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保卫战”的五大争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0:18:44
“稀土保卫战”的五大争议
来源: [国土资源厅]  2010-08-30  安若子摘编

去年以来,中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稀土行业“保卫战”。“保护珍贵的稀土资源,控制出口,不再向发达国家贱卖,推动产业整合,夺取在稀土产业上的定价话语权”,是这场“保卫战”的焦点话题。但围绕“稀土保卫战”,有五大敏感问题一直争议不断。

争议一:稀土“不稀”?
说起稀土,人们习惯认为它储量稀缺,但实际上稀土并不“稀缺”。赣州虔东稀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斌表示,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就将稀土定位为战略资源,因为当时发现少,稀土确实具有“稀缺性”。“不过,随着探矿工作深入,稀土已不是稀缺资源,比如白云鄂博稀土矿远景储量已经够世界用1000年。”而其他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也有可观的稀土储量。
另据国土资源部2008年统计年鉴称,2008年国内探明的离子型稀土矿共计805万吨,其中江西283万吨,剩余部分由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湖南各占33%、10%、15%、2%和4%。以包头、山东、四川为主产区的轻稀土储量则高达5000万至6000万吨。与此同时,各地还在不断发现新的稀土矿藏。而江西赣州市工业和信息委提供的《赣州市稀土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显示,赣州的离子型稀土矿已探明储量约47万吨,远景储量约940万吨,占全国离子型矿产储量的40%左右。按赣州市现有矿山生产能力10000吨/年测算,赣州市已探明的资源储量少说也够开采四五十年,如按远景储量则可供开采近千年。
原国家稀土工作小组办公室红枫处长认为,不仅稀土“不稀缺”,而且可以通过研究让稀土回收再利用。比如,手机里面的稀土元素用完之后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争议二: “猪肉价”贱卖?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地方受利益驱动,稀土一度出现一哄而上、过量开采、分离冶炼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不仅造成乱采滥挖、资源浪费、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而且造成稀土产销严重失衡、市场恶性竞争和低价大量出口,导致2005年前后稀土价格低至每公斤16元,被媒体戏称为“白菜价”和“猪肉价”。
不过,龚斌认为:稀土“现在价格是历史上最高的价位水平。”“猪肉价”已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情了,现在又被媒体拿出来“翻炒”,或许是某些利益集团的“阴谋”。而中国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王国珍教授认为,以前国内开采稀土并没有计算“环保成本”,特别是过去很多乱采滥挖,导致供需失衡、价格走低,如今新能源、新材料都要用稀土,所以价格越来越高,但如果中国把“环保成本”算上去,价格可以更高。
争议三:“大幅”限制出口?
中国究竟应不应该限制出口稀土资源呢?中央党校国际战略专家李兵提出,“稀土出口将会威胁中国稀土产业安全”,要顶住西方发达国家压力,严格控制出口配额,并逐年减少。他认为,随着各种新材料、新能源不断研发,对稀土的需求将急速增长,中国现有的稀土储备将很难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必须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不能简单地以现在的情况批判以前贱卖稀土。”红枫说,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中国外汇非常短缺,稀土作为创汇的新产业,任务就是想方设法要将其成本降下来,去国际市场上与美国、日本竞争。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稀土达到了出口量、供应量第一,是以低劳动成本、低环保成本为前提的。红枫解释说:“现在外汇多了,也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批判过去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稀土出口,因为那个时候是求别的国家进口中国的稀土。”
龚斌认为:“稀土只是功能性材料,不是结构性材料,添加的量少,可毕竟是17种元素的集合,有大量研发工作,有很大的新兴市场与应用空间等待研发,也有很多性能等待开发。如果这个行业被垄断成一个或者数个企业,那这个行业就没活力了。”因此,大可不必“大幅”限制出口,但要合理控制出口。
王国珍则表示:“钕、铕、镝、铽元素应该限制出口,其他元素国外也有,限制可能会给其他国家腾出市场空间。”如,美国最近开始筹备恢复已关闭了20年的美国最大稀土矿——芒廷帕斯稀土矿的开发工作,预计年产能在1万吨以上,并有望于未来两三年内投产。同时,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巴西、哈萨克斯坦、越南、印度等国也在实施或筹备、计划开发稀土矿。
7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中德企业家座谈时表示,绝不对各国封锁稀土原料的出口,“但要按照合理价格以及合理出口数量来保证稀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国家稀土“出口配额”的逐年减少,稀土走私活动死灰复燃,日渐猖獗。
争议四:南方不可以收储?
