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生书法品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30:18
博学多识 自成一格:济生书法品鉴
鲁婧、李勇/文
 
2010年07月14日15:32  来源:人民网-书画收藏频道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博学多识 自成一格:济生书法作品赏析
书画虽然“同源”,但书法较之于绘画有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最初的图画记事到甲骨文再到篆书、隶书、楷书、行草……以及因人而异各种书体风格的出现,中国书法的发展在经历了无数辉煌、变迁之后迎来了新的时代。新的时代要有新的艺术形式,新的时代要有新的艺术内容。济生先生便是这个时代里找寻自己独特书法艺术语言的书法家。
济生先生,1945年生,浙江金华人,国务院书写员,著名书法家,曾就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汉语专业,他曾任北京语言学院古汉语专业教授,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特聘教授。
济生先生是一位有“思想”的书法家。他自幼研习晋人书法,得其型模,又学唐碑,再研魏碑,书法造诣深厚。他博览群书,曾任北京语言学院古汉语专业教授,由于出身古汉语专业,他博闻多识,思维敏捷,出口成章。不同于一般只知习字练字的书法家,济生先生自己能吟诗作赋,自题楹联。“跟他聊天能上瘾”,济生先生身边的朋友如是说,他总能随情随景作诗作赋,诗赋中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种具备了深厚古典文学底蕴的书法家在当代艺坛之中是非常鲜见的。
当今时代,大多数艺术家都在强调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而在书法艺术继承上,是否仅仅是继承了书写形式、仅仅“真、草、隶、篆皆精”就能交代的了的?在这个问题上,济生先生有自己的理解,他说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继承的不仅是形式,不是会写几种书体,会背几句古诗就能掌握其中堂奥的,我们要继承的是古代文人墨客的“精神”。 那这种“精神”就是把书法家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对新时代独特的感受用自己有感而发的诗词歌赋,用书法特定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笔者认为济生先生跟古代文人的书法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济生先生其人之真、其性之刚,胸怀坦荡,他的这种个性广为友人称道。字如其人,济生先生的书法用笔也如他刚直的为人一样遒劲有力,有金石气,真如锥画沙、屋漏痕,再配上他自作的诗词歌赋意味直追古人。济生先生的书法虽从传统中来,但他又从传统中打了出去,有着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便是他自己所说的,完全属于他自己的独创的书体。首先,从内容上,济生先生有着自己原创的文学创作,填词赋诗,妙语连珠。其次,书法创作在有了如灵魂般的内容以后,形式、笔画间架结构也很重要,济生先生自己独创的字体,笔笔不同,时断时连,变化多端,但从整体上看,气韵连贯,笔断意连。
与同时代的讲求书法创新的人不同,济生先生的书法虽自成一派,但他并没有随意改变书法用笔的传统特性,不是一味以书法家个人“意念”为指导,随意勾勒,以怪为美,以丑为美。他仍然遵循古法用笔规律,治书严谨,功底深厚,符合传统书法审美情趣,这是济生先生书法创新的可贵之处。
济生先生曾评说古今书风的六大差距,其评说观点明确、旗帜鲜明,看后让人大有畅快淋漓之感,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差距是讲古人的“学养深厚”与今人的“才疏学浅”之比较。书法并不是简单的“墨戏”和“写字”,书法承载的是文化,是学养,这是大家公认的道理,但是道理简单,能否做到很不简单。“学养深厚”与否是时下很多急于成“名”成“家”的书法家的硬伤所在。
不管外界如何纷纭烦扰,难得济生先生内心的清净自在。在这种精于勤,治于艺的探索之下,笔者相信,济生先生这支书法奇葩在不久的将来会再次大放异彩的。(鲁婧、李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