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汉武画的红卫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05:51


《光荣与梦想》
为捍卫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绝对权威,红卫兵运动伴随着“敬祝万寿无疆”的欢呼声而蓬勃兴起。许多单纯而虔诚的红卫兵甚至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成为文革的殉葬品。在现代中国,2000多年前为秦始皇(FirstEmperor of Qin )陪葬的兵马俑 (Terra-cotta Warriors )作为中华民族的骄傲,被供奉在博物馆内,而35年前的红卫兵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故城夕照》
石狮或铜狮是权势的象征。皇城内的铜狮,就是皇权的象征。红卫兵崇尚和维护最高权力,遵循林彪副统帅的指示,“大树特树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他们自以为将接过革命火炬,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的当然主人。谁曾想,这一代人后来成为被权力打压的对象,并最终被社会忽略和抛弃。


《兵团日记》


《激荡年代》
谁也没有料想到,小小年纪的中学生会作为主角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冲击各地区的党政机构,揪斗所谓的“走资派”。他们身穿父辈的旧军服,腰扎武装带,叱咤风云,不可一世。

《太阳最红》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你的光辉思想永远照我心……”这首歌在文革中几乎人人会唱,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达到了顶点。中国人似乎抛弃了自我和传统的伦理纲常,好象真的相信“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多数的红卫兵确实怀有宗教式的虔诚,甘愿为领袖献身。


《宣传队员》


《血统》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血统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属于“四旧”,本该坚决扫除。以中共高干子女为主要成员的首批红卫兵为了其既得利益,却公开打出血统论的旗号,宣扬“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文革初期,本人成份为“黑五类(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的中国人及其子女,被强迫佩戴标明身份的胸牌。当人们问“你是谁”时,一定会追问一句:“什么出身?”实际上从1949年起,那种“阶级成份”就已经决定了每个中国人及其后代的社会地位。三十多年“党的阶级路线”的统治,在中国制造了无数的人间悲剧。


《忠诚》


《作战部长》
红卫兵的机构仿照军队建制,司令部下设有组织部,作战部,宣传部,情报部,后勤部等等部门。作战部的任务起初是起草批判文章,组织示威游行,揪斗“三反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到后来逐渐演变成“武斗”的指挥部门。作战部的装备从笔墨纸张,棍棒铁矛直至枪支弹药,应有尽有。


“句句是真理”


《剪辫子》


《小 将》
文革最初由中学开始。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阶段里,“师道尊严”被作为“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破除,中学生们把老师当作了斗争目标,军用皮带成了标准的批判武器。人格凌辱和体罚愈演愈烈,死伤残者不计其数。


《老唱片》


《红色力量》


《决裂》


《小 憩》
红卫兵称他们的办公室为“据点”。在这儿他们常常日以继夜地进行文字方面的工作,睏了便和衣而眠。法国作家雨果(VictorHugo)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是红卫兵喜爱的文学作品,他们觉得自己与雅各宾派(Jacobin Club)和罗伯斯比尔 (Robespierre)有许多相似之处,而路易十六(Louis XVI of France)被送上断头台的场景描写,读来令人心弛神往。


《逝去的岁月》


《威权之门》
最早的红卫兵组织产生于清华附中。早期红卫兵成员的家庭出身必须是“红五类”,而其中最热衷于鼓吹“血统论”的则大都是出身于党政高级干部家庭。著名的“西城区纠察队”曾在故宫举办过一次“抄家”所得财物大展览。身处昔日的皇宫,浏览无数金银财宝,有女红卫兵对同伴感慨道:“如果1949年成立的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咱们可都是公主啊!”一时间,国家权力仿佛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