早在2008年末,包钢稀土等就自发进行了“旨在控制包头稀土原料和下游产品,以稳定全国稀土原料价格”的收储。2009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上报了《内蒙古自治区稀土资源战略储备方案》。2010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复该方案。该方案显示,内蒙古稀土收储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矿石储备,由包钢集团实施,数量为300万吨;二是稀土精矿收储,由包钢稀土分5年实施,每年3万吨;三是镧、铈、镨、钕稀土氧化物收储,由国贸公司分2年实施,每年4万吨。对于以上收储行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政府分别给予年贴息1000万元的财政支持,其余由包钢集团提供贴息。
包钢稀土的收储行为,让一些南方稀土企业“颇有意见”,因为国家并未对更加稀缺的南方离子型重稀土提出收储意见,而包钢稀土的收储工作俨然已成为“国家行为”。
对于上述南北收储“争议”,王国珍表示,包钢稀土收储的轻稀土,主要是包头市炼铁后的尾矿,而南方不需要从尾矿中提取稀土元素,因此南方并不需要收储,但要严格控制南方稀缺的离子型稀土矿开采。
争议五:整合谁说了算?
今年5月,工信部下发《关于公开征集稀土行业准入条件意见的通知》,在生产规模、工艺装备、能源消耗等多方面着手对行业“门槛”作出了初步限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离子型稀土矿山年产能不低于3000吨”、“使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冶炼分离项目规模不低于每年3000吨”的“门槛”要求,遭到了南方稀土企业的“抵制”。
王国珍表示,国家目的是“防止小厂太多,不考虑环保,重复建设太多”。“3000吨的企业没有几个,现在就是要大企业去整合。”王国珍说,无论是谁去整合,都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去整合,特别是环保标准,不能整合之后还违规开采。
2009年底,在政府推动下,以包钢稀土、五矿有色、江西铜业三家为主的大型国企加快了对中国稀土行业“跑马圈地”。包钢稀土整合北方,南方主要由五矿和江西铜业推动整合。按照这种方案,目前全国稀土产业形成了“三大基地(包头混合型稀土生产基地、江西等南方离子型中重稀土生产基地、四川冕宁氟碳铈矿生产基地)、轻重(‘北轻南重’)两大体系”的格局。
红枫说,如果真要搞“联合重组”,应搞三个资源公司(包头一家,四川一家,南方一家),搞资源的公司最好不要搞加工,搞南北两大稀土集团的时候,就是既想搞加工,又想搞资源,结果失败了。
那么,为什么要组建三家资源公司?红枫解释说,资源不能太垄断,互相有资源,互相可以补充,互相也可以牵制。但过高的行业集中度是不合适的,“稀土产业,不是一家企业能搞起来的”,相对集中对行业更为有利。
赣州市工业和信息委提供的行业规划称,2004年底赣州市组建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将该市9个采矿权人、88个稀土矿山整合到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稀土采矿许可证由88个减少到48个,全权负责对赣州市内的稀土矿产资源实行统一开采,稀土矿山生产统一管理,稀土矿产品统一经营。
不同于北方整合的“寡头模式”,目前南方稀土整合已形成“多头并进”形势,五矿、中铝、江铜、江钨、厦钨、中色集团、广东广晟等中央央企和地方国企都“跃跃欲试”,希望在南方整合中“割地称雄”。
据了解,目前,稀土行业“十二五”规划将在“争议中”酝酿出台。据参与政策制定的知情人士透露,包括稀土行业准入条件、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行业整合办法、出口配额等内容都会纳入规划。这意味着,面临更高的行业“门槛”,不少稀土企业将面临被整合或者被淘汰的命运。〔来源:国土资源网 官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