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优质学案,让学生学会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00:18
李保义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于我们杨中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初一数学组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以较大的热情,团结协作,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克服种种困难,探索、研究适合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课改的浪潮中,我们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经过不断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重要的是两个改变: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逐步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变得更积极,更主动;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考虑自己如何教,而且更多地考虑到学生要如何学。我想这正是课改的根本。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获取知识,不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更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精神。我们正在尝试的“学案导学”就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具体化。学案导学就是要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下面我把初一数学组在编写学案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收获和大家进行交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包括自学目标、自学方法、自学提纲(复习与反思、创设问题情景、探究新课、练习巩固)、自学小结和当堂检测等环节。编写一份优质的学案是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基础的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这恰是我们编写学案的出发点和要达到的效果。
二、如何编写学案
总的来说:编写学案时要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课程标准,以探究性问题作为知识点和知识结构的呈现方式。核心是解决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在设计学案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思维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下面我代表初一数学,从学习目标的制定、问题情景的设计和自学提纲的设计三个方面组谈谈在编写学案时的体会。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我认为,学习目标应该是整个学案的核心,应该揭示教材本质的东西。它指明了我们要让学生学什么,是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学案的其他内容都应该为完成学习目标服务。目标的制定要明确、简练,具有可检测性。在制定目标时,不但要挖掘教材中所体现的知识点,更应注意对数学核心思想的挖掘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着一节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规律和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用字母表示规律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与简洁性,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逐步建立符号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量和数量关系可以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简洁之美。
在后面的学案中,我先设计绕口令,让学生在一个既熟悉又有兴趣的活动中开始探索。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我适时提出问题“既然青蛙的只数说也说不完,你能用一种方式把所有青蛙的只数都表示出来吗?”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慢慢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感悟了符号化思想,体验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作为上述活动的继续,我又提出问题“你能进一步表示出n只青蛙眼睛、腿的个数吗”这使学生认识到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认识再一次得到升华。
接着我设计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活动。这个活动是学生已经学习过三角形内角和的基础上来探索得到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直至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很快发现多边形边数与内角和度数的关系,四边形是2个180度,五边形是3个180度,六边形是4个180度……如何表示这个规律呢?
经过讨论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即 。这样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规律,学生对字母表示数又有了进一步的体会。总之,学习目标是学习内容的核心,内容要为目标服务。
(二)问题情景的设计
教学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虽然我们面对的总是某一年龄段的学生,教的也是差不多的内容,但初一数学组的每位老师能够广泛的涉猎各种参考资料,吸取别人的宝贵经验丰富自己的设计,实现资源共享。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新课的引入阶段,有意识的加强学习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这种联系能让学生在开始阶段就切实感受到将要学习的内容是有现实意义和学习价值的,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和使用数学。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孟雪荣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数轴”这节课时创设的问题情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首先老师用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室温温度计(竖着放)。温度计上有等距离排列的一些刻度,每个刻度对应一个表示温度的数值(有正有理数、0和负有理数)。然后温度计变成横着放置,并且变成一条直线(有刻度,但没有箭头)。此时老师适时地提出我们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但由于正数和负数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因此我们必须确定这条直线的一个延伸方向为正方向。就这样一条完整的数轴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在这个过程中那条没有正方向的,不完整的,所谓的数轴的出现是一个最大的亮点。由于它的出现使得生活中的温度计自然过渡到数学中的完整的数轴;由于它的出现使得数学具有了生命。就如同在艺术家眼中的维纳斯一样,这条不完整的数轴在数学者中是那样的完美,这种数学美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
(三)自学提纲的设计
自学提纲即是要让学生完成的学习内容。内容的设计能否为学习目标而服务是自学提纲设计成败的关键。一般来说,自学提纲的设计应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在这里,能否适时地提出恰当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所提的问题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体现出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体现出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另一方面,问题的难度和跨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人说,大多数学困生的产生,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提出的某些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问题过难、跨度过大,会导致学生无从下手,失去学习的兴趣。也有人说,低估学生往往比高估学生更可怕。确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无穷的。因此问题过易,跨度过小,就失去了研究的价值,学生的思维就不能更好的得到锻炼。这往往使我们经常陷于两难的境地。为了设计好某一个问题,初一数学组的老师经常在一起讨论和研究,设计的方案经常一改再改。比如刘玉臣老师为了检验所提的问题是否恰当,经常随机的找来一两个学生进行检验。这种研究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年轻教师传承的。
对于问题的设计,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来设计不同水平和类型的问题。下面就问题的基本类型和每种类型问题的思维特点作简要的分析。1、事实型问题―――需要学生简单回忆信息。如,定义是……或谁是……;2、经验型问题―――需要学生整合、分析已给的或记忆中的信息。如,用你自己的话解释我们得到的某个结论或计算……。3、创造型问题―――需要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并能揭示数学核心思想。如,如果我们把条件改成……结论将会……或我们怎样才能……。
总之学习内容要为学习目标服务,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的呈现方式要多样化,既要有事实型问题、经验型问题,又要有创造型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三、存在的问题
1、学案的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教材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出现偏差。设计的练习有时还不能更准确地服务于学习目标;
2、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3、离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最终目标还相差很远。等等。
因此,本学期我们初一数学组的老师还会继续努力,共同研究,资源共享,攻克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难关,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谈到美国面临的问题时说了下面一段鼓舞人心的话: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许是全新的。我们应对挑战的手法也许是全新的。但是,我们赖以取得成功的价值观从未改变----勤劳与诚实、勇敢与公平、宽容与求知、忠诚与爱国,这些观念确凿无疑。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它们是无声的进步力量。因此,我们需要重拾这些真理。我们必须开创一个负责任的新时代,让所有美国人认识到:我们肩负着对自己、对国家、对全世界的责任;不是我们勉强接受的责任,而是欣然主动承担的责任,坚信没有什么会比全身心地投入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更令人精神愉悦,更能磨练我们的品格。
参考资料:
1、杨中《课改信息》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专刊
2、郑毓信主编:《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
3、张奠宙主编:《数学教育学导论》
4、绿耕班学习资料
5、2009年2月11日参考消息
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