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16:31

 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导言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

一是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评价一国国际地位的根本依据。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它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地位高低和作用强弱的主要标志,反映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能力与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影响的外在能力的总合。

二是外部世界。一国所面临的外部世界是影响该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外部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和外部联系。国际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外部世界的结构和状况。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不变的情况下,国际环境的变化可以影响其国际地位的高低。两极格局或多极格局、战争或和平等不同的国际环境,都可以使国家的国际地位发生变化。外部联系即一国与国际体系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所谓性质是指一国的基本国策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其对外政策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所谓程度是指该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与国际社会相互依赖的程度,以及对其他国际行为主体乃至国际体系发挥影响的程度。

在过去的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中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能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如何解读和把握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启示?

 

第一章  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深入互动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今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增强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和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变化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20国集团(G20),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

    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由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新自由主义碰壁,西方主流媒体认为,当前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在西方兴起并主导世界后遭遇的最大一次挑战,集中暴露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深层次缺陷,呼吁对21世纪的资本主义进行重大改革。美欧日陷入同步衰退,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最大亮点。国际舆论普遍关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势头,认为中国政府采取的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行动快、见效快。美国《新闻周刊》置评,中国是此次危机中唯一没再出现信贷危机或信任危机的大国,这彰显了“中国模式”强大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高盛公司称赞中国是在当前危机中“凭借自身政策第一个创造经济转折的重要国家,为世界经济绘制了一种蓝图”。

    一些舆论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相继失败之后,“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代表了世界发展模式的未来潮流。如果说欧洲“莱茵模式”和美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引领风骚,“中国模式”将主导21世纪。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和做法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肯定,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

    总的看,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世界的目光逐渐聚焦中国,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将采取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第二章  世界怎样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无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企业高管、商界领袖,人们在感叹中国奇迹的同时,都在关注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发展走向。

    1.美国:中国崛起是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当前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重构的过程中,不仅离不开中国,更需要中国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美国总统小布什执政期间,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和政策渐趋务实。2005年9月21日,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发表题为“中国往何处去?——从正式成员到承担责任”的演讲,认为中国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大国,将影响未来的世界,明确提出美国需要促使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以此为标志,美国积极推进同中国的对话,加强在重大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上的协调合作。

    2009年1月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奥巴马总统和希拉里国务卿等政府高官高度重视中美关系。2月13日,希拉里出访东亚4国之前在亚洲协会发表演讲,称美国将继续与中国发展积极的关系,这对美国未来的和平、进步和繁荣不可或缺。4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奥巴马在伦敦举行的20国集团第二次金融峰会期间成功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奥巴马表示,美中关系是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令人瞩目地向前发展,美国希望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国内日益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美国人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不是一般的大国,而是世界大国。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重构的过程中,几乎都需要中国发挥作用,甚至是主导性的作用。在朝核、伊朗核等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都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可以说,解决当今世界的国际问题都需要中国的参与。前美国国防部长、全球商业咨询公司科恩集团董事长威廉科恩认为,世界有赖于美中合作,如果没有美中两国的合作,主要全球性挑战都不可能得到成功解决。

“中美共治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对中美关系联系日益紧密、共同利益日益扩大的认识的提升。2008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3337.4亿美元,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人员往来每年超过210万人次,每天有5000多人往返于太平洋两岸。中美现已建立起涵盖政治、外交、经济、军事、文教、科技等广泛领域的60多个对话合作机制。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提出了“中美国”(Chimerica)概念,认为中美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债务国,最大的贸易盈余国和贸易赤字国,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共同利益体,共同发挥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总的看,“中美共治”论,既反映了美国对中国不断崛起这一客观现实的承认,也反映了美国摆脱自身所处困境的需要。在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的背景下,美国希望借助其他国际力量帮助其分担责任。

    2.欧洲:欧盟“中国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接受中国”历史性的崛起”的同时,开始对中国“讲条件”。

    1995年以来,欧盟连续发布了6份对华政策文件,提出要使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资源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欧盟认为,中国同欧盟一样是一支正在冉冉上升的力量。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欧盟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为欧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日益提升,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有利于促进欧盟主张的世界多极化和多边主义。在这一背景下,全面加强中欧关系,深化各领域合作,从中国发展中受益,成为欧盟对华政策的主流,

    2005年下半年以来,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政策立场明显发生消极变化。2006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表了第六个对华政策文件《欧盟一中国:更紧密的伙伴,扩大的责任》。同年12月,欧洲理事会发布《关于欧盟一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的结论》,显示欧盟针对中国崛起调整了对华政策,越来越重视中国崛起与欧盟竞争、对欧盟挑战的一面。虽然保持了要同中国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基调,但是欧盟对华关系定位已经由“成熟的伙伴”转为“竞争与合作伙伴关系”。

