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房住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38:54

不买房住哪里?
冬瓜糊涂


  自题为《北京人27岁开始买房,比发达国家提前一代人》的报道见诸媒体后,有关80后是不是中国高房价的一个重要推手,再次成为了舆论热议的话题;而不论是如题为《中国年轻人抢购房产的六大理由》的文章,还是如题为《专家称80后过早买房催生房价飞涨需倾全家之力》的报道,问题的关键是不是:不买房,他们又到哪里去居住呢?

  如舆论批评、抨击的“买房结婚是病态畸形的社会现象”、“女方要求有房才能结婚”这类问题所产生的根源来自哪里呢?或许我们太健忘了,因而很有必要回顾一下“肯老”一词了吧。

  据资料介绍:“啃老族,又称尼特族,尼特族是NEET在台湾的译音,NEET的全称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于英国,之后渐渐的使用在其他国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在英国,尼特族指的是16~34岁年轻族群;在日本,则指的是15~34岁年轻族群。”然而,这个舶来的词汇在我国的现实语境中是不是已经泛指为所有与父母居住的子女了呢?

  我国家庭传统结构是父母身边必有一个子女的,且大多是家庭中的长子,独子的话,就会基本上与父母相伴终身,所谓的“父母在不远游”,也基本是指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子女的;如果没有男丁,不少家庭会招上门女婿(俗语:倒插门),此又称养老女婿。财产的分配几乎都是在父母身边的子女多得,或独享。然而,近几十年来,这样的传统家庭结构一直遭到众多“主流精英”们的激烈抨击,并把这样的家庭结构称之为是保守、落后,甚至是万恶,诸如此类。与此同时,什么西方家庭子女18岁后就独立了、结婚应该过甜蜜的二人世界了,或私密了;而父母则应该四处旅游了,或享受什么样的生活了,这了哪了的不一而足;简而言之就两个字----离家。即子女离家独立生活,父母过无“包袱”、无羁绊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可子女离家总的有地方居住吧?过去众多国营、集体企业和小部分街道企业都有单位产权的住房,或集体宿舍,隶属于政府管理的房管局也有众多的住房可供人们租住,因而离家居住基本不成问题。然如今的80后所面对的这些条件基本都不具备,或不存在了(除非有幸成为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员,或还不太会为住房犯愁),不买房,他们又能在哪里居住呢?与父母同住(特别是结婚后)就会被视为“啃老族”而遭到各种舆论的嘲讽、或激烈抨击;可租房居住几乎等同于居无定所、四处流浪,题为《租房酸甜苦辣:为何不愿租房选择背着负担买房》的报道就是最好的佐证。可这样的现实在全国各地是不是已比比皆是了呢?诸多所谓的“空巢”问题,是不是也是在这样的舆论氛围、引导中产生的呢?

  同时,在众多的媒体报道、电视台谈话\访谈类节目中,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亦然定位在有房、有车上了吗?什么《我不想给月薪2500元的穷老公生孩子》,说白了不还是房子占据着主要因素吗?

  所以,当我们的一些专家、学者在“金字塔”中高弹“引导人们租房需要一个过程”之曲时,挥舞着“中国80后你凭什么买房?”大棒之际,能不能明确告知他们应当到那里去租一个能够稍微稳定几年的、不会担忧被房东随时驱赶走的居所呢?与父母在一起居住是否还会被嘲讽为“啃老族”而遭到抨击呢?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今恐怕早已不是80后早买房的问题,而是众多的居民面临着“被刚性”买房。如题为《陕西曲江模式引争议文物被指是地产陪衬和道具》这类报道所述的“古董搭台,房地产唱戏”的“被城市化”问题;或“我们还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住房在未来15到20年得拆了重建”的问题;或在某些地方政府规划的6层以下的住房都要拆除中;或在时下如火如荼的“旅游经济”的搭台中,又将有多少居民被迫再度去购买住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