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品质的培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20:38
人们把心理品质概括为“六种心理倾向”:自尊、自信、自强、责任、好奇、同情;“八种精神”:自立、敬业、合作、竞争、开拓、拼搏、实干、乐干;“十二种能力”: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注意、表达、操作、交际、承挫、自学、创新。实施新课程注重学生情绪智慧的开发,首先要加强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教育和培养。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先代遗传下来的或长期适应社会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质。它直接指导着人们思想模式和行为方式的形成,成为人们奋进的原动力。
健全学生人格增强心理耐力。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自主意识淡薄,抗挫耐力脆弱,由于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小缺失家庭良好的人格教育,长期处于家长过分的爱和过度的期望之中,使他们极易产生任性、骄横、自私、冷漠,孤僻的心态。这些孩子既不能正确地悦纳自己又不能友善地宽容别人,既缺乏良好的行为自律性与独立性,又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坦然地面对挫折。当今社会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这就要求人们具有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的良好心理品。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弱,一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就灰心意冷,意志消沉。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精神和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良好心理素质。树立信心,勇敢面对挫折。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信任,要认学生知道凡挫折都是可以战胜的,信心是战胜挫折的精神力量,勇气和胆量是克挫制胜的有力武器。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采用因材施教,降低学习难度和要求,要帮助他们逐步树立信心,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要认真分析受挫的原因。绝大多数挫折都是由一定原因造成的,诱发因素是直接引起心理问题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学生实施教育、有意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大心理容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可以从情感心理、学习心理、自我意识的心理三个方面进行教育。情感心理教育: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造成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氛围,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受到教育熏陶和启迪。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同学生关系紧张,个性特长被压抑,都是十分有害的,只有在宽容的氛围中才能诞生丰富的个性,而没有鲜明的个性,就不可能诞生创造型的人才,所以借用各方面的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大氛围。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给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情感经验。教会学生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远大的志向。
学习心理教育: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他们的时间和空间主要被学习所占领,因而学习心理活动是学生主导的心理活动。学习心理活动是—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意志、学习习惯等心理要素。学习心理不仅作用于学也学习活动之中,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学业的进步,同时也和学生个性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教育者注意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山现的心理现象及心理障碍进行正确引导,排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良心理因素,对积极的心理因素进一步强化,这对使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学会自立、自强,完善其个体心理品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自我意识的心理教育:自我意识的心理教育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知、情、意方面的内容。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自我教育,其价值取向是个人本位,尊重个性,自我发展,自我奋斗。东方文化背景下的自我教育,其价值取向是群体本位,尊重权威,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今天的自我教育要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地修身养性。既提倡个性解放,个人奋斗,自我表现,自我实现;又崇尚尊重群体,尊重他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断进行艰苦的自我锻炼,保持正常的自我展示,努力缩小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的差距,使之健康地成长。
增大心理容量。心理容量,在精神分析理论当中,往往比喻作一个容器,心里容量的大小直接关乎的心情舒畅感,心胸开阔度直至学习的成败。心理容量小,让你潜意识中压抑的东西浮现到了你的意识层面,或者影响到了你的行为模式,这些都是都会引发反移情,而能否及时地让容器内的负性情绪得到改变。这就要有一定心理容量,应该从学生的思想情结入手,只有先破除他们的心理情结,才可以慢慢去增加心理的容量。如果一个人能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工作,就能发挥出他所期望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跟学生创造一种和谐、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心情舒畅,心胸开阔的学习,以增大心理容量。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性格形成,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