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各区地名来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03:10
1、荔湾:荔湾,旧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
荔枝湾地处在广州市城区的西域,在今荔湾路的荔溪东的起向偏西南,包括中山八路、荔湾湖公园、西郊等一带,就是荔枝湾的旧址。
荔枝湾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相传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陆贾来广州向赵佗劝降,当时陆贾在今天的西村为驻地,他在驻地的附近,沿着溪湾,经营种植荔枝,开辟莲塘,这便是荔枝湾的由来。
两千多年来,荔枝湾经历了深刻的变化。荔枝湾盛产荔枝,晋代已有记载;唐代建有“荔园”;五代十国时代,统治南粤的南汉在荔枝湾处建“昌华苑”,明代以“荔湾渔唱”列入羊城八景之一,清代以“海山仙馆”而扬名。到了近代,特别是二十年代后出现许多画舫游艇,供人们漫游于“一江春水绿,两岸荔枝红”的风景区。
2、越秀:广州市越秀区之名始于1950年6月24日(由原西山、德宣和小北3个区合并而成,其范围相当今越秀北部),因区内有羊城名胜越秀山而得名。
越秀山,又名越王山、观音山,位于广州市北部,历史上一直是广州的游览胜地,因汉初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越王台而得名。
3、海珠:海珠区俗称“河南”,建国初称河南区。河南之得名,一般人认为是因其位于广州珠江南岸的缘故;但尚有另一种说法,据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中所记:“广州南岸有大洲,周回五六十里江水四环,名‘河南’。人以为珠江之南,故曰‘河南’,非也。……河南之得名自孚(杨孚)始。”屈大均否定了“河南”得名是由于位于广州珠江南岸的说法,认为“河南”得名来源于距今1900多年的东汉时期杨孚。
杨孚是今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人,在东汉章帝时期任朝廷议郎,曾提出“创业用武,守业尚文”的主张,著有《岭南异物志》,以诗体记述了岭南地区的物产,被称为“粤诗之祖”。据《广东新语》记述,杨孚从当时的东汉京都河南省洛阳辞官回到下渡村,带回几株洛阳松树,植于住宅前。有一年冬天,松树竟满树白雪,十分壮观,人们觉得很奇怪,都说是杨议郎把河南洛阳的瑞雪也带回来了,于是把杨孚居住的地方称为“河南”。清代陈昙有诗云“议郎宅前栽松柏,带得嵩阳雪意酣;今日万松山下过,不知南雪是河南”。
“河南”的范围在不同的时期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别。从东汉至明代以前,河南泛指整个河南地区,即今海珠地区。明清至民国时期,由于河南地区西北部的开发,城区逐步发展,人们习惯将当时广州珠江南岸西起白鹅潭,东止“河南尾”(今草芳围),面积约3公里的城区部分称为“河南”。这是狭义上的河南。建国后,“河南”的范围习惯上是指整个海珠地区。
海珠是现区名,得名于古代广州珠江中的海珠石。海珠石与海印石、浮丘石合称“广珠三石”,又称“羊城三石”、“珠江三石”。在古代广州珠江河段中,海珠石居中,海印石在东,今海印桥、海印公园均因在海印石而得名。浮丘石在西。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李调元的《粤东笔记》、范端昂的《粤中见闻》中对“珠江三石”均有记载。
清乾隆年间范端昂的《粤中见闻》记曰“广城南海中,有片石涌出水面,广袤数十丈。相传有贾胡持摩尼球至此,珠飞入水,浦曰沉珠,其石曰海珠”。书中还记述了海珠石上有慈庆寺,种有古榕,清顺治年间筑有炮台等。宋代时海珠石羊城八景之一,“珠海晴澜”。
在1990年编纂的《名城广州常识》一书中的“掌故与传说”中,以一个古老的神话传奇故事,记述了海珠石的来源和珠江的得名。
传说秦汉时期,赵佗在广州建南越国,他有一颗镇国之宝,称阳燧宝珠。赵佗死后这颗宝珠成为陪葬品。当时有一位书生叫崔炜,很想见识一下这颗镇国宝珠,后来他因请神医救活了仙女玉京子,仙女为表谢意,让崔炜到赵佗的墓穴地宫中去探访,赵佗就把宝珠送给了他。后来,这颗宝珠被一位波斯商人重金购得,取名“摩尼珠”,并准备把这颗宝珠带回波斯国。有一天,船至广州城南大江,两岸风景秀丽,他情不自禁地拿出宝珠欣赏,突然狂风大作,波浪翻滚,宝珠化作一道白光射入江中,变成一块巨石。到了夜晚,巨石如明珠一样闪闪发光,人们就把巨石称为“海珠石”,同时把广州城南的这条大江称为“珠江”。
海珠石因长年受泥沙冲积,渐与珠江北岸陆地部分连接,1928 年被辟为海珠公园,民国20年(1931年)扩筑新堤(今沿江西路)时,与珠江北岸连成一片。1932——1933年分别修筑建成的海珠路和海珠桥均以此命名。建国后的1960年8月,河南区改名为海珠区,取其“海上明珠”之意。
4、天河:天河区得名于区内的天河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始建于1984年7月4日,原址为天河机场。天河机场建成于1930年,因机场建在天河村的土地上,故名。
天河村原名大水圳村,建于宋代,因村前有一条大水圳而得名(圳为河涌,指现在的沙河涌)。据村中父老回忆和村史记载,改名经过如下:
民国时期,大水圳村李姓居多,与当时广州军阀李福林所在的河南(今海珠区)大塘村等五村为同宗。民国16年(1927年),李福林势力扩张,自以为可以独霸南方,于是将其出生地河南大塘村改为天池村,以寓天池出龙之意。接着,李福林派人到各村游说,以“天”字为头改村名,因大水圳村前有一河,即沙河涌,遂改名天河村。后来,李福林没落,天池村又改回大塘村。只有大水圳村改名后,人丁兴旺,而且“大水圳”读音不如“天河”顺口,天河村名遂保留至今。
1984年7月27日,中共广州市委正式发文作出筹建天河区的决定。“天河区”这个名称首次出现在文件上。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发文同意设立天河区,天河区从此定名。
5、黄埔:黄埔区得名于区内的黄埔港。
一提到黄埔两个字,广州人也好,外地人也好,脑子里想起的可能会是黄埔军校、黄埔港,还有黄埔区,这些地名的来源,都和位于海珠区新胺镇的这个普通村子有着莫大关联。这个如今叫做黄埔的村子,经过专家们的考证,其实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一直以“凤浦”为名,到了清朝,众多外国商船上下来了许多金发碧眼的“夷人”,这些夷人以他们的发音习惯,把这里称作“Wanpooh”,渐渐地以讹传讹,凤浦就成了黄埔,久而久之,原来的“凤浦”反没人叫了。外国船只与商人的到来,给本地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地名的变化,更是一段辉煌的历史。
6、白云:白云区因其境内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
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它位于广州市北郊,总面积20.9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岭”海拔382米,登高可俯览全市,遥望珠江,每当雨后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蔚为奇观,故以得名。
7、萝岗:萝岗区得名于萝岗街道,区内有著名风景点萝岗香雪公园。
萝岗香雪公园位于广州市萝岗区萝岗镇内,距市区30公里,占地80公顷,公园以拥有著名的旧羊城八景“萝岗香雪”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