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泛滥,中国还有中国人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50:18
诤,不是争,所以用不着吵。如吵架、骂娘一般。更不是奸,强奸、汉奸之类。自然,也不是奴,奴隶、奴才之类。诤,就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唱的那样。是人,起来的奴隶。在意识形态上,是奴性荡然无存的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什么是民族主义?这是一个模糊不清、很难定义的概念。
梁启超先生指出:“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其在于本国也,人之独立;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
梁先生所说的这种民族主义,显然是指弱势国家的民族主义,其根本宗旨在于实现和捍卫国家独立。中国的民族主义正是弱势国家的民族主义,它以整个国家为主体,主要是针对外国而非国内的其他兄弟民族。其构成要素似乎包括爱国思想、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复兴中华民族的抱负,以及对分裂祖国势力、外国反华势力的反抗等等。  
实际上,民族主义有两种情况:弱小受欺时,民族主义是一种反抗,求民族独立、求民族尊严,这往往来自于求生的本能和对民族的热爱;实力强盛时,民族主义极易演变为霸权主义、沙文主义,这通常来自因实力超群而产生的傲慢和野心。
强势民族不喜欢弱势民族搞民族主义,甚至不遗余力地诬陷诋毁其他民族的民族主义,因为那样会影响他们的霸权主义和价值观的输出。这就是他们自己在大搞民族主义的同时却对其他民族的民族主义进行妖魔化的根本原因所在,即,所谓“州官可以放火,百姓不能点灯。”强国与弱国之间亦然!
民族是人类基本的生存单位,国家是基本的主权单位。在今天的世界上,谁能脱离民族而生存,谁能脱离国家而存在?
列宁说:“每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爱国主义的破旗就又散发出臭味来。”。其根本不是否定爱国,而是否定“主义”,尤其针对伪爱国主义、伪民族主义者。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得从主义说起。所谓主义。简言之,就是极端化。手段的极端化与概念的虚拟化。文字或语言上,也就是:极言之。从道德的角度来看主义这个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以主义这种本身就很极端的意识形态来区分人类社会,好就好在极端化,抽空或混淆诸如国家,民族,社会等概念,如,白马不是马。该人不是人。既可以作为对内部的思想控制术,又能作为对外部的精神胜利法。这就容易被伪民族主义者,伪爱国主义者钻空子。
那么,什么是伪民族主义者,伪爱国主义者?一言以蔽之:就是那些“拿大旗当虎皮,拉帮结派打击一切”“狭隘、极端、危险”的人。
正本清源:
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
这是两个相互交叉而容易混淆的概念。有的时候,民族主义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就是民族主义;但两者毕竟是有所区别的。如,也有的时候,民族主义却是分裂国家的主因。
英国政治学家米诺格(Kenneth Minogue)对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作出区分。他认为二者的区别在于爱国主义是热爱现实的祖国,因此主要表现为抵抗外来侵略以捍卫现实存在的祖国;而民族主义则是致力于现实祖国尚未达到的理想目标。
笔者以为,民族主义不仅致力于现实祖国尚未达到的理想目标,而且对本国范围内的所有民族的历史和自己祖先的优良文化传统采取尊崇的态度。因此,爱国主义是一个比民族主义更广泛也更深远的概念。尤其对于中国这么拥有56个民族合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国家。
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所表达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并不矛盾。民族主义是手段,民主主义是目的;民族主义是对外的,民主主义是对内的。
但笔者以为,孙中山先生所表达的民族主义是打江山时提出来的,且那时针对是满清政府,与新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共同坐江山的概念有所混淆。为此,新中国应采取对外以爱国主义争主权,对内以民主主义修人权的宗旨。
一个国家理想的状态应当是:对外要“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捍卫国权;对内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善待民众。 
近代中国陷于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悲惨境地,原因固然很多,但中国人的人性衰弱当为其中之一。几千年的君主专制社会严重压抑了中华民族的性格,自卑、奴性、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成为我们民族性格中挥之不去的劣根。在新的世纪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这种劣根性必须加以根除。而根除的法宝就是“正本清源”。
从历史上看,衰弱的中国需要民族主义,需要爱国主义。崛起的中国在需要大民族主义,需要爱国主义的同时,更需要民主主义。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发展中、崛起中的国家,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发展民主主义是不可想象的。
以人为本考:从“以鸡为本”,看“以人为本”
可参考文章:走出百年误区,论地主阶级(阶层)的被消灭与重生
走出百年误区,“唯心”与“唯物”之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为何没有“民主”
国庆,在历史中寻找“中国人”终极价值
备注:待修改!!