    虽然如此,欧盟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国际地位日益上升的现实,积极谋求提升对华关系。2009年1月30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欧盟总部,双方发表了《中欧联合声明》,重申将进一步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强调,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关系已经超越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双方一致认为,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尤为必要。5月20日,温家宝总理赴捷克首都布拉格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欧之间增进了政治互信,加强了务实合作,为中欧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等表示,欧中关系具有战略性和全面性,欧盟积极致力于深化欧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度重视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相信中国将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3. 周边国家:高度评价中国的发展成就以及中国在周边地区的积极作用,希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大责任。

    中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积极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中国与周边各国保持着密切的高层往来,与几乎所有的周边国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伙伴关系。与除印度、不丹以外所有陆上邻国解决了边界问题。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一直在积极落实后续行动。中国不断深化与亚洲国家的安全对话与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开创了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新型安全合作模式。

    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各国经贸合作,作为第一个域外大国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农业、信息通信技术等近30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并将于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贸区。2008年,中国同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额为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此外,东盟与中、日、韩的10+1和10+3合作取得长足进步,东亚区域合作机制发展迅速。目前各方正继续努力,尽早建立10+3区域外汇储备库,推动建设10+3自贸区。

    在这一背景下,周边国家普遍高度评价中国的发展成就以及中国在周边地区的积极作用,希望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同时也希望中国在地区合作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在地区安全和热点问题上承担更大的责任。中国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周边国家视为“好邻居,建设性伙伴和没有威胁的地区大国”。

    4.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把中国发展当作自身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担心竞争的一面。

  

第三章  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与挑战

  

 1.全面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杂性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在世界上最基本的身份属性,是由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占世界总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领土面积和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三,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核武器拥有国之一,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这一切意味着,中国具备大国的基本禀赋和要素,任何时候都是世界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邓小平同志指出,“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实力上升并不一定导致地位上升和影响力上升。中国是个最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毛泽东在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指出,“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中国是个大国,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小国,是不发达国家,或叫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人口大国,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大国、人才强国。由于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的人均水平。这种既大又小,既强又弱的矛盾现状,在相当长时期内都难以根本改变。这突出反映在经济上,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但仍非经济强国。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跻身世界前三,占世界经济总量7 25%,接近美国的1/2。但中国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16,仍然排在全球100多位。“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但中国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仅为0.3%,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屈指可数。

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日益上升,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中国历来是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主要任务是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是中国对自己、对世界承担的最大责任。对于中国来说,也只有解决好自身发展问题,才可能在世界上承担更大责任。同时,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中国也应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有四大机遇

    (1)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当代国际体系转型的大趋势是,从大国对抗为核心的传统特征向大国合作治理全球问题的未来特征转变。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以往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历史条件。

    (2)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虽然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全球治理体系尚需完善,但国际社会认为,主要国际组织应在现有架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继续发挥而不是削弱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作用。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各国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在重大国际议题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上升。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战略回旋空间大大拓宽。

    (3)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观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这突出地表现在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日益显著的影响力,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也就是说,中国作为其中的一员,不是孤军奋战,不是单兵崛起,发展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4)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互利共赢等理念在国际上赢得了更多理解和支持。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模式受到金融危机冲击而影响力和吸引力下降,中国的治国理念、体制和发展模式等受到更多推崇。世界各地的“中国热”继续升温,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世界观”和“中国观”发生显著变化。

    3.面临的风险挑战

    (1)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空前严峻。目前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进出口继续下滑,工业生产明显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难度加大,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不期而遇。能否确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对于中国维护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2)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周边乱象丛生,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朝核和伊朗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局部冲突和战争频发,中东、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跨国犯罪、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3)意识形态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升,中国外部舆论环境仍存在压力和挑战。尽管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同和欢迎中国和平发展是机遇,仍有一些人或者由于对中国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或者由于存在意识形态上先入为主的偏执,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抱有种种疑虑,充满误解和偏见,甚至鼓吹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国际上一些势力仍在利用民主、人权和宗教问题抹黑甚至妖魔化中国。如何消除外部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一个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复杂挑战。

(4)中国发展面临诸多内部困难。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同时应该看到,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中国在发展中仍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总的来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是单一的、静态的,而是复合的、动态的。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内在蕴含着大和小、强和弱的对立统一,具有明显的矛盾、复杂性。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还具有快速多变的特性,正处在从大而弱的国家走向大而强、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之中。

思考题:

1,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有哪些支撑点?

2,美国是如果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3,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自身国际地位的变化?

4,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挑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