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问题已从观念启蒙进入利益博弈阶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01:42
2007年07月05日 15:08:32  来源:新华网


【字号大中小】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Email推荐:

【收看新华手机报】

资料图片:一名河南沈丘县的村民在观看河水泛起的泡沫。近日,淮河最大的支流沙颍河上游沈丘闸开闸放水后,沿岸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下泄,造成沙颍河污染指标持续上升,出现1公里长的白色泡沫带。沙颍河污染的加重对下游百姓生活和淮河干流水质造成危害。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新华网北京7月5日电(记者顾瑞珍 吴晶晶)针对当前我国水污染形势严峻的现状,环保总局近日再出“杀手锏”,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这是继“区域限批”后,又一次动用重典治理污染。记者就“流域限批”的有关情况专访了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
除了“关停整改”,“流域限批”力图使后续治理机制进一步深化
记者:这是环保总局第一次对重污染水域进行“流域限批”,限批地区和挂牌督办企业之多前所未有,请问它的诞生背景和主要目的是什么?
潘岳:“流域限批”很重要的一个背景是今年入夏以来接连发生的太湖、滇池、巢湖蓝藻暴发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而传统的治理方式已经无法应对日趋严峻的水资源污染形势。
我国本来就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从松花江事件后,平均每两天发生的一起环境突发事故中,70%是水污染事故。种种迹象都说明我们的环境资源到了一个危险的临界点,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才能遏制住这种趋势。
记者:记得年初您曾说过“区域限批”的范围在今后还将扩大,这次的“流域限批”是对“区域限批”的升级吗?它与“区域限批”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潘岳:这次“流域限批”从规模上来讲的确是升级了,上次“区域限批”只有4个市,这次有6个市、2个县和5个大工业园区。最关键的区别是,我们这次除了要求限批对象“关停整改”外,还要力图使后续的治理机制进一步深化。以前的措施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体,末端治理的模式。希望从此次“流域限批”开始,探索一条能将行政手段、市场力量、公众参与结合起来的流域污染防治新思路:建立有效的环境问责制,将环境指标真正纳入官员考核机制;建立跨部门跨流域的统一综合治理机制;建立公众参与的环境后督察和后评估机制;建立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用市场的力量来遏制污染恶化趋势。
治理速度赶不上污染速度,“垂直分级负责,横向多头管理”是祸根
记者:我国目前的水环境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潘岳:近年来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粗放的增长模式造成了大规模水污染和水紧缺。目前7大水系的26%是五类和劣五类,9大湖泊中有7个是五类和劣五类。华北地区1300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已经用掉了1200亿立方米,海河流域人均用水量不够300立方米,北京更是不足250立方米。
目前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处在发展的巅峰状态,北方环渤海区域、南方的长三角与珠三角,以及新兴的成渝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广西北部湾地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工业发展还要消耗更多的水。毫不夸张地说,水将是中国未来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环境领域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主题。
记者:国家一直在斥巨资治理“三河三湖”水污染,但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污染速度,您认为这反映出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方面的哪些问题?如何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潘岳:我认为问题主要出在目前“垂直分级负责,横向多头管理”的流域水环境保护体制上。这个部门管调水,那个部分管污水处理;这个部门管农业面源污染,那个部门管工业污染;这个部门管技术资金,那个部门管发展资金。这样一种分割管理方式直接导致“责权利”的不统一,争权不断,推责有余。不建立一个跨地区、跨部门的流域管理机制,就不可能执行有效率的水污染防治措施。环保总局强烈呼吁建立一个跨部门跨省区的流域统一管理机制,能够联合流域上下游省份,组织环保、水利、城建、林业、农业等部门开展联合监测和执法。
规划环评是解决流域发展和污染重大矛盾的根本方法,公众是最高效的环境督察员
记者:我们注意到,此次“流域限批”的整改措施中,环保总局要求所有限批城市必须做规划环评,这是以前的污染治理措施中没有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潘岳:流域污染的根本原因在于流域范围内存在的各类布局性环境隐患和结构性的环境风险。这些布局性、结构性的污染问题,仅仅采取工程治理等末端治理措施和手段难以根治。
开展流域规划环评是解决流域发展和污染重大矛盾的根本方法。流域的污染不是因为发展,而是因为乱发展。规划环评可以从源头和全过程出发,在宏观战略决策和流域整体规划前端,充分论证流域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统筹考虑流域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流域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规避流域范围内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风险,从而减缓和防治流域内存在的环境问题。
记者:公众参与对环保的意义已越来越被认可,这次“流域限批”也再次提到公众参与,在“环境后督察”和后评估制度中公众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潘岳:中国环境问题已从观念启蒙阶段进入利益博弈阶段,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力量之间必定有一个此起彼伏的拉锯过程。在强大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一些特殊利益面前,仅仅依靠环保总局来推进环境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一直认为,对于中国的环保事业而言,政府执法、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三者的结合非常重要。
我们曾率先出台《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暂行)》。这次“流域限批”,我们希望公众在“环境后督察和后评估机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在过去的环保执法中,排污企业“一查就关,一走就开”的现象屡禁不止。公众作为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者,最有动力去监督各相关部门和企业是否履行了环境义务,是最高效、最公正的环境督察员。

环保总局对四大流域进行“流域限批” 挂牌督办38企业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新闻界通报,针对中国当前严峻的水污染形势,环保总局自即日起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对流域内32家重污染企业及6家污水处理厂实行“挂牌督办”。潘岳表示,当前水污染持续恶化的趋势已非分割的治水管理体制所能解决,应该尽快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流域污染防治机制和新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坚决完成减排目标。
潘岳痛陈环保困局:“流域限批”已是最后一招
2005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频频掀起“环保风暴”,千亿元项目叫停,总局副局长潘岳因职责深处“风暴眼”,被媒体称为“潘旋风”。他在接受晨报记者专访时语气颇显无奈:“‘流域限批’已是我们能动用的最大限度的行政手段,再狠一些的我们没有了。传统的依赖行政手段的环境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解决问题,中国的环境问题需要新的思路,就是融合行政手段、市场力量和公民参与的综合手段。”
网民热议流域限批:需革除环保领域制度性弊端
新华网友 发言时间 :2007-07-04 12:19:53 网友来自 :203.142.69.*
流域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解决流域污染问题需要流域各地区之间,政府各有关部门之间紧密配合,整体综合治理。面对严峻的水环境形势,“流域限批”政策的实施,对于尽快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流域污染防治机制,进一步理顺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及相互关系,调动流域各级政府站在流域整体的高度积极开展污染治理,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让"流域限批"成治理水污染"撒手锏"
策划链接:


相关评论

相关稿件
·发展中国家代表呼吁各国携手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专家:调整发展方式有助解决环境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三峡库区临污染威胁 嘉陵江两岸环境问题突出
·让"流域限批"成治理水污染"撒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