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贪官为己创作了一个“温和腐败”的新概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35:27
民时评:看贪官为己创作了一个“温和腐败”的新概念
刘以宾
 
2009年08月10日00:0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据《检察日报》报道:云南省麻栗坡县委原书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政局原局长赵仕永,因受贿索贿400多万元、贪污50多万元,6月29日被法院一审以受贿罪、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650万元。不过,他公开声称自己是“温和腐败”,与“暴力腐败”大有不同。尽管不少落马贪官用“个性化”表白博得同情、减轻处罚,但赵仕永“温和腐败”概念的提出,还是有一定认识意义和反思价值的。
“温和腐败”既然能被想出来,自然有其一定的社会现实基础和个人实践基础。声称自己属于“温和腐败”,的确也道出了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现在别人都这样,我为什么不这样呢?这也正常呀”!别人都这样,或许扩大了事实;但若说如今一些人“都这样”,恐怕不过分。正是鉴于“别人都这样”,赵仕永才试图把自己的权力腐败行为往“正常”范围上靠。至于“直到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才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犯罪”则纯属胡说,作为一名县委书记,难道连这个是非界限、法律界线都分不清?不过从中也能得到一条启示法律上的各种界定、道德上的善恶美丑,与社会现实的确存在“两张皮”现象。无论是把权力腐败看成“正常”,还是近期出现的公职人员强奸或嫖宿幼女事件,都是“两张皮”的具体表现。
相对于“暴力腐败”,“温和腐败”者似乎不难找到“五十步笑百步”的理由,但赵仕永把自己的腐败说成是“做好事”则荒谬透顶。开脱罪责的意图暂且不论,发自内心的“权力迷失”是存在的。官员手中所握有的权力属于什么性质?不能借此谋私很容易理解,但行政权力属于一种典型的公共资源,倒未必是每个官员都清楚。赵仕永所谓的为麻栗坡“办好事”,与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原理显然扯不上一点关系,因为由行政权力支配的财政资源、政策资源等等,永远是短缺的,只有坚持党性和公平,才可能得以最佳配置。权力者不能以“做好事”的方式照顾了这个地方,就以“做坏事”的实质损害那个地方甚至多数地方。
在反腐败问题上似乎早已形成一种共识:权力腐败的主要诱因不是个人操守而是体制、机制问题,主要不是观念认识而是私欲膨胀。而赵仕永所谓的“温和腐败”一案,或许能让我们重新审视上述的共识。由于某些官员入官门槛太低,由于某些地方用人机制存在严重缺陷,致使部分官员对自己手中权力究竟属什么性质、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的确存在着认识混沌、界线不清的现象。假如没经过必要的、认真的教育培训、考察甄别程序,而让某些连最基本的权力认识问题都没搞清楚的人当上这个局长、那个书记,不仅害了他们自己,更贻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先办事后收钱”叫做“温和腐败”?
背景:云南省麻栗坡县原县委书记赵仕永说:“那些不给钱就不办事的人是‘暴力腐败’;像我这样,在为人办好事的情况下收点钱,是温和的,所以我说自己是一个温和腐败的县委书记。”赵仕永被法院一审以受贿罪、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18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650万元。
华商报发表曾颖的文章:赵仕永发明的这句“温和腐败”,必会在经典荟萃的“贪官雷人词典”中占据一席之地。如果用五十步笑百步的逻辑来看,这位原赵书记确有自感委屈的理由。诚如他所言,确有一些官员,腐败得不顾吃相,为了捞取好处,不惜用建一栋楼的力气去拆一块砖,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而赵的“温和腐败”则更像一笔温情脉脉的买卖。在觥筹交错间,你为我办事,我给你拿钱,在权钱的自助餐前,各取所需,共同发展。如果说“暴力腐败”是明抢,那么“温和腐败”就是暗偷或行骗。明抢易引起公愤,又容易翻船倒灶锒铛入狱,显见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倒是暗偷和行骗,色彩温和,充满了伪善与诡诈。但这里面甚至没有小偷只偷钱而将证件还给失主式的“次道德”良心发现,因此,“温和腐败”没有一丝一毫的道德优越感,更谈不上能博取到同情和宽宥。“温和腐败”比“暴力腐败”只坏不好,这是因为它的隐蔽性和伪正常性。它最可怕的坏处就在于,持此论者发自内心地认同权力的商品化,并自然而然地将手中的权力当成一种可以变成现实利益的资本。正是因为权力在社会无所不在的操控力,让一些手握权柄且离监督很远的人心理严重失衡,以为自己拥有生杀予夺、点石成金的神力。这是权力过于宽泛,权力的能量与监督的力度和手段成反比之后,必然出现的奇观。值得庆幸的是,法纪最终让赵仕永的“温和腐败”,并让更多的心存侥幸者看到一个事实:无论是“暴力”还是“温和”,只要是腐败,就应该跑不脱。
小蒋随想:贪官在锒铛入狱后常喜欢“拽文”——要么写本“忏悔录”,明里暗里地为自己鸣冤叫屈;写不出书的就总结点“感悟语录”,试图以厚黑哲学继续“领导”他人。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贪官却总是恬不知耻,似乎是一个例外,这也算“一条道跑到黑”。“先办事后收钱”与“先收钱后办事”有什么区别?只能说前者的收钱把握更足,根本不怕先办事而后有人“赖账”。正如牛群和冯巩早年一段相声中的台词——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既然领导能“成事”,同样也可以“败事”。只要领导有收钱办事的意思,求其办事者谁敢不给钱?谁不怕“秋后算账”?闹不好,领导让你“吃不了兜着走”!送礼者不是傻瓜,行贿都是权衡了“成本与收益率”后的结果。对行贿者而言,犯不着反悔“因小失大”。“先办事后收钱”绝不意味着“境界高”,而是腐败者对“权力买卖”更驾轻就熟、信心满满。所以,发明“温和腐败说”的赵仕永,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