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顾之争”中的经济学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34:39
BUSINESS.SOHU.COM   时间:2005年09月30日16:15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陈磊
■本刊记者 陈磊 发自北京
张文魁看起来气色很好,阳光明媚的办公室内他侃侃而谈。他说,不会像北大的张维迎教授那样,来个律师函或者声明什么的。
张是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企业所的副所长,他说这番话是有针对性的。
去年“郎顾之争”风暴中的10月28日,在“科龙20年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上,发表了由他执笔的“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报告。报告称,“将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将使科龙这一个案充满寓意”,顾雏军的并购行为和“中国企业改革路径”一致。
顾雏军倒下后,网上开始有一些不明来源的帖子流传,说参加这个会的人都收到了顾雏军给的钱,数额8万元。帖子中,点名道姓地列举了出席会议的10多位经济学家,张文魁是其中之一。没有出席这次会议的张维迎也被指收受顾雏军的贿赂。
基于此,张维迎向转载该文的“乌有之乡”网站发出律师函,声名要维护自己的名誉。与此同时,张文魁说:“不要回应网上那些无聊的帖子,那只会被人所利用。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和张有同样感觉的当然不止一个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宁向东在电话中听到记者提及此事,几乎骂出来:“就是受到邀请,去参加一次学术讨论会……都他妈扯淡!”
国家发改委的研究员常修泽说,看到网络上这些莫名其妙的帖子,以后让人开会都不敢去了!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卢东斌说,即便到现在,顾雏军倒下了,这个会也是对的,因为民营企业参与改革并没有错!
这些学者们都表示,他们和顾雏军并不熟悉,而且对科龙的问题也并不关心,会上讨论的问题也都是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大问题,且“各有观点”。
“顾雏军以及科龙只是一个个案,是一个国退民进的代表,仅此而已。”一位学者说。
确实,仔细品味去年由郎咸平和顾雏军为风暴眼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大讨论,尽管时过境迁,但顾雏军所为依然充满寓意。
“郎顾之争”
2004年8月9日,在上海复旦大学逸夫楼,郎咸平为中美财经媒体高级研修班作了一次名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
在演讲中,郎咸平通过对大量公开披露资料的研究,指出该公司掌门人顾雏军,通过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结鸡生蛋等“七板斧”巧取豪夺,将巨额国有资产纳入囊中。
报告一出,业界大哗。随后,该文被新浪网全文转载。
8月10日,该演讲的部分内容被《东方早报》和《香港商报》刊出,经媒体转载流传开来。
也就是这个时候,顾雏军开始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性格:8月13日,他通过律师向郎咸平发函,要求其通过媒体公开道歉。
8月16日,郎咸平在北京召开新闻记者见面会,公开表示“会坚持到底”。“我绝对不会接受‘企业家‘通过任何方式以威胁的口吻、践踏以保护国有资产和中小股民利益为本的学术尊严。”郎咸平说。
8月17日,顾雏军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向中国香港高等法院递交了诉状,以个人名义起诉郎咸平“诽谤”。
“郞顾之争”由此发端。时至今日,顾雏军锒铛入狱,而郎咸平也不愿再谈顾雏军一句。
被符号化的顾雏军
有意味的是,郎咸平批评顾雏军的同时,当年还“强烈建议停止以民营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质疑“国退民进”。这触痛了诸多为国企产权改革摇旗呐喊的学者。
8月28日,张维迎在“中国企业家深圳高峰会”上发表了《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与经济学家的社会责任》的演讲。同一日,《经济观察报》发表对张的访谈,张称要“善待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也就是这一天,郎咸平在北京光华长安大厦举行的“资产流失和国有经济发展研讨会”上唱起主角。他指出,在国企产权改革中,出现了一个主张“国退民进”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他在学术上持坚决反对的意见。
第二天,广州举行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华南论坛”上,吴敬琏和许小年结束演讲回答听众提问“如何看待郎顾之争”时,指出国企产权改革不能停止。
……
渐渐地,“郎顾之争”开始超越郎咸平学术研究和顾雏军指责诽谤的个人恩怨,也超越了不同观点学者争辩的狭隘,演变为一场全民式的“国退民进”大讨论,企业界、学术界以及社会大众,通过媒体,数以万计的人展开论战。
有趣的是,那时,曾喊出“捍卫实业家荣誉”的顾雏军却失语了。
“我还是不说为好,说多了别人会以为我不够厚道。”
当年曾参与论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左大培告诉本刊记者,这场曾经轰轰烈烈的“郎顾之争”,从学者们参与之初,争议的重点确都不是顾雏军和他的科龙,而是更为抽象的“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
事实是,尽管没有多少人仔细地研究顾雏军以及科龙,由于自己出格的脾气,被媒体质疑不断的顾雏军依然再次置身于更大的涡流之中。一个直接后果便是,“名气”更大的顾雏军今年年初被香港联交所谴责,不久便被证监会调查。
采访中,多位学者告诉本刊,顾、郎个人之间的争议之所以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就在于国企改革已到攻坚阶段,社会上腐败丛生,引起民众的极大愤慨,这是一个大背景。
“民众对郎顾的关注,其实就是对腐败的忍无可忍。”张文魁说。
(责任编辑:单秀巧)