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总是郁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1 03:33:44

  一份名为《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于近日发布,根据调查结果,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四地幸福指数最高,有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对家庭生活现状表示满意。而经济最为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幸福指数最低,成为中产家庭心中“不够幸福”的城市,或者称为“伪幸福”。

    不够幸福是幸福的程度不够高,但也是幸福,不能称为“伪幸福”。与这种不够幸福比较起来,我觉得目前的中国人更为普遍的是郁闷。曾经有报道说,目前中国“很少有人承认自己是中国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者。而且那些实际上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精英)也不快乐,究其原因,还是整个社会心态的浮躁和畸形。”报道说,不快乐主要表现为郁闷。所以我说了一句名言:“生在中国,人人都更年期”。

    是的,生活中我碰到的人,极少有人认为自己是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也极少有人认为自己过得很愉快。抱怨自己没有人民币、没有好工作、没有金屋、香车、美人的多于过江之鲫,所以郁闷;有钱的呢就幸福快乐吗?也不见得,抱怨自己活得很累、很苦恼、很不开心的人俯拾皆是。一句话,有钱没钱都不幸福。

    凭心而论,当今中国不论哪个社会阶层,与三十年前比较,生活都已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过着绝不亚于西方上流社会的生活,就是普通老百姓,虽没有车开也有车骑。普遍意义的讲,人的物质生活应该是有了一定的提高。虽然社会贫富差距比较严重,但低收入人群的保障制度正在健全,但大家还是高兴不起来,幸福不起来。中国人普遍的反应就是压力大,压力大当然是不快乐的重要原因,《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就显示,房贷、子女教育压“闷”新一代中产家庭。但是如果人有压力,也可能激发出更大的活力,活力会让人快乐。

    不过,压力大与不开心有必然联系么?也不然。时光倒流半个世纪,那时人的生存压力绝不亚于现在吧,可那时的人为什么却没有这么郁闷呢?

    我觉得只要活着总是有压力的,但是如果这种压力可以有最坏的预期,而不是深不可测,摸不到边,人仍然可以保持快乐。要说压力,也不是中国人所独有,美国人、日本人、西方人就没有压力么?他们同样也要面临事业、工作、家庭、教育、生活方方面面的压力,为什么别的国家的人就能过得开心,而我们就要郁闷?因为,他们的压力到一定程度有政府托底,有底限,可以预测,只要可以预测就不会过于恐惧,也不会过于郁闷。我想要改变现在普遍的郁闷,将压力变得可以预见是很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一个人快乐与否与一个人的物质条件并不是成正比的,70年代出生人小时候物质大多贫乏,90年代出生人小时候物质条件要优越得多。可70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并不比90年代的人小时候快乐少一些。关于快乐,我更愿意从精神层面来理解它,有时候它跟物质根本就没有关系,比如皇帝送皇后一座城堡,皇后不一定高兴;穷人送他妻子一根发夹,她可能会高兴得掉眼泪。快乐是一种心理满足感。

    从社会层面来说,我们郁闷的原因,不是我们物质匮乏,而是整个社会精神的缺失。我们的精神是漂泊、不坚定的,像浮萍一样没有根,随波逐流,像墙头上的草,随风歪倒,无法从精神上坚定自己,一件本来快乐的事也会变得令人悲伤。

    郁闷作为一种社会病常出现在精神失落的时代里。记得二战后的西方人就很郁闷,甚至绝望,那正是西方人对二战反思时精神极为飘浮无落的时期。那么我们现在普遍的郁闷也可能说我们社会的精神出了一点问题。在笔者看来,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我们不缺少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我们缺少对价值的正确判断;我们不缺少物质,但缺少对待物的达观态度。

    也就是说,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发展恐怕是中国人郁闷的根本原因。精神缺失,你就是进入中产、高产、富豪阶层,也仍然觉得自己“伪幸福”,仍然处在更年期。这种不平衡可以这样来形容,中国人在物质上即将变成、开始变成、已经变成“人面”了,但中国人的精神却还是“狮身”。当然,解决中国人“狮身人面”的问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