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老百姓敢花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30:28
中广网北京8月4日消息 [记者口播]: 我是中央台经济之声记者王浩。我现在在河南省清丰县,家电下乡到了村民刘文丽的家门口,之前还盘算着要买个大彩电的她,手里拿着丈夫从外地寄来的打工钱,想了想,还是存了起来。
[采访音响]:孩子上学也得需要钱,老人看病也得需要花钱,不敢乱花。
[记者口播]:家电下乡,政府补贴13%,但一些农民在商场看了又看,最后还是攥着票子回家了,让商家干瞪眼。
政策如此优惠,可许多人还是不愿花钱。从1990年算起,我国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走出了一条快速下滑的曲线。到2008年,降到35%,这个比例是美国的一半,甚至比印度也低了20个百分点。如果从绝对的消费额来看,2008年我国全国的消费额为1.6万亿美元,仅仅相当于美国的一个加州。
老百姓一方面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却在拼命地存钱。和消费率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在飙升,已经从1992年的36%,上升到2008年的51%,银行里居民存款超过了20万亿。不敢花钱,成为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大障碍。
[记者口播]:我是中央台经济之声记者王浩。在采访28岁的丁桂玲的时候,她用“走钢丝”来描述买了房子之后的生活:
[采访音响]:我和老公的年收入10万多点吧,但是85万元的房子还是压得喘不过气来,每月还房贷将近4前块钱。现在我的收入和支出就像是走钢丝,稍不留神花的就比挣得多。
[记者口播]:丁桂玲在北京一家地质研究所工作,半年前她怀上了小宝宝,但是现在她就开始为孩子的上学发愁了。
[采访音响]:最近还有一个同事,她的小孩好不容易进了一家幼儿园,比较便宜的还2000多。所以我平常只能委屈委屈自己,根本就不敢乱花钱。
[记者口播]:就北京市来说,去年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很多人的收入也是在不断增长,但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等这些压在头上的大山,让人很难放心消费。
要让老百姓敢花钱,无外乎两点:一是老百姓有钱可花,二是老百姓花钱没有后顾之忧。也就是不仅“民富”,更要“民安”。民富,突破点在于,国家首先要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此外,还应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比如打破垄断,让国企利润全民共享,再比如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变劳动所得偏低的局面。
民安,就要让老百姓花起钱来有安全感。老百姓要预防这个、预防那个,总是想着生病了怎么办?老了怎么办?失业了怎么办?有这么多后顾之忧,就是有了钱当然也不敢花。
根据社科院的测算,只要给20%的低收入群体增加一项社会保障,他们就可以增加100亿元的消费。如果能够给低收入人群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险,在收入不增加的情况下,他们的消费也会大幅度提高。
看来,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不仅仅是人们的福利,也是市场经济运行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花钱项目,还将提高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欲望,为经济转变提供内在的动力。否则,再多的拉动内需政策,也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刺激内需必须倒逼社会保障去升级。
教育、医疗、养老等都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方面,属于公共产品,在这些方面,政府应该承担起主要的责任。而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也更需要有所作为,把更多的财力投到公共服务领域。
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
[采访音响]:一个最重要的还是增加就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第二,社保,就是说他想花钱,不害怕,解决这个问题,我存起来,我要干这个,我要干那个,最后他一想,不行,我还得养老,他就不敢花钱了,我觉得要解决不敢花钱的问题,医疗保障、养老保障,让他无后顾之忧。
第三,对现在的房价要控制住,甚至有的地方要降下来老百姓才敢花钱。
第四,对一些房屋的按揭、汽车等等在税收上都要有一些优惠。
(市民一):医疗保险应该是让每个人都有,像我能报道85%,比如像农村,可能有的就50%甚至更少,有的门诊还不能报,只要国家把医疗这块普及了,报销的比例再大一点,就敢花钱了。
(市民二):虽然劳动法规定了所有打工的人都有社保。但是不是每个单位都给你,我觉得政府该管一下吧。
(市民三):得增加收入,没有收入你怎么敢花。现在国家财政收入世界上数得着了,但是老百姓是不是真正提高那么多?
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
[采访音响]:注重培育居民的消费能力,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是我们最紧迫的任务。
在这个时期,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这个问题凸显出来。它背后显然不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慢造成的,我们在发展最快的时候,消费率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体制上有所突破,最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养老、看病、医疗、上学,这些体制问题如果能够突破的话,就为居民消除后顾之忧创造非常好的条件。
如何让老百姓敢花钱?——观点连接
《人民网人民时评》:老百姓为啥不敢花钱?原因很简单,住房、医疗、教育被称为新“三座大山”,大山不移,谁敢花钱?
《经济日报》:让老百姓花钱没有后顾之忧,需要注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
《中央电视台》:应该推动医改、教改、收入分配制度、个税体制和公共财政透明等改革,实现从“国富”到“民富”。
《上海证券报》:各级政府理应切实增加社会福利开支,降低行政管理开支占公共支出的比例,减少公共支出过程中的调整成本,以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支撑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否则,消费无论如何是刺激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