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公关如何更具信服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16:19
2010-08-31 13:01:27
最近几年,由于中国国际公关的话题在媒体和公众舆论中,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随着近几年中国的国家实力不断上升,国家影响力也不断上升,但国际社会同时也出现越来越多对中国发展的疑惑。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中国能做出解释,既消除或至少释然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同时也更建立一个成熟、自信的中国的国际现象。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国家公关这几年方兴未艾。从实际效果看,这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却尚未起到从根本上扭转乾坤的作用。当然,中国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改变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格局的现象,因此中国的国际公关工作也必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但从微观的层面上来看,中国在国际公关上遇到的一个明显障碍是:究竟如何塑造中国外交的权威声音?具体来说就是:究竟中国应如何表达,才能让国际社会相信中国的诚意?中国究竟如何才能真正说服世界?
国家发展方向:必须有所切入
这些问题与其说是国际公关的问题,还不如说具体涉及到两个根本的问题:一、中国的国家发展方向问题;二、中国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东西方秩序(其中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心理秩序)的调适。
只不过,在过去时间里,人们可能过分看重了中国国际公关的技术层面的要素(虽然这些要素本身也很重要),比如资金投入、话题的设置等。但只要上述两个根本问题没有在中国国际公关工作有所涉及甚至占据主要位置,那么中国的国际公关未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仍将面临如何才能让世界信服的问题。
所谓中国的国家发展方向问题,简单说来就是:未来中国到底将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未来,她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形态将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时的话语来说就是:中国改革的彼岸到底在哪里?
必须承认,中国虽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但仍处于转型期之中。所谓转型期,可以有多个层面。从经济层面而言,这是指原有的计划经济向完全形态的市场经济的过渡,其间必然经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社会、政治和法治形态的全方位过渡;从中国的社会文化形态而言,这是指一个从过去数千年传统、封闭的社会形态逐渐向开放、法治的公民社会过渡的过程。
这一转型期显然是全方位的,也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同时必然将伴随着长期的痛苦和艰难。就三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历程而言,未来似乎可以预计到的挑战有: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能否最后确立独立的法治精神,从而真正解决转型早期出现的政商结合的问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能否抑或如何确立一个得以保证其成功的政治框架?无论是法治精神还是政治框架,在今天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能看到其雏形或萌芽?
这些问题实际上均已切入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层。这些问题似乎都不是置身庐山之中的人们所能完全回答清楚的,但却又是在中国对外公关方面所不能回避。原因很简单:今天来自国际社会(其中主要是西方世界)对中国发展的疑虑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发展的本能的战略警惕和敌意,但这部分情绪占相对比较小的成分;二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疑虑,其中尤其是中国的发展是否可能导致内部的不稳,以及对外部世界构成威胁。
要解开上述第二个疑虑,仅靠一般的政策宣示显然是不具备足够信服力的,而必须从现有中国发展的内部结构和未来走向上切入,展开深入显出、抽丝剥茧的分析和导引。
触及东西方心理秩序
与此同时,中国崛起是一个势必改变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秩序的趋势,因此必将切入到中西方心理秩序的深层。在这方面,由于过去数百年西方现代化的成功,西方价值观成为主导性的全球价值观,西方中心主义也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心态。但遇到中国这个庞然大物的崛起,无论是西方价值观还是西方中心主义均受到严峻的挑战。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西方世界正在经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心理调适过程,而另一方面,中国本身也处于对自身重新定位的过程之中。对西方而言,能否从心理上真正接受中国崛起,势必成为一个挑战;而中国面临的问题则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能否发展出一套既属于自己,能与西方价值观匹配或媲美的价值观?
所有这些问题均非策略层面的问题,而首先是具有相当深度和难度的理论问题。但中国的国际公关能否真正具有信服力,首先不是策略层面的问题,而必须解决理论层面的一系列难点,或至少须从理论层面高屋建瓴地予以切入。换言之,中国的国际公关在思考策略层面的问题上,至少必须具有理论高度和理论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浅出,使国际公关工作切中核心问题,并从核心问题出发左进一步的策略部署和铺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