原文:
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要问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恐怕都会把人的变化列为第一。无论市场经济格局的形成,还是社会结构的变迁,都是人创造的。但是要问中国人究竟变成怎样了,则是褒贬不一,模糊不清。 过去判定“中国人”是件很容易的事。但现在似乎变得很复杂、很难琢磨。四川大地震中展现的是万众一心救援施善,而“三鹿病”又抖露出要钱不要命的集体施恶;神舟载人航天能做到毫厘不差、公开透明,但一系列的矿难、滑坡、大火灾又是漏洞百出、欺上瞒下。 撇开这些大事件,就说最近的一件小事,有个青年居然给教授掴耳光,居然还有人为此辩护,且有“挨了一个民族主义耳光”的言论登报。此等醉拳式情形,不要说外国人,就连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感到莫名。
真材实料的象征
现代中国人究竟该怎样,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尽管全球化浪潮冲涮着国界,人们的行为方式趋同,国家对国民个人吃什么、穿什么、到哪里、讲什么、信什么越来越无法干预,但国民性却越来越成为软实力竞争的核心。“中国制造”、中国成为第三个步入太空的国家、中国奥运金牌总数第一、中国婴儿遭遇毒奶粉袭击,这些语言取消了国别便变得毫无意义。 国家和国人总是联系在一起,好消息或坏消息都给世界留下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大致印象,软实力的强弱也因此显现。软实力包括良好的社会制度、健全的法律、安全的生活环境、科技创造力、经济增长潜能等,都是人为的。越能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如诚实、守信、创造、友善、自由等,软实力越强。所以英国学者认为,全球化时代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滋育健全的国民性,提升国家软实力。 中国人曾是地球上最容易辨认的一群。他们是写着方块字,吃着中国菜,黑头发黄皮肤,总是以学习和求教的眼神打量着外界,凭勤劳、刻苦和诚实改善生存状态,提升社会地位;他们尊重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对那些称得上“家”的人如专家、作家、科学家、思想家总充满敬意;他们讲究层次划分,在辈份、才学、官职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尊老爱幼、礼贤下士、爱民如子等道德教化又反向地润滑着不同阶层间的矛盾,维护着和气,遵循着中庸之道;他们把国与家并列,国运昌盛和家业兴旺是活着的双重目标。 过去一百多年来,中国屡遭外国欺辱和贫困胁迫,拼搏色彩强烈,邓小平提出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既是总结也是期待。虽然历经剪辫子、穿长衫、换中山装、“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变化,但裹在里面的“心”是大体没变的——善良、质朴、进取、谦逊、守信。香港记者说,曾经在港出售的国货,浓缩着大陆人的形象:看上去也许一点不吸引,包装土气笨拙,但有一点是值得骄傲的,那就是绝对信得过,是最可靠和真材实料的象征。
形象模糊意味着进步
中国在巨变,中国人必然要变化,过去为人熟悉的形象日渐模糊,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解放。30年前的中国人多么实在、质朴,也是贫穷的、愚忠的、没有多少自由、与世界隔绝的。大约在10年前,在海外中餐馆,常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台湾人就餐,香港人开餐馆,大陆人端盘子”,可见地位的悬殊。但现在行情全变了,在国外读私校、开跑车的尽是大陆人,留学欧美的大陆人不再一门心思移民,而是积极回国发展。 中国与世界融合的深度和力度增强,让国人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不喜欢黑头发,可以染成黄头发、红头发;不喜欢中餐、绿茶,还有麦当劳、可口可乐来吃喝;嫌中文名不时尚,可以把“张建国”改成“皮特·张”。除了领导人不能选举、居住环境不能挑选外,西方有的,中国几乎都有,甚至有更丰富的选择余地。当然,中国最大的成就是,洋务运动以来的先行者们倡导了百余年的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价值观,在过去30年竟顺畅地植根,已成为兴国目标;鸦片战争以来以御外为主旋律,而北京奥运会则实现了“迎外”的历史性转折。国家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性不变才是怪事。
警惕自我膨胀的危害
正因为发展得太快,中国人不免有自我膨胀的意识;因为物质追求超前于精神重塑,难免存在物质与精神间的失衡。胡锦涛出面讲解“八荣八耻”,不是针对少数人的,而是针对全民讲的,意味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缺失已开始影响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很多人都看到无处不在的浮躁现象,但隐藏在背后的是自我膨胀,说通俗一些就是“我能”、“我好”。中国领导人尚承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发展和完善,但有人马上膨化为中国体制是世上最优越的模式之一;美国出现金融海啸,也有人断言资本主义走上穷途。 一些官员凡事“一个都不能少”,既是学者,也能为老板排忧解难,金钱美女样样不缺;大大小小的企业经理人员一律改名,统一为“总”,一旦成“总”则有了吆喝下属的通行证;博士、教授批量产出,专著论文成了批发产业,抄袭教材已不被视为侵犯知识产权;网络上骂语秽言蔓延;最有趣的当属文化人,可以把昔日的名家统统视为败笔…… 自我膨胀的结果之一是欺骗盛行,因为都不想受约束,也少有人去追究,于是有了“政令出不了中南海”、“假冒伪劣争先后”的现象;结果之二是虚妄和骄狂成风,于是有了“政绩工程”这样的专用名词,有了毒奶粉的扩散、遇到事故欺上瞒下和国际竞争中的屡战屡败。自我膨胀的心态不仅会阻碍中国人开辟更广阔的新景,也会降低软实力。 一些习惯性错误如不及时警觉,就有可能演变成“习惯性文明”。因此笔者特别希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中,中国人能就再塑“现代中国魂”展开讨论,从全球视野反思“谁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