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改革者李荣融的光荣与梦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37:05
2010年09月01日 10:38:03  来源: 证券时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自称球迷,爱好足球篮球;实干、勤奋、坚韧、坦诚、专注,喜欢向下属推荐书籍,被外界称为国资守护人:这就是李荣融。
8月24日,66岁的李荣融像一位老船长一样,卸任了国务院国资委主任一职,正式告别他掌舵7年的央企“航空母舰”——国资委。担任国资委首任主任一职以来,李荣融行事“低调”,曝光率不高;颇具戏剧性的是,他的离任倒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曝光率由此达到顶点。
现年66岁的李荣融出生于江苏苏州,当过工人,干过车间主任、副厂长、厂长。2003年国资委成立,李荣融由国家经贸委主任转岗第一任国资委主任。
李荣融出掌国资委之初,外界并不看好,认为李荣融接了一个不好干的差事。实际上,李荣融对于自己的职责和所处的环境也有清醒的认识。2002年年底,李荣融在一份报告中称:“国有企业改革20多年来,能改、改好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
如何啃下这块“难啃的骨头”?这就是李荣融作为国企改革总设计师的任务和职责。
7年来,遵循“多干事,少说话”的原则,李荣融在荆棘路上锐意前行,坚定地探索国资管理和国企改革之路。在位7年,李荣融成绩斐然:率领国资委开足马力,推进央企重组整合,带领央企积极参与世界经济;雷厉风行,启动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威逼央企大佬签业绩军令状;坚韧坦诚,推进央企董事会建设,探索解决国有企业弊病的终极道路……
国企改革并未结束,国资管理仍需继续向前推进。但不难断定的是,李荣融将被历史记住,他定将在中国国企改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做大做强央企
“我喜欢跟高手较量。我认为,和高手的较量,尽管有失败、有痛苦,但一定会有提高。”
回望过去7年,在国资委肩负的多项重任中,李荣融完成得最出色的,就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李荣融的领导下,央企资产总额从2002年的7.13万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1万亿元,年均增长16.74%;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12.63万亿元,年均增长20.8%;实现利润从2405亿元增加到8151亿元,年均增长19%;上缴税金从2915亿元增加到11475亿元,年均增长21.62%,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5.4万亿元。
“1998年朱镕基总理提出三年国企脱困时,全国国企一年的总利润才213亿元,现在我们中央企业,一个月利润就有近千亿元。”央企7年来的表现让李荣融如释重负。
更令李荣融满意的是,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的央企每年都在增多。2010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上榜的中央企业共有30家,比上年增加6家,比2003年增加24家。
有人认为,央企发展、利润激增是因为其垄断地位,是因为有国家的照顾。对此说法,李荣融不以为然。他反问道:“世界500强的宝钢是垄断企业?中铁、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交通建设等都是建筑企业,建筑业怎么垄断?它们都是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
如果说在经济“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取得良好业绩,还不足以让人对央企竞争力刮目相看的话,那么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李荣融率领央企取得的表现则足以令人信服。
危机爆发之时,李荣融在一次会议中及时向央企发出了预警,要求央企“捂紧钱袋子”,“把困难的时间准备得长一点,把困难的程度估计得重一点,把应对的措施准备得足一点”。
当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当危机从金融领域波及实体经济,中国央企却成功抵御了这场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央企上缴了10426亿元税收,创造了6961亿元利润。尽管数据较前一年有所逊色,但已足证李荣融的远见卓识和央企竞争力的提高。
“鼓舞士气,给世界信心。”李荣融如此评价央企在金融危机中的贡献。但这并未冲昏李荣融的头脑,他深知央企缺陷:央企过去7年进步很大,但主要依赖于我国经济的高增长。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很大差距。
差距就是动力。李荣融开始引导央企通过与国际跨国巨头进行对标找差距,提升管理和业绩水平。“我们这几年在探索中前进,在竞争中成长。说实话,我喜欢跟高手较量,我认为和高手的较量尽管有失败、有痛苦,但一定会有提高。所以我鼓励央企,不断地寻找我们自己的对标对象,瞄准世界一流企业,不断寻找自己差距,一项一项数据比。”
7年来,李荣融对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信仰和梦想从未动摇过。他倔强地认为,“国有企业一定能搞好”。他殚精竭虑,虚心学习;主编《筚路蓝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一书,在央企中推广王永庆的管理经验;向央企负责人隆重推荐《未来企业之路》,希望央企负责人了解“未来企业”的蓝图。
他坚毅、果敢、不服输、勇于挑战的性格,推动着央企向新的高峰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