《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将财政科技投入、R&D占GDP比重、发明专利申请数、高层次人才拥有数等作为刚性考核指标纳入考核范围。二是把研发投入、品牌创新、专利授权、成果应用转化等作为国有企业领导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把成果的应用纳入高校、科研机构考核评价和科研人员职务评聘条件,通过资金的引导和考评的“逼迫”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在用好“第一资源”上实现突破。全面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努力在人才建设上实现六个突破,即着眼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求突破;着眼环京津区位,在发挥京津优势、引进海内外科技领军人才上求突破;着眼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在推进机制环境改革创新上求突破;着眼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在构建新型创业创新载体上求突破;着眼河北人才系统工程,在建立优势互补的创新团队上求突破;着眼河北教育的现状,在创业教育上求突破。
   在充分发挥环京津区位优势上实现突破。主动策应京津冀一体化,以开放创新的思维有效利用世界范围内的一切机会,集中利用全球生产要素与创新资源,形成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要组织有关力量,瞄准京津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认真研究每个产业每个领域的技术市场需求,一一进行评估对接。
   在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上实现突破。制定实施一系列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以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经费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为重点,形成较为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需求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在组织创新形式上实现突破。从我省实际看,应抓紧研究制定《关于推动河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河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技术需要,在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和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中建设若干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选择符合条件的争取成为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在创新激励机制上实现突破。积极探索知识、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建立股权、期权激励机制和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的有偿转移制度,探索并规定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科技成果收益分成、分红权激励等股权激励的具体方式和比例。在院所转制企业以及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中进行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以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