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者的下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1:18:02
沈威风    2010-10-27【经济观察网】本文网址:http://www.eeo.com.cn/wangshang/shenghuo/2010/11/01/183829.shtml
王熙凤是一个喜欢弄权的人。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追逐权力的时候,人人奋发向上,唯恐落后,可是往往一旦大权在握,反而喜欢摆出一副淡定的模样。想必是有权的人其实很怕人家知道他有权,所以喜欢躲起来弄权。比如荣国府的权力其实是掌握在王夫人手里,可是她躲在后面偷偷地干了多少坏事,不仔细看,还以为整个荣国府最大的坏人是王熙凤不是她呢。
越是看不见的人,越有神秘感,他的权力和权威就越大。张艺谋以前还是很会拍片子的,他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那个掌握了所有人命运的老爷,只闻其身不见其人,他越是作为一个象征意义存在,他的杀伤力就越大。为什么要躲起来?因为中国有一个坏习惯,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一有了权,别人就会拿他当目标,要从他身上得到好处,或者往他身上招呼暗器。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喜欢抓权的,喜欢弄权的人,往往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可是王熙凤却是一个高调的人。当日秦可卿死在了天香楼,贾珍哭得如丧考妣,尤氏托病不出,只得把这件大事托付给了王熙凤。王夫人是个有权但低调的人,就和王熙凤说:“你哥哥既这么说,你就照看照看罢了.只是别自作主意,有了事,打发人问你哥哥,嫂子要紧。”可王熙凤结果了宁府对牌之后,表现得可就不是照看照看这么简单了。
她上马第一天就职宣言是这样说的,“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
宁府的管理是个什么状况,大家都知道,宁府后来的管理是个什么状况,大家也一清二楚,在王熙凤的铁腕治理之下,曾经出现过短暂的清明状态,很显然随着王熙凤协理完秦可卿丧事这件大事,也就烟消云散了。
简单地说,王熙凤作为一个改革者试图带给宁国府的那种她认为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率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并没有能够得以延续——甚至,在她主政的短暂的时期之内,下人们也不过是抱着把这段时间熬过去,好日子又会回来的心态,虚委应付罢了。
王熙凤在宁国府的改革为什么不能成功?可能和她是个空降兵的关系很大。
王熙凤在宁国府是不可能长长久久地管事下去的,而宁国府的下人们,在宁府做事已经很多年,也很显然将在这里继续长久地做下去,在这种状况下,王熙凤和宁府下人之间的关系就很微妙。王熙凤虽然能凭借她的威势,抓到应卯迟到这件事,惩罚下人,杀鸡给猴看,在短期之内达到一定的震慑效果,但是在宁府众多的下人里,这件事已经让王熙凤和他们彻底站到了一个对立的立场上。
下人们会认为因为王熙凤的到来,而破坏了他们之间的“和谐”气氛——且不论这种和谐气氛是否真正于组织有利,对于个人而言,他们会怀念那种散漫的失控的管理,因为那会让他们觉得自由没有拘束。下人们会怀念原来的管理者,对于改革者和改革措施所带来的一切变化,都抱有负面的情绪并加以反对。
据说在中国,空降兵的阵亡率高达90%以上,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很难处理好与企业元老重臣的关系。这层关系是一张非常薄的纸,不小心就会触雷。换了你是尤氏,假使王熙凤管理宁国府日久,与众多仆人之间的关系势同水火,你能下定决心支持王熙凤到底,但凡有违例的,有一个炒一个,有一百个就炒足一百个吗?如果你毫不犹豫地说是,那你很可能还没有真正当过老板。因为老板们遇到这种情况,第一个念头总是:稳定是根本,基础不能动摇啊。
其实,尤氏也曾经协理过荣国府。只不过她的态度与王熙凤截然不同。“尤氏虽天天过来,也不过应名点卯,亦不肯乱作威福。”【经济观察网】本文网址:http://www.eeo.com.cn/wangshang/shenghuo/2010/11/01/1838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