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只是个虚无缥缈的神话 _网易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44:44
国学是个筐,什么都能装
一波三折、高潮迭起的“国学奇才”孙见坤“破格录取”风波,最终以更加戏剧性的一幕收场。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位“国学奇才”道长李一,也在短短时间内经历了从神仙到魔鬼的角色切换……所有这一切,同样打着“国学”的旗号。这些“国学”和“国学奇才”中固然有真才实学者,但泥沙俱下更是常态。
糟粕和精华都被推上国学神坛一起供奉
近年来中国一些地方“申遗”流行“打包”,将一大堆够格或不够格的东西一股脑都塞进“遗产”的行列里。“国学”同样是这样一个筐,被塞进去的东西,有的的确是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如气节观、道德观,如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等等;有些虽然已经不再是代表时代主流的实用性事物,但仍具有相当价值,如诗词、书法等,有些在古代有其意义、价值。但有的已不合时宜,如宗法制度,科举制度等,有些则纯属糟粕,如男尊女卑,天人感应,歧视科技,排斥异族等。
将这些有价值的、无价值的古董搜罗在一堆,统一冠名曰“国学”,在某些执着的传统主义者看来,可以壮大国学声势,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而在于某些学术投机者而言,正可假推崇国学之名夹带自己的私货。
神仙妖怪都在“国学”的旗号下活动
放眼看去,千奇百怪的神仙妖怪都在“国学”的旗号下活动:风水命理是“国学”,真真假假的“神医”、“神拳”、“秘方”、“秘笈”、“养生大师”是国学,石头上显字、在山水草木或牛羊瓜菜上寻“祥瑞”是国学,修家谱、立祠堂是国学,穿上古人的袍褂靴帽招摇过世也是国学。
解释千万种,说好便好、说歹便歹
相对于自然科学,“国学”在许多人看来是先验主义的,妍媸高下固然各人各看法,甚至是非、黑白、曲直,似乎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个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用实验来证明其是否正确,一个当代经济学说,也可用经济实践来验证,然而日前兜售的许多“国学”商品,却是“说好便好、说歹便歹”的,这便好比传统相声里说的,有人算卦问兄弟有几个,卦辞是“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从独子到兄弟几十个,都能从这九个字中得到“准确答案”。
很显然,这种可以任意捏塑、随意解释,并夹带更多人为取舍的“国学”判定法,是很符合某些“国学大师”、“国学奇才”口味的,有了这种特性,本应被质疑的“大师”可以安之若素地继续开山门、收弟子了。
国学被商品化后,已经“无规无距”
其实塞进国学这个大筐的各种东西,并非都没有评判高下的一定之规。像格律诗词,各种手工艺品,还有射箭、摔跤、武术等竞技项目,原本都是有严格的“规矩”的,但这些东西被统一“国学”化,又被包装化、商品化后,原本有规矩的也渐渐变得无规矩起来。
一来各专门学科的小规矩,顶不过“国学”的“大模糊”,二来这些“小规矩”本身太专业、太学术,普通人原本就不太明白,加之舆论和推手一翻炒,自然就更加“不规不矩”了。
“养生秘方”“传统价值观”已成骗名骗利的利器
水汪汪的“国学大师”、“国学奇才”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为有“成功榜样”。比如近年来高考中层出不穷的“国学冒险”,从文言作文到“古风长卷”,从小篆书卷到“甲骨文答题”,一个比一个离奇。但其中不少人却“一击得中”,最终达到了他们“跳龙门”的“战役企图”。但是按照高考的规矩,他们都是犯规者:从隋唐始行科举起,就要求用小楷答题,而恢复高考后,高考规则中也明文规定。他们冒险的成功,自然会激励更多后来者起而效尤。
这些考场上的“国学奇才”所获不过小利,那些打着“国学”招牌,兜售各类“养生秘方”、“传统价值观”,骗取名利、金钱,误人子弟甚至祸及性命的“大师”、“宗师”们,许多在被揭穿前已赚得盆满钵满,一些人至今仍光环耀目,坐享尊荣。在所谓“成功学”的误导下,这些人的“成功”被夸大。
国学本身还没有完成去粗取精的过程,而又因为有利可图被包装被商业化,国学被严重异化。对于传统来说,只有抛却功利心和急躁心态,抱着平衡、端正的心态去审视,才能多少洞悉其本来面目。
魔根按:国学怎么去完成去粗取精的过程?显然,这不是一个数学过程,而是一个社会过程、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学可能被利用,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但这个帐并不能算在国学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